有些人啊,无产阶级的命,却有着资本家的狠毒。
生理盐水葡萄糖之类的,一来就没值多少钱,二来也算不到你头上。
说到底,就算地主找短工干活,一口水也不会不给人喝吧。
正常的病人家属不会斤斤计较这点事儿,真去计较的,只有那些杠精了。
其实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够理解,甚至还有很多人在评论区喊,全算我账上,管够!
但是一定要杠的我们再怎么批判也没用。
我倒是很想请这些键盘斗士去亲口尝一尝5%或者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的注射液他们要是能不皱眉头一饮而尽,那我没话说。
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算一笔经济账。
注射液要达到注射使用安全,必须做到没有微生物,而且连内毒素都不能有(国标有上限),所以生产成本本身就比较高。以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为例,一般价格在7-16元之间。但同体积的矿泉水售价也就2块左右,含糖的功能饮料也不过就是四五块钱。
关键是好喝得多。
公立医院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就这么差呢?
我从学医到现在,见过、工作过的医院也不少了,能在工作区附近专设吧台,给医生提供咖啡、点心的一个都没有。大多数医生只能自己叫外卖或者硬抗。医院食堂就别指望这些养尊处优的大爷能够在任何时间为临床岗位提供加餐了,人家能把盒饭做好吃点、干净点就不容易了。
相比之下,那些去了私立医院的朋友,工作环境简直是天堂。
不仅有专门的吧台24小时提供咖啡和其他饮料、点心。还有专人定点为医生护士定水果、奶茶、简餐。
其实算起来这些开销也不会很大,但是医生护士会感觉到实实在在的被尊重。他们吃饱喝足了只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且不容易出工伤、猝死。
搬家安排在星期六。李宝莉跟马学武商量,是不是请厂里的同事来帮忙。马学武说,太麻烦了。找个搬家公司省心又省事。李宝莉说,搬个家,一百大几十块,何必花这个钱?马学武说,找厂里的人搬,搬完了请吃饭喝酒,比这花的钱多得多,还欠一屁股的人情。李宝莉大惊小怪道,你堂堂一个办公室主任,未必找手下人搬个家还要请客?你们厂长搬家,是不是也要请他们的酒?马学武冷冷道,我们厂长不找手下,只找搬家公司。
这件事李宝莉最后依了马学武。
但请来的搬家公司钱收得漂亮,事情却做得不漂亮。进门时,先是把柜门撞了一下,后来又把一口锅掉在地上。李宝莉的心情一下就坏了,一边搬一边跟他们吵架,嫌他们放电视机时手脚太重,又嫌他们摆冰箱时,不是一次到位,却是在地上拖了两寸,把新铺的地砖划出两道印痕。再就是进门不换鞋,把她家新地板的亮光踩毛了。搬家的工人被她吵得恼火,更加捣蛋。马学武便满嘴地说好话,不停地递茶上烟,试图和谐关系。气得李宝莉踢他一脚,恶声恶气道,我是出了钱的,他们就该好好给我干活。茶不是钱?烟不是钱?你是不是扣出来?你真是生得贱!
