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安史之乱没有发生或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唐朝的辉煌还能持续吗,最终又会怎样衰落?

回答
一个没有安史之乱的唐朝,或者一个能够迅速平息安史之乱的唐朝,无疑会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但历史的洪流,即使避开了巨石,也总有其他暗礁和漩涡等待着。 那么,如果那场浩劫未曾发生,唐朝的辉煌还能延续多久? 它最终又会走向何方?

辉煌的延续:一个更长的黄金时代

首先,没有安史之乱,唐朝无疑能享受到一段更长的繁荣期。 这场战乱的直接后果是残酷的: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民生凋零,国家机器的运转几乎停滞。 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得以复兴,但已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如果安史之乱没有发生,或者在萌芽阶段就被有效地压制,那么:

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会更加持续。 边疆地区的安宁意味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商业贸易会更加繁荣,农业生产也会在稳定的环境下持续发展。 税收会更充裕,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发展以及有效的边疆管理。
人口的增长和素质的提升会更加显著。 战乱是人口的最大杀手。 没有安史之乱,大量人口得以幸存,并在和平时期繁衍生息,社会活力会更强。 家庭的稳定性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教育的普及,这反过来又会提升整体的社会文化水平。
中央权威和地方治理的平衡会更易维持。 安史之乱使得节度使的权力膨胀,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如果没有这场动乱,中央政府有机会逐步深化改革,例如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完善官僚体系,以更有效的手段制衡地方势力。 也许中央会更早地意识到藩镇割据的危险,并采取更早期的预防措施,比如更严格的官员任免和地方财政调控。
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会更加绵长。 唐朝文化之所以璀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和经济的富足。 没有战乱的破坏,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将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沉淀和创新。 我们可以想象,或许会出现比盛唐时期更加精妙的诗歌、绘画、雕塑,科技的发展也可能迈入新的台阶。

然而,盛世之下,暗流涌动

即使没有安史之乱这个“天灾”,唐朝的内部矛盾依然存在,只是爆发的形式和时间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历史的车轮总会碾压前进,而唐朝的衰落,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那么,在没有安史之乱的情况下,唐朝的衰落可能会以哪些形式出现?

1. 渐进式的政治腐败和官僚低效: 任何一个庞大的帝国,都难以避免官僚体系的膨胀和腐败。 即使没有安史之乱,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的现象依然会存在。 如果中央政府无法有效遏制这种趋势,官僚系统的效率会逐渐下降,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会打折扣,最终导致国家治理能力的退化。 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可能会更加注重门阀背景或裙带关系,而非能力,这会进一步削弱统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经济结构性失衡与财政危机: 均田制和租庸调是唐初经济繁荣的基石。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均田制迟早会面临瓦解的危机。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对土地制度的巨大冲击,地主阶级可能依然会通过各种方式侵占农民的土地,导致流民产生,税收基础动摇。 此时,唐朝可能需要寻找新的税收来源,比如更依赖商业税或盐铁专营,但这也会带来新的社会矛盾,比如对商人的压榨和对垄断利润的争夺。 财政危机的出现,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3. 皇权衰落与内斗加剧: 唐朝的政治制度本身就存在一些隐患,例如皇位继承的稳定性问题和宦官、外戚的干政。 安史之乱后,宦官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成为后期的实际统治者。 如果没有这场战乱,宦官的势力或许不会如此膨胀,但其他形式的权力斗争依然可能发生。 例如,皇子之间的争位,或者宗室对皇权的挑战。 如果皇帝本身政治能力不足,或者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皇权的衰落是难以避免的。

4. 社会矛盾的累积与爆发: 任何社会都存在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如果唐朝的经济发展不能惠及底层民众,或者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那么社会底层的不满情绪就会累积。 即使没有战乱,可能也会有大规模的民变或起义,只不过规模和破坏性或许会比安史之乱小一些。 这些起义可能会消耗国家的资源,破坏社会秩序,为其他势力的崛起提供机会。

5. 边疆民族关系的挑战: 唐朝的强大离不开其对边疆民族的有效治理和羁縻政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边疆民族的实力可能也会有所增长,对中原王朝的控制产生挑战。 如果唐朝中央政府的军事实力和治理能力下降,边疆的叛乱或外部势力的侵扰依然可能发生。 甚至,一些被羁縻的民族,在看到中原王朝的衰弱迹象后,也可能重新组织力量,挑战唐朝的边疆安全。

可能的终局猜想

假设唐朝成功避免了安史之乱的巨大创伤,它也许能够像汉朝一样,维持一个更长的“中兴”时期。 但最终的结局,很可能也不是永恒的繁荣,而是以一种更平缓、更具韧性的方式走向衰落。

一种可能是,唐朝会逐渐演变成一个中央权威旁落,地方藩镇林立的局面,但这种分裂可能不会伴随大规模的战乱。 就像北宋初年,虽然地方割据一度是问题,但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方式,最终实现了中央集权。 唐朝也可能通过改革军队、加强财政控制等手段,来削弱地方的自主性,但地方势力依然会拥有相当的 autonomy。 这可能会导致国家在对外战争中表现不佳,但内部相对稳定。
另一种可能是,如果经济结构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矛盾持续激化,最终还是会爆发一连串的局部的农民起义。 这些起义可能会蚕食中央的权威和资源,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但灭亡的过程可能比安史之乱后的混乱要温和一些。
甚至,唐朝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内部的权力重组和制度改革,演变成一个更像宋朝那样,政治上相对稳定但军事上相对弱势的王朝。 这取决于当时统治者是否有足够的远见和改革魄力来应对社会的变化。

