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唐朝不是李家而是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后世是否还会如此歌颂盛唐?是否还会把“唐”归于蒙元和满清?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也触及了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果唐朝不是李家,而是由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那么历史的轨迹,尤其是后世对“盛唐”的歌颂以及“唐”作为中华王朝的属性,很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让我们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

一、 盛唐歌颂的根基:李唐政权的文化与政治遗产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后世为何如此歌颂“盛唐”。这其中有几个核心要素,而这些要素与李家建立唐朝的背景紧密相关:

汉化政策的深入与融合: 李唐政权,特别是从李渊到李世民、李治时期,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制度模仿,更是文化、政治思想上的深度融合。关陇贵族虽然有鲜卑背景,但他们早已在中国北方生活了数百年,并且在北朝时期就开始接触和接受汉文化。李唐皇室更是将这种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以汉族文化为正统,吸收了隋朝以及更早的北朝先进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这种融合使得唐朝的统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体系能够被更广泛的汉族士人所接受和认同。
强大的中央集权与制度创新: 唐朝建立在隋朝的制度基础上,并在此之上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和创新,例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这些制度的设计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汉族政治文明的印记,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种强大的国家机器和高效的治理能力是“盛唐”繁荣的基础,也是后世对其津津乐道的原因。
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唐朝之所以能形成“万国来朝”的景象,其文化上的开放与包容是关键。虽然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但这反而可能成为他们接纳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一种优势。然而,关键在于,这种包容的底色依然是建立在汉文化的主导地位之上的。例如,唐诗中大量描绘异域风情,但其主体语言、思想情感和艺术形式仍然是中国式的。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让唐朝显得格外辉煌,吸引了无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
民族认同的构建与宣传: 李唐皇室,尤其是李世民,在建国过程中积极地构建一种“汉族正统”的形象,强调自己是汉文化的继承者。他们通过史书的编写、对前朝历史的评价,以及自身的文化活动,来塑造这种认同。这使得后世的汉族士人更容易将唐朝视为一个典型的、辉煌的汉族王朝,并对其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二、 鲜卑贵族建立唐朝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统治阶层是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会带来哪些变化?

汉化程度的差异: 虽然关陇贵族已经高度汉化,但其根基和文化认同可能与纯粹的汉族士人有所不同。
政治制度的“鲜卑化”倾向: 他们可能会在政治制度上保留更多的鲜卑特色。例如,在官僚体系中,可能会有更明显的军事色彩,或者在某些重要的政治决策上,会更倚重军事力量而非文官系统。甚至可能在统治思想上,对儒家思想的接受程度和深度会与李唐有所不同。
文化认同的模糊: 鲜卑统治者在文化上可能更倾向于“多元融合”,而不是像李唐那样强调“汉文化正统”。这可能导致唐朝的文化在整体风格上更加多元,例如,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鲜卑族或其他民族的元素可能会更明显,甚至占据主导地位。
民族关系的处理: 鲜卑贵族可能会对国内其他非汉民族(如突厥、吐蕃等)采取更亲近或更直接的融合政策,而不是完全将他们视为“蛮夷”。这或许能带来一种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但也可能削弱唐朝作为一个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帝国的凝聚力。
“盛唐”的定义与评价会改变:
辉煌的表象可能依旧,但内在的评价体系会变: 如果这个鲜卑政权同样能够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并在文化上取得成就,那么“盛世”的物质和外部表现是可能出现的。然而,后世评价一个王朝的“盛唐”与否,不仅仅看军事和经济,更看重其文化上的贡献和民族认同。
“汉唐气象”的减弱: 如果鲜卑贵族的统治风格更偏向草原民族的文化传统,那么“盛唐”所代表的那种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开放包容但主体明确的“汉唐气象”可能会被削弱。后世对唐朝的歌颂,很大程度上是歌颂其文化的高度发达和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如果这种文化主导地位不那么鲜明,歌颂的重点可能会转移。
“盛唐”的象征意义可能被稀释: “盛唐”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词汇,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高峰。这种高峰的形成,与李唐政权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汉化”和“正统化”紧密相连。如果统治者是鲜卑人,即使他们能够创造辉煌,后世在提及“盛唐”时,可能更会强调其“多元性”或“杂合性”,而失去那种纯粹的、令人自豪的“汉家天下”的色彩。

三、 “唐”是否还会被归于蒙元和满清的序列?