人多,马学武没跟她顶嘴。
临了,一个最刁蛮的搬家工人反手递给马学武一支烟,说伙计,我们虽然出劳力,打粗活,但屋里的老婆都还贤惠,活得比你自在。我看得出来,你在外面大小是个干部。可是当了干部又怎么样?被这种女人罩一辈子,比条狗都可怜。说完,不等一旁听见的李宝莉有所反应,掉头出门。
李宝莉大怒,泼骂出口,追出房间,一直追到电梯门口。但是电梯的门已经掩上,里面传出来的除了嘻笑,似乎还有歌声。仿佛唱的是: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
李宝莉气得“呸”一声,一口痰从喉咙管直接就吐到电梯的金属门上。
看过电影《万箭穿心》,引爆夫妻矛盾并造就李宝莉一生“万箭穿心”悲剧的,就是几瓶橘子汽水。
马学武请搬家的工人喝几瓶汽水,就被李宝莉劈头盖脸地一通diss,
在小说里,马学武甚至都没给搬家工人买几瓶汽水,就已经心里给李宝莉判了死刑了。
格局太低的人在传媒时代,不仅仅是一个李宝莉的问题,
家长格局低,对老师不依不饶的,后果就是全社会的老师不敢也不想多管小孩,
患者格局低,对大夫视若仇雠的,后果就是所有的大夫先是学会保护自己,后治病救人,
而最终的受害者,也是李宝莉这种人,
她们命运的路不顺遂,得不到关爱,却从来不肯反思,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其实很简单,
就是多一点良善和温暖,
少一点横挑鼻子竖挑眼,
写出《万箭穿心》的作者,恐怕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活成李宝莉式的人物。
小市民之所以小且可怜,就好比小型犬在主人怀里的时候叫嚣的最凶悍,
城市人免于体力劳动的痛苦,却受制于捉襟见肘的购买力,就如同被抱在怀里的吉娃娃,既不接地气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对着德牧金毛甚至豺狼虎豹嗷嗷叫唤,一直挑衅,
全然不知一旦被母体抛弃,会被一下锁喉,或者活不过三天就蹬腿了,
号召广大医务工作者们,重拾无产阶级铁锤,敲烂它们的狗头。
这次质疑喝葡萄糖不是假事,
确实在抖音里真实发生了。
但相比于原视频的流量,点赞量,
这句评论不值一提。
但偏偏被大书特书,
网友、患者、医生、“医学界”全体上阵,
纷纷痛打落水狗,
势必将 质疑喝葡萄糖的人 打入十八层地狱。
也对啊,
毕竟怡情以来,好久都没有正能量新闻了。
眼下又需要他们奉献了,
大家一起带节奏对空气输出,大捧一波医⑨,
是一场狂欢,是精神食粮,
医务人员吃下它,
仿佛精神病杀医、支架带量采购、奉献半年不发绩效这些事不存在一样,
明天又是逆行的一天呢?
无论任何时期、任何社会,社会矛盾都无法避免,淡化缓和矛盾应是一个有操守的新闻媒体应该做的。
就像
两名医学生跪地救人无效却遭恶评,逝者家属称必须要对救人者说感谢。如何看待此事?
里说的一样,
当在片面的“爆点”思维下,一些类似于“医学界”的媒体,在标题中极尽强化矛盾为能事,甚至对一些没有矛盾的新闻,却一定要在标题中做出“矛盾”来。
有的自媒体不仅在标题中做出矛盾,在内容中更是激化矛盾。
好的自媒体,在报道时事的时候,应该多谈一谈时事跟用户的关系,谈一谈用户如何能够追求到更加美好的生活。成天玩
“跪地救人被批评,医生吃糖为几何,月入一万十点下班”
的标题指桑骂槐,把偶发事件当成普遍存在的问题激化矛盾,贩卖负能量,
当读者意识到自怜自怨换取不了什么之后,就会选择抛弃。
我有几个疑问:
1、是谁质疑?质疑的信息源一直找不到,是不是相关媒体方“博眼球”?
2、如果你是病人,是希望医生感觉疲惫时喝点其实不太好喝的葡萄糖补充体力给你做手术,还是渴到低血糖手抖给你做手术?
3、每个科室都有经费,这几块钱给不起么?还是说所谓质疑的人,“不质疑大象,却质疑苍蝇?”
最后,
我推论就是不良媒体为博眼球,制造出来的“钓鱼”新闻。
建议严惩,谢谢。
不怎么看待,部分无良媒体带节奏罢了。其实多数患者都是可以理解的。
大佬们已经多角度分析,这玩意有多难喝。
要我说,医生把自己累到直灌葡萄糖,难道不还是为了患者吗?别说不算在诊疗费里,就算是患者出几块钱请医生喝杯饮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当然,会有人说,医生不是为了患者才这样的,医生是为了自己挣钱才把自己累成这样的。
这个逻辑也是对的,职业标准化嘛,去人性化。
可是那这样的话,患者连过问这瓶葡萄糖的权力都没有,这是医生医院之间的事,自然应该有医院来过问。
当医生累了喝一瓶葡萄糖,他不管医生累不累,他质疑这瓶葡萄糖的来源是否合规。这时候讲标准,不讲人性。
当有人在路上求救医生走过,他不管医生能不能救,他质疑医生有没有良心医德。这时候讲人性,不讲标准。
对于这种喷子,我就一句话:
连这都“杠”?
