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了日剧《我,到点下班》再反观我们的996,你有什么想法么?

回答
看了日剧《我,到点下班》(日文名:《わたし、定時で帰ります。》),再反观我们国内的“996”工作制,的确会引发很多思考。这两者就像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极力追求,另一个则是对超负荷工作的常态化。这种对比非常鲜明,也折射出不同国家在工作文化、劳动法规、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详细说说日剧《我,到点下班》所展现的核心理念。

《我,到点下班》的核心理念:拒绝“劳动美德”的神话,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主人公的信念与行动: 女主角东山结衣,是一位拥有计算机技能的优秀职员,但她最核心的信念是“准时下班”。她不加班,不参加无意义的社内活动,甚至在同事遇到困难时,她也会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前提下,以最高效的方式提供帮助,但绝不会因此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她的行为在充满加班文化的日本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准时下班”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可以是一种更健康、更高效的工作方式。
对“劳动美德”的批判: 剧集深刻地批判了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劳动美德”观念,即认为长时间工作是一种美德,是忠诚的表现,甚至是一种自我牺牲的崇高行为。这种观念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加班,压抑了个人的生活,损害了身心健康。剧中的一些角色,比如被“加班文化”压垮而离婚的职员,或者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病的职员,都成为了这种文化牺牲品的代表。
追求个人价值与生活质量: 剧中的角色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爱好和梦想。例如,有人喜欢养猫,有人热爱打游戏,有人想去旅行。准时下班让他们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些个人价值,去享受生活,而不是成为工作的奴隶。
效率与价值的重新定义: 剧集也探讨了工作效率和价值的真正含义。它认为,工作时长并不等同于工作产出,更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贡献。高效地完成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创造价值,才是工作的本质。过度加班往往是因为效率低下、流程冗余或是不明确的工作安排。
公司文化的革新: 最终,通过结衣等人的努力,公司开始反思并尝试改变不健康的加班文化,推行更灵活的工作制度,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而非延长工时。这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改变是可能的,而且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反观国内的“996”工作制:

“996”是指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这种工作模式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科技行业等领域普遍存在,甚至被部分企业奉为“奋斗文化”。

普遍性与“内卷化”: “996”在很多公司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了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化一方面是企业追求高增长和竞争优势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行业内的“内卷化”。员工为了不被淘汰,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即使很多时间可能并不是在高效工作。
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损害: 长时间的连续工作,严重压缩了休息、娱乐和社交的时间,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如颈椎病、腰椎病、睡眠障碍、心血管疾病等)和心理健康(如焦虑、抑郁、职业倦怠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对个人生活和家庭的影响: “996”使得劳动者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照顾孩子、处理个人事务,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社交。这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疏远和破裂。
法律法规的挑战与空白: 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并且对加班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补偿规定。然而,“996”模式在很多情况下是变相的超时工作,常常以“项目紧急”、“公司文化”等名义规避法律,劳动者维权困难。
效率与价值的讨论: 与日剧《我,到点下班》不同的是,在国内,“996”常常被包装成“奋斗”、“拼搏”、“为梦想付出”的代名词,暗示只有通过牺牲个人时间才能实现价值。然而,长期的过度劳累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出错率,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时候,“996”更多的是一种低效率的体现,是项目管理、资源分配、流程优化不足的表现。

观看《我,到点下班》后,我对国内“996”产生的想法:

1. 对“奋斗”定义的反思: 日剧让我深刻反思国内对“奋斗”的定义。在国内,“奋斗”常常被简化为“加班越多越努力”。但《我,到点下班》告诉我们,真正的奋斗是提高效率,是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是能在工作之外依然保持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牺牲健康、家庭和生活来“奋斗”,这不是健康可持续的奋斗,而是被裹挟的牺牲。
2. 对工作文化的反思: 日本社会曾经历过比我们现在更严峻的“过劳死”现象,也曾有过比“996”更病态的加班文化。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文化的危害,才有了《我,到点下班》这样的作品,也才有了社会层面的反思和变革。这让我觉得,国内的“996”文化也到了需要深刻反思和变革的时候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长远福祉。
3. 对法律执行的呼唤: 日剧中的一些公司虽然有加班文化,但至少法律是明确存在的,并且存在反抗和改变的可能。而在国内,“996”的普遍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法律的漠视和挑战。这呼唤着更严格的劳动法规执行和更有效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
4. 对个人价值的重新认知: 剧中的人物在追求工作之外的个人价值时,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不思进取”。反而,这些个人价值的追求让他们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国内的“996”文化,很大程度上压抑了这种个人价值的实现,将人简化为一台高效工作的机器。
5. 对“效率至上”的误读: 很多企业推行“996”是打着“效率至上”的旗号,但实际上往往是低效率的表现。如果一个公司需要员工用超过正常工作时间数倍的时间才能完成工作,那问题出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技术支持还是流程设计上?日剧的思路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而不是无限延长工时。
6. 对未来工作模式的展望: 《我,到点下班》展现了一种更人性化、更可持续的工作模式。它让人们看到了,工作可以是一种追求价值的方式,但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更不应该以牺牲健康和生活为代价。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觉醒,国内的工作模式也应该朝着更健康、更平衡的方向发展。

