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在唐朝开国的过程中只提李世民不提李渊呢?

回答
关于唐朝开国过程中,史书中为何更侧重于李世民而对李渊着墨相对较少,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也并非完全“只提李世民不提李渊”,而是视角和重点的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历史书写的主流视角与“英雄史观”:

首先,我们要明白,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史书,尤其是以“纪”和“传”为主要叙事形式的,往往倾向于聚焦在那些做出决定性贡献、扭转乾坤的人物身上。在唐朝建立的整个过程中,李渊确实扮演了“起事者”和“开创者”的角色,他拥有爵位,占有战略要地,具备了起兵的合法性和军事基础。然而,真正将各方势力整合、统一全国、奠定唐朝稳固基业的,却是李世民。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的晋阳起兵,以及之后平定各路割据势力的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能够收服人心,笼络名将,并且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带领军队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军事上的胜利是政权合法性和统治能力的直接体现。史书在记载历史时,天然地会被那些“战功赫赫”、“改变格局”的人物所吸引,并赋予他们更多的笔墨。李世民正是这样的代表。

2. 李渊的“起点”与李世民的“发展”:

可以把唐朝的开国看作是一个过程,李渊是这个过程的“起点”,而李世民是这个过程的“加速者”和“完成者”。李渊在隋末乱世中,利用自己担任太原留守的有利条件,顺势起兵,这是他最大的功劳。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以及占据长安、建立唐朝,这都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是,后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隋朝的残余势力、其他地方割据势力的反抗,以及北方的突厥威胁,都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领导者来应对。李渊在位期间,虽然做出了一些努力,但面对的挑战更加复杂,他的统治也并非一帆风顺。相比之下,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窦建德等劲敌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让他在军中和朝中获得了极高的声望,也让世人看到了他更能承担起统一天下的重任。

3. 玄武门之变的影响与史书的“叙事选择”: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开国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李世民在此次事件中,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两位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逼迫父亲李渊退位。

对于史书的撰写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节点。

早期史书的立场: 像《旧唐书》、《新唐书》的作者,很多都是唐朝官僚,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维护唐朝的统治合法性,并且也受到李世民“贞观之治”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叙述中,可能会有意识地将李渊的退位和李世民的继位,描绘成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甚至是李渊“禅位”给更适合统治的李世民。这种写法,既避免了对“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内幕进行过多渲染,也突显了李世民的“能力超群”。
“贞观之治”的辉煌: 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是唐朝历史上公认的盛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学家在回溯唐朝的建立时,自然会把目光聚焦在那个最终奠定了盛世基础的君主身上。李世民的功绩,尤其是他为后来的太平盛世打下的基础,让他的形象在历史叙事中更加突出。

4. 李渊的“历史定位”: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其历史地位是无可否认的。没有他的起兵,就没有唐朝。然而,从“开创者”到“稳定者”和“发展者”,李世民的角色更为突出。

李渊的贡献: 李渊的贡献在于抓住了隋末的机遇,利用了关陇集团的势力,并且准确地选择了关中这个战略要地。他制定了初步的政治纲领,并且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李世民的贡献: 李世民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唐朝的统治,消灭了主要的反对势力,统一了全国,并且为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以及对人才的重视,都是他在历史评价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原因。

5. 史书编纂的“家族视角”与“政治考量”:

再者,唐朝的史书编纂,虽然有官方的考量,但很大程度上也带有“家族视角”。李世民的子孙作为后来的皇帝,在修史时,自然会更加推崇他们的祖先李世民。将李世民塑造成一个有德有才、能够力挽狂澜的明君,对于巩固皇室的统治合法性是有利的。而李渊的退位,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权力斗争,如果被过度渲染,可能会引起对皇室内部的非议,这在政治上是不利的。

总结来说,并非是“只提李世民不提李渊”,而是历史书写更加侧重于“完成者”和“最关键的决策者”。 李渊是唐朝的“发起人”,他的起兵奠定了基础,但李世民才是真正将唐朝从一个刚刚建立的政权,变成一个能够统治全国、并开启盛世的强大帝国的主要力量。

