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唐朝没有以武则天为界划为前唐和后唐?

回答
唐朝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及唐朝,我们往往会想到繁盛的经济、开放的文化、强大的军事,以及那位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以“周”作为国号,但她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为何后世在划分唐朝历史时,并没有以武则天称帝的时期作为“前唐”与“后唐”的界限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

首先,从政治和王朝延续性的角度来看,武则天虽然建立了“武周”王朝,但她称帝的时期,本质上仍然是继承了李唐王朝的衣钵,并且在她统治结束后,唐朝的江山又重新回到了李氏家族手中。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她是通过合法的(虽然过程充满政治斗争)程序逐步掌握权力的,最终在高宗去世后,先是辅佐了儿子李显(唐中宗)和李旦(唐睿宗),之后才自己登基称帝。虽然改国号为“周”,但她始终没有改变李唐王朝的根本政权结构,也没有从根本上颠覆唐朝的统治合法性。更重要的是,武则天退位后,她所立的儿子李显(唐中宗)重新恢复了唐朝的国号,并且她的孙子李隆基(唐玄宗)更是将唐朝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这种“中间插曲”式的统治,并未构成一个独立的、与唐朝完全割裂的新朝代。更像是唐朝内部的一个特殊时期,如同历史上其他王朝中出现的摄政、女主临朝,只是武则天的权力更大,甚至登基称帝,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李唐”作为国家主体的延续性。将一个王朝内部的过渡或特殊时期,划分为独立的“前”“后”两个阶段,在历史分期上往往会显得不够严谨,也可能造成历史叙述的割裂感。

其次,从历史学研究的惯例和叙事逻辑来看,历史的分期往往更倾向于以重大的政治变革、朝代更迭、或是统治集团的根本性改变作为界限。

例如,我们将汉朝划分为西汉和东汉,是因为中间经历了王莽的新朝;我们将晋朝划分为西晋和东晋,是因为发生了“五胡乱华”和衣冠南渡。这些界限标志着政权的核心、统治的地理中心,甚至是主要的民族构成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武则天虽然称帝,但她并未改变唐朝的政治制度、疆域范围、以及大部分的官僚体系。她所推行的政策,很多也是在唐朝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调整,并非对唐朝制度的颠覆。因此,从历史分期的视角来看,将她统治的时期单独拎出来,作为与“前唐”和“后唐”并列的一个独立阶段,会显得不够突出其“革命性”的变革。

再者,“唐朝”作为一个整体,其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色,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选拔了更多的人才。她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赋役,这些都为唐朝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文化上,武则天虽然巩固了佛教的地位,但也并非完全排斥其他思想,总体上保持了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她本人也善于诗文,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贡献。

将武则天统治的时期从唐朝的整体叙述中剥离出来,可能会忽视她与唐朝整体发展之间的联系,也无法充分体现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整体辉煌。后世史家在回顾唐朝时,更倾向于将武则天视为唐朝历史上一个重要且特殊的“阶段”或“时期”,而非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朝代。

最后,历史的命名和划分,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传统观念和史书撰写的影响。

在传统的史学观念中,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对于王朝的延续性非常看重。即使有女主临朝或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政权最终还是回归到原有皇族手中,往往还是会被视为同一个王朝的不同时期。

而像《旧唐书》、《新唐书》这样的正史,虽然在叙述中会详细记载武则天称帝的事件,但其整体结构仍然是将武则天时期纳入了“唐”的框架之下。后世的史家在参考和继承这些史书的叙述时,自然也会沿用这种分期方式。

总而言之,唐朝没有以武则天为界划分为“前唐”和“后唐”,并非因为武则天不够重要,恰恰相反,是因为她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使其被视为唐朝发展中一个极其特殊但又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这种划分方式,既符合历史的政治延续性,也遵循了历史学研究的惯例,更能够清晰地展现唐朝作为一个整体的辉煌与复杂。武则天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她更像是唐朝这幅壮丽画卷中,一抹不可或缺却又非独立的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不能总想着给历史划分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就像物种的划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灰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但黑熊就和棕熊是两个种呢?为什么北极熊又是另外一个种呢?狼和狗差距辣么大居然是一个物种?

