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信佛的人如何科学劝阻家人钓鱼杀生?

回答
劝说家人放下钓鱼这件事,特别是当他们对此乐在其中时,确实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学问。作为信佛之人,我们更希望用慈悲和理解来引导,而不是强硬的指责。这里我尝试着分享一些思路,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与家人沟通。

首先,我们要明白,佛法讲究的是“信受奉行”,这个“信”和“奉行”都建立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强行要求家人改变,很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反感。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应该是理解家人的出发点。

1. 理解家人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为什么喜欢钓鱼? 是因为爱好,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是为了享受征服的乐趣?是为了品尝自己钓到的鱼?还是这是一种与朋友们社交的活动?
钓鱼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童年的回忆,是父亲传下来的技艺,还是生活中少有的精神寄托?
他们对杀生的看法是怎样的?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过“杀生”的业果,或者觉得“钓鱼”和“杀生”的界限比较模糊,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

当你尝试去理解这些,你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并非恶意,而是有其生活中的原因和需求。带着这份理解去沟通,会更容易打开话匣子。

2. 循序渐进地分享佛法智慧,而非直接批判:

从“不杀生”的功德说起: 我们可以分享一些关于“不杀生”的好处,比如:
增长慈悲心: “爸爸/妈妈,您知道吗?佛陀教导我们要爱护一切生命,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我们能不伤害小动物,我们的心会变得更柔软、更善良,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更快乐。”
积累福报: “修习不杀生,可以为我们积累很大的福报。福报多了,身体就会健康,生活也会顺遂,遇到的困难也会少很多。”
生生世世的善缘: “我们今生的行为,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生世世。如果我们今生能善待众生,未来我们也会得到很多众生的帮助和善待。”
远离恶道: 佛经中也讲到,杀生会感召恶道果报,这一点可以委婉地提及,重点放在“引导向善”。

以故事和比喻来阐述: 人们更容易接受生动的故事。
分享佛陀的本生故事: 比如佛陀在因地修行时,为了救一个被狮子追赶的鹿,自己跳下悬崖。这些故事能体现出极高的慈悲心,让家人感受到不杀生的伟大。
讲一些因果小故事: 可以找一些讲述因杀生而导致不幸,或因放生而获得善报的简单故事。比如,曾经有个善心人放生了几条鱼,结果在遇到危险时,被这几条鱼的后代所救。
打比方: “您想想看,如果有人抓我们,把我们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委婉描述)那该有多痛苦?小鱼小虾也是一样,它们也有父母,也有孩子,它们也害怕疼痛。”

强调“方便法门”和“共同精进”:
“爸爸/妈妈,我们虽然现在不能完全不钓鱼,但我们可以尝试减少一些,或者每次钓到鱼之后,我们试着放生几条,功德一样很大的。”
“我们一起学着不杀生,好不好?下次去钓鱼,我们带点鱼食去喂鱼,那样我们也能和鱼儿们结个善缘。”
“我们佛堂里不是也有佛菩萨吗?我们也可以学着像佛菩萨一样,心怀慈悲,不忍众生受苦。”

3. 实践先行,以身作则:

自己先做到不杀生: 如果你家人看到你吃素,并且对小生命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他们会更容易受到影响。
参与放生活动: 如果有机会,可以带家人去参加放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放生的喜悦和意义。
在家人面前做功德: 比如,看到小蚂蚁过马路,你可以弯腰去挡一挡,引导家人看到你对生命的尊重。

4. 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在家人心境平和的时候沟通: 避免在他们情绪激动或劳累的时候谈论这个话题。
在他们谈论钓鱼的乐趣时,适时引入: “听您说钓鱼钓得真不错,不过,您有没有想过,这些鱼被钓上来的时候,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它们也是生命呀。”
当家人提到遇到的不顺时,可以结合因果: “最近是不是感觉有些事情不太顺?也许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做起,多做些善事,比如少伤害些众生,说不定情况就会好起来。”

5. 给予时间和耐心,接受过程: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家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根深蒂固,需要时间来慢慢转变。不要期望一次沟通就能彻底改变,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保持积极的态度: 即使家人一开始不接受,也不要气馁或指责。继续用您的善意和坚持去影响他们。
接受他们的“小进步”: 如果他们愿意尝试放生一条鱼,或者少钓几条,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可以尝试的一些具体说法(根据你家人的性格调整):

