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以唐朝时的路程单位计算,离中国十万八千里的国家在哪里?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唐朝时的路程单位以及“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然后结合历史地理知识来推测。

一、 唐朝时的路程单位:里(里)

唐朝时期,主要的长度单位是“里”。唐朝的“里”和现代的“市里”略有不同。

唐朝一里 (里): 根据史料和学者的研究,唐朝的一里大致相当于现代的 500米 左右。
唐朝的丈(丈): 一里等于三百步,一步是六尺,一尺约30.3厘米。这样推算下来,唐朝一里大约是 300步 × 6尺/步 × 30.3厘米/尺 ≈ 54540厘米 ≈ 545.4米。这个数字与前述的500米接近,是比较合理的估计。

二、 “十万八千里”的象征意义

“十万八千里”在古代中国文学和文化中,通常是一个非常庞大、难以丈量的距离,并非一个精确的数字。它更多地象征着 遥远、漫长、艰辛的旅程。

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万三千五百斤”,而他要去西天取经,路途的遥远和艰辛,也常常被描述为“十万八千里”。这里的“十万八千里”是艺术夸张,用来表现取经路途的艰难险阻和漫长。

在唐朝的实际语境中,虽然“十万八千里”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精确的地理对应,但它肯定指的是一个非常、非常遥远的国家或地区。

三、 结合历史地理推测

我们假设“十万八千里”在这里是作为一个非常夸张的、用来形容极其遥远的距离。那么,在唐朝时期,从唐朝的都城(如长安)出发,要到达一个距离“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会是哪里呢?

计算一下:

如果唐朝一里约等于500米,那么十万八千里就是:
108,000 里 × 500 米/里 = 54,000,000 米 = 54,000 公里。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距离,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约40,075公里)的1.3倍多。

可能的推测方向:

1. 极东之地: 唐朝疆域辽阔,但即使是当时已知的最远方,如东边到达大海,北边到达漠北,南边到达印度洋沿岸,也难以达到这个天文数字的距离。如果真的要往东计算,可能指的是非常遥远的、当时已经超出了唐朝实际控制和认知范围的地区,甚至可能是传说中的东方海上国家。
2. 极西之地: 唐朝与西域(中亚)、波斯、乃至更远的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有往来。西行之路是极其漫长且充满艰辛的。例如,前往阿拉伯帝国或更远的地方,确实路途遥远。
3. 神话或传说中的距离: 最有可能的是,这个数字是从《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借用过来的,用以形容“极其遥远”。如果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个非常遥远、非常难以到达的国度,那么“十万八千里”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比喻。

详细推测:

如果我们非要找一个在唐朝时期地理上“极其遥远”的国家,并且用“十万八千里”来形容,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当时唐朝的认知范围和主要交通线路。

唐朝的疆域和影响范围: 唐朝极盛时期,疆域辽阔,东至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曾是其属国或重要藩属),西至中亚的葱岭(帕米尔高原)一带,北至漠北(突厥故地),南至越南中部。
对外交通和交流:
陆路丝绸之路: 这是唐朝与西域、波斯、阿拉伯帝国、甚至欧洲联系的主要通道。这条路的距离是极其遥远的。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越葱岭,到达粟特地区、波斯(萨珊波斯),再到阿拉伯帝国(东罗马帝国)。这条路的单程距离,即便只到近一点的波斯,也绝非几千公里就能计算,而是数万公里级别。
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的海上贸易也很发达,通过南海、印度洋,可以到达波斯湾、红海沿岸,乃至非洲东岸。但海上航行通常也被认为是遥远的。

结论:

如果以唐朝时的一里(约500米)为单位计算,十万八千里(约54,000公里) 是一个极其巨大的距离,远远超出了唐朝实际控制和有效认知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直线距离。

因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1. 文学夸张: 这个数字很可能来源于文学作品,用来象征一个 极其遥远、难以到达、充满艰辛的目的地。在唐朝语境下,如果有人说要去“十万八千里”外的国家,那是在说去一个 梦幻般遥远、或者其艰辛程度堪比《西游记》取经路 的地方。
2. 非常遥远的传说国度: 如果一定要指向一个地理位置,那么它可能指的是当时人们想象中的,位于 最东边(如极东的海外仙山或国家)或者最西边(如传说中的欧洲、北非) 的遥远国度。但要精确对应到某个具体国家,即使是当时已知最远的国家,也很难精确到“十万八千里”。