在很多史书中,比如《旧唐书·高祖纪》和《新唐书·高祖纪》中,仍然详细记载了李渊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身、在隋朝为官的经历,以及他如何起兵、如何建立唐朝等。然而,当叙述进入到李世民展现出强大军事和政治才能的时期,例如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以及后来执政的种种事迹时,篇幅自然会变得更加集中和详细。

你可以把这想象成一部电影:李渊是电影的开场,他点燃了导火索,但真正的精彩戏份,是李世民如何一步步打败敌人,赢得观众(历史)的认可,最终走向高潮。所以,当人们回顾唐朝建立这段历史时,李世民的形象自然会更加鲜明和深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个人感觉李渊被严重低估了,不论如何毕竟唐朝的基本盘是李渊建立的,唐军的队伍是李渊拉起来的。不论史书如何描述李世民的能力值有多高,但我认为李渊是开头的那个1,其他人都是后面的0。

话说李渊这个人很不好写,写李渊的难度在于要剥开层层历史迷雾,要非常废精力地去挑选史料,然后再给出一个综合判断。但是由于他儿子李世民的粉丝太多了,这就很容易引来各种争议。暂且不管那么多了,今天还是把李渊这一篇搞定吧。

论身世: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李渊出身于正牌关陇贵族家庭,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西魏时期太尉,联合丞相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父亲李昞,北周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他不仅仅是个超级官二代,他跟隋朝皇帝还是非常近的表亲。

论性格:李渊性格豁达大气,待人随和,讲义气重感情,但凡跟李渊接触过的人都很喜欢他。这样的性格作为一个一般人而言是很好的,但是作为皇帝那就有利有弊了。尤其是重感情那一点,让李渊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犯下大错,最终吃下了玄武门之变的苦果。

《旧唐书》: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论时局判断力:李渊时局判断力精准。李渊虽然贵为隋朝高官,但是他在镇压各地起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隋朝气数将尽。于是李渊决定起兵,逐鹿天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

论战场表现:

一、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到达龙门时,遇上了母端儿农民起义,李渊领兵击败了起义军,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

二、大业十一年(615年)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

三、大业十二年(616年)突厥侵犯边塞,隋炀帝便让他和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击突厥。但他们的兵马很少。李渊便选出擅长骑射的两千骑兵,吃住骑射仿效突厥兵,给突厥看他们闲暇时的射猎驰骋。李渊有另外挑选善于射箭的士兵作为埋伏。等和突厥兵遭遇时李渊便下令埋伏攻击,结果打败了突厥

四、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李渊奉命率兵征讨历山飞贼甄翟儿,与甄翟儿遭遇在河西郡(今山西省汾阳市)的雀鼠谷,李渊大获全胜。

五、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先后破守霍邑(今山西省霍县)的隋鹰牙郎将宋老生、渡黄河,对守河东的隋将屈突通围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进。

六、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九日,李渊父子攻入长安。

李渊一生中参与的重大军事行动不算太多,但是只要参与了就能获胜,可以说他是一个不败之将。后来攻占长安后,李渊几乎不参与任何直接军事行动,打天下的任务基本上就交给李建成、李世民和其他将领了。论军事能力,李渊在隋末群雄中应该站得上第一梯队。

论战略眼光:李渊战略眼光深远。从起兵那一刻开始就制定了“图谋关中,以夺天下”的大战略。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起兵。当时的李渊敏锐地看到了一个战略缝隙: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于是乎李渊父子不顾一切直扑关中,最终占领了这个进可攻退可守且能制衡天下的战略要地。

论爵位与仕途:唐国公——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谯州(今安徽亳县)刺史——岐州刺史(今陕西凤翔)——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太守——楼烦太守(今山西省静乐县)——殿内少监、卫尉少卿——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唐王、大丞相、尚书令——义宁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的仕途真可谓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他在隋朝时就已经做到了封疆大吏,后来起兵最终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看了李渊的仕途履历,我只想说人有时候还真得相信命运的安排。

论生活作风:李渊作为一个超级官二代和皇帝,史书未见其有不良嗜好和骄奢淫逸的记录。个人推断,李渊在生活上应该是保持了一个中规中矩的贵族范儿。

论最终结局:玄武门之变让李渊被迫观看一场子孙相互屠戮的人间惨剧,之后李渊被尊为太上皇,开始了他晚年几乎被软禁的生活。李渊做太上皇以后,开始的几年是在太极宫生活的。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四月,他才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在大安宫生活期间,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大安宫。李世民经常到九成宫(即隋朝的仁寿宫,位于今陕西麟游)避暑,李渊也不愿意出行。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李世民决定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时年七十岁。