这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关乎历史的分类和民族认同的构建。

“唐”作为中华王朝的属性:
从王朝建构看: 唐朝建立的政权制度、法律体系、文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汉朝和隋朝,并进一步发展。如果鲜卑贵族建立了唐朝,只要他们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且在政治、文化上能够与中国本土的政治和文化传统融为一体,那么这个王朝仍然会被视为一个“中国王朝”。
从文化传承看: 如果这个鲜卑政权继续推行汉化政策,吸收汉族文化,并且在历史记载中能够被塑造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那么它仍然会被视为“唐朝”,是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即使统治者有鲜卑血统,只要他们为中华文明做出贡献,并且被中华文明所吸收,这种血统上的差异在后世的史学评价中可能会被淡化,重点会被放在其统治时期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上。
“唐”的名称: “唐”这个国号本身并非是李家独有的,而是继承自李渊的祖先。因此,即使由鲜卑贵族建立,如果沿用了“唐”这个国号,并且政权的核心区域、统治基础在中国北方,它依然会被冠以“唐”之名。
与蒙元、满清的对比: 蒙元和满清的建立者是完全不同的民族(蒙古族和满族),他们的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都与汉族有着更显著的差异。虽然他们也统治了中国,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汉族文化,但他们的文化主体性以及在统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与李唐时期有本质的不同。
蒙元和满清的“征服者”属性: 蒙古人和满族人是以一种相对强势的、带有征服色彩的方式入主中原的。虽然他们采取了一些统治策略来稳定统治,但其统治的合法性在很多时期仍受到汉族士人的质疑,其文化上也存在明显的“族群二元”现象。
李唐的“内部融合”倾向: 即使李唐有鲜卑血统,但其统治的基础和模式更接近于北朝以来关陇集团对汉文化的深度融合。他们更倾向于在已有的政治文化框架内进行统治和发展,而非建立一个以自身民族文化为主导的独立帝国。
因此,如果唐朝由鲜卑贵族建立,但其政权性质、文化政策、统治基础与前朝和后朝(如宋朝)的衔接更加紧密,并且在历史叙事中被塑造成中华文明的延续者,那么它就不会轻易被归入与蒙元、满清类似的“异族征服”王朝的序列。 相反,历史学家可能会将其视为一个“高度汉化”的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或者一个“内涵丰富”的中华王朝。

总结来说:

如果唐朝是由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后世对“盛唐”的歌颂可能会有所不同。歌颂的重点可能会更侧重于军事和经济的辉煌,以及文化上的多元融合,但对于那种以汉文化为主导、高度自信的“汉唐气象”的强调可能会减弱。

而“唐”这个名称和其在中国王朝序列中的地位,不太可能因此被轻易归于蒙元和满清的序列。只要这个政权能够保持其核心在中国,能够在中国本土的政治文化土壤上发展壮大,并且其历史叙事能够被纳入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之中,它就仍然会被视为一个中国王朝。关键在于,统治者最终如何处理与汉文化的互动,以及历史书写者如何建构对这个王朝的评价。一个高度汉化的鲜卑统治者,能够为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也可以被后世视为“中国”王朝的一部分,但其“盛唐”的含义,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和侧重点,无疑会发生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有本事一统天下,入华夏者继华夏,那管他鲜卑突厥,都肯定会是盛世。

如果搞民族本位主义,你打我杀起割据,那也就是南北朝里第七第八朝。

user avatar

假设,历史上存在一个“鲜卑唐”。

这个政权草创之初,就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关陇大屠杀”,致使百万汉人遇害,剩下的则沦落成鲜卑贵族的私产奴隶。

不止如此,鲜卑唐还大肆跑马圈地,把前隋百姓的土地收归国有,分给鲜卑的王公、贵族、军头们,任由失去土地的百姓们背井离乡、流亡天涯。

这个鲜卑唐的高祖大野渊,在平灭窦建德、王世充后,就下了剃发易服令,要求天下百姓一律改穿鲜卑服饰,若身着长袍汉装,一律格杀勿论,这件事一度引起了刘黑闼等人的反叛,但在大野渊二子大野建成、大野世民的镇压下,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

鲜卑唐颁布“逃充法”,允许鲜卑贵族抢夺因隋末大乱而离散的流民们,把他们当作奴隶役使,还可以任意拉到奴隶市场上与昆仑奴、新罗婢们一同买卖。

汉人硬骨,不能折腰,尤其在隋末,他们不甘隋炀帝压迫,宁肯揭竿而起,也不为奴为婢,又怎么会为鲜卑人当奴隶?于是出现了大批大批的汉人奴隶逃亡事件。

故而,大野渊又颁布“逃人法”,逃亡的奴隶抓到物归原主,敢窝藏汉人逃奴的,死路一条,连当地士绅官吏也一律处罚。

大野渊起兵太原,又因北魏曾建都大同,故以山西为龙兴之地,实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封锁,不准任何汉人百姓向山西迁徙,为此征集人力,修建了一堵厚厚的长城,将山西围在其中,直到后来才因突厥、回鹘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不得以松动封锁,于是这才有了轰轰烈烈的“闯山西”。

除此之外,鲜卑唐取天下太易,杀戮却又太重。

武德三年,鲜卑唐宗室王爷李孝恭南下,平定萧铣、辅公祏,却在江南烧杀抢掠,尤其在隋炀帝兴建的江都城大肆屠戮,八十万人同日遇难。

杜伏威等余部退往流求,打前隋旗号,继续与鲜卑唐争斗。

为此,鲜卑太宗大野世民颁布“迁界禁海”,将三十里到三百里不等的沿海地区,迁移一空,房子拆了,田地毁了,至于原本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失去了生存资料该怎么办,则不再鲜卑唐考虑之列,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在贞观年间,鲜卑太宗大野世民北灭东突厥,一度以武功自诩,号称“贞观盛世”,可他不但没有轻徭薄赋,还把隋炀帝时征讨高句丽、剿灭农民军额外加征的粮饷给算到了正赋里,一旦谁敢欠税就挥起屠刀。