总结来说, 看了《我,到点下班》,再回头看国内的“996”,我深感痛心和忧虑。日剧中的反思和改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不反对奋斗,但我们反对的是以牺牲劳动者身心健康和生活为代价的无效奋斗。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一种“高效工作,享受生活”的平衡状态,这不仅是对劳动者负责,也是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整个社会文明进步负责。国内的“996”文化,是时候该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了,这场变革需要企业、劳动者、法律监管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加班文化那么多年了,谁也不敢说什么,因为日本传统公司接近终身制,要了应届毕业生就要培养他,且没什么原因不能随意开除,有严格的晋升制度,所有人都是靠加班媳妇熬成婆,对这个运作模式也没有过疑问。

随着新兴行业的冲击,,年轻人开始重视工作效率,不再愿意浪费生命熬着了,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发现原来跳槽也不会死耶我要跳槽!所以有能力的人自主选择了两种生活方式,跳槽到多劳多得的公司,用加班赚取高收入,不再慢慢熬。或者不追求高薪,而是尽量不加班,让工作与生活取得平衡。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然后有了这部剧。

但是日本的加班是建立在福利之上的啊……好歹是有加班费的,传统行业的工资是逐年上升的,新兴行业的工资是多劳多得的,医疗保障等各种福利都是很高的,相对来说老后还是比较有保障的,尤其是传统行业,大家年轻时疯狂加班就是为了老后可以轻松一些(虽然说少子化造成的问题就是以后养老金不够了,这就是另一个鬼故事了)

这部剧里,女主首先不是新人,有很多工作经验,且不是很传统的行业。其次找了100家公司,这么狂拽炫酷还有人要她,说明她的工作能力是有竞争力的。而且她是正社员,享受公司里的正常待遇,也说明她能力可以,如果她能力不足,或者是派遣社员,那她还说得出这句话么……囧?说实话我觉得这种题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神话故事爽片范畴,只能说他开了个好头吧。

现实中,你如果在传统企业上班,除非你技压群雄,有不可代替性,不然大声说你不想加班,还是有很大几率受到排挤,公司就算没法开除你,心里也会想【当初就不该要你!你忘了公司的恩情了吗!】(不能否认前几年没什么工作能力的新人确实没什么大用,不搞砸就不错,所以大公司普遍都是这个想法)不缺心眼的人,估计也是在家看剧,在公司加班。

而中国的996,一部分人不敢不加,怕被顶替了而失业,没有加班费,福利上也没有保障。(其实日本也有那种黑心企业,工资低加班多,比如动画业,笑,社畜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但最起码大家都知道那不应该是常态)另一部分人工资十分丰厚,不敢不加,怕自己一松劲儿被别人代替了,工资就是别人的了,工资里已经包括了加班费,唯独工资和商业保险才是对以后的保障。这两种人谁有底气发出这个声音呢?只能说网络剧赶紧拍起来吧,肯定能火w

。。。。。。

题外话,大约8年前我在北京某游戏公司工作,和日本某两个游戏公司合作(名字隐去了,不太好),他们的高管来了各种拐弯抹角,间接直接三番五次的说,你们都不加班,这样不好,你看我们都加班云云。我们的项目经理很果断的说,我们没那个习惯,有自己的生活,有老婆孩子。。说来这个项目经理是不是很像现在日剧里的女主,同时影射了宽松世代很多年轻人的想法w 给我面试的也是他,当时他也问了我对加班的看法,我回答游戏是有死线的,为了赶上死线我可以接受短时间的加班,但如果没什么原因,就不会接受那种为了【文化,氛围】之类无聊原因的加班。当时我竟然被录取了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大概也是因为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囧。。

对于他的强硬态度,日本高管无可奈何,表示好吧好吧好吧,结果后来公司黄了www(其实是由于决策上的问题,我们是分公司,属于步子太大扯到蛋的那种囧)过了这些年,中国俨然变成了当年的日本,如果他还在游戏行业,是不是还能坚守信念呢?

