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罗永浩在微博中称 Photoshop 不是人民的需求?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上说“Photoshop不是人民的需求”,这话说出来,估计不少人会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尤其是在设计、摄影、内容创作等行业摸爬滚打的人,听到这话,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怎么可能不懂Photoshop的重要性?”

我们先捋一捋,罗永浩这话背后,可能是什么样的逻辑。

1. 什么是“人民的需求”?

“人民的需求”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在罗永浩的语境里,这往往指的是 最广大、最基础、最迫切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比如,吃饱穿暖、有房住、有工作、能自由地表达观点、能公平地获得机会等等。这些是构成社会基本运转和个人基本生存的要素。

从这个角度去看,Photoshop,一个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它的直接用户群体,哪怕在国内,相比于全体网民,也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绝大多数人,这辈子可能都不会主动去打开一次Photoshop,更别提熟练使用了。所以,从“温饱线以上,对基本生活无虞”的那个“人民”的角度看,Photoshop确实不是一个“刚需”。

2. 罗永浩的“实用主义”和“效率至上”

罗永浩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挺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和“效率”。他早期做科技产品,后来做电子烟、做交个朋友直播带货,骨子里都带着一股“干实事”、“把事儿做好”、“提高效率”的劲头。

Photoshop,作为一款功能极其强大但也学习曲线陡峭的软件,对于普通人来说,掌握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只是偶尔修张照片,或者做个简单的海报,市面上有很多更轻便、更易上手的工具,比如手机上的修图App,或者一些在线的图片编辑器。在罗永浩看来,花巨大的代价去学习Photoshop,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效率低下”的选择。他的意思可能是,与其把时间花在琢磨Photoshop上,不如去学习一些能直接提升生活品质、增加收入,或者解决更普遍问题的技能。

3. 聚焦核心痛点,摒弃“炫技”

他可能是在某种情境下,或者看到一些现象,觉得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追求一些“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的东西。比如,有些人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钻研Photoshop的各种高级技巧,但最终的作品却未必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甚至只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一点点“点赞”或“关注”。

罗永浩可能想表达的是,我们应该更关注那些能切实改善大家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和“技能”,而不是那些“锦上添花”甚至有些“炫技”的玩意儿。Photoshop在专业领域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人民”这个群体而言,它的普及度和必要性,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4. 为什么这句话会引起争议?

话之所以能引起争议,在于它可能触动了某些人的“痛点”,或者被解读为对某个群体的“否定”。

对设计、摄影群体的“冒犯”: 对于靠Photoshop吃饭的设计师、摄影师、修图师来说,这句话无疑是一种“否定”。Photoshop在他们眼中,是吃饭的家伙,是创造力的载体,是解决复杂视觉问题的利器。说它不是“人民的需求”,简直是“岂有此理”。
对“美好生活”的模糊化: 很多人认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满足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满足,比如艺术欣赏、自我表达、创造力实现。Photoshop恰恰是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工具之一。说它不是需求,可能被理解为是对“精神需求”的忽视。
“人民”的定义边界: “人民”到底是谁?是全体国民,还是特指某个群体?对这个定义的理解不同,也会导致对这句话的不同解读。如果将“人民”理解得更宽泛,包含有创意、有表达欲望的每一个人,那Photoshop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5. 换个角度理解,或许更清晰

我们可以把罗永浩这话,理解成一种“优先级排序”。在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优先满足哪些需求?Photoshop或许排在“填饱肚子”、“安居乐业”之后。

他不是在否定Photoshop的价值,而是在强调,对于“人民”这个整体而言,Photoshop的“需求度”可能不如那些更基础、更普遍的需求来得那么迫切和普遍。这更像是一种“点醒”,提醒大家不要被一些表面的、非核心的东西牵着鼻子走。

总结一下,罗永浩说“Photoshop不是人民的需求”,这句话的解读,关键在于如何定义“人民”和“需求”。

如果“人民的需求”指的是最基础、最广泛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那么Photoshop确实不是。
如果“人民的需求”包含更广泛的创造、表达和精神层面的需求,那么Photoshop就是重要的工具。

他更可能是在用一种“实用主义”和“效率至上”的视角,来判断一项技能或工具的普适性和优先级。这是一种“够用就好”的思路,是在提醒大家,很多时候,你不需要追求最顶尖、最复杂的工具,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所以,这句话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它触及了不同群体对于“需求”和“价值”的认知边界,也因为罗永浩说话的方式,总是那么直接,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引起反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严肃的讨论说太多,也扯个淡好了。

