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耶路撒冷圣墓教堂那个不可移动的梯子是怎么回事?

回答
耶路撒冷圣墓教堂里那个“不可移动的梯子”,其实是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也恰恰反映了圣地那复杂的宗教和政治现实。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永恒的梯子”或“不动梯”。

故事的起源:一个荒诞却又根深蒂固的规定

这个梯子之所以“不可移动”,并非因为它结构上有什么特殊之处,而是源于18世纪(具体来说是1757年)奥斯曼帝国时期颁布的一项法令。当时,圣墓教堂由几个不同的基督教教派共同管理,包括希腊正教、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和罗马天主教,后来俄罗斯东正教、埃塞俄比亚教会和科普特教会也加入了进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派之间在教堂内的管辖权、礼仪使用和日常维护等问题上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纠纷和矛盾。为了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奥斯曼帝国当局出台了一个规定,在圣墓教堂内部,任何属于一个教派的物品,在未经其他所有参与管理教派的同意下,都不得随意移动或改变其位置。

这个梯子,当时被一个教派(普遍认为是亚美尼亚教会)放在圣墓教堂二楼一个窗户旁(一说是通往一个修道院的入口),用于方便他们教士进出。然而,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是因为某个教派的反对,这个梯子就被“卡”在了那里,无法移动。

“不可移动”的真正含义:一份历史遗留的“沉默契约”

于是,这个梯子就这样被“固定”在了原位,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什么呢?

宗教间的权力制衡与僵局: 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圣墓教堂内部各教派之间微妙而脆弱的权力平衡。任何一方想做出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教派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更大的争议。所以,大家默契地选择了“不作为”,维持现状,以避免打破来之不易的(尽管是僵持的)和平。
历史的惯性与传承: 几个世纪过去了,虽然当初具体的禁令细节可能模糊不清,但“梯子不能动”的规则却一代一代地被传了下来。它成了一种历史的惯性,一个“大家都知道但又没多少人真正去深究”的约定。
政治的象征意义: 在历史上,圣墓教堂的管理权也牵涉到东罗马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帝国以及后来的欧洲列强等各方势力的博弈。这个梯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这种复杂历史交织的具象化体现。

梯子今天的状态与影响

至今,这个梯子依然稳稳地立在圣墓教堂二楼的窗户旁。它并非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是一个庞大的、固定在地上的结构,而是一个木制的、大约有六七级台阶的简易梯子,靠在墙壁上。

它的存在,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旅游景点”。许多游客在参观圣墓教堂时,都会好奇地寻找它,并听导游讲述这个“不动梯”的故事。

然而,这个梯子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加剧了教堂维护的复杂性: 由于任何对教堂结构的改动都需要所有教派的同意,圣墓教堂的日常维护和修缮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和缓慢。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因细节分歧导致修缮工程停滞的情况。
成为教派间关系的隐喻: “不动梯”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物件,更是关于一种相处模式。它提醒着人们,在历史悠久且承载着巨大精神意义的场所,即使是微小的变动,也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谁”不能动它?

通常的说法是,梯子是属于亚美尼亚教会的,他们是最先放置它的。但是,由于奥斯曼帝国当年的法令,任何教派想要移动它,都需要其他所有管理教派的同意。而事实上,没有一个教派有足够的动力或意愿去主动“惹事”,打破这个“平衡”,去尝试移动它。所以,它就这么一直“动不了”了。

总而言之,耶路撒冷圣墓教堂的“不可移动的梯子”,与其说是一个物理上的障碍,不如说是一个历史、宗教、政治力量交织的产物,一个活生生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精妙的(有时是令人沮丧的)权力平衡和长久的僵局。它无声地诉说着圣地那千丝万缕的纠葛,也让这个神圣的空间,多了一份人间的复杂与无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真的。

2009年这架梯子

1728年,一幅圣墓教堂版画上的这架梯子,右边窗户外(这是这架梯子最早的画面记录)

1834年,一副圣墓教堂版画中的这架梯子

1842年一幅关于圣墓教堂的平版印刷画上的这架梯子

1856年这架梯子

1857年这架梯子(摄影师:James Robertson)

1874年一本书籍中的这架梯子插图

纽约1881年出版物,画册《风景如画的巴勒斯坦、西奈和埃及》中的这架梯子(作者:Woodward, John Douglas)