我在手术室工作多年,表示这很常见,很多外科医生应该都经历过。
我自己在手术台上也喝过,这个东西很难喝,齁甜,喝下去真的挺恶心的。
那是我刚工作不久的一个夜班,一个年轻小伙整个右胳膊离断毁损伤。
右胳膊的大半的血管神经骨头都断了,就想着手术挽救一下,不然就要截肢。
那个手术是从下午的五点半开始的,我们这儿的夜班一般就是两个人,一个器械护士一个巡回护士。
我正好就是负责上台的那个。
手术一直争分夺秒的进行,台上医生带我加起来一起一共四个人,下午都没有吃饭,中途没有换过人,终于到半夜三点的时候,我感觉整个人一阵阵眩晕,坐在凳子上都想往下倒。
大半夜的就我跟巡回护士两个人,
没人换我,怎么办?
麻醉老师就说我肯定低血糖了,赶紧给取了一只10%的葡萄糖让我喝,我刚喝一口,就想吐了,太难喝了。
但是我坚持多喝了几口,因为不喝,
我可能就倒下了,
后边儿还有好几个小时的手术呢。
我倒了,本应该休息的人就要来替我,
而且这大半夜的,忍忍吧。
所以能到喝葡萄糖的程度,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相信在能有选择的情况下,一个不是体力不支,正常人没事都不会去喝那么难喝的葡萄糖吧?
没有人愿意喝,真的。
一台手术持续数个甚至十几个小时,
对于许多医生而言,
早已是家常便饭,
要与死神争分夺秒,
要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有时甚至无法进食喝水,
他们比拼的,不仅仅是医术,
更是体力和毅力的考验。
医生也是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有身体不适的时候。
希望大家能给医务人员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少一点儿质疑声和责备声吧。
至于还有个别人纠结的“经费”问题,这个大可放心,肯定不会记病人头上。
都是从自己科室每个月的科室成本里出的,盐水葡萄糖这些科内也都常规备的有。
手术病人用药用的啥药怎么用的什么时候用都得详细记录着,任何用药都得在麻醉记录单上详细体现出来。
会有人至于为了这么几块钱的药弄虚作假吗?
我是瞄小七,一个有温度的手术室护士。
手术室话题尽管找我。
谢谢你们的认可,给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哇。❤
如有所触动,请关注一下我。
笔芯,爱你们呦。
这年头,趴医患关系上用放大镜找G点的列文虎克媒体太多了。
医护鞠躬尽瘁尽心尽力不值得报道,日复一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值得报道,饿出胃病长一脑袋白头发还是不值得报道,喝口葡萄糖“涉嫌”乱记账——得嘞,这玩意儿有流量啊,安排上。
一些“媒体人”:实地调查您不来,虚空输出最在行;弘扬正气看不上,挑拨离间跳得欢。
开的这瓶葡萄糖溶液,一般是算到了科室成本里。但凡手术室休息区有cozy的大冰箱和保温柜,夜里下手术的医生能随时喝到冰阔乐吃到一口热饭,谁愿意闲着无聊喝葡萄糖啊——真以为葡萄糖很好喝?50%的葡萄糖甜度齁得粘嗓子,5%的没啥甜味儿还有种说不出来的苦味。
现在一些阴阳怪气的人真不少,一瓶葡萄糖算在公费里不是很正常?就算我是病人,我送医生和一瓶葡萄糖又能咋地?
