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清末闯关东以前一直人烟稀少的黑龙江流域为何在唐代会出现繁荣的渤海国?

回答
曾经的喧嚣与长久的沉寂:唐代黑龙江流域与渤海国的兴衰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黑龙江流域总是与“人烟稀少”、“苦寒之地”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仿佛一片蛮荒的土地,直到清朝末年闯关东的大潮才真正改变了这里的人口格局。然而,历史的画卷并非如此单调。在唐代,这片一度荒凉的土地上,却曾孕育出一个强大的国家——渤海国,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繁荣景象。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在后世被认为是寂寂无名的边陲之地,为何能在唐朝时期焕发如此生机?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抛开后世的刻板印象,回到那个更古老、更具流动性的时代。渤海国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因素交织下的产物。

一、 渤海国的根基:靺鞨人的崛起与政治整合

渤海国的建立者是靺鞨人。靺鞨,这是一个由多个部落组成的民族,长期活跃于黑龙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在唐朝之前,靺鞨人分散居住,以渔猎为主,但也发展出一定程度的农耕。他们并非是完全的游牧民族,对土地和季节有着敏锐的认识。

唐太宗贞观年间,靺鞨的粟末部首领乞乞仲 તેમ,在唐朝的支持下,率众击败了前来骚扰的契丹和奚,并逐渐整合了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的其他靺鞨部落。乞乞仲 તેમ的孙子大祚荣,则在高句丽灭亡后,趁势而起,在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建立了渤海国。他选择了一个易守难攻、水源丰沛的地理位置作为都城,这为国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唐朝的“羁縻政策”在这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唐朝承认渤海国政权的合法性,将其纳入朝贡体系,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这种承认和支持,为渤海国的崛起提供了外部的合法性和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也避免了初期就遭遇唐朝的直接军事压制。

二、 黑龙江流域的地理禀赋:被低估的潜力

尽管我们今天常常强调黑龙江流域的寒冷,但在唐代,这片土地却展现出其独特的吸引力。

丰饶的物产: 黑龙江水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河流滋养着大量的鱼类,这是当地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同时,广袤的森林提供了充足的狩猎对象,如貂、狐、鹿等,这些皮毛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商品。
适宜的农耕条件: 虽然冬季漫长,但夏季的黑龙江流域光照充足,黑土地肥沃,适宜种植谷物。渤海国也发展了相当程度的农耕,为城市居民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考古发现证明,渤海国人种植的水稻、粟、黍等作物种类繁多。
重要的战略位置: 黑龙江流域连接着东北亚的各个区域,是连接中原、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海陆交通要道。渤海国扼守着这一关键节点,使其能够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 渤海国的繁荣:经济、文化与对外交流

凭借着这些基础,渤海国在唐代迎来了其辉煌时期,其繁荣体现在多个层面:

发达的经济: 渤海国的经济以农、渔、猎为主,同时发展了冶金、畜牧等产业。其特产如皮毛、海产品、松子、蜂蜜等,深受唐朝及周边国家的欢迎。渤海国还积极发展农业技术,修建水利设施,提高粮食产量。
完善的城市体系: 渤海国仿效唐朝的制度,建立了包括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市)在内的多座城市。这些城市规划严整,有宫殿、官署、市场、寺庙等,城市规模宏大,人口密集。上京龙泉府更是模仿长安城建造,展现出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水平。
高度的文化成就: 渤海国继承和发展了高句丽文化,并吸收了唐朝的先进文化。他们发展了自己的文字(渤海文,但未发现实物)、官方语言,并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佛教在渤海国也得到了传播,留下了不少寺庙遗址和佛像。
积极的对外交流: 渤海国与唐朝保持着密切的朝贡和贸易关系。每年都有使团往来,唐朝册封渤海国国王,渤海国则向唐朝进献方物。除此之外,渤海国还与新罗(朝鲜半岛)、日本、契丹、突厥等国家和民族保持着友好往来和贸易关系,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渤海国曾多次派遣使节前往日本,其遣日使的数量远超新罗,可见其在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之大。通过海路,渤海国的商品能够顺利抵达日本,也为日本带去了文化信息。

四、 盛唐气象的辐射与影响

唐朝作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其政治、经济、文化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黑龙江流域的靺鞨人,通过与唐朝的接触,学习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政治制度、城市建设模式以及生活方式。这种学习和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渤海国的进步和发展。

渤海国之所以能在唐代出现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成功地融入了以唐朝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秩序中,并从中汲取了发展的养分。它不是孤立的边缘区域,而是积极参与到当时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之中,并从中获益。

五、 历史的潮汐与最终的消亡

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逃脱历史的潮汐,渤海国也未能例外。在公元10世纪初,渤海国被契丹族的辽朝所灭。契丹人的崛起,改变了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也终结了渤海国的历史。

渤海国覆灭后,一部分靺鞨人被辽朝统治,一部分人南迁,渤海国的政治实体不复存在。但渤海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后来的东北亚民族之中。