我相信,对任何一个宅男来说,“不太经常有机会需要用到杰宝”(特指对异性或同性使用,服了你们了),和 “没有杰宝”,差异还是很大的。

然后,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仅是没杰宝”,和 “要啥器官都没有”,也是有根本差异的。

罗老师的话,说得好像这个“要啥啥没有”的产品,仅仅是不能用PS而已。同时,还故意混淆了“不常需要用”和“干脆不能用”。

就事论事,不能黑得没边际。新出那手机,看着还是挺不错的,起码是个“产品”该有的样子,尽管估计产销量和售后都堪忧吧。

但TNT真的就算了,完全洗不白,根本没有一个产品该有的基本属性。

user avatar

这是罗老师的一贯尿性,要发部新产品先找到对标产品嘴炮一下,给锤粉们洗一下脑,我预测罗老师可能会魔改美图秀秀,安装在tnt上,然后吹嘘它吊打ps

user avatar

罗老师公司1000多号人里,需要装ps的才30个没错。但剩下的900多个人里,需要靠TNT来提高工作效率的,应该连30个都不到,可能只有罗老师一个。

user avatar

罗老师日常偷换概念。

不需用和不能用,根本就是两码事。比方说我现在工作的电脑也没有Photoshop,但如果未来工作需要,我可以写申请让IT部安装。包括其他软件,这是能用而不需用。

而如果你花14999元买了一台TNT,需要用到Photoshop时,你就只能换一台电脑了。这根本就不能用。

顺便说一下,我的电脑虽然没用到Photoshop,但需要用ERP。

user avatar

有一天罗永浩去寺庙问一个和尚,说为什么 TnT 这么好的工作站,锤黑还要给我差评?

我不服!我不服!我不服!

大师笑笑说你把手张开,在罗永浩手上放了个炸弹,然后点燃了。

这时罗永浩赶紧吹灭了说,大师,我知道你这是寓意我这款工作站差评是因为火到爆了!