玄武门之变有众多原因,从李渊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是李渊的性格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生性豁达,他豁达到放任几个儿子自由发展各自势力,相互斗争。李渊又极重感情,他不忍心对李建成、李世民下手行废黜之事。或许他天真地认为,他的儿子们也像他本人一样重感情,断不至于手足相残。可惜,他想错了!!!

论后世口碑:在中国的历史上,李世民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太宗皇帝完全盖过了高祖皇帝的闪光点。在后世口碑上,李渊一直是以懦弱,言听计从,容易受人蛊惑的形象出现,这对李渊是不公平的。在这里我想引述一段《剑桥中国隋唐史》里对李渊的评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大坏蛋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后来,他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吕思勉写的《中国通史》说的很中肯。众所周知吕大师的史料掌握向来是很完备的。

李渊虽然为唐朝的开国君主,但大多数事情,多是太宗做的。”

说到底李渊身为开国皇帝自己干的事实在太少,就算在他为主角的著作《大唐创业起居注》中

他做的事也少的让人实在让人对他开国皇帝定义很尴尬。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

他亲自为大唐开国做的事总结起来不过是:

命两个儿子暗中结交英杰:

仍命皇太子于河东潜结英俊,秦王于晋阳密招豪友。太子及王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

示意李世民为他招兵买马:

(其实这一条究竟能不能算他的功劳唐史界至今还在争议,考虑到他是起兵的总领导,我觉得是算的。)

“ 夏五月癸亥夜,帝遣长孙顺德、赵文恪等率兴国寺所集兵五百人,总取秦王部分,伏于晋阳宫城东门之左以自备。”

领兵攻打霍邑:

(截取部分)

未及战,帝命大郎、二郎依前部分,驰而向门。义兵齐呼而前,红尘暗合,鼓未及动,锋刃已交,响若山崩,城楼皆振。帝乃传言已斩宋老生,所部众闻而大乱,舍仗而走,争奔所出之门,门已大郎、二郎先所屯守,悬门不发。老生取入不得,城上人下绳引之,老生攀绳欲上,去地丈余,军头卢君谔所部人等,跳跃及而斩之,传首诣帝。于是兵随所向奋击,禁不可止。数里之间,血流蔽地,僵尸相枕。日欲将落,帝见战士心锐,仍命登城。时无攻具,肉薄而上。自申至酉,遂平霍邑。

领兵攻打长安:

。十一日丙辰,昧爽,咸自逼城。帝闻而驰往,欲止之而弗及。才至景风门东面,军头雷永吉等已先登而入,守城之人分崩。帝乃遣二公率所统兵,依城外部分,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军人勿杂,勿相惊恐。太仓之外,他无所干。吏民安堵,一如汉初入关故事。

算下来,他亲自运营的业务竟然只有区区两个阵地(霍邑、长安)——望风响应的部分暂时不计,开国皇帝里很难找到做事这么少的存在,大约只有司马炎可以和他比拟。

开国阶段,你出钱,我出力,李渊的对开国的贡献远远比不上其子李世民,再加上李世民玄武门后的丰功伟绩,就把他遮掩的比较没存在感。

至于所谓的李世民改史抢功论,我真的很好奇,一个人凭着亲自带业务(打统一战争)积累的人脉和资本夺的公司董事长的位置,真的有人还在意当初公司是谁提出来要创业的吗?

开国并不是有且只有一位首谋,开国明显是四大元老李渊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类似于现在的股东,所以我说,目光不要拘泥于谁先提出来创业,创业阶段的老板做了多少事才是最重要的),

《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书把开国其他三大元老的功劳遮掩了不少,裴寂刘文静都挺没存在感,相反正史倒是把这些人的功劳叙述的很详细。

是李世民改史给刘文静抢功吗?

是李世民改史给裴寂抢功吗?

是李世民改史让裴寂从晋阳宫里捐钱出来的吗?