大野世民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开始了闭关锁国,其中玄奘法师由于曾偷渡边关,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违反了闭关锁国令,而在回国时被大野世民处以极刑。

后来,因前隋文人魏征编撰的《隋书》,被大野世民发现其中有指责鲜卑皇室为“贼”的字眼,于是下诏将魏家满门抄斩,就此也为后来的文字狱开了头。

鲜卑唐十分警惕“胡”这个字眼,甚至连与世无争的和尚也不放过,其中法琳大师因提及鲜卑祖上是“胡人”,而被大野世民凌迟处死,全寺僧尼发配岭南。

大野世民死后,大野治即位,是为“鲜卑高宗”,在位期间灭高句丽、西突厥,一度以“十全老人”而洋洋得意,他禁断贸易,与天竺、大食、波斯断绝往来,什么日本遣唐使统统给点钱打发回家,还号称天朝无所不有,只开通了广州供大食人进行小规模的官方贸易。

大野治死后,其妻子叶赫那拉则天摄政,不久称帝,在位期间突厥复国、吐蕃入寇、契丹反叛,则天外战无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把突厥、吐蕃这样的化外胡人奉为上宾,于是出现了“一等胡人二等鲜卑三等汉人”的说法。

则天死后,鲜卑唐复国,大野隆基在位,一度挽回颓势,重振声威,号称“开元盛世”,后来历史学家更是把太宗、高宗、玄宗三朝历史融合在一起,号称“贞开盛世”,长达百年,亘古未见。

玄宗大野隆基独断专行,早年姚崇、宋璟等人只能沦为他的应声虫,稍有不如意,便动辄杀戮,于是李林甫总结,今后朝野诸臣只需要“少说话,多磕头”即可,一切自有圣人做主。

与此同时,大野隆基虽自己附庸风雅,喜欢在古今名画上乱涂乱画,还热衷写酸诗。但是,他却不准别人写,为此大兴文字狱,李白因写了句“胡无人,汉道昌”而被凌迟处死,杜甫由于在家中发现了一本前隋诗书而被判定为“反唐复隋”分子,杜氏一门全家藉没,还有如岑参、高适、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也先后因文字狱或被杀,或终身封笔,鲜卑唐之文化一蹶而不振。

大野隆基晚年宠信杨国忠,大肆贪污敛财,最终酿起安史之乱,直到大野隆基临死还未见其平定,书写《望捷》一诗,可最终捷报也没出现,大野隆基不知道,这场叛乱,也成了鲜卑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之后的几代鲜卑唐君主,也妄图振作,可杨国忠污染的官场让吏治大坏,皇帝也无铁腕反腐的精力与魄力,而这时,回鹘、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由于常年与中亚交流,刀戈、铠甲、马具都有了质的提升,连突火枪也发明出来,而鲜卑唐则进步缓慢,武器装备还停留在玄宗大野隆基时代。

于是,在宣宗大野忱号称“大中之治”年间,吐蕃、黠戛斯、南诏等国入侵鲜卑唐,唐军不敌,连连败退,丧师辱国,后来在懿宗、僖宗时期,一些有识之士一度兴办“胡务运动”,企图救亡图存,而且还借助胡兵平定了黄巢之乱,国家一度出现中兴。

可鲜卑人害怕汉人掌握强大的武器,会造鲜卑人的反,于是始终多方掣肘,结果,曾经大野治瞧不起的倭国,却大刀阔斧改革,成了东亚的后起之秀,一度入侵新罗,与唐军在白江口一战,杀的唐军丢盔弃甲,至此,中国的自尊彻底碎了一地,胡务运动宣告破产。

随着时间推移,鲜卑唐也开始了军阀化,昭宗依赖的军头李克用开始不听掌控,后来朱全忠起兵,振臂一呼,天下诸道借反,李克用率领新练的沙陀军抵挡一阵,发现鲜卑唐气数已尽,于是和朱全忠达成协议,回朝恭请哀帝大野柷退位,自此,国祚绵延近三百年的鲜卑唐灭亡。



有些人吧,总喜欢错误归因。

我们讨厌满清,是因为它做了以上这些事,而不是单纯因为他是满族人建立的。

举个例子。

北齐皇族是汉人,北周皇族是鲜卑人,你让皇汉二选一,他们也选北周,也会认为北齐皇族有那个什么大病。


也正如这个题。

你要只是把历史上唐朝皇室换成纯种鲜卑人,但其他历史进程与事件都一概不变的话,那么唐朝的评价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只会与今天的汉人李唐别无二致。

我敢保证,连皇汉们也不会声讨,甚至有个别的还会想方设法证明鲜卑唐的皇族其实是汉人。

但是,假如另一个位面的“鲜卑唐”是我上面说的这德行。


我想,是个人也得啐一口痰,骂一句:

“这特么什么玩意儿!”