历史没有如果,但思考“如果”有益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的进程。 安史之乱是唐朝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发生与否,以及如何处理,都深刻地影响了唐朝的走向。

没有安史之乱,唐朝的辉煌或许能够延续更久,但最终的衰落,并非可以完全避免。 历史的规律,往往是复杂而微妙的。 统治者的智慧、制度的健全、经济的活力、社会的公平,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为王朝的衰败埋下伏笔。 唐朝,作为一个伟大的王朝,它的命运,最终还是会由那个时代的所有因素共同书写,无论有没有安史之乱这场惊涛骇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非你给唐朝皇帝开外挂,一步登天直接搞出成熟、发达的联邦制体系以及有效的现代通讯技术和兵力投送能力,否则无解。在唐朝走下坡路这个问题上,安史之乱与其说是原因,不如说是结果之一

user avatar

唐朝的“开元盛世”,已经达到辉煌的顶点,唐朝已经辉煌了一百多年,即使安史之乱没有发生或者迅速得到解决,唐朝也将慢慢走下坡路,不可能持续辉煌下去,这是封建社会的周期率所决定的。即使没有边镇的叛乱,但由于土地被大量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崩坏了。农民失去土地活不下去,也会发动起义。农民起义即使被镇压下去了,唐朝也会像东汉末年那样,中央失去对地方尤其是边镇的掌控力,唐朝依然会陷入藩镇割据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唐朝又怎么可能延续辉煌?!

况且,以唐玄宗当时只知享乐不理朝政的懵懂状态,根本不可能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之乱也不可能被迅速平定。即使退一万步说,唐玄宗突然变得重新英明神武起来,阻止了或迅速平定了安史之乱,情况也未必好得了多少。因为王朝的兴衰荣辱不仅仅是因为皇帝个人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原因。安史之乱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即使没有安禄山叛乱,也会有别的胡人将领在别的时间起兵造反。

唐朝前中期频繁进行的大规模战事与扩张,使得战线被不断拉长,作战成本以及时间也被不断抬高,这对于一贯是自备军器、粮秣的军户而言变得难以承受。如唐高宗远征高句丽就先后征发60万人。虽然大唐疆域得以扩张,但实际上所获得的漠北西域的广袤领土,本身并不是农耕区,这对于依赖土地的府兵体系而言,想要使唐帝国的府兵体系辐射到漠北、西域的广大区域,基本上不可能。而到开元盛世时,由于土地被大量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府兵制事实上就已经名存实亡。开元初年,朝廷就招募军士组建了名为“彍骑”的中央军队。开元中期以后,朝廷又下令放还守边军府的府兵中之老弱者,另募士兵代为戍边。而招募的主要就是十分廉价的胡族士兵,这种募兵制当时被称为城傍制。

历史明确记载了唐朝时期有大量的胡人安置于军镇旁边,但是仍旧保持其部落编制,和平时期放牧或耕种,战争时期要自带装备随军出征,这样的话,这些胡人每年只需要交微不足道的税费就行了。戍边的府兵需要朝廷每年支付巨额军费开支,而城傍制却基本没有军费开支,而且胡人本身骑射水平较高,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拉出一支战斗力不错的部队。凭借廉价的城傍兵,盛唐才得以对外大扩张。《令集》中多次同时记载“汉兵”和“骁勇健儿”,很明显“骁勇健儿”不是汉兵,而是少数民族士兵。不但士兵,就连安禄山史思明高仙芝哥舒翰等大将都是胡人。

城傍制的优势是军队十分廉价,但是劣势就是不好掌握。城傍军在思想文化、组织结构、生活习俗上都与汉人不同,不容易认同朝廷而只服从主将,这正是边镇将领势力坐大的直接原因。城傍制发展越强,边镇实力越强。一旦边镇的实力接近或者超过了朝廷,那么矛盾就会爆发。除非朝廷直属军队强大,才能死死压制他们。但是均田制的破坏导致府兵制的衰败,朝廷的直属军队实力大衰,已经镇慑不住边镇节度使的军队了所以类似安史之乱的叛乱必然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user avatar

不机械降神式解决不了开天时期河北自东汉滥觞、南北朝末期成型的新经济中心地位(萧王发迹、袁曹起家、赵燕建国、晋阳邺二元首都、窦夏)对关中本位的威胁,而同样的关东也无法面对仍然强力的关中势力,东西分裂是必然的,即便太宗复生,那也只能多压住几十年,对河北控制力其实在太宗朝也不甚强。而东部因为地理和民族原因分裂成几块,无疑是对唐朝和幽燕藩镇乃至中华民族最有力的情况。想不爆发安史之乱,机械降神之外大概就是下面两条了。

1 大概是唐朝方士发明了内燃机,解决了河北——关中二元经济军事中心的难题,创造了多个都市圈

2 天宝冰期提前来临/天宝年年副热带高压北移,前者毁了河北经济基础,后者续了关中天府之国和陆海的农业生产力

user avatar

均田制崩溃,税法跟着崩溃,使职差遣等非制度性任用愈发膨胀最终反噬了整个帝国的官僚体系,玄宗将营田使,转运使等要职兼任于节度使,节度使终于尾大不掉(这个真是意外)。怛罗斯的战败也标志着帝国的扩张终于达到了临界,内部矛盾终于无法用外部战争来掩盖。

综上,衰落下坡是正常,安史之乱是意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