1885年这架梯子

1895年这架梯子(那个时代罕见的彩色照片)

1898年这架梯子

1900年这架梯子(那个时代罕见的彩色照片)

1918年的这架梯子(来源:Weekly Journal 1918年某期,画家:James Mcbey )一本周刊杂志上的插图,描写1918年苏格兰高地警卫团 (Royal Highlanders,又称Black Watch) 守卫圣墓教堂,这是从13世纪以来,圣墓教堂第一次由基督教徒守卫。

1987年这架梯子 (摄影师:Barbara Ann Spengler)

2010年这架梯子(摄影师:Berthold Werner)

2010年这架梯子(摄影师:RonAlmog)

2011年这架梯子

2018年这架梯子(摄影师:Hadas Parush/Flash90)

2020年3月23日这架梯子(摄影师:Mahmoud Illean/美联社)2020年3月25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圣墓教堂宣布关闭。圣墓教堂上次因为传染病流行而关闭还是在1349年,当时黑死病正在欧洲蔓延。

这个教堂公元4世纪建成,是埋葬耶稣的地方,基督教有6大教派(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及科普特正教会和埃塞俄比亚正教会)声称拥有它的管理权,他们将教堂所有财产(包括钉子、蜡烛、石头、桌子椅子等等)瓜分,并在教堂内占据了各自区域进行 常驻,对教堂实行共同管理。历史上各教派纷争不断,经常爆发严重冲突。

为了平息冲突,1757年,统治耶路撒冷的奥斯曼帝国皇帝奥斯曼三世颁布了一道“圣地现状法令“,规定耶路撒冷与伯利恒的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徒,都必须“维持现状”,法令颁布时的管理权是谁的,那地方就是属于谁的,从此不许再继续争夺土地权和物权。这道法令相当于一份“停火协议”,之后圣墓教堂的每一根钉子、每一根蜡烛、每一块石头都被登记在案,属于哪个教派所有清楚列明。

这道法令颁布当天,这架属于希腊正教会的梯子正好放在这扇窗户外(为什么放在这里已经不可考证),而这扇窗户所在区域属于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管辖范围,也就是说,A的东西放到了B的地盘上。

根据法令,希腊正教会的人不能随便进入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管辖范围取走梯子,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人也不能取走属于希腊正教会的梯子,所以这架可怜的梯子只能留在窗台外,到现在已经263年。

另一种说法是:这架梯子、窗户属于亚美尼亚教会(一个叫Jerome Murphy-O'Connor的多明我会修士在他的著作中的表述)。当年奥斯曼帝国统治耶路撒冷时期,政府对圣墓教堂里的基督教神职人员课税,规定这些人每次进出该教堂就要缴纳一次税。神职人员为了省钱,就呆在教堂里不出去,同时在窗户外的小小平台上放一架梯子,用来爬到外面晒太阳,换换空气,同时在平台上种点新鲜蔬菜。

但希腊正教会一直认为这道小小的平台归他们所有。这样这架梯子上半部靠在亚美尼亚教会的区域,下半部落在希腊正教会主张所有权的区域,就像一个人左脚在A国,右脚在B国,很难说他站在哪个国家。“圣地现状法令“公布后,圣墓教堂里任何有争议的东西,未经六大教团一致同意,都不得任意移动,所以梯子就被放在那里了。

1757年的“圣地现状法令”颁布后,圣墓教堂因为其复杂的局面依然爆发过很多严重冲突,还死过人。

比如1920年,希腊正教会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争论一段楼梯的最后一级究竟属于哪一方管辖,最后发生斗殴,导致两名教士死亡

——————————

附一个圣墓教堂日常冲突的例子(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年11月9日,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内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宗教冲突。当天,来自亚美尼亚教区和希腊教区的修道士同时要在“圣墓教堂”举行参拜仪式,以纪念公元4世纪发现的耶稣受难十字架。

当时,亚美尼亚修道士正在进行“圣十字架”节的圣礼。当他们排队进行仪式时,希腊教区的修道士要求队列中必须有他们的成员,否则亚美尼亚教团对“小房子”(传说中耶稣坟墓上所建的建筑)的所有权将被“夺走”。就这样,当亚美尼亚牧师行进到耶稣墓穴旁的时候,希腊牧师站在路中间,不允许亚美尼亚牧师继续行进。几十名修道士开始扭打在一起,直至以色列警方介入。