user avatar

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 MR)是儿童发育期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明显障碍的一组疾病,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发育时期内,一般指18岁以下;②智商(IQ)低于人均值2.0个标准差,一般IQ在70或75以下即为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③适应性行为包括个人生活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责方面。



症状起因

按病因的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出生前、产时和出生后三大类。出生前的因素包括遗传性疾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多发畸形、宫内窒息等。产时因素包括生后窒息、颅内出血、产伤,其中主要是窒息和颅内出血。出生后因素包括颅脑外伤、脑炎、脑膜炎、社会文化落后、心理损伤等。


常见疾病

遗传性疾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多发畸形、宫内窒息、生后窒息、颅内出血、产伤、颅脑外伤、脑炎、脑膜炎。


折叠诊断

(一)确定是否有智力低下


1、诊断标准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智商低于人群平均值2个标准,一般来说智商(IQ)在70以下。


(2)适应能力不足,即个人生活能力及履行社会职责有明显的缺陷。


(3)在发育时期内已有临床表现,一般指18岁以内。


(二)判断其严重程度


1、轻度智力低下:IQ为52~67,发育较为迟缓,语言发育较晚,生活用词困难不大,在理解综合和分析方面,缺乏逻辑,学习成绩落后,在学校中称之为可教育的智力落后,在训练和帮助下,可从事简单工作,自食其力。


2、中低智力低下:IQ为36~51,早期发育如行走、说话或大小便控制等均比较迟缓,词汇贫乏,吐字不清,表达能力差,尤其抽象概念不易建立,通常需特殊教育,可从事一般性劳动。


3、重度智力低下:IQ为20~35,患儿早期各方面发育均迟缓,对周围事物反应极差或不起反应,大多伴有严重的运动和感觉障碍,不会讲话,不会计算,生活不能自理,终身需要监护。


4、极重度智力低下:患儿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经常重复一些单调无意义的动作,表情愚蠢,情绪反应原始,不能控制大小便,完全需要人护理。


(三)确定智力低下病因。


折叠鉴别诊断

(一)智力落后伴神经系统或头形异常病症


临床上常根据是否伴有神经系统或头形异常分为染色体病、遗传代谢缺陷病、颅内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出血、颅脑外伤等)、宫内感染等。


这类疾病多数表现重度智力低下,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如下:


1、染色体疾病包括常染色体疾病和性染色体疾病。


(1)常染色疾病:常见有唐氏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由于21号染色体呈三体,又称21一三体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眼距宽、眼裂外上斜、舌肥大、常伸出口外、四肢短小、手指短而粗秃,多数小指有内弯畸形、通贯掌、肌张力低下,常伴有先心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确诊。猫叫综合征,又称5P综合征,为染色体畸变引起的先天性疾病,表现为智能障碍、哭声似猫叫,出生即有表现,往往在儿童时期夭折,染色体分析可帮助诊断。


(2)性染色体疾病:常见的有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为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疾病,多见于男性,睾丸巨大、颜面细长、大耳朵、大下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明确诊断。Turn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病儿外表为女性,但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染色体检查X染色质均为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进一步明确类型。


2、遗传代谢缺陷病


(1)枫糖尿症:是一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代谢缺陷病。临床表现为生时正常,以后逐渐出现呼吸不规则、抽搐、肌张力增高、昏迷等脑损伤表现,尿、汗液中有特殊的枫糖味,血、尿中支链氨基酸测定、酶活性测定可明确诊断。


(2)苯丙酮尿症:因为苯丙氨酸先天代谢障碍,苯丙氨酸经化酶缺陷,使食物中苯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所致。临床上患儿常于3~6个月时出现症状,表现为智能发育落后,常在重度以下,皮肤细腻白皙,头发转黄,反复湿疹,尿和汗液有鼠臭味,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血、尿苯丙氨酸浓度增高可以确诊。


(3)半乳糖血症:系因半乳糖磷酸尿苷酰转移酶的缺陷,使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而在血液及组织内蓄积致病,表现为恶心呕吐、黄疸延迟、营养不良、白内障、肝脾大、智力落后、常早夭折,尿班氏试验阳性可协助诊断。


(4)糖原累积病: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征,糖原累积病可以分为12种类型。其中以I型糖原累积病最多见。不同类型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生长迟缓、肝肿大、心肌病变、肾脏损害、惊厥、反复低血糖等。肝、肾、心肌、肌肉等活检组织的糖原定量和酶活性测定可明确诊断。


(5)戈谢病:由于β-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致使葡萄糖脑苷脂蓄积在肝、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而造成肝脾肿大、骨骼受累和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有贫血、肝脾大、意识障碍、四肢痛等。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减少,血清酸性磷酸酶增高,X线片可见骨质疏松,骨髓中找到戈谢细胞可确诊。


3、颅内病变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的后遗症期。这类疾病的病初一般有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常常伴有头痛、呕吐、惊厥等表现,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常有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生化检查有各自不同的改变。头颅CT及MRI可协助诊断。


(2)颅内出血:有难产、产伤、头颅外伤等病史,常有哭闹、尖叫、频繁呕吐以及惊厥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头CT及MRI明确诊断。


