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了《清平乐》的徽柔公主被驸马打了,想一下如果这事情发生在汉朝或者唐朝会怎么样?

回答
《清平乐》里徽柔公主挨了驸马陈熙宗的打,这事儿在古代可不是小事。要说这要是换到汉朝或者唐朝,那后果可就够瞧的了。

咱们先说汉朝吧。

汉朝这时候,皇室的规矩跟后面朝代又有点不一样。皇室成员,尤其是公主,那都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得很。虽然不像唐朝公主那样能直接参与朝政,但她们的影响力也绝对不容小觑。

如果驸马敢对公主动手,这性质就非常严重了。公主的身份是什么?她是皇帝的女儿,是皇室血脉。驸马是皇帝选的乘龙快婿,代表着皇帝对他的信任和恩宠。驸马打公主,这不仅仅是家暴,更是对皇帝权威的挑衅,对皇室尊严的践踏。

在汉朝,这样的事情一旦传出去,那绝对是轰动朝野的大事。

首先,公主本人肯定会极度羞辱和愤怒。公主虽然不能直接参政,但她有自己的宫廷,有自己的亲信,有自己的娘家势力作为后盾。她一定会第一时间向她的亲人告状,最直接的就是向她的母后,或者她的兄弟们(如果她有的话)。

其次,皇帝的反应会是重中之重。皇帝是什么态度?这决定了驸马的命运。

如果皇帝对这个驸马本来就有不满,或者驸马本身就是个嚣张跋扈、不得圣心的人,那公主被打这件事,就给了皇帝一个绝佳的机会来收拾他。皇帝可能会觉得这驸马不配,甚至是猪狗不如,敢打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简直是罪无可赦。
惩罚会非常严厉。 可能不仅仅是杖责这么简单。皇帝可以名正言顺地削去驸马的爵位,收回他的官职和封地。最严重的,甚至可能赐死,或者流放边疆,让他在那里自生自灭。汉朝的皇权非常集中,皇帝一声令下,驸马一家都可能跟着遭殃。
公主可能会被“劝和”但也有被“打入冷宫”的风险,不过可能性较低。 皇帝的第一反应多半是维护女儿的颜面和皇室的尊严,所以“休夫”的可能性很大。但也要看公主自己的姿态,有时候为了家族的利益,皇帝也会劝公主忍耐。不过,要是驸马真的把公主往死里打,皇帝怎么可能再让女儿嫁给这种人?

如果皇帝本来对这个驸马还算满意,或者驸马是权臣,皇帝需要顾忌其家族势力,情况可能会稍微复杂一点。
皇帝可能会先派人去公主府查证。 查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驸马无故施暴,还是公主有什么过错导致驸马情绪失控。虽然公主的金贵,但皇帝也讲究“家丑不外扬”,但公主被打这种事,除非驸马能把证据完全抹掉,否则很难瞒住。
即使是顾忌,皇帝也不会轻易放过驸马。 就算最后不能严惩,也一定会给驸马一个教训,让他知道公主的身份有多尊贵,不能随便招惹。可能会是禁足、罚款、暂时剥夺某些权力等等。而公主这边,皇帝可能会私下安慰,给予补偿,但也会告诉她要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事情闹得太大。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驸马的家庭背景。如果驸马是名门望族,或者本身就是战功赫赫的大臣,皇帝在处理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顾虑。但就算如此,皇室的尊严也不是轻易可以挑战的。

总的来说,在汉朝,驸马敢打公主,这绝对是犯了大忌。轻则丢官罢爵,重则可能丢掉性命。公主被打,不仅仅是个人遭遇,更是对皇权和家族荣誉的挑战。

再来看看唐朝。

唐朝的公主,那可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她们的地位比汉朝公主更加尊贵,权力也更大。很多唐朝公主都能直接参与政治,甚至对朝局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太平公主、安乐公主,她们的权力都很大。

如果唐朝的驸马敢打公主,那情况就更夸张了,后果也更严重。

公主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大。 唐朝的公主不仅仅是联姻的工具,很多都是政治博弈中的重要棋子,甚至是实际的权力拥有者。她们身边的势力也更庞大,有自己的亲信,有自己的卫队,甚至能调动军队。驸马打公主,就如同在太岁头上动土。

