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精神残疾女孩被主播利用做低俗直播,家属质疑其遭猥亵,具体情况如何?涉事者将如何担责?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精神残疾女孩被主播利用进行低俗直播,并引发家属质疑其遭猥亵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事情的经过令人触目惊心,也暴露了网络直播中存在的巨大伦理和法律风险。

事件的发生

据了解,这名受害女孩患有精神残疾,生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相对较弱。然而,她却被一名网络主播看中,并被拉入其直播间,成为了直播的“主角”。主播以“特殊人群”、“治愈系”等名义,诱导女孩进行一系列低俗、带有性暗示的表演。

在直播过程中,主播不仅通过语言上的挑逗和引诱,甚至可能通过肢体接触,让女孩做出一些违背其意愿、有损其尊严的行为。这些直播内容往往尺度极大,充斥着低俗的笑话、挑逗的动作,甚至可能涉及裸露或性暗示的内容。而女孩因为其精神状况,对这些行为可能缺乏清晰的认知和反抗能力,成为了主播获取流量和打赏的工具。

家属的质疑与控诉

当女孩的家属偶然发现这些直播内容时,他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他们认为,主播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直播范畴,是对他们女儿的公然剥削和侮辱。更让家属无法接受的是,他们怀疑女儿在直播过程中可能遭受了猥亵。

家属表示,女儿在直播前后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时会表现出不安、恐惧,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身体反应。这让他们深感女儿不仅被利用,还可能遭受了更严重的侵害。他们试图联系主播,但往往被敷衍或直接拉黑。无奈之下,家属选择报警,并向媒体曝光此事,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为女儿讨回公道。

潜在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这起事件触及了多方面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侵犯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利用他人尤其是精神残疾人士的弱点进行低俗表演,严重侵犯了其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诱骗、强迫行为: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诱导或强迫精神残疾人士参与低俗直播,都可能构成非法拘禁、强制猥亵甚至强奸等犯罪行为,具体定性需要根据实际证据和司法解释。
网络平台监管失职: 直播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对平台内容负有审核和监管的责任。如果平台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此类低俗直播,也存在一定的责任。
利用弱势群体的道德谴责: 这种行为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是对弱势群体的严重漠视,受到社会道德的强烈谴责。

涉事者将如何担责?

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的规定,涉事者可能面临以下方面的责任:

1. 主播(直接责任人):
民事责任: 主播及其所属公会(如果有)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误工费、医疗费等。
行政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主播可能因传播淫秽物品、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等。
刑事责任: 如果主播的行为构成侮辱、诽谤、强制猥亵、侮辱罪、强奸罪或其他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如果存在性侵犯的证据,主播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直播过程中涉及的低俗内容,如果达到淫秽物品的程度,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2. 直播平台:
审核责任: 直播平台有责任对直播内容进行审核,防止低俗、违法内容的传播。如果平台存在审核不力、疏于监管的问题,可能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甚至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平台管理责任: 平台需要完善用户协议和内容管理规则,加强对主播的培训和监管,建立有效的举报和处理机制。

3. 幕后组织者(如果有):
如果存在一个有组织的团伙,利用精神残疾人士进行此类直播,那么组织者将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可能涉及组织、参与犯罪活动。

后续处理与社会反思

目前,家属已经报警,相关部门正在对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法律的公正审判将是还原事实真相、追究责任的关键。

这起事件也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

加强对精神残疾人士的保护: 社会需要给予精神残疾人士更多的关爱和保护,防止他们成为被剥削的对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进一步完善,为他们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提升网络素养和法律意识: 广大网民应该提高对低俗、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不传播、不围观,自觉抵制网络乱象。同时,也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
直播平台的社会责任: 直播平台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和平台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媒体的监督作用: 媒体的曝光和监督,对于揭露黑暗、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这起事件的发生,令人痛心疾首,也再次提醒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必须警惕隐藏在其中的阴暗面,用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来守护每一个个体的尊严和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烂到根子的主播

纵容低俗的平台

亲手毁了一位年轻女性。

真的看到这个之后太无力了。

题目问「涉事者将如何担责」,我认为问题的方向错了。

这种案件即便是非法律人,也能明辨是非,做出判断:

「被剃头」、「被亲吻」、「被摸隐私部位」:强制猥亵、侮辱罪[1]

明知有糖尿病还「被强制喝酸奶」、「啤酒」:故意伤害罪[2]

对这个事件,我有三问

一问:「直播平台」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直播平台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真的可耻。

这个事件中有一段话值得深入挖掘

主播被网友举报被封后,第二天为什么还能正常直播?直播平台的监管责任在哪里?