(3)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生前有胎儿宫内窘迫,出生时有产伤、窒息等病史,生后可有嗜睡、烦躁、甚至惊厥等表现,可出现呼吸改变,肌张力低下或增高,颅脑超声及CT显示脑实质密度改变或软化。


4、宫内感染


(1)先天性风疹病毒综合征:母孕头3个月患风疹,患儿表现为智力低下、小头畸形、脑积水、耳聋、先天性白内障、先心病等,血清风疹病毒抗体检测可帮助诊断。


(2)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黄疸、肝脾大、生长迟缓、小头畸形、癫痫发作等,母孕期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史,头颅X线平片及CT显示脑室周围钙化。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阳性。


(二)智力落后不伴有神经系统或头形异常病症


1、孤独症:为一全面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多在生后36个月内出现症状,性格孤独,有相互交往及语言交往障碍,不能以注视、表情、手势等进行交流,刻板重复行为,自言自语,有活动兴趣异常等。


2、儿童精神分裂症:发病与遗传、脑损伤有关,病初性格孤独,以后出现思维、情感行为不协调,有幻想、幻觉行为障碍,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严重脱离。[1]


折叠检查

(一)体格检查


1、特殊面容:如先天愚形、黏多糖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特发性高钙血症各有其特殊面容。


2、头围大小:头围明显增大者为头大畸形或脑积水。尖头畸形合并特殊面容者为蝶骨发育畸形。


3、毛发异常:苯丙酮尿症头发呈浅淡褐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头发细而碎,精氨酸琥珀酸尿症者头发脆而易断。


4、皮肤病变:皮肤色素脱失(结节性硬化、色素失禁)、皮纹特殊、出现通贯手(先天愚形)。


5、其他:有无中枢神经或其他系统畸形或异常,如四肢畸形常见于唐氏综合征、18一三体综合征、呆小病,肝脾大见于脂和糖代谢障碍,眼底检查白内障见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半乳糖血症。


(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要根据患儿的病史和体格检查选择特殊的检查方法。


1、染色体核型:要做外周血淋巴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进行核型分析。凡是有生长发育落后伴有多发畸形及智力低下者,不明原因低下者或母亲有接触致畸源史者,生殖器异常等均有检查染色体的指征,包括核型分析。近年来更强调脆性X染色体检查,有特殊体征或家族史者尤为需要。


2、尿筛查试验:怀疑有先天性代谢病者,可采用比较简单且有一定特异性的初步诊断方法。


3、其他实验检查指征,如血尿氨基酸测定,帮助诊断氨基酸尿症,头颅CT、颅骨X线平片、脑电图发现脑部异常。


折叠治疗

(一)一般饮食疗法


1、均衡饮食:注意饮食,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科学配比达到体内三大物质平衡,以利智力低下患者康复。


2、补充缺乏物质:补充谷氨酸或谷氨酰胺可提高智商。


3、控制饮食:苯丙酮酸尿症采用低苯氨酸饮食。半乳糖血症限制半乳糖饮食。肝豆状核变性限制铜的摄入。


(二)药物疗法


1、病因疗法


(1)甲状腺功能低下:及早确诊(生后1~2月内),使用甲状腺素,监护血中T3,T4浓度来调整剂量。


(2)肝豆状核变性:青霉胺促铜排泄。


(3)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雄性激素替代。


(4)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雌激素替代。


2、一般药物疗法:促进脑细胞发育药物,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


(三)中医疗法


针炙加推拿按摩,捏脊手法相结合,对智力低下有一定疗效。


(四)教育和训练


在家长参与同时,尽早让不同年龄组患儿在有组织的机构接受综合性教育和训练。


折叠日常护理

1、加强营养


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食物,苯丙酮尿症的患儿应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


2、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予不同大小、颜色、形状、功能的卡片、玩具等实物,以启发孩子的智力发育。


3、语言交流能力培养


教会患儿一些简单词语,让患儿体会简单交流的快感,逐渐达到主动模仿学习。


4、加强动作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安排适当的集体活动有利于智力提高。


5、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不要让患儿独自外出,患儿外衣上留下联系方式等。

user avatar

问题很奇怪

不知道中国姓氏人口最多是李姓,而且李姓还是汉族人口最多的。

而陇右李家,同样也是李姓中人口最多的。因为数量的优势,所以当官,做富翁的人绝对数量也最多。

中国人又最爱崇拜先祖

大家不讴歌李唐盛世。难道讴歌金清盛世,或是铁元盛世。

也不看看,姓金的,姓铁的才多少人。又有几个是当大官,挣大钱的富翁。最重要是有几个是汉族。

啥都不是,还想吹嘘自己先祖。别人也得承认呀!