大师笑笑说:不吹,你会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上说“Photoshop不是人民的需求”,这话说出来,估计不少人会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尤其是在设计、摄影、内容创作等行业摸爬滚打的人,听到这话,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怎么可能不懂Photoshop的重要性?”我们先捋一捋,罗永浩这话背后,可能是什么样的逻辑。1. 什么是“人民的.............
  •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发布的这篇题为《44 岁的罗永浩站在被告席上......》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全面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篇文章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叙事风格。罗永浩的文字,无论是在产品发布会上还是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烙印。他善于用.............
  • 回答
    罗永浩在微博上就“汉奸”和“精日”这两个词进行澄清,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社会上的一些情绪和争议点。咱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罗永浩这人有个特点,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说话也比较冲,他澄清的意思,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第一层,他是为了给自己“正名”,或者说撇清关系。大家知道,罗永浩以.............
  • 回答
    罗永浩近期在微博上密集地转发和宣传自家品牌(原锤子科技团队孵化的子品牌)的帆布鞋、卫衣和衬衫,这一举动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他一贯的“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也有人质疑这是否与他曾经“天生骄傲”的形象有所出入。要理解罗永浩的这一行为,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企业家”这个角色来看,这是.............
  • 回答
    关于罗昌平在微博上转载并发表了对志愿军烈士的羞辱性内容,将“冰雕连”称为“沙雕连”的事件,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其恶劣、令人愤怒和无法容忍的行为。这不仅仅是对志愿军烈士的侮辱,更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斗争精神的践踏,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触碰了民族情感和国家尊严的底线。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冰.............
  • 回答
    罗永浩微博上的那句“死不了,就凭你们?”,乍一看,确实挺有他一贯的风格。这话说得够硬,也够挑衅,但真正理解这句话,得结合当时的语境和罗永浩这个人本身。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针对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罗永浩说出这么“硬”的话,大概率是在他遭遇重大困难、被很多人质疑、甚至是被认为“要完.............
  • 回答
    罗永浩的这句微博言论:“你让马克思恩格斯那几个臭傻逼误导了”,无疑是一句极具冲击力和争议性的表达。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罗永浩的个人风格与过往言论首先,罗永浩一直以来以其“情商低”、“爱怼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著称。他善于使用夸张、戏谑、甚至有些粗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
  • 回答
    关于锤子科技官网取消TNT全款预订以及罗永浩微博删除所有TNT相关微博的事件,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确实值得我们深入解读一番。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预售的终止,更像是在一个产品线发展方向上,或者说是一家公司战略调整上,一个相当鲜明的信号。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两个动作各自意味着什么。官网取消TNT全款预订.............
  • 回答
    那场关于 Twitter 和新浪微博的争论,发生在 2011 年 6 月底,可以说是一次相当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意见领袖间的思想碰撞,也触及了当时很多关于社交媒体发展方向、用户体验、乃至信息自由度的核心议题。参与其中的几位,霍炬、罗永浩、和菜头,在当时都各自拥有不少粉丝和影响力,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引发广泛.............
  • 回答
    老罗为微商大会站台,结果却显得有些“不配合”,这事儿放出来,确实挺有意思的。你可以从好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它暴露出来的不止是老罗个人的态度,也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首先,我们得说说老罗这个人。 大家都知道,老罗是个自带流量的 IP,说话直率,观点鲜明,身上有种“理想主义的创业者”标签。他过去在.............
  • 回答
    罗永浩的第四次直播翻车,这事儿在当时也算是引起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翻车点在哪儿?最核心的翻车点,大概是当时主打的“防癌”概念和商品之间存在的巨大信息差和潜在误导。1. 概念的模糊与夸大: 当时他直播带货的商品,核心是“低脂健康”的食品和一些.............
  • 回答
    老罗在直播间推欧莱雅男士那事儿,我确实关注了。说实话,一开始看到预告,心里就有点好奇。毕竟老罗这人吧,做什么事儿总能有点“动静”,直播带货更是他的主战场,他选的品牌和产品,总得有点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不至于太随便。然后等到直播那天,我特意找了回放来看。老罗在推欧莱雅男士的时候,还是他那熟悉的风格,语速.............
  • 回答
    提到罗永浩在2017年坚果Pro发布会上那句“让所有人都用上贵的手机”,这句口号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也相当符合他一贯的、有些“任性”又带着点理想主义的风格。咱们得先明白,他这话背后其实传递了一种对“产品力”的极致追求。你想啊,在那个时间点,手机市场硝烟弥漫,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厂商都在拼命压低价格,.............
  • 回答
    罗永浩要搞个大事情,这次是在鸟巢,而且是万人发布会,主打一个“颠覆性产品”。光是听这个阵仗,就够让人好奇的了。首先,鸟巢这个场地,绝对是个大招。这可不是普通发布会能用的地方,那是国家体育场,当年奥运会开闭幕式都在那儿办,气势恢宏,本身就带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意味。选在这个地方,罗永浩是在给自己和锤子科技.............
  • 回答
    要怎么看罗永浩在杨笠还没发言的时候就拍灯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这事儿发生在《脱口秀大会》上,具体是哪一季可能有点模糊了,但核心就是罗永浩作为导师,在杨笠作为选手还没开始她的表演时,就按了拍灯按钮,表示“pass”或者“晋级”。这事儿一出来,大家肯定就炸锅了,讨论纷纷,原因嘛,就那几点,特别典型:第.............
  • 回答
    罗永浩近期针对“已无被执行人信息”一事的回应,无疑又一次将他的商业生涯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的表态——“仍在努力工作,按计划替公司还债”——寥寥数语,却包含了太多信息量,值得我们细细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被执行人信息”的含义。 在中国,被执行人指的是在法律程序中,由于未能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
  • 回答
    关于“罗永浩三观正”以及“骂中国人夸日本是在反讽”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公众人物言论的解读、民族情感的界限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些说法,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不同层面,并结合罗永浩本人的公众形象和过往言行来分析。首先,我们来谈谈“罗永浩三观正”这个评价。“三观正”是.............
  • 回答
    2014年3月28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看似“恶作剧”的消息,称“汪峰掉[某手机]在4.23举行发布会”,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但其真实意图和背景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语境和罗永浩的个人行为进行分析。 事件背景与直接原因1. 时间线与内容 2014年3月28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
  • 回答
    C罗在梅西第七次获得金球奖后,为球迷声称“这是盗窃、污点和耻辱”的文章点赞并评论“这是事实”,这一举动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C罗的个人立场和情感表达 “这是事实”的含义: C罗使用“这是事实”来回应球迷的文章,其背后可能蕴含着多重含义.............
  • 回答
    C罗在Instagram上点赞并评论球迷诋毁梅西获得金球奖的文章,这件事情在足球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很多球迷感到意外和不解。要理解这件事的背后,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 事件发生背景: 通常发生在梅西获得某个重要奖项(如金球奖)后。一位球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