皇帝的震怒会是指数级增长。 尤其是在盛唐时期,皇帝是绝对的权威。公主被打,这在皇帝看来,不仅仅是打了自己的女儿,更是打了自己的脸,是冒犯了他的绝对权威。

严惩是必然的,而且可能更直接、更血腥。
直接处死是极有可能的。 驸马敢对公主动手,这已经触犯了天条。皇帝不需要像汉朝那样考虑太多平衡,直接下旨赐死,并且可能会株连家属。唐朝的刑罚非常残酷,腰斩、凌迟都有可能。
公主的娘家势力会立刻介入。 公主有自己的父族、母族(外戚势力),这些力量都会立刻为公主撑腰。驸马的家族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是灭顶之灾。
“休夫”是基本操作。 驸马敢动手,公主无论如何也难以忍受,皇帝也肯定会同意公主和离。并且会给公主丰厚的抚养费,让她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甚至再嫁给更优秀的男子。
公主可能被“迁出”以示惩戒。 如果皇帝不想立刻处死驸马,可能会选择将公主暂时接到宫中,或者送到别的地方居住,以此来表达对驸马的不满和对公主的保护。

驸马如果出身不高或者没有特殊功绩,更是必死无疑。 唐朝对外戚的控制也非常严格。即使是公主的丈夫,如果他自身不硬,又敢冒犯公主,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唐朝的公主,很多都有封地和食邑,甚至能拥有军队。 驸马打公主,说不定公主一声令下,她自己的卫队就能直接把驸马拿下,然后送进宫让皇帝发落。

总而言之,在唐朝,驸马敢打公主,这基本就是自掘坟墓。后果比汉朝只可能更严重,更直接。唐朝的公主地位崇高,皇权也更加集中且强势,任何对公主的侮辱,都是对皇帝权威的直接挑战,其惩罚自然也更加严厉和迅速。

所以,《清平乐》里徽柔公主挨打这件事,放到汉朝或唐朝,那驸马陈熙宗的下场,估计会比电视剧里惨烈得多,他可能真的就没了。公主被打,这不仅仅是“小事”,这是挑战皇权的“大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国力大小,唐中期的公主也是挺危险的。

唐肃宗次女宁国公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册封宁国公主,嫁给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回纥英武威远可汗,成为可敦(王后)。

乾元二年......夏四月,回纥毗伽阙可汗死。长子叶护先被杀,乃立其少子登里可汗,其妻为可敦。六月丙午,以左金吾卫将军李通为试鸿胪卿、摄御史中丞,充吊祭回纥使。毗伽阙可汗初死,其牙官、都督等欲以宁国公主殉葬。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然公主亦依回纥法,剺面大哭,竟以无子得归。秋八月,宁国公主自回纥还,诏百官于明凤门外迎之。

大致是说,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可汗不久,回纥可汗去世。按照回纥人风俗,没有生下子女的未亡人是要殉葬的。宁国公主说:“我们中国的律法,丈夫死后便要为丈夫服丧,早晚哭悼一次,三年后便可以脱下丧服。你们回纥娶媳妇,必是仰慕中国的礼法,如果依从了你们回纥的礼法,又何须不远万里求亲。”最终,宁国公主也尊从了回纥的剺面习俗,拿刀划破脸,最终竟没有子嗣也得以回到唐朝。

定安公主/太和公主,唐宪宗第十女。(公元821年)唐穆宗即位时,回鹘派使者合达干等人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同意了。回鹘嗣立的崇德可汗很快就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亲,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 唐穆宗于是将妹妹太和公主册为“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出嫁回鹘崇德可汗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人攻破回鹘汗国,遣使送太和公主回国,途中在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回鹘乌介可汗劫留,乌介可汗等人率领大批回鹘南下,要求借城。

唐将石雄指挥唐军击败回鹘乌介可汗,乌介可汗大惊,丢弃辎重逃跑,石雄追击之,在杀胡山大破回鹘,乌介可汗受伤逃走,唐军斩首万级,俘获回鹘两万多人。石雄迎太和公主返回唐朝。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七 会昌三年:雄乃凿城为十馀穴,引兵夜出,直攻可汗牙帐。至其帐下,虏乃觉之。可汗大惊,不知所为,弃辎重走,雄追击之。庚子,大破回鹘于杀胡山,可汗被疮,与数百骑遁去,雄迎太和公主以归。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馀人。

user avatar

话说,大家有没有这种印象:唐朝的公主们好像都特别彪悍,在朝堂上说一不二、呼风唤雨,回公主府收拾情敌、包养男宠……

让人们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营销号功不可没,他们常用错漏连篇式的弱智夸张风来凑这些公主们的生平,一开篇就是“皇帝最宠爱的女儿”,最后来一句“看来娶公主就要做好戴绿帽的准备呢”。