我第二次上手术就差点晕台,九个小时的手术,站起来的时候没啥事,走了两下就站不稳差点摔倒,护士姐姐拿的葡萄糖喝下去才复活的。
手术室喝葡萄糖是及其基本的操作,尤其是神经外科,手术时长动辄十几个小时,没有更好的途径来补充能量了,葡萄糖喝下去即时吸收直接升血糖,供能立竿见影,效果非常好。
除非你愿意大夫低血糖,精神低落头晕眼花的给你挖脑花,那我也没意见。
另外我们真的不差这点钱,虽然总说大夫穷大夫穷,但说穷是和同学历同工作强度的人比,外科大夫真没穷到喝不起饮料。在外面喝杯奶茶都十几二十块,一瓶葡萄糖才几块钱,放科室成本里面扣点奖金毫无问题啊。
就说我们科办公室吧,有无限量供应的可口可乐、零度可乐、红牛和维他柠檬茶,有三天两头的器械厂家讲课订餐,没动力冒着风险去昧了你那瓶葡萄糖。
「你在医院加班凭什么用医院的无影灯和防护服,多出来的电费怎么办?」
「医生自己消毒的钱怎么算?」
「吸氧机里跑出来的那些氧气,护士肯定吸到了」
「这笔经费算在哪,病人身上吗」
有人说医生手术这么累喝瓶葡萄糖不应该吗,但是做手术是工作,工作是有收入的,消费是自己掏钱,收支两条线。有人说他愿意请医生喝个够,那我也愿意,但是必须得是我主动请,而不是我没说的时候自动就认为我请了。
我觉得主要还是纪委过来查查这个葡萄糖的价钱。五块钱就算了,真是按八九十块报账的话,不严肃处理医保就亏没了。
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如今有最美逆行抗疫护士嫁给兵哥哥,几年前连拐卖犯张淑侠都能拿出几十面锦旗。直到大厦崩塌,知识分子都在自我吹捧,不要上当就好。
以前心脏支架一万块钱,知乎认为合理,去年查了一个杨向军,心脏支架降到五百块钱了,知乎照样认为合理。
反对腐败,保卫人民财产!
绝大多数医院的管理不够精细,正在逐渐走向正规。
像糖水盐水这样的低值耗材,经常给病人少记账或者漏记账。
葡萄糖记为科室成本的说法略显粗糙,已知葡萄糖水7-8块钱一袋,矿泉水2块钱一瓶,可乐两块多一罐,如何选择是非常清楚的。
无聊至极的新闻。
这个问题应该改成:“如何看待南方都市报刻意制造出“放大医患对立”的新闻?”
第一眼看到这个新闻,我就觉得奇怪,奇怪的不是有人会质疑医生喝葡萄糖,奇怪的是这个新闻营造出“很多人都在质疑”的感觉。
但你去看评论区,就一两个人质疑,而且那一两个人质疑的还有一堆人反驳。反驳的话反而在最高赞,现在质疑的话人家自己自动删除了都。目前评论区一个质疑的都没有,绝大多数都在心疼、感谢医生。
结果就那么一两个奇葩,还非拎出来搞成全民热点,大家的注意力都这么廉价?
我看到很多回答都义愤填膺,怼天怼地,却没发现自己被当枪使了,免费贡献自己的情绪,给人家制造热点。
一般自媒体也就罢了,结果竟然是南方都市报搞出来的,整天不干正事,专门钻研着怎么引爆热点了?
真是奇怪得很,一个个本该为民发声、揭露不公、推进社会进步的报纸,却整天蹲守在屏幕面前见风使舵,好像生怕医患关系缓和。
如若有所触动,还望您能点赞让更人看到,感谢阅读。
我的其他深度长文:
我妈卷入了一场1800亿的币圈骗局,调查半月后,我决定写下全过程
为什么说举报是一种自杀式袭击? (暂未消失)
某电:“我们有权决定你的价值观” (高赞回收,已挂,不同话题下的有四五篇都阵亡了,知乎我无能展示,想阅读的朋友可以去我的避风公众号“世界灯火君”里查看)
包容且有原则,犀利且有态度。
关注我,阅读更多价值文章,一起同行,见证时代,成为独立思考者。
我也不再和你说医务人员辛不辛苦,就跟你说点实际的吧。
今天是因为对葡萄糖拿来喝感到不可思议,那是因为大家平常太不细心了,只管买买买,不管怎么来。
其实很多医用的东西,何止能手术室多用,本来就能转换成民用。
再给大家开拓一下眼界,手术室里好多东西都比我们想象中贴合生活实际。
首先,就是主角葡萄糖!葡萄糖,没错,就是我们理解的葡萄糖,它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我们喝的奶茶里有它,吃的菜里有它,连你的身体都有它,一瓶5%浓度或者10%的葡萄糖可以用来当饮料服用,也可以在做菜的时候当调味料,甚至有博主用葡萄糖煮起了奶茶,听着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味道真的还不赖。
其次,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也可以喝,虽然味道不太敢恭维,但它富含的钠离子是我们人体最需要的电解质,呕吐、腹泻的时候,喝点生理盐水也未尝不可,做菜的时候没有食用盐的怎么办?生理盐水凑凑也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很多被鼻炎困扰的同志,用便宜的生理盐水冲鼻,可是一项独门秘方,效果堪比几十几百的生理海水呢。
还有什么呢?