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笼统的判断标准,叫做生殖隔离。但实际上,黑熊、棕熊、北极熊的生殖隔离也不完全,因此就形成了所谓的争议。

朝代之分,也是这样。为什么王莽篡汉就分了东西汉,武周代唐就不分为前后唐呢?如果说是因为刘秀自己重新把天下打了一遍,还从更始帝刘玄手里夺了江山。那为什么朱明那么大的一个靖难之役,后来还迁都北京,是不是应该改“前后明”呢?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大抵来说,我们是承认东西汉是一个朝代,东西晋是一个朝代,南北宋是一个朝代,只是该朝的不同时期的。所以,认识了这一点,就会知道,这样来划分只是为了方便!!!划重点。

虽然光武帝刘秀有建立一个“新朝代”的嫌疑,但最终,我们只是把汉朝分为东西汉,表征一个朝代的两个时期。中间夹了一个15年的“新朝”,对中学生而言,知识点生僻,略讲带过。东西晋和南北宋,也是这样,作为一个朝代的两个时期。

至于唐朝,武周代唐,最后又还政于唐,也是15年。但前前后后除了改国号,实在找不出来划分朝代的点。所以就不划分不同的时期。但是要强调,武则天时期,国号是“周”。

至于大明朝的朱棣,还真有划分朝代的潜质。但这大明朝建立才34年,洪武时期一共才多少事儿?划分一个时期也太奇怪了,何况是从洪武的孙子换成洪武的儿子,没什么分的必要。