唐朝的公主真的那么彪悍?可以出轨成性、不计成本?今天我们就来正经盘一盘。

大家好我是滚滚君,一个喜欢凑CP、恶趣味的玻璃心,浅薄无知的历史爱好。

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本次列车即将驶入著名社会历史情感节目演播厅——《婚姻保卫战之想说爱你不容易》。

第一位出场嘉宾是永嘉公主,别看她知名度不高,她可是史书上第一位被明确记载出轨的唐朝公主。

这位永嘉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生母不详。

这里要介绍一下,永嘉公主的嫡母、也就是李渊的妻子窦皇后是个“三高”女性:高文化、高能力、高眼光,她性格与其说像她儿媳长孙皇后,倒不如说和隋文帝并称二圣的独孤皇后更像。李渊和她在一块儿的时候,庶出的子女都没有几个。

可惜,她在李渊当皇帝前好几年就去世了,没有等到母仪天下的那一天。

后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喜提太上皇宝座,没有了业绩压力,开始享受生活,又给李世民带来了好多个弟弟妹妹。

所以你会发现,李渊最小的那些子女和李世民的好些子女差不多大,李世民为这些弟弟妹妹和子女也是没少操心。

那么,永嘉公主是作为太上皇之女出生的么?

其实并不是,她出生于李渊当皇帝的第二年,在一众皇女中排行老六。那她受不受宠呢?这一点唐朝人编的《法书要录》里有这么一段话——

张昶缣素及纸书四千七十字,毛弘八分缣素书四千五百八十八字,索靖纸书五千七百五十五字,钟会书五纸四百六十五字,是高祖平秦川所获,以赐永嘉公主

很多人把这个当成永嘉公主受宠的证据,毕竟唐高祖把书法大家的作品赏给一个公主,不仅意味着宠爱,还意味着欣赏:这丫头有文化,朕高看她一眼!

但是这一点早就有辟谣了,《法书要录》相当于是东汉到唐代的书法学术论文合集,以上那一段出自其中收录的《论书表》,而《论书表》的作者是南朝刘宋的书法家,所以他口中高祖不是唐高祖李渊,而是宋高祖刘裕。

所以,此公主非彼公主。

回到之前的问题,咱们的主角永嘉公主到底得不得宠呢?我们分析一下,她生母没有记载,但她出生的时候国家百废待兴、李渊焦头烂额;等李渊当太上皇的时候,主业郁郁寡欢、副业享乐造人,能有多少关心分给这个女儿呢?

但是不管受不受宠,不影响人家领工资、嫁豪门,毕竟她全家都是豪门。就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已是长公主的她下嫁左卫将军窦奉节。

这个窦奉节乃是唐高祖的窦皇后娘家的堂侄,正儿八经皇亲国戚,继承了一个公爵。唐朝的公主一般都和世家子弟联姻,驸马以武将居多——划重点,武将哈。

本来嘛,这桩婚事亲上加亲,风光体面。但没过多久,一个扎心的意外出现了——你以为永嘉公主出轨了?

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女长乐公主要出嫁了。

长乐公主出嫁跟永嘉公主夫妇有啥关系?本来这两位公主就是姑姑和侄女的关系,但李世民太偏心,非要让女儿长乐公主的嫁妆,比妹妹永嘉公主的多一倍。

这时候大臣魏征站出来了,拿出长幼有之序来反驳:上一任皇帝如何如何、现在陛下又该如何如何巴拉巴拉。

李世民碰了个硬钉子,回宫和长孙皇后吐槽,长孙皇后说:“你看,我是你老婆,我都不敢对你甩脸色,魏征作为臣子,居然敢这么说话,你可不能这么算了——一定要听他的话哦!”不仅劝了皇帝,还私下赏赐了魏征一堆东西,所以长孙皇后的“文德”之号不是白得的。

之前说过这段故事,有小伙伴说:虽然两位公主辈分不一样,但永嘉公主是个庶女,长乐公主是嫡长女,嫡长女的嫁妆多一倍很正常啊。

这里就要说到唐朝皇室定尊卑的方式了,一般分三种:

第一,长幼;

第二,嫡庶;

第三,亲疏,这一点很多人没注意过,简单说就是,跟皇帝关系的远近决定你的尊卑。

比如说,大家觉得,皇帝的姐妹和皇帝的女儿,也就是长公主和公主这对姑侄见面,谁应该给谁行礼?