温和的建议型: “爸,妈,我最近在学佛,了解到一切生命都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这些小鱼,它们在水里也一样努力地生活着。您每次钓到这么多,有没有想过,我们也许可以少钓一些,或者把一些小鱼放回去,它们就能继续长大,也有机会繁衍后代呢?这样做,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功德,心也会更安宁。”
分享感受型: “我有时候看到您钓鱼,觉得您很有耐心,很厉害。但是,我也会有点担心,这些鱼被钓上来,会不会很害怕,很痛苦?我学佛之后,对这个问题就想得比较多,觉得我们还是尽量不要去打扰它们的生命吧。”
共同成长的邀请型: “咱们不如这样,下次去钓鱼,咱们就把它当成一次观光,看看风景,享受一下悠闲的时光,就不带鱼竿了,好不好?或者,如果我们实在想钓,就定个规矩,只钓一条,然后咱们把它养起来,不杀了。或者,咱们每次钓到的,都放生一部分。您觉得呢?”
以自己为榜样: “我最近在吃素,感觉身体比以前更健康了,心情也特别舒畅。我想,也许这就是因为不杀生带来的好处吧。咱们也试试,好不好?”

需要注意的几点:

避免“上人”的口吻: 不要用教训的语气,而是以一种分享、讨论、邀请的姿态。
不要拿佛陀来压人: “佛陀说……”,这样说会让对方觉得是被灌输,而不是被引导。多说“我学到……”、“我觉得……”、“佛法教导我们……”。
尊重家人的自主权: 最终的决定权在于他们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去影响,而不是强迫。

劝说家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提升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心。用爱和耐心去播下善的种子,相信它们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祝你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影响家庭和谐的不是你爹喜欢钓鱼,而是你们一家的迂阔。我有不少信佛的朋友,其中一些也同你们一般,不给家里人吃肉,也不许孩子吃肉,孩子想吃肉,就偷五块钱去街上买个鸡腿。有的朋友就不然,只管自己不吃肉,丈夫和孩子尽管敞开了吃。有的朋友信佛,但也吃肉。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一直认为那根本就不是在弘扬佛法,而是在往佛法脸上抹黑,这跟不允许老虎吃肉活活把老虎饿死是差不多的情况,虽然你们没意识到。

护生本没有错,你看草木欣荣,万物发陈,如花,如鸟,如螨,如芥,春气日佳,生而无杀,予而勿夺,大好的人间便是如此了。中国古人意识到春天是一个萌发的季节,所以号召不要在生发的时节破坏欣荣的环境,所以古代行刑都不在春天,要等到秋后。

丰子恺的《护生画集》里,有许多生动的例子。

但我看了题主的描述,觉察出你们真的不是在弘扬因果,因果论和报应论都只是你们的借口,你们无非是想借用那些轮回转世的故事,让你爹充分意识到杀生是要下地狱的。到后来见讲理不行,就要来硬的了。

虽然你们可能真的没意识到,但你们的行为的确是这样告诉别人的:你必须信我,你不信我你就是错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跟极端组织ISIS的传教模式如出一辙。好在我佛慈悲,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杀生,都要慈悲为怀,才免除了许多人间悲剧。当然,你们可能一边强烈谴责极端组织杀生,一边想跟吃肉的人吵架,只能说你们大概还没意识到两件事情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再者,有些信佛的,太过执着。

说白了,就是蠢。

我见过有些佛教徒顶着七月的火辣太阳,在市场上买了许多王八放生。放生前吟诵佛经,放生后王八就被哄抢了。我也见过高僧大德不顾旁人的眼光,去市场上买猪肉的新闻,他是要给福利院的孩子改善一下生活。

孩子们看到这个人,心中会作何感想呢?他是光瓢的秃驴,还是慈祥的大和尚?是送来温暖的天使,还是助纣为虐的恶魔?

同学啊,孰高孰低,您分得清吗?