user avatar

西魏的“八柱”思路,其实一直贯穿到唐朝。各族都能绑在一起,建立军事集团。你是假设,这个皇帝(叫大汗也没关系)是鲜卑人。那么就应该看,汉族贵族的地位,是否明显低于其他民族?地位不平等,当然不会歌颂。你看李家做皇帝,你会觉得尉迟敬德,这个鲜卑人,地位有啥地方比汉族贵族低吗?反观“八旗”,用你的时候你也是“八旗”,天下既定,就逼你“出旗”。等摇摇欲坠了,又套近乎,发明一个“中华民族”。

user avatar

有人说他们是鲜卑人,有人说是汉人,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的。

大宋朝自己弱,所以见不得唐朝强大就说唐朝是胡人的,这是大宋朝自己的酸葡萄心理和他们采用什么认定标准无关,只是因为他们想这么说所以就能找到许多个唐朝皇帝是胡人的理由。

鲜卑人对国家的治理,就是清朝的反面教材,北朝给汉人太多政治权力了,主动全盘接受汉文化,才造成杨坚的反客为主。清朝则不然,对汉族人、汉族大臣防范的无孔不入,搞文字狱就是让汉族大臣时时刻刻噤若寒蝉、连擦边球都不敢大,甚至看见别人的问题文字都不敢包庇,这才有清朝三百年的稳固统治。

你根本不用问如果,在一些人眼里,唐朝就是鲜卑人建立的,随他们怎么说都改变不了唐朝强大的事实。

而宋朝是纯粹汉人建立的,再怎么吹得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它弱鸡的事实。

user avatar

唐诗的重要流派之一的边塞诗,核心内容就是骂胡人,换着花样骂,大力讴歌汉皇将士戍守边关。

唐诗里面骂胡人骂的痛快淋漓,骂出水平的,骂成千古绝唱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出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李白 塞上曲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戴叔伦 塞上曲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李白 塞下曲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李白 记李将军归来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杜甫 恨别

唐朝有头有脸的诗人,不写几首骂胡人,讴歌汉家子弟的诗,根本不配在文坛上混。

你要说皇室是鲜卑人,那这些当时的社会名流约等于成天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去先皇坟头蹦迪

user avatar

唐朝皇族是什么族有争议——

第一说 :唐朝皇室父系是汉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祖籍陇西成纪,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五世孙。李暠生李歆,是西凉第二任君主,史称西凉后主。李歆生李重耳,李重耳在西凉灭亡后,出仕北魏,官至弘农太守。李重耳生李熙,官至金门镇将,曾率领豪杰镇守武川,因而在武川定居安家。李熙生李天锡,官至宿卫统兵的武官幢主。李天锡即李虎的父亲。李虎是西魏八柱国大将军,被赐姓鲜卑姓大野。鲜卑人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长女独孤氏是北周明帝皇后,四女独孤氏是唐高祖生母,七女独孤氏是隋文帝皇后。唐高祖李渊父系汉人血统,母系鲜卑血统。唐高祖皇后是汉人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是鲜卑人。

第二说 :唐朝皇族出自武川镇鲜卑化汉族军人,以及纯鲜卑军人。关陇集团学说始于陈寅恪,解释西魏、北周、隋、唐政权的特点,关陇集团的起源便是六镇。六镇将校多是鲜卑贵族出身,而唐皇室是陇西李氏的可能性不大。唐太宗时法琳和尚公开质疑李唐皇室的出身,而且言之凿凿的说唐宗室出于北狄,这大概可以说明至唐初民间仍有这类传言,可能许多人都清楚李唐皇室的来历,但其中大多数心照不宣而已。估计唐初就是个公开的秘密,世间长了便弄假成真。攀附陇西李氏很有可能是在夺取帝位之后,所以隋朝过来的人,至少知识分子多知其底细。到中唐以后大部分人可能真相信李唐皇室是陇西李氏。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其要么是鲜卑化的不太高贵的汉人,要么是不太高贵的鲜卑人,而且李氏崛起时北方汉人与鲜卑人融合程度大概已经很高,而古人未必有强烈的民族观念,所以鲜卑人冒充汉人望族也有可能。总之陇西李氏几乎可以肯定是假,因为成于北朝的十六国及北朝史书无记载,只有唐代国史这么说。李煕地位不高,没记载很正常,其父亦无记载。但却有一个李初古拔,见于南朝的记载。这不是汉人的名字。李初古拔可能是李煕之父李重耳,南朝记载的李初古拔与唐史中的李重耳官位一致,推算起来年代也差不多。

第三说 :李唐皇族是李陵之后。那倒真是陇西李氏了,不过不是唐朝附会的那个谱系。李陵之说虽远,但北方草原一向服从最强者,最强者为何族,其他部族也会主动融入。比如宇文氏最初也不是鲜卑,宇文氏是匈奴单于的旁系后人。

以上三种说法,都没有确凿证据,只是猜测。 官方则用李唐皇族自称陇西李氏的说法。

======================================================================

文化认同要高于血统认同。

北齐高洋是汉人,但他自认为是鲜卑人,推行仇杀汉族的政策。北魏孝文帝是鲜卑人,可他推行汉化政策。

民族的身份并不是决定思想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文化身份才是决定性的。高洋空有汉人的血统,却陶醉于鲜卑人的文化价值观中,所以他迫害汉族。