那之后我也致力于找各种不加班的小游戏公司,嗯……也都黄了w(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几年什么情况大家也知道)

我最早就职的一家游戏公司,也因为奇怪的原因黄了……凑个数w

唯独一家没黄的,我经常在公司呆到10点,甚至12点,当然公司没有强迫我加班,但是当时晚饭很好吃,还能打车回家。。回家也没什么事所以我就会在公司上网在线挂机囧(当然我偶尔也工作的。。玩累了就工作一会儿,至少让他们的饭费打车费不太亏=_=)。。虽然对不起真的因为有事才加班的兄弟姐妹们。。但是,重点是,这样一个公司他没黄啊!最后是我自己走了囧。。(想起来当时真的是年轻,要是搁现在我绝对不走,什么浪费生命,我现在巴不得浪费生命,让浪费生命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所以我待过的公司为啥都黄了呢。。

1。我凭一己之力把他们都搞死了。

2。天时地利人和,不能不信邪

3。密集型产业不996确实竞争力不足,因为别人都996了,要改变是个大工程,谁也不敢先断臂。

单选的话你觉得答案是哪个?

我觉得是1。。。(手动狗头)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日本是绝对不可能996的,因为绝大多数公司,双休是标配,所以6几乎不存在。

其次,现在日本加班确实的是越来越少了,大多955。

为啥子呢,因为2019年4月1日开始

「劳动基准法」、「劳动时间等设定改善法」、「劳动安全卫生法」等8部劳动相关法律的改正法开始实施了

———————————

有答主认为日本是发达国家,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能就劳动状况进行比较。

我表示否定,这根本就不是经济问题。

人有「生存权」,这个是全世界全人类通用的,也就是保证健康和生存的权利,这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不论你是80年代还是2019年,人就是人,牺牲健康是反人类的,而「劳动法」就是基于这个原则制定的,人不应该为了工作牺牲健康!!!

如果现状是996那么就要改善,这不是个人问题,是原则问题!日本人是人,中国人就不是人了?发达国家是人,我们就不是人了?

促成日本法律修改的直接原因是啥?

2015年12月日本电通公司的新员工

1个月加班130小时自杀

直接促使日本对电通罚款1亿日元

(参考までに1991年の電通過労自殺事件では、遺族に約1億6800万円の支払いをする和解がなされています。

1991年电通公司也有过过劳死自杀事件,那时候赔了死者家属1亿6800万日元达成和解

资本家们一合计 死一个人亏大了。。。

而改正法是怎么规定的呢?

(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话就不用杠了)

举几个例子:

日本劳动基准法第32条、第35条、37条规定

法定劳动时间为1天不超过8小时、

1周不超过40小时。超出必须支付相应的补贴。

加班劳动以及深夜加班,

必须支付比普通工资增加25%的补贴。

休息日劳动,

必须支付比普通工资增加35%的补贴

如果超过了1周45小时或者1年368小时,那就面临处罚了……

下图是 出事前后的 电通企业大楼对比图

感受下 领导带头下班——下属强制下班

(老实说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不资本主义)

所以说国内还是事情闹得不够大,

而且没有各个行业团结起来( •̥́ ˍ •̀ू )

除了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还没普及996 ,

(这里不严谨,据说传统行业更惨,土木这种不提了,似乎制造业是重灾区……)

我查了下日本的各种职业加班

设计类、建筑类还有司机比较容易过劳死……

但是,目前,大部分日本人的月加班时长在20小时以下,我觉得完全OJBK了,甚至觉得太少了,想多加一些班赚加班费……

最后国内的996状况,

还是希望能通过法律落实,落实,落实!!!

就是别当个纸老虎装装样子!

不把资本家制服(罚疼了)是不靠谱的……

最后,我想谈一谈日本女性的工作现状,

这直接关系到日本女性的佛系工作态度,

从上图明显看到,2017年比起1997年,由于「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实施的原因,以及日本劳动力不足等因素。30岁前后,因为结婚、生子而离职的女性已经大幅度减少了,但是日本毕竟是个「男女差别视」也就是性别歧视比较严重的国家。

比方说,男性管理层大概占据80%左右,他们觉得反正女人是要结婚生孩子的,与其等女性辞职,不如培养男性下属。

因此大部分重要工作,都会让男性社员来做,即使女孩子明明实力更强,也得不到机会,不被器重,久而久之,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缓慢,很多女性也就佛系了。(当然了,事业型女性越来越多了,在逐步改善。)

从男女平等方面来看,似乎美帝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而法国的女性有点猛啊,和男人没什么区别,而且晚年接近养老状态,估计福利不错……

最后,我不是针对谁,没有国家比我国男女平等方面做的更好,毕竟妇女能顶半边天,管教山河换新颜。

希望大家都能早一天955。

user avatar

“一个月加100小时以上的班不休息,当时我每天都在想生场病,受个伤就好了,这样我就能歇一歇了。入职半年后,我的想法变成了现实:我从楼梯上摔下来失去了意识。醒来时父母告诉我差一点就救不回来了。”