结语

回望唐代黑龙江流域的渤海国,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璀璨篇章。曾经的人口集聚,城市林立,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与后世我们印象中的人烟稀少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并非是后世的记载不准确,而是历史的变迁太为剧烈。渤海国的兴盛,恰恰证明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即使是今天我们认为的“边陲”之地,也能孕育出强大的文明。

理解渤海国的出现与繁荣,需要我们跳出惯性思维,去关注历史的复杂性和流动性。它告诉我们,地理的限制并非绝对,而人类的智慧、政治的合纵连横以及开放的交流,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黑龙江流域,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荒芜一片,它曾是文明的沃土,滋养出一个辉煌的王朝,哪怕那段历史已经如同远去的潮水,只留下一些依稀的痕迹供我们追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渤海国的核心领土并不在黑龙江流域,而是长白山脉。

====================以下正文================

先上东北地形图,见下图

从地形来看,整个东北平原可谓形胜之地,东有长白山脉、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中间是一整块平原。其实,在古典时代,由于河流反复冰封融化,东北平原作为低洼之地,遍布沼泽。东北地区真正适宜建立政权的地方反而是长白山脉、大兴安岭这类山地。东北平原因为通行不便,反而是前述两大板块的分割线。

兴起于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政权多以游牧立国,依次有东胡、鲜卑、契丹、蒙古科尔沁部等。

而就长白山脉而言,则先后崛起了扶余、高句丽、渤海国、东夏等稳定的山地农耕政权,虽然遭到唐、辽、元的多次征服和强制性的人口迁出,直至建州女真崛起,完全展现了其地缘潜力。

上图是渤海全盛时的控制范围,颇具有迷惑性,似乎已经其已将势力范围延伸至黑龙江流域,其实只要拉出的渤海“五京”就可以发现,渤海是一个以长白山为根本的山地农耕政权。

  • 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
  • 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
  • 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
  • 西京鸭绿府:今吉林省临江市
  • 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

综上,渤海国的重要据点均为长白山的山间河谷、盆地,这些山间小平原的因为体量较小,反而便于治理水患,更重要的是可以据险自守。

而黑龙江流域作为农耕、游牧政权的“化外之地”,集权王朝往往仅羁縻当地的渔猎民族,确保不出现敌对势力而已。因此,古典时期的黑龙江流域成为了以小部落为单位生存的“生女真”、“野人女真”的乐园。

当然,羁縻也有玩脱的时候,比如起家于按出虎水(今哈尔滨附近)的“生女真”小部落完颜,以区区几千人马,一路滚雪球,连创辽宋两强。算是古典时代东北平原对周边板块的一次逆袭。


以上~~


链接:为什么明朝二百多年都未能彻底降服蒙古,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链接:为什么历史无论地理位置还是历史上乌兹别克人与维吾尔人相隔不近,却在语言上如此相通并且文化上如此相近?

链接:欧洲各个国家能构成方言连续体吗?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链接:俄罗斯占领了乌克兰、白俄罗斯百余年,为何仍无法同化他们以至于限于分裂?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链接:不丹的宗卡语和藏语有什么关系?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链接:为什么齐国在齐桓公之后就无缘霸业了,齐国比晋楚两国到底差在哪?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链接:为什么俄罗斯对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投入的精力或控制,远不如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链接:汉藏同源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依据?是否可信?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链接:为什么越南可以称帝,而朝鲜只能称王?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链接:世界上哪些国家或地区是通过限制语言的多样化来实现统一的? - niudrw 的回答