爱新觉罗家族会汉语,康熙皇帝母亲也是汉人,可他不认同自己是汉人。所以他那二分之一的汉族血统是没有用的。

唐朝皇室母系有鲜卑血统,但他们没有认同鲜卑文化。所以唐朝皇室那一半母系鲜卑血统,完全不影响唐王朝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基础的中华帝国。



官方 :

唐朝束发,皇帝按汉礼用冕服,官方使用汉文,全国百姓使用汉文。 身份认同上,唐朝皇帝认同自己是汉人。


唐朝皇帝与群臣议事时, 君臣双方经常会用“虏”、“北狄”、“胡虏”、“胡骑”、“戎狄”、这样的词语。

例如:

颉利可汗南下侵唐的渭水之盟时,唐太宗曰:“一与虏战,所损甚多”。

李靖灭东突厥后,李世民曰:“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东突厥灭亡后, 唐朝为了处理突厥降众,皇帝与群臣商议。

有朝士曰:“北狄自古为中国之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夏州都督窦靖曰:“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

秘书监魏征曰:“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

关于对薛延陀和亲,唐太宗曰:“昔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徙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
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馀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
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
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如果唐朝皇帝身份认同上是胡人的话断不可能容忍此等言论




军事:

唐朝虽有使用蕃兵和蕃将的习惯,但初唐和盛唐完全不同。初唐的主要将领都是汉人,既有李靖、李勣、侯君集、李道宗、苏定方等开国名将,又有王方翼、薛仁贵、王孝杰、裴行俭等后起之秀,唐初的几个蕃将不是非常主要。唐朝从唐玄宗时代才开始“多用蕃将”。

无论是李靖灭东突厥(630)、李靖征服吐谷浑(635)、侯君集灭高昌(640)、李道宗灭薛延陀(646),还是苏定方灭西突厥(657)、苏定方灭百济(660)、薛仁贵大败铁勒(662)、刘仁轨大败倭国(663)、李勣灭高句丽(668)、王孝杰败吐蕃收复四镇(692),都是汉族主帅带着汉族府兵打出来的战绩。李世民可是夸耀过:“以我府兵一千,可敌胡骑二万”。 为什么唐时汉族府兵打仗猛?一是当时尚武,二就是胜利后他们要掠夺战利品。

唐朝军队任用很多胡人,但依然有汉本位思想。譬如唐朝用兵,兼用本国兵和外国兵,就称“汉蕃步骑”,这就是把“汉”作为种族之名的证据。蕃人部队想要杀戮掠夺,还得等唐军先抢完之后。从这上可以看出汉族军人的地位还是高于蕃人的。


文学:

唐人作诗皆以汉称唐:“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汉皇重色思倾国”,“汉家大将西出师”,“弓弦抱汉月,马足踏胡尘”等等。“自称汉,对外称胡”的诗句举不胜举。