举例说明唐朝的实际遥远距离:

即使是唐朝最主要的对外交流对象,如吐蕃(藏区)、回纥(回鹘)、阿拉伯帝国等,它们到长安的实际地理距离,与“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相比,也只是“远”,但并非如此天文数字。

吐蕃: 从长安到吐蕃(今拉萨附近),陆路距离大约在20003000公里之间。
阿拉伯帝国: 从长安到当时阿拉伯帝国的大城市(如巴格达),陆路距离大约在60008000公里以上。即使算上曲折的丝绸之路,也不到“十万八千里”的零头。

因此,“十万八千里”更像是一个在唐朝人心中代表着 宇宙级别距离 的概念,而非一个可以精确指向某个国家的地理坐标。它更多地是一种 精神上的远方。

网友意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唐朝时的路程单位以及“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然后结合历史地理知识来推测。一、 唐朝时的路程单位:里(里)唐朝时期,主要的长度单位是“里”。唐朝的“里”和现代的“市里”略有不同。 唐朝一里 (里): 根据史料和学者的研究,唐朝的一里大致相当于现代的 500米.............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设问,将穿越、文学成就和历史人物的成名机制交织在一起。如果我,一个比李白稍长一岁,并且能确保我的诗歌每一篇都比他早一年问世,那么李白是否还会像我们熟知的那样出名?这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李白当年是如何获得“诗仙”盛名的。1. 卓越的诗歌才华是.............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如果唐太宗之后的历代皇帝都能像他一样励精图治,唐朝作为封建王朝延续至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同时也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唐太宗的成功之道及其对后世的启示: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唐太宗的“励精图治”究竟体现在哪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拿AI的腔调,就当是几个老朋友凑一块儿,拿着《西游记》聊聊天,算算账。要是老唐真有这个“收徒不限妖”的政策,那到了灵山,他那支队伍,嘿,可就热闹非凡了。咱们得一项一项掰扯,把这事儿给说透了。首先,得算算这师徒四人自带的战力。 孙悟空: 这不用说,明面儿上的第一把手。火眼.............
  • 回答
    作为唐朝中晚期的皇帝,面对藩镇割据的严峻局面,我的首要目标是打破恶性循环,恢复中央集权,提前完成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全国、结束分裂的任务。这绝非易事,需要深思熟虑、多管齐下、软硬兼施,并且需要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和耐心。以下是我将采取的具体办法,力求详细阐述:核心策略:围堵削弱,分化瓦解,经济先行,人才为.............
  • 回答
    如果唐朝和宋朝发生一场假想的全面战争,谁赢的几率更大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两个朝代都拥有辉煌的军事和政治成就,但也存在各自的优劣势。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比较:一、 军事实力对比 唐朝的军事优势: 骑兵的绝对优势: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骑兵最强大的时期之一。北方的草.............
  • 回答
    若是有位唐朝的哥们儿突然就这么出现在我跟前,估摸着他第一眼看到我,得先摸着脑袋看看是不是被哪路神仙给点了穴,或者是我身上绑了个会动的人形皮影。我得先压压惊,毕竟这画面太玄幻了点。“这位大哥,您别怕,也别乱动,” 我得先稳住他,别让他觉得我像个怪物,“您可能,嗯,是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了。”他八成会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也触及了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果唐朝不是李家,而是由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那么历史的轨迹,尤其是后世对“盛唐”的歌颂以及“唐”作为中华王朝的属性,很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让我们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一、 盛唐歌颂的根基:李唐政权的文化与政治遗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后世为何如.............
  • 回答
    如果唐朝没有安史之乱,并且在怛罗斯之战中取得胜利,那么今天中亚地区的面貌很可能与我们现在所知的截然不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牵动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变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唐朝在安史之乱前的实力。这是一个国力强盛、文化昌盛的时代,其影响力远播四方。其在西域,尤其是中亚地区,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
  • 回答