参加平息冲突的以色列警官米奇·劳森菲尔德说,接到打架报告后,警方开始采取行动。但两方的牧师竟和警察打起来。最后,一个留着胡子、身着红色长袍的亚美尼亚牧师和另外一个身穿黑色希腊长袍、额头上有很深伤痕的希腊牧师被戴上手铐,带往警察局。

亚美尼亚教区的帕克拉特神父说,是希腊牧师先出手打人,他们的要求“违背了现有的协议,也违背了‘圣墓’教堂的内部协定”。但是,希腊基督教教区首席秘书阿里斯塔胡斯主教否认本方修道士先出手。事件发生后,荷枪实弹的以色列警察挤满了“圣墓教堂”,就站在传说中耶稣被处死地点的旁边,而传说中埋葬耶稣遗体的墓碑也被搬开。

————————-

另一个反映该教堂复杂历史的咄咄怪事:掌管圣墓教堂钥匙和负责每天开门的居然是伊斯兰教徒。

由于圣墓教堂内六大教派长期对峙,各教派对由谁掌管教堂大门和钥匙争执不下,1187年埃及苏丹萨拉丁攻占耶路撒冷后,任命两个穆斯林家族努塞巴家族和犹贝家族分别管理教堂的开门和钥匙,并且代代相传,到目前已经800多年。