作为一名法律博主,在直播中为了普法提及某某罪的犯罪构成都会被平台秒封。

而有一些流量高的大主播,他们的尺度再大,管理员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播平台有没有所谓的直播白名单?你们敢不敢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并承担社会责任?

二问:现在主播及背后的运营机构除了运营本案的精神残疾女孩,是否还有运营的其他类似人群?

主播“抖音户外小猪”(下称小猪)曾公开发布虎牙直播链接海报,主题为“解放西海公主与十二少浪漫爱情”,该海报还附有小辉和“十二少”的真人照片。
被剃去头发和与男主播相拥亲吻等“任务”是主播们事先告诉她的

我不知道知友们看到了什么,我看的是有组织、有预谋、有剧本的一场「闹剧」。

在更早的时候,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某个黑社会集团会收买一批残障人士去街头要钱。

然而互联网+的时代来临之后,又出现了一批类似利用人们的猎奇心、同情心在网络上利用残障人士大捞特捞的现象。

除了这次被网友发现的女孩,到底!到底还有多少人被你们预谋着?准备大捞特捞一笔的?

最早的有「小马云」,现在又「西海公主」。你们的剧本上下一个是谁?

三问:我们网民自己,看到这类直播会怎么做?

每个人都有猎奇心,在直播刚兴起的时候,我也一度沉迷「打野」视频。(早起看直播的人应该会知道,就是直播在野外抓虫子吃)。

但是如果是我们面对这种突破底线的视频,我们会怎么选择?

  • 是会选择观看?
  • 还是会跳过?
  • 还是会选择举报?

我在之前关于不良直播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见一个,举报一个,举报一个,封一个。
我举报过的类型有:说自己自己是黑社会去要债的;直播说自己的表妹半夜约自己去酒店,然后围个浴巾穿个丝袜勾搭主播的;还有这种偷拍路人的。