觉得侄女要给姑姑行礼的扣1;觉得姑姑要给侄女行礼的扣2

滚滚君告诉你,应该是姑姑给侄女行礼。为什么?因为父女关系比手足关系更亲近,所以皇帝女儿要比皇帝姐妹更尊贵,姑姑反而要给侄女行礼。直到唐中宗时期才废除了这一规定。

由此可见,李世民想给自己女儿搞特权,从嫡庶和亲疏来看,理由是充分的。但是别忘了,那还是贞观年间,国家还没完全从隋末乱世中恢复,那么多亲王公主,这个嫁妆多一倍,那个食邑翻一番,奢靡之风不就这么起来了吗?

所以,魏征这个上书从国家的角度看是利大于弊的,至少百姓会很开心,窦奉节和永嘉公主应该也很开心。

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几年,按永嘉公主后来出土的墓志铭的说法,二人生活那是——

琴瑟调乖,如宾敬阕。

不过大家看看就罢了,因为永嘉公主早就红杏出墙,和自己的外甥杨豫之私通上了。

这个杨豫之的母亲,是永嘉公主的亲姐姐长广公主;而他的妻子,更是李元吉的女儿寿春县主,那会儿贵族圈子联姻都那样。

有人会问,玄武门之变李元吉被杀后不是被定为罪臣么?没错,但李世民后来又给他追封了,所以他的女儿又有了县主头衔。

虽然这个杨豫之是永嘉公主的亲外甥,但年纪只比她小几岁,算是同龄人。二人都在一个圈子里,肯定很早认识,至于怎么看对眼,那就不知道了。

后来杨豫之的母亲长广公主去世了,守丧期间,这俩人依旧不知收敛、继续勾搭。

唉,这长广公主要是生前看到自己亲儿子和亲妹妹勾搭,那得多……你说气人不气人吧?

还有寿春县主,父亲李元吉被杀,跟着母亲在宫里关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拿到名分了出宫嫁人,摊上这么个老公,你说心酸不心酸吧?

这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起来一件事,不仅是杨豫之的老妈和老婆命苦,她永嘉公主也不是单身呢,她的老公窦奉节可是左卫将军,你以为人家那武将是白当的?

接下来的事史书说的很简约,但我们可以大致推断,窦奉节本来蒙在鼓里,然后忽然被告知、或者就是直接撞破了不可描述之事,勃然大怒,那杨豫之可不吓得魂飞天外、拔腿就跑吗?

窦奉节能让他跑了吗?直接把这小子抓了,然后——

具五刑而杀之。

啥意思?《汉书•刑法志》里说——

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诅詈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到唐代,这个“具五刑”可能有些改变。但杨豫之死前,绝对有漫长而痛苦的时间去反省自己的错误。

那,杨豫之被杀了,永嘉公主是不是也难逃一死?

倒不至于,杨豫之在母丧期间乱伦,绝对是死罪;但是私底下具五刑杀公主,窦奉节胆子再大也不敢的。

但是事情闹得那么大,你说这夫妻两个还怎么过日子?于是,二人就和离了。

永嘉公主的墓志铭里头,这一段记载得很有意思,上一句还在说公主和窦奉节如何琴瑟和鸣,下一句直接就是——

永徽五年,改封房陵大长公主,降于贺兰氏。

最精彩的部分全省了。

其实就是唐太宗嫌这个妹妹丢了皇家颜面,不想理她了;等到唐高宗继位几年后,一看,都着好些年了,这个姑姑老这么呆着也不是事儿呀,就让她再嫁给右卫将军贺兰僧伽。

这个右卫将军呢,是比窦奉节的左卫将军要低一点,而且荷兰僧伽这个爵位可就不是国公了,而是通化县男爵,比前夫哥差老大一截呢。

后来,永嘉公主在五十五岁时去世,葬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也算是善终吧。

这段故事里,最惨的就是那个杨豫之了,虽然在当时来看,罪已致死,但不至于死得那么惨吧……

说完了唐高祖的女儿永嘉公主,那么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也不能落下,不过滚滚君之前专门做了一期长视频,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简单来说就是她和辩机私通的事情有些存疑。但毋庸置疑的是,她很有事业心,心思都花在争家产和谋反上了。