链接:有哪些语言被认为是不同的语言,但可以互相交流? - niudrw 的回答

链接:为什么中国南方的河流大多叫「江」,而北方大多叫「河」? - niudrw 的回答 - 知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曾经的喧嚣与长久的沉寂:唐代黑龙江流域与渤海国的兴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黑龙江流域总是与“人烟稀少”、“苦寒之地”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仿佛一片蛮荒的土地,直到清朝末年闯关东的大潮才真正改变了这里的人口格局。然而,历史的画卷并非如此单调。在唐代,这片一度荒凉的土地上,却曾孕育出一个强大的国家——渤海国,.............
  • 回答
    如果我真的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我的选择,大概会随着我的出身和当时的具体境遇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我不会选择安逸,也不会盲目跟风,而是会努力去寻找一条能为自己,也为这个国家带来一点点改变的路。我出生的家庭,我希望是个书香门第,但不是那种只知摇头晃脑,不问世事的腐儒之家。最好是有点积蓄,让我不至于.............
  • 回答
    如果清末的中国出现一位像明治天皇那样具有远见卓识、果敢决断且深受国民拥戴的君主,那么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无疑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来畅想这种可能性。政治层面:从衰败王朝到中央集权的新型国家首先,明治天皇在日本最核心的作为是终结了封建幕府统治.............
  • 回答
    袁世凯这位晚清北洋军阀的首脑,其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凭借过人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搅动了中国政坛的风云,一度掌握了国家大权。然而,在他权势如日中天之际,却做出了一个至今仍令人费解的决定——称帝。这究竟是为何?难道他真的看不清局势,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要理解袁世凯称帝的动机.............
  • 回答
    嘿,这问题可真有意思!要是真有这么一罐金条,我肯定得好好琢磨琢磨埋在哪儿,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地把它挖出来。穿越到清末那会儿,说实话,可不是个省心的事儿,得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首先,我得想清楚,我穿越过去是多久?待多久?如果只是短暂的一两天,那问题不大,找个隐蔽点的地方,做个记号,回来就赶紧挖。可万一我得.............
  • 回答
    关于清末将领刘光才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坚守娘子关数月,并歼灭德军1400人的说法,经过查阅史料和相关记载,可以明确地说,这个说法是假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传,可能是后人为了塑造英雄形象,或者是一些野史、民间传说,将一些零散的事实进行夸大和嫁接所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说法不符史实,.............
  • 回答
    太平军与清军在19世纪中叶的中国内战中确实都对平民造成了伤害,但双方的暴力行为、动机和规模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双方行为特点及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太平天国与清朝的矛盾1. 太平天国的兴起 1844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以反清复明为旗帜,发动农.............
  • 回答
    关于清朝的疆域变迁,需要从历史背景、扩张过程、灭亡时的领土状况以及其在疆域扩展中的贡献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详细说明: 一、清朝建立初期的疆域清朝建立于1644年,其初始疆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包括: 核心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清朝入关前控制了辽东半岛.............
  • 回答
    清代对北方边患(即蒙古各部)的彻底解决,是明末清初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民族政策演变的综合结果。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权力博弈、制度创新和战略调整,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明廷“北虏边患”的困境根源1. 制度性缺陷 卫所制度崩溃:明朝依赖卫所制(军事屯田制度)维持边防,但后期因财政困难、土地兼并.............
  • 回答
    清朝(16441912)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者满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复杂,汉人在清朝的处境经历了从最初的压迫到逐渐融入的过程。以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汉人在清朝的处境: 一、政治地位:既有矛盾又有融合1. 八旗制度与旗人特权 清朝以满族八旗为统治核心,汉人被.............
  • 回答
    元朝和清朝在历史上都对中国的领土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两者在疆域扩张、边疆治理和现代中国版图形成中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历史背景、疆域范围、边疆治理和现代影响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元朝(12711368年):统一中国与蒙古帝国的扩张1. 疆域范围 统一中国:元朝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
  • 回答
    陈清晨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的行为及其引发的舆论反应,确实涉及文化、语境、媒体解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陈清晨行为的语境与可能动机1. 竞技压力与情绪释放 陈清晨作为中国女子双人羽毛球选手,曾在东京奥运会中面临强敌(如日本组合山口茜/保木卓纪)的激烈竞争。在高强度比赛.............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陈清晨在世界奥运会上连续爆粗口反而获得国内赞同”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公开可靠的媒体报道或权威资料佐证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可能的情况包括:1. 信息误传或误解 陈清晨是中国羽毛球女双名将(与贾一凡搭档),以技术稳定、作风顽强著称,从未有公开记录显示她在国际赛事中出现过类似行为。可能存.............
  • 回答
    关于清华姚班张昆玮在豆瓣征友被群嘲为“普信男”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了社会心理、性别关系、婚恋观、以及网络文化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事件,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背景: 人物身份: 张昆玮,来自清华大学姚班(数学科学系,计算机科.............
  • 回答
    您好!关于中国在“全球清廉印象指数”榜单中排名第78位,以及该榜单提出的“越腐败的地区防疫越差”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全球清廉印象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CPI)是由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
  • 回答
    经济学家管清友提出的“不建议年轻人把时间浪费在通勤路上”的建议,我认为是非常有洞察力且切中要害的。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这句建议的意义重大,我非常认同并能接受一定程度的通勤时间,但绝不是“浪费”。为什么我认同管清友的建议?1. 时间是年轻人最宝贵的稀缺资源: 年轻人正处于学习、.............
  • 回答
    当您不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卷入运毒案件并被查出时,证明自己的清白是一个极其严峻且复杂的挑战。这需要细致的证据收集、清晰的逻辑推理以及强大的法律支持。以下将详细阐述在这种不幸情况下,您可以尝试的证明清白的方法和步骤:核心原则:无罪推定与证明责任首先要明确的是,在法律上,您享有“无罪推定”的权利,即在被.............
  • 回答
    中国在1979年之后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工业化,而清朝后期未能成功,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的交织。简单来说,1979年之后的中国拥有了正确的方向、强大的国家能力、全球化的机遇和人民的积极性,而清朝后期则缺乏这些关键要素,反而受到一系列阻碍。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政.............
  • 回答
    如果我是清华学姐事件中的学弟,在无法用监控证实清白的情况下,我会采取以下一系列详细的步骤来应对,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声誉:第一步:保持冷静,明确目标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情绪的失控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并可能被对方抓住把柄。我的首要目标是洗清冤屈,恢复名誉,同时也要避免对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伤.............
  • 回答
    关于“俄军在乌克兰使用的装备陈旧,是一种清理苏联时期武器库存的战略”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以下是对此观点的详细分析:一、 指出俄军装备“陈旧”的依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为什么会有“俄军装备陈旧”的说法。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许多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