说白了,还是看怎么方便怎么来。能搁在一起的,尽量搁在一起。搁在一起太牵强的,干脆就分开。如果什么细枝末节都分开,那历史上时期就太多了,非得分死不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朝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及唐朝,我们往往会想到繁盛的经济、开放的文化、强大的军事,以及那位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以“周”作为国号,但她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为何后世在划分唐朝历史时,并没有以武则天称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背后牵涉到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分期,以及“王朝”这个概念的本质。简单来说,唐朝的历史之所以没有因为武则天被硬生生拆成两段,主要是因为武则天作为女性,并且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登上皇位,但她所统治的时期在政治、文化、制度等多个层面,都与她之前的唐朝和之后的唐朝有着高度的延续性和内在联系,.............
  • 回答
    唐朝的灭亡与西汉有着显著的不同,尤其是体现在宗室力量的存续和其在乱世中的作用上。西汉末年,尽管王莽篡汉,但刘氏宗室遍布天下,虽然内部有分歧,但有相当一部分宗室成员在汉朝覆灭后,利用其血脉合法性和潜在的政治资源,重新集结力量,最终建立了东汉。而唐朝,在经历了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的双重打击后,宗室的境遇则.............
  • 回答
    隋文帝独孤皇后和唐太宗长孙皇后,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后,她们的丈夫都是开创盛世的君主。然而,在后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独孤皇后似乎总比长孙皇后逊色几分。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名气大小”就能概括,而是涉及到她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政治环境、个人性格以及历史记载的侧重点等多个层面。一、 历史.............
  • 回答
    说到隋朝的财富来源,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它建立之初说起,那时候刚刚经历了几百年的南北分裂,国家百废待兴,但同时,之前的政权也积累了一些底子。隋朝能迅速积攒起财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1. 统一战争的红利与战争后的和平红利 统一战争的短期收益: 隋朝的.............
  • 回答
    唐朝科举制度的推行,表面上看似乎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阻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但如果真的要说“没有受到阻力”,那就有些片面了。更准确地说,是唐朝的科举制度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虽然有过一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但整体上能够被广泛接受和推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触及了当时社会最核心的痛点,并且提.............
  • 回答
    想聊聊唐朝和汉朝在征服漠北这件事上的区别,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说为什么唐朝能做到而汉朝没能彻底做到,其实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漠北的主人:那时的突厥与后来回纥首先,得明白唐朝和汉朝面对的敌人不一样。汉朝的时候,漠北的霸主是匈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触及中国历史的关键脉络。唐朝和大宋,虽然都曾是辉煌的朝代,但它们的“大一统”程度和稳定性的确存在显著差异。为什么唐朝能建立并维持一个相对稳固的大一统王朝,而宋朝却未能做到呢?这背后涉及到政治制度、军事实力、经济基础、文化心态乃至地缘环境等多个层面的深层原因。首先,从历史的起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两个关键的转折点,即唐朝建立于南北朝乱局之后,以及宋朝建立于五代十国分裂之后。为何唐朝能一飞冲天,而宋朝却似乎步履维艰,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游牧民族入侵”或“分裂时期”这几个标签能概括。唐朝的崛起:历史机遇与战略远见要理解唐朝的强大,我们得先看看它是在一个怎.............
  • 回答
    唐朝和明朝都存在军人世袭的影子,但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唐朝的藩镇割据让王朝摇摇欲坠,而明朝却相对有效地控制了地方军事力量。这背后的原因,绝非仅仅是“世袭制”这一个标签可以简单概括的,而是涉及到了朝代更迭中,政治制度、军事结构、经济基础以及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深刻演变。首先,我们得承认,说唐朝和明朝是.............
  • 回答
    唐朝之后,中国确实没有再出现过与唐朝全盛时期相媲美的全面性盛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演变、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社会以及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变化。一、 唐朝盛世的独特性与构成要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唐朝盛世(尤其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独特之处,理解是什么造就了那样的.............
  • 回答
    唐朝之后,陕西,尤其是古都西安,未能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这背后是一系列深刻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不是西安“不行”了,而是时势变了,它不再是那个最适配全国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了。地理因素:不再是“天下之中”首先,我们得承认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汉唐时期,以关中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游戏设计和历史认知上的考量。简单来说,在《欧陆风云4》(EU4)这款游戏里,中国(也就是游戏中的“中华帝国”)的“核心”设定,更多的是为了服务于游戏机制和玩家的代入感,而并非完全照搬历史上的所有朝代。为什么会有秦朝和唐朝的核心,却少了宋朝,这背后涉及到几个层面的.............
  • 回答
    唐朝灭亡后,中国未能重现三国鼎立或南北朝对峙那样相对有组织性的分裂局面,而是陷入了更为混乱、碎片化的五代十国时期,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历史原因。如果我来分析,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政治制度的瓦解与权力真空的加剧唐朝中期以来,虽然中央集权一度恢复,但藩镇割据的弊病却从未根除。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
  • 回答
    泾源兵变攻占长安?这绝对是一个误传,或者说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历史说法。首先,泾源兵变发生在唐朝的泾州(大致是今天的甘肃泾川一带),是由当地驻军发起的一次叛乱。这支军队是边防部队,数量也远没有到五千之众,更谈不上“地方军”可以独立攻打都城。更关键的是,泾源兵变从未攻占过唐朝都城长安。如果您听到的说法是这.............
  • 回答
    关于陈元光为何在《唐书》中不见记载,这是一个在研究闽南历史和陈元光事迹时经常被提及的有趣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出发,结合历史背景、史书编纂的原则以及陈元光事迹本身的特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唐书》指的是哪一部。通常我们说《唐书》,是指宋代欧阳修等人奉敕编纂的《新唐书》,也有人.............
  • 回答
    西安为何能长时间作为都城?唐之后为何衰落,再无像样的割据政权?西安,古称长安,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其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特别是汉唐盛世,长安更是达到了顶峰,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那么,西安为何能长时间作为都城?又为何在唐朝之后逐渐衰落,甚至不再出现像样的割据政权呢?这背后.............
  • 回答
    你说到了唐山、张家口、承德、保定这几个地方和河北省之间“认同感”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背后涉及到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并不是说这些地方的人们完全不承认自己是中国河北省的一部分,而是他们对“河北”这个概念的认同,以及与省会石家庄之间的联系,可能不像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省份那.............
  • 回答
    东汉末年,虽然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但“匡扶汉室”却是一个响当当的口号,几乎成了当时所有有野心、有实力的诸侯共同的政治目标。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首先,汉朝的“天命”和“正统性”依然深入人心。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尤其是在汉武帝之后,汉朝的国威、文化和政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
  • 回答
    关于窦缴墓出土唐刀的疑问,确实触及了一些关于唐代墓葬和刀剑形制的有趣话题。我们不妨一步步来聊聊,把这些问题说清楚。首先,关于“唐代刀剑不是不允许陪葬吗?”这个问题,答案是并非完全不允许。这可能是一个被简单化了的认知。的确,唐朝为了防止盗墓贼利用陪葬的兵器,对墓葬中随葬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是有一些限制和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