然后还有唐高宗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今后会详细讲的;

唐中宗、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在之前讲过了,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一连省略了三个热门人选,最后来讲一下冷门选手——唐肃宗的女儿延光公主。

唐肃宗七个女儿中,有两个女儿的一生堪称传奇,是为国尽忠、为君分忧的那种,夸一句巾帼英雄不为过,以后在和亲公主专题里会讲到。

但是我们的主角延光公主则正相反,以一己之力把全家带进了坑里。

延光公主,后来又改封郜国公主,我们就用最开始的称号称呼她吧。她一开始嫁给了裴徽,裴驸马不仅是河东裴氏出身,他妈还是杨贵妃那个绯闻多多的姐姐虢国夫人。

后来马嵬坡之变,眼看着杨国忠死无全尸、杨贵妃香消玉殒,虢国夫人知道后赶紧带着儿子裴徽跑,一路逃到一片竹林里,万念俱灰之下,虢国夫人先把儿子杀了,随后自刎。

等追兵赶到的时候,看见虢国夫人还有一口气,就给扔监狱里去了,最后她是——

血凝至喉而卒。

死得很痛苦。

裴驸马死后,延光公主又嫁给了兰陵萧氏的萧升。

可以说,延光公主这两任驸马家世都不错,是祖上几代都和皇室联姻的贵族家庭。我就不展开亲戚关系了,人名说多了真记不住。

唐德宗时期,萧升去世了,延光公主的女儿萧氏做了太子妃,你看,乱了不是,延光公主原本是唐德宗的姑妈,现在二人做了亲家。

看起来辈分好像降了,但身份其实更尊贵了,毕竟女儿可是未来的皇后呢,所以延光公主从生活待遇到政治待遇都上了好几个台阶,引来不少羡慕嫉妒恨。

但好日子很快到头了,有人揭发延光公主和一些官员私通,分别是——

太子詹事李升、蜀州别驾萧鼎、彭州司马李万、丰阳令韦恪。

唐德宗大怒,把这四个人贬的贬、杀的杀;延光公主不仅自己被关了起来,儿子们也被流放各地。

唐德宗还不解气,把太子叫来质问:你老实告诉我,你岳母娘整那些事,是不是为你在结党造势啊?

太子无言以对,只好说:我现在就申请和我老婆离婚,跟我那个岳母娘彻底脱开关系,行不?

只能说,低情商的太子暗里说坏话(李瑛流泪),高情商的太子当场闹离婚(李亨沉默)。

此时,前朝有大臣力保太子,说:公主老了,私通的官员比她小那么多,怎么可能勾搭上呢?肯定是有人要构陷太子,才故意诬告的。

最后,太子保住了,但延光公主和她女儿萧氏,一个被幽禁,一个被抛弃。

可事情还没结束,后来又有人告延光公主搞巫蛊,皇帝一怒之下,直接把她废了。

这还不够,唐德宗还想杀掉她女儿萧氏。

按理说,萧氏早就跟太子离了婚,事情就该过去了。但皇帝觉得她心怀怨恨,正想下手斩草除根,正赶上延光公主去世了,此事就耽搁了下来。

不久,太子病了,病得很重,眼看着要比皇帝先走一步了。唐德宗不再犹豫,直接杀了萧氏来“压灾”。

后来,太子挺了过去,顺利继位,但也就当了六个月皇帝、五个月太上皇就驾崩了,死因到现在还有争议。你说这压灾好使不好使呢?

唉,这萧氏属实命苦,因为母亲的罪过和皇帝的忌惮,从未来可期的太子妃,变成了命丧黄泉的苦命女。命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说。

所以……最后,请大家想一想,公主出轨真的不需要成本的么?

user avatar

你挑啥不好挑两个以和亲青史留名的朝代?

公主?公主就是用来安抚异域酋长不要起兵劫掠的性贿赂,而且最好能够一个公主祖孙三代兄弟几人一起用,这样比较节省陪嫁。

这种酋长也算驸马,而且比各种古装言情剧的更门当户对。

当然,汉唐至少比宋体面一点,没有明码标价一个公主抵一千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