东山结衣仍然会在噩梦里看见第一份工作时总是在疲于奔命的自己。那时的她刚毕业,入职一家众人眼中的好公司,既年轻又有干劲,前辈交给自己的工作全都能完成。后来,去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她才意识到,那些打着“锻炼”、“奋斗”、“责任感”旗号疯狂压榨人的行为才是对一个职场人最大的恶意。


初出校门走上社会的我们何尝不和她一样?找工作这件事,总是要吃过亏才懂得维护自己权利的。


去年我在国内某保险起家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实习,面试时问到上班时间是朝九晚六。入职后我才发现,准时下班在这家公司是不存在的:办公室不熄灯,工位旁就放着折叠床。开会时,部门领导称赞一个特别能熬夜的姑娘,承诺她要给她升职。领导还邀请这个姑娘发表一下升职感言,姑娘苦笑,说:好困呀。


很快,坚持每天到点下班走人的我就成了被教育的对象。团队里一个带我的姐姐在微信里艾特我:你怎么这么没责任心?不知道昨晚大家待到凌晨2点才走吗?我看着手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我想说,这样的加班很不合理。且不说熬夜伤身体。有一些工作,并不是必须要熬夜做完才行。公司对加班到深夜的员工的补贴是第二天可以中午才来上班,那为什么我不按时下班,第二天早上再来完成呢?


我还想说,为什么部门领导喜欢在快下班的时候突然安排工作?然后让所有人陪着他熬夜?领导可以上班不打卡,下午再来?而普通员工能这么任性吗?


我又想了想,感觉没有办法和部门沟通,于是提了辞职。总共上了5天班。办离职手续的时候,HR见怪不怪地“安慰”了我:没关系,还有人在这呆了一天就走的呢。


后来我去了一家新公司,部门5点半按时下班。到时间后,大家还会主动提醒我可以走了。再后来我得知,那个批评我没责任心的姐姐辞职了。我只想起当初见到的她的时候她因为熬夜时不时发烧去医院。


于是,我和东山结衣一样,从此学会了保护自己。我懂得了招聘和面试的话术:弹性工作的意思就是下班才弹性,包三餐意思就是加班到很晚,工作做完就可以走的意思就是工作会很多,做不完不能走。


试想,一家总是需要员工加班的公司,要么就是工作分配不合理,要么就是人手不够。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是黑心公司。这样的公司不值得你去。


试问难道不加班,就找不到工作,会被社会淘汰吗?不。不加班的公司其实很多(常见的是外企和国企),自己的权利只有自己才能争取。


最近996成为一个被反复热议的社会问题。当两位企业家先后说出“不能拼的不是兄弟”、“996是修来的福报”,竟有人发自内心地认同他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资本家精心熬制的这碗迷魂汤成功地剥削了多少淳朴的劳动力。


剧中,东山结衣望向餐厅那个空位,原来那里总是有一位来吃完又回去加班的大叔,后来他死了,过劳死。


那一刻,我和结衣心中想的一样:我可不能被工作夺走了人生。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过度工作,除了成就你的老板,换来所谓的更高的收入,还能得到什么?996,赚的不是工资,都是医药费。


八小时工作制是血汗工厂的前人们通过漫长艰辛的斗争换来的,如今我们要是再无节制的加班,不是时代的倒退吗?更何况,就像剧场里一旦有人站起来,所有人也都必须站起来。加班会成为一个向社会各界蔓延的趋势,到那时候,没有休息时间的我们,拿什么去陪伴我们的孩子、父母和朋友?


也许,爱加班的人跑得快,但我相信,只有准时下班的人才能走得远。享受生活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奋斗有很多种方式,拼命加班是最笨的那种。


写实的职场剧总是很难得。当我们都在谈论996时出现了这样一部号召我们准时下班的剧,可以说很应景了。下班后的世界那么美好,我想去看看。


以上(剧评也发在豆瓣,原标题:无法成为社畜的我)

user avatar

讲个笑话。

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保障劳工八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的权利。

晚上居然不加班?!

周末居然双休?!

资本主义居然已经腐烂到了这种程度?等着灭亡吧!

好了我编不下去了。

user avatar

还是那句话,从华为作起

你不能一边说华为怼美国干得好手机做的棒5G水平高,一边说996是资本家在搞奴役

你要解放奴隶,你先解放华为

其实外国罢工经常是国企还有政府部门动作最大

我建议在优先解放华为员工的同时,优先解放护士,医生,警察,铁路职工这些关乎我们直接利益现实利益的996群体

user avatar

我写了一份回答,然后发现能贴在好多个问题下面…

根据OECD数据,发达国家中韩国的劳动时间最长,年间2000小时以上,美国日本在1700以上,欧洲国家普遍在1500以下。中国不是OECD成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推测应该在2200到2300左右,即使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名列前茅,和墨西哥基本持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