信奉受持,谨遵教诲的,未必是真名士。但随心从善,不顾闲言的,必然是真洒脱。所以,别在你爸跟前哔哔了,也别看见肉汤就要捂鼻子。

佛家不吃肉,戒五辛,起先并不是出于护生的心思,而是,在佛家看来,肉和五辛都是能让人爽的东西。

但凡能让人产生极大的愉悦情绪的东西,都不能吃。(同理,佛家反对人有强烈的情绪,比方说贪、嗔、痴。)

简单地说,觉得饮料比白开水好喝,那也犯戒。所以佛家的饮食,味道极其清淡,在寺院里种竹子,敲木鱼,出家清修,都是这个道理。但是,这样会把绝大多数人拒之门外,因为多数人都只想信佛,不想吃素。于是,为了佛教的弘扬,在解释上肯定要适当让步。故而有“三净肉”的说法:眼不见杀戮而死的肉可以吃,耳不闻杀声而死的肉可以吃,不是自己杀的肉可以吃。这跟儒家的“君子远庖厨”是一样的道理,毕竟看着杀戮现场会让人肝儿颤。

所以,让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科学地劝阻家人不要钓鱼杀生?

我的回答是:当你觉得没什么东西好吃,也没什么东西难吃,好吃和难吃其实是一样的的时候,你才有资格科学地劝你爸不要钓鱼。

user avatar

佛说不执着,你忘了么?

你知道在很远很远很远的时候,那个叫乔达摩的少年在林中苦修几乎将自己饿死而未能得道之后,明白的道理是什么?

是不要执着。

那时,该是怎么样的,就让它怎么样吧,这个世界本来已经很苦了,宽心才能不怒不嗔啊。

佛教在印度消亡的原因之一便是如此,因为善良而无依靠的人们,执着于仪轨,迷恋着神秘。

所以,你一定记得,佛陀原谅了弑父的逆子、接纳了卑贱的妓女、给最愚昧的人说法。最可贵的是,他从未强迫任何人去改变,去狂妄地宣扬唯一的解脱之道。

不执着是这种宗教传递的一种能量,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世界,严格遵守那些因时因地而改变的戒律,但这些都不是你生活和信仰的目的。