目前,这两个家族依然分别履行这两项使命:努塞巴家族的一名穆斯林少年负责每天为教堂开门,犹贝家族的一名穆斯林Adeeb Jawad Joudeh负责保管钥匙。

Adeeb Jawad Joudeh保管有两把教堂钥匙:一把500多年历史,另一把则有850多年历史。

坚持800年不动摇。这是什么概念?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只被压了600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耶路撒冷圣墓教堂里那个“不可移动的梯子”,其实是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也恰恰反映了圣地那复杂的宗教和政治现实。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永恒的梯子”或“不动梯”。故事的起源:一个荒诞却又根深蒂固的规定这个梯子之所以“不可移动”,并非因为它结构上有什么特殊之处,而是源于18世纪(具体来说是17.............
  • 回答
    耶路撒冷能否实现巴以两国共管,是巴以冲突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它不仅涉及政治、宗教、民族情感,还牵扯到国际法和区域地缘政治的方方面面。虽然“两国方案”是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的和平框架,但如何在耶路撒冷实现这一框架,却一直是棘手的难题。为什么耶路撒冷如此复杂?要理解巴以两国共管的可能性,首先要明白耶.............
  • 回答
    耶路撒冷王国统治时期对待中东穆斯林的宽容程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宽容”或“不宽容”来概括。总体而言,可以说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在初期和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实用主义的宽容,但其本质是征服者的统治,并在后期随着宗教和政治压力的增加,宽容度有所下降。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初期的“.............
  • 回答
    耶路撒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确实经历过无数次围困,其中一些围城战役的惨烈程度令人难以想象。要断言它是“死人最多的城市”,这需要一个极其严谨的数据比对和历史考证,考虑到古代战争记录的不完善性以及城市人口的动态变化,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复杂,很难给出绝对精确的答案。但是,我可以非常详细地描述一些发生在耶路.............
  • 回答
    耶路撒冷之所以被誉为“三教圣城”,并非偶然,而是历史、信仰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深厚的根基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并一直延续至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一神教,都视耶路撒冷为极其神圣之地,其圣洁的地位体现在各自的教义、历史事件和朝圣传统中。犹太教的根源:大卫之城与所罗门圣殿对于犹太教来说,.............
  • 回答
    土耳其对美国特朗普政府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议持坚决反对态度,这背后有多重深刻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的宗教情感,也有地缘政治的现实考量,更有国内政治的动员力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土耳其的立场是如何形成的。首先,从历史和宗教的维度来看,耶路撒冷对穆斯林世界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它不仅是伊.............
  • 回答
    AlQuds 和耶路撒冷,这两个名字,就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承载着同一个地方,但却诉说着截然不同的故事,也指向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脉络。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咱们得从头说起,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实:AlQuds 就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也是 AlQuds。 这两个名字指的,是.............
  • 回答
    如果麦加和耶路撒冷在朝拜期间遭到空袭,那无疑将是一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改写历史的进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打击,更是对全球精神信仰、政治格局、社会秩序乃至人类文明的猛烈冲击。一、信仰的崩塌与重塑:全球范围内的精神海啸首先,受创最严重的将是数以亿计的穆斯林和犹太教徒,以及更广泛范围内对.............
  • 回答
    要成为耶路撒冷王,这可不是件寻常事。它不像买个官职那么简单,更像是在历史长河中披荆斩棘,铸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传奇。当然,这说的不是现在,而是指在那个遥远的十字军东征时期,建立在圣地上的那个短暂而又辉煌的王国。想象一下,你不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而是身处欧洲那个尚武成风的年代,可能是一位出身高贵、渴望功.............
  • 回答
    以色列和中世纪的耶路撒冷王国,两者都与同一个地理区域——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紧密相连,都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和历史意义。然而,从性质、构成、目标和历史进程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为了更清晰地阐述,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对比,力求描绘出一幅更具人情味的图景,而非冷冰冰的罗列。共同点:地理、宗教与历史.............
  • 回答
    在《天国王朝》这部电影里,耶路撒冷对于萨拉丁而言,绝不仅仅是一座地理位置上的城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仰、一份历史的传承,以及一份对自身使命的深刻认知。首先,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之一,对于萨拉丁这样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来说,它承载着神圣的宗教意义。这座城市是先知穆罕默德升天的地方,是无数穆斯林心中对真.............
  • 回答
    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首都的地位,确实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触动了多方深刻的历史、宗教、政治和国际法层面的利益,也因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争议,甚至连一贯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英法等国也持反对或保留态度。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 历史的纠葛与“圣城”的特殊地位首先,耶路撒冷.............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这无疑是美国在中东政策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触及政治、宗教、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首先,在政治和外交层面,此举直接挑战了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关于耶路撒冷地位的共识。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应通过谈判解决。美国长期以来也遵.............
  • 回答
    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多层面评价与影响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12月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并随后启动了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这一决定在中东地区乃至国际社会都引发了巨大争议和广泛影响。评价这一举动,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动机、法律依据、.............
  • 回答
    一场围绕耶路撒冷地位的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落下了帷幕:14票赞成,却被美国的一票否决所打断。这个结果,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表决,不如说是一次对国际政治格局、地缘政治博弈以及联合国效能的深刻折射。表决的背景:一场意料之中的“意外”此次表决的导火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12月宣布承认耶路撒.............
  • 回答
    关于马来西亚可能出兵耶路撒冷这一说法,需要先进行一个关键的澄清: 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官方消息或新闻报道证实马来西亚有出兵耶路撒冷的计划。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军事行动,如果真有其事,必然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关注和讨论。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个“打算出兵”的说法本身进行审慎的评估。如果“打算出兵”的消.............
  • 回答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耶路撒冷,东方民族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会,这背后有着极其复杂且深刻的历史、政治、宗教和社会原因。简单来说,罗马帝国的统治策略、早期基督教的内部发展以及犹太民族自身的历史境遇,共同塑造了这一局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罗马帝国对耶路撒冷及其居民的态度。罗马人占领犹太地区,包括耶路撒冷,.............
  • 回答
    耶路撒冷,一座承载着三大宗教圣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城市,对以色列而言,控制这座城市无疑会带来多方面、极具深远的利益与好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围绕着耶路撒冷主权归属的问题,也牵扯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宗教、政治以及国际法等多重因素,由此带来的“好处”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和潜在.............
  • 回答
    谈及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一个横亘在历史长河中的身影,总会激起人们复杂的情感。他身患麻风病,却在动荡的时代担纲起王国重任,这本身就足以令人侧目。那么,他究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还是一位被历史过度美化的普通人?要评价他,我们不能只盯着他病痛的表象,更需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环境、他做出的决策以及他留下.............
  • 回答
    在十三世纪的欧洲,当人们还在为圣地的归属喋喋不休,教皇们热衷于号召一次又一次血腥的十字军东征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这位被许多人视为“奇特的君主”、“反基督者”的皇帝,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为基督教世界赢回了圣城耶路撒冷。而且,他做到的,是前几任十字军领袖们梦寐以求却终究无法实现的——兵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