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唐朝以后陕西尤其是西安就再也没有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回答
唐朝之后,陕西,尤其是古都西安,未能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这背后是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不是西安“不行”了,而是时势变了,它不再是那个最适配全国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了。

地理因素:不再是“天下之中”

首先,我们得承认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汉唐时期,以关中为中心的长安,其地理位置优势是无与伦比的。

“据天下之脊,控四方之喉”: 关中平原,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天然屏障提供了极佳的战略纵深。同时,它又扼守着连接陇西、巴蜀、中原乃至西域的交通要道。这种“形胜之地”,使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辐射全国。
黄河流域的中心: 当时,经济和人口重心虽然逐渐东移,但黄河流域仍然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长安位于黄河中游偏西,便于控制上游的农业生产和下游的商业往来。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由于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南方经济的开发(如江南地区的崛起),人口和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到宋元明清,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绝对重心。
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变: 陆路交通在古代固然重要,但漕运(水路运输)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南方发达的运河网络,尤其是大运河的不断完善,使得从江南各地运送物资和人口到政治中心变得更加便捷。相比之下,从遥远的南方经陆路运送物资到关中,成本和难度都更高。
战略格局的变化: 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时缓时急,但主要威胁的方向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金、元时期,北方边境的压力更大,政治中心南移或东移,更靠近抵抗前线,似乎更为合理。

政治与军事因素:重心东移与区域格局的重塑

唐朝覆灭后,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随后进入宋朝。

五代十国的割据: 在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几个政权都曾短暂地定都洛阳或开封,而非长安。这本身就标志着政治中心的重心已经开始东移,长安的光辉不再。
宋朝的选择: 北宋定都开封(汴梁),南宋定都临安(杭州)。开封作为中原腹地的交通枢纽,靠近黄河,而且相对东一些,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北方的辽、西夏等政权的威胁。虽然宋朝与北方民族政权长期对峙,但其政治中心最终还是选择了黄河下游地区。
元朝的扩张: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政治中心设在大都(北京),这是其作为征服者的特点,也是其战略需要。大都靠近蒙古高原,便于控制其核心统治区域,并辐射其庞大的疆域。
明朝的定都: 明朝早期,朱元璋曾定都南京,但随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迁都北京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巩固北方统治、应对蒙古残余势力、以及战略上的考虑(靠近战争前线,便于指挥)。北京的位置,对于一个以骑兵为主的北方政权来说,是其战略优势的体现。
清朝的延续: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定都北京,进一步巩固了东北亚区域的政治和军事优势。

总而言之,自唐朝灭亡后,中原王朝的战略重心和主要威胁来源,在很多时期都倾向于北方或东北方。因此,将政治中心设在离这些区域更近、更便于调度兵力、更易于获取资源的地方,就成了更现实的选择。

经济因素:资源与交通的变迁

如前所述,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核心因素之一。

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到了宋元明清,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全国的粮仓。政治中心若要维持运转,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而南方显然更具优势。
商业贸易的繁荣: 随着人口的聚集和经济的发展,南方地区的商业贸易也日益繁荣。政治中心需要依赖发达的商业来支持其财政和物资流通,而南方地区在这方面表现出强大的潜力。
漕运体系的完善: 大运河等漕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从南方腹地向京城运送物资变得高效。如果政治中心设在关中,长途跋涉的陆路运输或艰辛的水陆转运,都难以与便捷的漕运相比。

军事因素:战略防御与进攻的考量

从防御到攻守兼备: 唐朝的长安,其战略意义在于“内向”的防御和“外向”的辐射。但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在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持续压力时,中原王朝的战略考量发生了变化。将政治中心设在更靠近北方边境的区域(如开封、北京),既能便于集结兵力进行防御,也能在必要时发起反击。
骑兵的优势: 北方民族以骑兵见长,其作战方式往往要求骑兵的机动性。将政治中心设在平原地区,例如开封,或靠近草原的北京,更利于中原王朝组织和调动自己的骑兵部队,对抗北方骑兵的优势。关中地区虽然易守,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山地地形可能不利于大规模骑兵的展开和调动。