    一个没有安史之乱的唐朝,或者一个能够迅速平息安史之乱的唐朝,无疑会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但历史的洪流,即使避开了巨石,也总有其他暗礁和漩涡等待着。 那么,如果那场浩劫未曾发生,唐朝的辉煌还能延续多久? 它最终又会走向何方?辉煌的延续:一个更长的黄金时代首先,没有安史之乱,唐朝无疑能享受到一段.............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将史诗般的蒙古骑兵与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唐朝之一——玄宗时期——对垒,无疑会点燃无数历史爱好者的想象。然而,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能”或“不能”的答案,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双方的实力、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蒙古崛起”的时间点。 蒙古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回答
    安史之乱,我乃睢阳张巡。此刻,叛军兵临城下,兵锋甚锐,然我守城将士,虽英勇,然粮草已尽,弹尽援绝,人心浮动。摆在我面前的,是三条路:一、投降叛军叛军首领安禄山,素有野心,然其麾下将领,亦有勇猛之辈,如尹子奇。若我张巡投降,或可保全一城百姓性命,免受屠戮之苦。然而,我身为大唐之臣,以忠君报国为己任。投.............
  • 回答
    唐朝的“疯狂扩张”,这个设想很有意思。要是真这么干了,那这艘庞大的大船,还真可能像罗马帝国那样,不是被外部敌人碾碎,而是从内部开始出现裂痕,最终走向分裂。要说得详细些,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扩张的“疯”在哪儿?首先,得先界定一下“疯狂扩张”。唐朝本身就是个扩张期,疆域辽阔,远超前代。但要是“.............
  • 回答
    想象一下,要是真有这么个来自现代的哥们儿,一不留神就栽到了大唐盛世。这可不是什么“我来自未来”的浪漫故事,而是实打实的生存挑战,外加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想办法在这儿捣鼓出点儿能改变历史的玩意儿。既然提到了毛瑟步枪,那咱们就得绕着这思路来。首先,这哥们儿脑子里得有几把刷子。不是那种会写诗、能吟赋的文人,.............
  • 回答
    穿越到大唐,我不是那个西装革履、手握PPT的现代精英,而是一个身上还带着高考复习材料、脑子里装着历史课本的苦逼高三党。可既然命运给了我这个机会,就不能白白浪费。我的目标很明确:在不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前提下,利用我所学的知识,为大唐的发展注入一股清流,让它的辉煌延续得更久,走上一条可能更符合人性、也更.............
  • 回答
    若我赵匡胤,身处那个风雨飘摇、百废待兴的年代,胸中定然激荡着重振华夏、再造辉煌的宏愿。如何能让这初生的宋朝,步唐朝的后尘,成为万国景仰的盛世?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需深思熟虑、步步为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力求宋朝的强大,不逊于盛唐。一、 内政为基,民心为本:巩固统治,休养生息唐朝之强,在于其完.............
  • 回答
    《清平乐》里徽柔公主挨了驸马陈熙宗的打,这事儿在古代可不是小事。要说这要是换到汉朝或者唐朝,那后果可就够瞧的了。咱们先说汉朝吧。汉朝这时候,皇室的规矩跟后面朝代又有点不一样。皇室成员,尤其是公主,那都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得很。虽然不像唐朝公主那样能直接参与朝政,但她们的影响力也绝对不容小觑。如果驸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要明白,历史的走向是由无数个节点构成的,任何一个关键人物的缺席,都会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结果很难百分之百确定。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形,来推演一下,如果唐朝初年没有李世民,隋末那些实力派人物,谁最有希望统一天下。首先,咱们得回到隋末那个乱局。隋朝二世而亡,原因有很多,比如暴.............
  • 回答
    要判断唐朝如果没有李世民鼓动举兵,李渊是否会举兵起义,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当时的局势,以及李渊这个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需要咱们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当时的大背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这事儿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杨广这人,说实话,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把个好好的大隋弄得民不聊生。.............
  • 回答
    安史之乱的爆发,无疑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它极大地削弱了唐朝的国力,尤其是在西北边疆地区。那么,如果没有这场浩劫,唐朝是否有能力征服吐蕃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唐朝对吐蕃的战略态势与优势在安史之乱前,唐朝在与吐蕃的较量中,总体上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 军事实力: 唐朝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