1.手术室的纱布。
这个纱布可是个好东西,家里常备纱布除了应急处理一些伤口,还特别适合一些有洁癖的朋友使用,百分百无菌、无污染,平时用来当手帕擦擦手、擦擦嘴,真的是再适合不过了。还可以用来当做清洁用品,家里搞卫生的时候,再也不怕找不到毛巾了。
2.还有就是我们的无菌洞巾了。
这种绿色的洞巾看起来毫无美感,它可比酒店甚至家里的床单、被套感觉几千几万倍了。无菌洞巾经过多种程序清洁消毒灭菌,那当做被子盖起来真的是又保暖又安心了。
3.无影灯。无影灯可以尽可能地消除阴影,并能将色彩失真降到最低程度。
无影灯还须能长时间地持续工作,散发地热量也不多,而无影灯的原理是将发光强度很大的灯在灯盘上排列成圆形,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从而减少阴影的出现。在这种灯光下工作或者学习,对于眼睛的损害就会很少,而且辨识文字图片的效率会提高,如果能应用到生活之中,简直就是长时间工作或者学习的人的福音,不过现在淘宝上已经有类似的灯出现了。
现在网络上那么多吹爆的学生款台灯、办公台灯,难说不是从这个方向得到灵感去模仿。
4.手术床:
可升降各个部位的床并调整角度的床,堪称居家护理的宝藏级用品。
我一个在麻醉科的好哥们,据说一次在手术室里值班,因为实在是受不了值班室的床,就去手术床上睡了一觉,据他说,从来没睡过这么舒服的床,不仅可以调节角度,还可以升降各个部位,对于很多对睡眠角度有要求。或者是慢阻肺,肺部感染等需要特殊床的角度的人来说,简直完美符合需求。
最后,手术室有很多好东西,但是它们之所以出现在手术室都是有它们的原因的,本质还是为了病人的安全与健康,有些是真的已经被开发到民用了,有些虽然是我打趣说说,但只是介于市场管理,不是说真不能那样用。
算病人身上也没问题,
这是为了抢救病人,
这是医生为人民服务应得的报酬~
记得念研究生的时候,心外科老主任深情的回忆起在某个特殊时期工作的经历。
那个时候教授都被当做反动权威别打倒了,他作为青年骨干几乎挑起了全省的心外科手术。
他说,即使在那个不尊重知识分子的年代,医院都会在医生长时间做手术时,不限量的供应牛奶,给医生补充热量。
这是因为,医生在拯救患者的生命,容不得半点差错。
现在也不知是怎么了。
医院挣得比以前多的多了,却连牛奶都不供应了,医生只能靠注射液补充能量。
更重要的是,医院有义务让自家的医生不那么累。
如果不是累极了,谁愿意去喝这些不适宜饮用的注射液。不知道那些无良的媒体,是如何昧着良心用出“豪饮”这样的词语来博眼球。
至于那些在视频下方生产恶意评论的患者,我只能祝你这一生都健健康康不要来医院。
因为我发现,出院以后骂医生最凶的,往往和住院的时候最死乞白赖追着医生求救的,是同样一拨人。
即使算在患者身上,我想患者也会乐意的,让医生补充点水分和糖分,是对医生辛劳付出的敬意和理解。
在我们老家,工人帮忙装修干活都会管水和点心的,工人干活肯定会渴和饿,补充点很正常,更别说治病救人的医生了。
医生倒是想随时随地就能撸串喝啤酒,只是环境不允许。
我喝过,是一台四次剖宫产的产妇,肚子里面粘连得一塌糊涂,手术下来我不仅饿,而且渴得嗓子冒烟,下午三点食堂早就没饭了,术后记录还没写,剪开一瓶喝了下去。
这东西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喝,不是纯粹的甜,有一点点怪味儿,跟奶茶不能比,白开水也比它好喝。对了,生理盐水我也喝过,更难喝,要不是饿的浑身没力气谁没事儿干喝它。
手术中用了几瓶葡萄糖都是有记录的,都有处方有医嘱,只有这部分是病人负担。手术室本身都会有备用,无论是医生喝了,丢了,扔了,这个钱都是计算在科室成本里。
看到这个新闻,我庆幸自己再也不用过这样的日子了,但是这么想完以后,我又觉得有一点点失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