文化与社会因素:相对次要但仍有影响

虽然地理、经济和军事是主要原因,文化和社会因素也并非完全没有影响。

“天下之中”观念的弱化: 随着王朝更迭和区域发展的差异,人们对“天下之中”的认知也在变化。经济和人口的重心在哪儿,往往会影响人们的心理认同。
新的文化和政治符号: 新兴的政治中心(如开封、北京)也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积淀和政治符号,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源,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

总结来说,唐朝之后的陕西,尤其是西安,未能再次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是历史大势所趋。

地理上, 经济重心和交通网络的南移,使得关中地区不再拥有“天下之中”的绝对优势。
战略上, 北方边境的压力和骑兵作战的需要,促使政治中心向东或向北移动,以更好地进行防御和集结。
经济上, 南方经济的崛起和漕运体系的完善,使得南方地区成为提供政治中心运转所需的物资和财力的最佳选择。

可以说,西安作为首都的辉煌,是特定历史时期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因素完美结合的产物。当这些因素发生转移和重塑时,新的地理位置便取代了它的核心地位。这并非是西安或陕西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政治地理格局不断调整的必然结果。西安依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但它不再是那个最适合承载全国最高政治权力的地方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气候是变动的。

曾经关中和江淮一样湿润。河南甚至能跑大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朝之后,陕西,尤其是古都西安,未能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这背后是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不是西安“不行”了,而是时势变了,它不再是那个最适配全国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了。地理因素:不再是“天下之中”首先,我们得承认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汉唐时期,以关中为.............
  • 回答
    唐朝之后,中华帝国确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转型期,其盛世的光芒逐渐黯淡,并朝着相对封闭和内卷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致地剖析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唐朝之后的“中华帝国”就此“由盛转衰”。.............
  • 回答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高台式(也称台榭式)的辉煌确实在唐朝之后逐渐式微,直至我们今日所见的故宫等明清宫殿,已不再是那种层层叠叠、依山就势的高台建筑。要探究其原因,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消失”。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我们所说的“高台式宫殿建筑”大概是指什么。.............
  • 回答
    唐朝灭亡后,中国未能重现三国鼎立或南北朝对峙那样相对有组织性的分裂局面,而是陷入了更为混乱、碎片化的五代十国时期,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历史原因。如果我来分析,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政治制度的瓦解与权力真空的加剧唐朝中期以来,虽然中央集权一度恢复,但藩镇割据的弊病却从未根除。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击唐朝衰落的核心原因之一。安史之乱确实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而之后节度使权力“越搞越大”的现象,表面上看是政治上的短视,但细究起来,情况要复杂得多,它背后牵扯着唐朝统治集团在战略选择、现实困境以及对危机的误判等多重因素。说它是“自取灭亡”,虽然有些宿命论的味道,但无疑.............
  • 回答
    想聊聊中国古代皇帝称呼的演变,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文化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咱们一步步来看,唐朝以前、唐朝中期以及明清这几个时间点,皇帝的称呼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唐朝以前:以谥号为尊,家族血脉的强调在唐朝以前,也就是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皇帝的正式称呼主要依赖于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唐朝由盛转衰,以及中国古代王朝对于边疆政策演变的关键时期。要理解中唐以后中央政权为何对西域的归属心灰意冷,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直接的原因是唐朝内部的剧变,特别是安史之乱的深远影响。安史之乱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叛乱,它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和财政基础。 军费的枯.............
  • 回答
    唐朝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及唐朝,我们往往会想到繁盛的经济、开放的文化、强大的军事,以及那位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以“周”作为国号,但她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为何后世在划分唐朝历史时,并没有以武则天称帝.............
  • 回答