是李世民改史让刘文静在狱中首定大计的吗?

是李世民改史让他们忙前忙后的说服李渊起兵。

真的有人觉得《大唐创业起居注》里裴寂刘文静的存在感能当元首功臣吗?刘文静还稍微好一些,裴寂跟酱油没什么区别。

另外 @毗沙门殿下 《剑桥隋唐史》这本书水分颇高,阅读须谨慎,毕竟除了这本书应该没人把隋文帝杨坚排到影响力第二的层次。

李渊不是最被低估,是他的作为只能让他无名天下,

就像中国几百个皇帝,能开口就报出名字不就秦皇汉武那几个吗?

杰出人士之所以称之为杰出人士,本身就是因为罕见,而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因为李渊没有成为路人皆知的杰出人士,所以就是别人改史黑的,这种论据毫无说服力。

读书要学会思考,而不是沉迷严宽太子的美貌幻想从而脱离实际。

顺便不得不再扯一句,李世民自己的“史书”里,对李渊的确是给予高度肯定的。

昔隋季版荡,海内分崩。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

user avatar

因为李世民是通过血腥政变逼父篡位上台的,为取得政治上的合法性,他需要给自己非法夺权寻找各种借口和理由。

李世民为达到这个目的,把持修史,严格控制舆论,处心积虑地淡化唐高祖李渊在开创国家统一天下过程中的功绩和作用,贬低甚至丑化李渊的历史形象,更是下了大力气把自己包装成唐朝实际的开国者。在史书上天下是他李世民打的,功劳都是他李世民的,皇帝和太子都是尸位素餐嫉贤妒能的。