跳出了那些偏执狂热,便有了谅解和宽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劝说家人放下钓鱼这件事,特别是当他们对此乐在其中时,确实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学问。作为信佛之人,我们更希望用慈悲和理解来引导,而不是强硬的指责。这里我尝试着分享一些思路,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与家人沟通。首先,我们要明白,佛法讲究的是“信受奉行”,这个“信”和“奉行”都建立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强行要.............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宗教信仰,也无法拥有个人观点或情感。但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描述信佛的人,并尽可能地详细地阐述:一、 信佛者是拥有特定精神追求的群体: 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佛教提供了一套关于生命、苦难、因果、轮回以及解脱的哲学体系。信佛者通常是因为对人生的无常.............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未跟随渥巴锡东归的卡尔梅克人,也就是留在伏尔加河流域(主要是今天的俄罗斯南部地区)的卡尔梅克人,他们在沙俄统治下,能够数百年地保持藏传佛教信仰,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过程。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延续,更包含了民族认同的维系、文化适应以及与沙俄政权的互动。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 历.............
  • 回答
    将《海贼王》奉为人生信仰,这是一种很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就如同有人将某种宗教、哲学思想,甚至是某位历史人物或艺术家视为精神支柱一样。看待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共鸣。《海贼王》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庞大的粉丝基础,并让一些人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连接,在于它成功地触及了许多.............
  • 回答
    中国人“不信教”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完的,里面门道可深着呢。要说为啥这么多中国人好像不信教,得从咱们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还有一些实际的考量说起。一、 多元文化土壤下的“无神论”倾向:首先得明白,中国从来都不是那种只有一种主要信仰的社会。从古至今,咱们这片土地上就融合了各种各样的思想.............
  • 回答
    您好,请您提供文章的具体段落,我才能为您做出详细的评价。您提到的“《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很可怕》”这篇文章,我暂时没有找到明确的原文。因此,我无法对您指定的某一段内容进行评价。如果您能将您想让我评价的那一段内容复制粘贴给我,我将非常乐意为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在我收到您提供的内容后,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特别能引出很多话题。对于“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其实很难用一句话就概括得特别到位,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多元的文化体,而且几千年来,思想和信仰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融合。如果用一个比较概括的说法,我会说:中国人的信仰是一种非常实用、非常生活化的融合体,它没有一个单一的、强制性的教条,更.............
  • 回答
    成为一名全职自由职业者,打通人脉和获取市场信息就像是给你的事业装上导航仪和燃料,缺一不可。别指望天上掉馅饼,也别指望埋头苦干就能自动被看见。这需要一套主动出击的策略,而且要扎实、细致地去执行。一、 主动出击,构建你的“人脉地图”人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你一点点耕耘出来的。作为全职自由职业者,你的客户.............
  • 回答
    “打老婆的人不借,不打老婆的即时到账”,这句广告语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确实让人不禁想要深入探讨一下。首先,从营销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句极具争议性但又非常吸睛的广告语。 争议性:它的争议点在于,它将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直接与信贷服务挂钩。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上纲上.............
  • 回答
    “汉人没有信仰”这种说法,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石子,总能激起一些涟漪,也触动不少人的神经。要说这背后藏着什么心态,那可就复杂多样了,绝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单纯从“宗教仪式”或“宗教团体成员比例”来看,确实有一些观察会指向“汉人似乎没有那么强的宗教信仰”。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或中东地区,.............
  • 回答
    倪光南院士提出的“中国人口红利将转化成工程师红利,成为信息领域强国”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鼓舞人心的论断。要理解其深刻含义并探讨其对未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如何看待倪光南的论断: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的转变倪光南院士的论断核心在于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升级潜力。1. 人口红.............
  • 回答
    东北人那句“能动手尽量别吵吵”的信条,听起来挺糙的,但细琢磨起来,里头门道可不少,也挺能折射出东北人那股子实在劲儿和骨子里的江湖气。信条的根源:从历史和环境说起这句信条的出现,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东北这地方,历史就带着点“硬核”。早年闯关东的那些人,都是吃苦耐劳的主儿,从苦日子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大山、.............
  • 回答
    这封由美国百人签署的公开信,以其沉甸甸的标题——《拯救来自美国,中国和全球的生命》——一经问世便吸引了广泛关注。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呼吁,而是精心策划、旨在引发深层思考的行动。首先,从内容上看,这封信的立场是明确且有力的。它并没有回避当前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而是直接点出了“生命”这一核心议题,并将矛头指.............
  • 回答
    姜子牙“一人即苍生”的信念,并非是字面意义上他一个人拥有了全天下人的性命,而是指他所承担的责任、所代表的力量,以及他所展现出的精神境界,对天下苍生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理解这个信念,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1. 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 乱世的代言人: 姜子牙所处的时代是商朝末年,这是一个.............
  • 回答
    这四位音乐人的歌词创作,堪称华语乐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各自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要评价他们,得从多个维度细细品味。吴青峰:诗意栖居,情感的细腻雕刻师吴青峰的歌词,首先给人的印象是那份扑面而来的“苏打绿式”的诗意和画面感。他像是行走在文字间的诗人,擅长将生活中的点滴感触,转化为精巧的意象和细腻.............
  • 回答
    关于青岛“大喜哥”自称 16 天内三次遭遇高空泼液体,并因此与人理论时受伤住院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深入挖掘和分析:事件的初步信息与当事人陈述:首先,我们要了解“大喜哥”本人关于事件的陈述。他(或她的团队)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和文字描述,是公众了解事件的起点。.............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江西男子入室杀人致 2 死 1 伤,在逃途中又杀 1 人的案件,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恶性刑事案件。根据媒体公开的报道,我可以为您详细梳理一下案件的进展和值得关注的信息:案件基本情况概述:这起案件发生在江西省鹰潭市,犯罪嫌疑人名为温某某。根据报道,温某某于2024年5月10日下午,在鹰.............
  • 回答
    “中国人没信仰”这个论调,尤其是在互联网上,确实能引起不小的波澜,甚至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个说法本身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那就是“信仰”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定义和体现。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中国人没信仰”?这种观点的提出,往往源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