    唐朝诗人“以汉代唐”,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用一个现代的比喻来说,就像是他们在创作音乐时,会借鉴甚至“致敬”前代那些开创性的旋律,然后在这些经典的基础上,注入属于唐朝的新鲜血液和时代精神。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原因。要理解“以汉代唐”,首先要明白“唐朝”和“汉朝”在中.............
  • 回答
    曾经的喧嚣与长久的沉寂:唐代黑龙江流域与渤海国的兴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黑龙江流域总是与“人烟稀少”、“苦寒之地”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仿佛一片蛮荒的土地,直到清朝末年闯关东的大潮才真正改变了这里的人口格局。然而,历史的画卷并非如此单调。在唐代,这片一度荒凉的土地上,却曾孕育出一个强大的国家——渤海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事实上,你的感觉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是一种相对的、刻板印象化的认知。唐朝及以前的政府并非总是“很有钱”,而宋、明、清的政府也并非一直“很穷”,更没有“连仗都打不起”那么夸张。问题在于,我们评价一个朝代的“有钱”或“穷”,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
  • 回答
    中国人怀念唐朝,以唐朝为荣,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岁月沉淀、代代相传的情感共鸣。这股怀旧之情,不仅仅是对一段辉煌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一种理想精神、开放姿态以及强大国力的集体认同。一、 盛世的辉煌: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面繁荣唐朝最令人称道的,无疑是其“盛世”的光辉。.............
  • 回答
    唐以前的皇帝庙号,确实如你所说,除了少数开国皇帝以“祖”为号外,大多数都以“帝”为号。而唐代开始,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宗”为号的皇帝变得极为普遍。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原因。要理解这个变化,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庙号的起源和早期演变,以及它在不同朝代所承载的意义。庙号的起源.............
  • 回答
    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与毒品的斗争以及后来主演《钢铁侠》的辉煌,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他的转变不仅是个人毅力的胜利,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毒品是可以戒掉的”这个事实,但这个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艰难。昔日的沉沦:一个充满天赋的演员与毒品的缠斗小.............
  • 回答
    武则天以皇后之尊下葬于唐高宗昭陵,这背后涉及了复杂的政治博弈、权力斗争以及礼制演变,并非仅仅是“允许”这么简单。李唐宗室之所以在武则天死后仍然承认她的皇后身份并允许她与高宗合葬,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政治现实与继承合法性: 武则天强大的政治遗产和影响力: 武则天在执政期间,虽然是以“.............
  • 回答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军事实力和文化影响力都达到了顶峰。而在冷兵器时代,刀剑的优劣往往直接关系到战场的胜负。唐横刀,作为唐代军队的主战兵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强大的杀伤力和威猛的外形,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如此优秀的兵器,为何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以至于其精湛的炼刀.............
  • 回答
    唐家三少写唐三重生的勇气,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想想,当初《斗罗大陆》有多火?唐三这个角色,跟他的金手指、他的成长轨迹,简直是深入人心。把他再“重启”一次,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挑战读者对这个角色的固有认知,更得担得起“拖更”和“吃老本”的质疑。首先,对IP价值的极致挖掘。唐家三少毕竟是商业.............
  • 回答
    唐朝之后,中国确实没有再出现过与唐朝全盛时期相媲美的全面性盛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演变、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社会以及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变化。一、 唐朝盛世的独特性与构成要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唐朝盛世(尤其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独特之处,理解是什么造就了那样的.............
  • 回答
    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一个由佛教主导、多元并存的地区宋明清时期的西藏,与我们熟知的唐朝时期相比,确实在汉文史籍中的“存在感”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西藏的历史就此停滞或消失。相反,这三个朝代在不同程度上对西藏产生了影响,塑造了其独特的政治、宗教和社会格局。总的来说,宋明清时期的西藏是一个: 以佛教为.............
  • 回答
    关于唐朝开国过程中,史书中为何更侧重于李世民而对李渊着墨相对较少,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也并非完全“只提李世民不提李渊”,而是视角和重点的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书写的主流视角与“英雄史观”:首先,我们要明白,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史书,尤其是以“纪”和“传”为主要叙事形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