李白《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像这样的诗如果敢在清朝写,诗人会非常麻烦



综上所述——整个北朝就是个胡汉结合的社会,到底是胡人还是汉人,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 根本用不着去搞清楚。关键是,隋朝和唐朝的皇族自认为是什么人。历史上,他们都自认汉人,这就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也触及了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果唐朝不是李家,而是由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那么历史的轨迹,尤其是后世对“盛唐”的歌颂以及“唐”作为中华王朝的属性,很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让我们试着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一、 盛唐歌颂的根基:李唐政权的文化与政治遗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后世为何如.............
  • 回答
    哥舒翰:唐朝最后的坚盾与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哥舒翰,一个在唐朝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更是安史之乱中唐朝军事抵抗的关键人物。评价哥舒翰,需要从他的军事才能、性格特点、战略决策以及其行为对安史之乱进程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哥舒翰的军事才能与性格特点:哥舒翰出身河.............
  • 回答
    唐朝的“疯狂扩张”,这个设想很有意思。要是真这么干了,那这艘庞大的大船,还真可能像罗马帝国那样,不是被外部敌人碾碎,而是从内部开始出现裂痕,最终走向分裂。要说得详细些,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扩张的“疯”在哪儿?首先,得先界定一下“疯狂扩张”。唐朝本身就是个扩张期,疆域辽阔,远超前代。但要是“.............
  • 回答
    唐僧式的善良,你说是不是“真正的”善良?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让人忍不住想掰扯掰扯。在我看来,唐僧的善良,它确实是善良的一种,而且是一种非常纯粹、非常执着的善良。你看他,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诱惑,哪怕是性命攸关,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慈悲为怀”。被妖怪抓了无数次,吃也吃不到,还得被折腾个半死,但他还.............
  • 回答
    穿越到大唐,我不是那个西装革履、手握PPT的现代精英,而是一个身上还带着高考复习材料、脑子里装着历史课本的苦逼高三党。可既然命运给了我这个机会,就不能白白浪费。我的目标很明确:在不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前提下,利用我所学的知识,为大唐的发展注入一股清流,让它的辉煌延续得更久,走上一条可能更符合人性、也更.............
  • 回答
    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将“作品的优秀”和“作者的品德”混为一谈,甚至是用“抄袭”来“合理化”作品的“优点”的逻辑谬误。我们不妨仔细想一想,这种说法到底站不站得住脚。首先,我们来审视“优美而又打动人心的句子”这部分。这句话本身就隐含了一个前提:唐七的作品中存在大量这样的句子。姑且不论这个前提是否完全成.............
  • 回答
    宋朝人如何看待唐朝,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需要细细道来。不能简单地说怀念强大,也不能一概而论说不如宋朝。宋朝人对唐朝的态度,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既有对唐朝辉煌成就的仰慕,也有对自身时代特点的自信,更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仰慕与怀念:唐朝的“盛世”情结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宋朝人对唐朝,特别是“开元盛.............
  • 回答
    如果唐僧在阿难、迦叶索要人事的时候选择“硬刚”,不给他们金禅宝杖,甚至撂下狠话“大不了不取经了”,那么整个西天取经的宏大叙事,以及由此牵扯出的各方利益和命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大不了”就能打发的。首先,我们得明白,阿难和迦叶这两位佛祖的弟子,虽然表面上是佛门高僧,但他们索要.............
  • 回答
    唐仁这人设啊,简直了!《唐人街探案3》里的他,可以说是把前面几部里的一些“优点”发扬光大了,也加上了点儿新的“闪光点”。怎么看?我得这么说,唐仁在《唐人街3》里,他依然是那个“接地气”到极致的华人神探。他的“神”不在于那种高高在上的智慧,而在于他那股子生命力旺盛,永远有办法,并且脸皮厚得堪比城墙的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说实话,如果唐尼不演钢铁侠了,我……应该还是会喜欢钢铁侠这个角色,但这份喜欢,肯定会大打折扣,感觉会变成另一种味道的喜欢了。你想啊,唐尼演的托尼·斯塔克,就像是给这个角色注入了灵魂,而且是那种你见过一次就很难忘怀的灵魂。他身上的那种玩世不恭、天才式的傲慢,又藏着点儿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我变成了唐三,会不会比他本人更“恶劣”?这得看怎么定义“恶劣”了。如果“恶劣”指的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择手段,冷酷无情,那我觉得很有可能。让我想想,唐三他的人生轨迹,从一个小小的唐门弟子,到穿越到斗罗大陆,从一个几乎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封号斗罗,再到成神。这条路充满了.............
  • 回答
    这个问题颇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关键节点。如果朱元璋真的能以唐朝三省制为框架,并继承宋太祖“不屠戮功臣”的遗风,同时大力推行教化农桑,那么大明王朝确实有超越大唐的可能性。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下。一、政治体制的优化:三省制与皇权专制的平衡朱元璋废除丞相,将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如来佛祖不是让孙悟空去取经,而是逼他去“开 EVA”…… 这画面,简直比西天路上的妖怪还要离奇!咱们就这么想,一开始,孙悟空肯定是被这突如其来的任务给弄懵了。他一个齐天大圣,捣过天庭,闹过地府,什么风浪没见过?结果这如来佛祖,这位最尊贵的佛陀,不好好宣扬佛法,反而拉着.............
  • 回答
    司马氏不篡魏,曹魏能否统一天下,又能否开创与汉、唐比肩的伟大王朝,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假如”命题,也牵涉到三国历史发展的诸多关键节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当时曹魏的国情、政治格局以及潜在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曹魏在曹操父子手中,已经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曹操凭借其卓越的军.............
  • 回答
    唐雪案如果最终被判为正当防卫,这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也极具社会意义的判决。它不仅仅是针对个案的处理,更是对我们社会法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审视。如果这样的判决落地,其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尤其是在我们所关心的“反杀”问题上,可能会引发一些值得探讨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正当防卫”的法.............
  • 回答
    薛仁贵,这位唐朝名将,如果论及为国家建立的赫赫功勋,绝对算得上是“汗马功劳”的代表。他征讨高句丽、薛延陀,威震塞北,生擒突厥可汗,其勇猛善战、屡建奇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当我们把他放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与白起、卫青、陈庆之这些名字放在一起比较时,薛仁贵的名气似乎总显得略逊一筹。这其中的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关系到“正统”与“再造”的复杂概念。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刘渊和后唐李存勖的情况,看看他们是否能算得上“再造汉朝”。首先,我们要明确“再造汉朝”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恢复一个政权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一种历史的延续性、文化的认同,以及政治合.............
  • 回答
    “终唐一世不及隋”,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颇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初听之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句话有点反常识,甚至有些夸张。毕竟,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文化印记、制度影响,以及其全盛时期的恢弘气象,都足以让它在所有王朝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这句看似“贬低”唐朝、褒扬隋朝的话,究竟有什么样.............
  • 回答
    冯唐送给杨天真的这三句情诗,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它既有艺术性的考量,也有其情感的传递方式,更折射出当代文人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艺术性评价: 意境营造的精妙: “在树梢上起风”: “起风”本身是动态的,带有生命力的表现。“树梢”则是一个相对高远、飘.............
  • 回答
    西安城墙景区引入高1米8的唐武士形象,用以劝导游客文明旅游,这一举措在近期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收获了相当多的好评。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创新点,也让我想了很多。首先,我们得从为什么它会“广受好评”说起。我觉得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入: 西安城墙本身就是一座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