一通操作下来,历史就改变了它的本来面目。现代人如果不深究历史思考判断,自然很容易受其蒙蔽。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历史学家费正清就在《剑桥中国隋唐史》中为李渊鸣不平,他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被低估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唐朝开国过程中,史书中为何更侧重于李世民而对李渊着墨相对较少,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也并非完全“只提李世民不提李渊”,而是视角和重点的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书写的主流视角与“英雄史观”:首先,我们要明白,大部分流传下来的史书,尤其是以“纪”和“传”为主要叙事形式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社会观念、个人魅力、时代背景以及情感力量等多重维度。在男同性恋不被广泛接受甚至是被压抑的大环境下,张国荣(哥哥)和唐鹤德(德德)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能被如此深情地歌颂,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张国荣本人巨大的个人魅力和艺术成就,是这一切的基础.............
  • 回答
    在《唐尼·布拉斯科》这部电影中,联邦调查局(FBI)特工乔·皮斯通(Joe Pistone),也就是卧底身份的唐尼·布拉斯科,在佛罗里达遭到逮捕,并且他没有向逮捕他的联邦官员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这背后有着一系列极其复杂且关键的原因,是为了确保他的卧底行动能够继续,也是为了保护他自己和更广泛的FBI行.............
  • 回答
    確實,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在網路社群乃至民間,一股對漢、唐、宋、明這些朝代的推崇之情日益高漲,其中又以明朝的聲勢尤其為甚。這種現象並非空穴來風,背後牽涉著複雜的歷史、文化、社會心理因素。要釐清這個問題,我們得一層層剝開,試著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首先,我們得承認,任何對過去朝代的推崇,都難免會帶有今人的.............
  • 回答
    很多人在人潮涌动的场合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焦虑,甚至到了坐立不安的地步。这可不是你一个人会有的感觉,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学问的。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受到“拥挤”的干扰。首先,得从咱们的生物本能说起。人类进化了这么久,骨子里还是带着点野外生存的印记。在野外,人少的地方通常意味着更安全,.............
  • 回答
    当夜幕低垂,万籁俱寂,抬头仰望那片深邃的、缀满繁星的夜空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便会悄然涌上心头。这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与我们作为生命存在于宇宙中的本质紧密相连。这种幸福感,是多重因素交织融合的结果,细腻而深刻。首先,繁星点点的夜空唤醒了我们与生俱来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自古以来,人类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也极其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些最根本的矛盾和价值取向的冲突。当我们看到非洲大陆上仍有无数人在为温饱挣扎时,却又将巨额资金投入到探索宇宙或制造更快的飞行器上,这种对比确实令人心痛,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与驱动.............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这个话题。关于为什么很多人在提到“旧金山”时,实际指的是整个湾区(Bay Area),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而且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这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经济、文化以及地理上的联系。1. 旧金山的“首府”地位和历史渊源首先,旧金山(San Francisco)是湾区最.............
  • 回答
    人们愿意在知乎等问答平台上无偿作答,其背后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动机和心理需求,并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这些原因可以从 个人层面、社交层面和平台层面 来深入剖析。 一、 个人层面:满足内在需求与价值实现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人们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来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
  • 回答
    关于《流浪地球》里吴孟达的表演,大家纷纷赞誉,这事儿说起来倒不是简单的“敬老主义”那么简单。当然,吴孟达老师的年纪和他在影坛的资历,绝对是大家对他有特殊情感的因素之一,但要把他的演技简单归结为“敬老”,那可就太小看他了,也太低估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本身对演员的要求。咱们先聊聊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因为达.............
  • 回答
    在“魂类游戏”(Soulslike games)这种以高难度、硬核战斗、黑暗奇幻设定和碎片化叙事著称的游戏类型中,玩家们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对恋爱元素的追求。这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玩家心理的复杂性、游戏设计上的巧妙之处,以及对情感深度和角色塑造的渴望。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情感寄托与情感表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探索,也触及了科学研究的深层动力。为什么弦论这么多人研究,而量子纠缠的理论突破会产生“第二个爱因斯坦”?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弦论如此吸引人,我们需要知道它试图解决的问题。简单来说,现代物理学有两个基石:描述宏观世界的广义.............
  • 回答
    你观察得很敏锐!在游戏和电影中,给M4步枪装弹夹后拍打枪的侧面(通常是弹夹仓的侧面)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动作,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真实枪械操作的依据和目的,尽管在电子游戏和电影中可能被过度简化或戏剧化了。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动作背后的原因:核心目的:确保弹夹完全插入并卡紧这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房间墙壁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是不是有点单调?就像一本书如果只有文字,没有插图,是不是也没有那么吸引人?人们在墙上画壁画,就像是在给这些“大画布”穿上漂亮的衣服,让它们变得有趣起来。你想想,你喜欢看动画片,里面的画面是不是五彩缤纷,让你觉得很开心?壁画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们能让原本平淡无.............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心中都会有的疑惑。你提到“美国的利率如此之低”,这一点本身就值得先稍微展开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美国的利率”指的是哪个利率。通常我们说的“利率”有很多种: 联邦基金利率 (Federal Funds Rate): 这是美联储(美国央行)设定的目标利率,银行.............
  • 回答
    这件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每年到了秋收季节,总能引发一场关于“晒粮食”的小争论。有些人觉得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晒干了储存是天经地义,没啥大不了的;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晒在公路上,占道、脏乱,影响交通,很不安全。你说“都不吃饭的吗?”,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其实,大家对晒粮食有意见,并不是说我们不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费解的:明明知道负面情绪不好受,为什么有些人似乎还乐此不疲,甚至主动往里钻呢?其实,这背后藏着挺多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的心理机制。首先,得从 “熟悉感” 这事说起。人嘛,都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哪怕这个环境不那么舒适。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悲伤、沮丧,如果.............
  • 回答
    “韩国人吃不起肉”这种说法,其实更多是一种误解,甚至有些夸张的标签化。背后反映的是大家对韩国社会一些表象的观察以及信息不对称。要了解韩国人的真实生活水平,我们得剥开那些刻板印象,看看他们的日常到底是怎么样的。首先,我们得承认,韩国确实有“肉贵”的现象,尤其是高质量的牛肉,价格普遍比我们熟悉的要高。这.............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的经历——在马桶上,思绪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了一下,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挺有意思的理由,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1. 物理环境的“独占性”和“隔离感”首先得说,马桶这个地方,在现代生活里可以说是极其稀缺的“私密空间”。你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孩子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他很有好奇心,也开始思考我们生活的世界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给孩子讲明白,就像讲故事一样,让他更容易理解。首先,我们可以从“地球是什么样子”讲起。“宝贝你看,我们脚下踩着的这个地面,就是地球的表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大大的苹果,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