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是误解,唐朝并不开放,也很封闭内卷。
不晓得是什么让人产生了唐朝牛逼屌爆的错觉,唐人街的翻译是真不错,中国小镇确实不如唐人街好听。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说法,唐朝开国之初有突厥高句丽回纥吐谷浑吐蕃,而宋朝本来只有契丹,明朝只有蒙古,所以唐朝面对的压力更大,而战绩更好。
另一方面,又把匈奴夸的天花乱坠,说汉朝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汉武帝牛逼,卫霍牛逼。总结起来就是汉唐面对的敌人比宋明强,但战绩好,所以汉唐比宋明强。
有个有趣的发现阿。
有的皇汉骨子里接受的是汉人低人一等的思想,纯种的,爱内斗的游牧民族比有文化的,有组织的游牧民族要强。接受了汉族文化的游牧民族,打不过纯种的游牧民族。
辽因为汉化打不过野人女真,金因为汉化打不赢野人蒙古。我们汉族人真是贱种,玷污了黄金家族的血脉,才让朱元璋那个大贱种打赢不纯的元顺帝。而打赢纯种游牧的卫青霍去病李靖苏烈等人自然是神,徐达常遇春等人就是逊了。
我就在想,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意的究竟是什么,想维护汉人的脸面,要说我们汉族人是最屌的,但是现实又让我觉得不太对。毕竟元清是真实存在的,内心没法解释过去啊。因此,我们要割去宋明,我们只说汉唐。
因为元清的存在,让汉人敏感起来,觉得打赢游牧的,才是英雄,不自觉的低人一等。就像打死一个鬼子赏一万块,打死一个伪军赏一百,这是默认打死鬼子比伪军难。同理,当认为外战比内战含金量高时,潜意识是认为游牧民族比汉人善战的。
但在另一个话题下面,又要否决这点,我们汉人才是战斗民族,一汉当五胡,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因为不敢正视元清,不愿意接受宋明,于是内心无限美化拔高汉唐。连汉唐百姓精神面貌好于清朝这种论断都能说出来。我想唐朝有照片的话,可以照一照兵车行服兵役壮丁,石壕吏的老两口,捕蛇者说的捕蛇人,观刈麦的丁壮和贫妇人,卖碳翁。当你衣着光鲜的拿着一个不知名的东西,让唐朝百姓摆姿势拍照,他目光也一定充满局促和恐惧。
我想知道科举考试基本都被大家族霸占的唐朝,为什么在打工人聚集的知乎有那么高的地位。有个漂亮的姐姐或妹妹,升官就能比坐火箭还快的汉朝为什么能被吹的天花乱坠?我不恨关系,我恨我没有关系。
当现代人厌恶于大数据说话,厌恶于说总GDP,说平均收入,说经济发展总体良好。却觉得唐朝的新闻是真实而亲民的。如果唐朝就有了知乎,大概李白杜甫都是公知吧。
现代人上唐朝开放。
说唐朝女人穿的暴露,可以改嫁,不缠小脚所以开放。
说唐朝军队在中亚打赢过阿拉伯军队,所以开放。
说唐朝没有海禁,和西方贸易发达所以开放。
但其实最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打赢过血统高贵的游牧民族。如果唐朝也亡于游牧,那唐朝所有的荣耀都会归于尘土。
然而当黄巢的铁骑踏进长安的时候,当朱温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等人打的天昏地暗的时候,屠城,罪恶,血腥等词消失了。这时候人世间的道义不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野蛮的骄傲,看吧,这是我们汉人的武德,瞧见那个被马蹄踏过的婴儿尸骸了吗?那是我大唐铁骑留下的见证。
被异族屠杀是耻辱的,但被同族屠杀不耻辱。
当然我们无法去了解这一段历史,就像近代史北洋军阀的混战好像没有伤害过老百姓一样,没有哪个军阀肆无忌惮的屠杀,但是每个驻过军队的城都多了那么多的尸体。
我不知道唐朝的荣耀究竟体现在哪里,是太宗皇帝跟死囚们打赌的游戏吗?是所谓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吗?是所谓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所谓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是毛的治理水平太低,死囚犯都是早早枪毙,至今还得关门上锁?是唐朝真的解决了周边游牧问题?是唐人早早的就有意识的控制人口,以至于粮食多了却不增加人口?是皇帝抢自己儿媳妇是真爱至上,不顾世俗眼光,打破封建礼教?
好吧,唐朝的开放说的就是汉唐贵族治国的优越性。贵族出身不必纠结于衣食住行,衣食无忧自然有更多别的追求,学富五车或者武力过人,少年意气也有机会挥斥方遒。
寒门士子,幼年为生计奔波,成年才开始打拼事业,老年才有发挥的平台,却没有了少年的意气,政绩也是保守为主,死气沉沉。或者出于对自己后代的考虑以权摸私,贪污腐败。
究竟哪种方法好呢?
是谁在恶意给我们中国人扣上内卷,封闭的帽子?内卷?封闭?明清数亿两白银哪来的?土豆哪来的?辣椒哪来的?
内卷不好说,可是唐朝以后真不封闭,宋元时代的海上贸易十分繁荣,泉州港是著名的贸易大港。大量的中国货物,尤其是精美的瓷器,从泉州港出海,贩往海外,外国人以“China”(瓷器)称呼中国就是宋元时代开始的(其实“China”这个词的出现时间比瓷器更早)。元朝为了制定新历法,天文观察站从极北之地建到南海一端,为元朝制定新历法的郭守敬,现在月球上就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周达观,元朝地理学家,曾奉元朝皇帝的命令出访真腊(柬埔寨),出访经历被他写成一部著作《真腊风土记》,是现在研究柬埔寨吴哥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汪大渊,元朝航海家兼地理学家,最远时去过现在的澳大利亚,也留下一部经典地理著作《岛夷志略》。
明朝就不用说了,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明末有徐光启译西学,以郑氏家族为代表的东南海商集团。
即使是大家认为比较封闭的清朝,雍正禁教之前,基督教是允许在中国传教的,很多传教士都是朝廷高官,清初还有中国人去欧洲进修神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