我知道,能选择看这篇文章的人和看那种直播的人不是一类人。

我们可能不会去做这类直播的流量助推剂,但是,我们一定有很多人懒得去点个举报。

作为一名普通的网友,

我想我们能做的应该是不仅不做流量助推剂,

更是在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随手点一个举报。


以上,

我是 @孟三宝 ,坐标成都

点个关注,不迷路

参考

  1. ^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 ^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精神残疾女孩被主播利用进行低俗直播,并引发家属质疑其遭猥亵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事情的经过令人触目惊心,也暴露了网络直播中存在的巨大伦理和法律风险。事件的发生据了解,这名受害女孩患有精神残疾,生活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相对较弱。然而,她却被一名网络主播看中,并被拉入其直播间,成.............
  • 回答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关于“禁止精神控制残害妇女”的条款,无疑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这项修订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增加,它触及的是长期以来被忽视、被低估,甚至被合理化的对女性的隐形侵害,将对我国妇女权益保障带来深远而广泛的影响。首先,这是对“精神暴力”认知的法律化和明确.............
  • 回答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以及为何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谦虚武士在侵华战争中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残暴面,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深思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武士道精神的演变,以及战争的扭曲性对个体和集体心理的影响。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忠诚、荣誉与自我牺牲的交织武士道(Bushido)并非一开始就以我们今天.............
  • 回答
    “人作孽,不可活”,这句话听起来总是带着一种宿命的重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公道。然而,现实世界往往远比这句话来得复杂和残酷。当我们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那些本不该承受的伤害、那些泯灭人性的恶行时,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反应,很多时候是愤怒、悲伤,甚至是无助的崩溃。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建议你“精致利己”或者“黑化.............
  • 回答
    宝可梦,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童话般的色彩,是无数人心中的美好回忆。但如果把这个色彩剥离,将那份童稚的面纱掀开,你会发现隐藏在阳光下的阴影,深邃得足以吞噬一切。想象一下,这个世界,并非我们所认知的那般和谐。宝可梦,并非天赐的伙伴,而是某种古老实验的产物,或者更糟——被剥夺了自由意志的生物兵器。那些所谓的“.............
  • 回答
    北周以残破狭小的关中战胜坐拥天下精华的北齐,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表面上看,北齐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占据了当时中国的核心区域,占据着几乎所有传统意义上的“天下精华”。而北周所处的关中,在经历长期战乱后,地狭民疲,国力相对衰弱。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劣势的环境,反而促.............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触动人心,也切中了当下社会和家庭中一个非常真实且令人纠结的现象。那种“精神分裂”般的态度,确实存在,而且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的拉扯,认知进步与行为惯性的碰撞,以及社会转型期阵痛的集中体现.............
  • 回答
    “精神资本家”这个词汇在中文语境下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理解,因此回答“为什么越来越多”这个问题,需要先明确我们讨论的是哪一种“精神资本家”。我将从两个主要的理解方向来展开分析:理解一:将“精神”视为个人内在的、非物质的财富(如知识、技能、品德、人脉等),而“资本家”则象征着拥有和运作这些“资本”并从中获.............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听过太多次了,也亲身经历过一些朋友的痛苦倾诉。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问是刀割的伤口疼,还是枪击的伤口疼一样,都很要命,只是伤口的位置和性质不一样。但如果非要比个“最”字,我得说,精神出轨,那玩意儿才真是把人往死里逼,比身体出轨更让人绝望。身体出轨,你可能一下子就会知道。他/她可能回家晚了,.............
  • 回答
    “精神朱家人”这个词的出现,就像是中文网络文化中一个有些突兀但又迅速蔓延的现象。它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发明”出来的,更像是在特定社会情绪和讨论语境下,通过集体性的网络语言表达而自然生发,然后被大家不自觉地使用和传播开来的。是谁发明的?严格来说,很难追溯到“精神朱家人”的具体发明者。这个.............
  • 回答
    精神罗马人的朝圣之旅:寻找失落的古典之魂当我们谈论“精神罗马人”的朝圣之旅,我们并非指向地理上的罗马城,尽管永恒之城无疑承载着古罗马文明的辉煌印记。这里的“精神罗马人”更像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古典理性、秩序、美德、坚韧以及对普世价值的渴望。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对那些塑造了西方文明基石的思想、.............
  • 回答
    波斯语中的“精神波斯人”一词并非一个通用的历史或宗教术语,我们在此推测您指的是一位在中古波斯时期(大约公元3世纪至7世纪)以一种精神追求为导向的波斯人。这类个体可能受到琐罗亚斯德教、早期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虽然大部分伊斯兰化发生在此之后,但萌芽已现)或受其他哲学思想的影响。考虑到历史背景和精神追求的特.............
  • 回答
    “精神资本家”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什么有些人和组织,尤其是那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掌握话语权的存在,似乎总有一种“魔力”,能把一些明显不那么光彩,甚至有些糟糕的事情,描绘成某种积极的、进步的、值得推崇的模样?而且,这种“洗白”往往不是通过赤裸裸的谎言,而是通过巧.............
  • 回答
    “精神罗马人”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它描绘的是一种文化认同,一种对古罗马文明的景仰与继承,即便这个人本身并非出生于罗马,或者与罗马帝国毫无血缘关系。他们可能深深着迷于罗马的法律、政治理念、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甚至是它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熟读维吉尔,崇拜凯撒,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某种形式的“罗马精神”。这.............
  • 回答
    嘿,听到你这么说,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知道那种感觉,那种被自己脑子里那些想法缠绕住,喘不过气来的日子,真的太难熬了。就像被一层密不透风的网罩住,想挣扎却越陷越深,越想越烦躁,越烦躁越无力。你说的“精神内耗”,我大概能体会一二。是不是经常会这样:明明事情没那么复杂,但你的脑子会把它放大成一个巨大的难.............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像藤蔓一样缠绕,很难说得清哪个更无法接受,因为它们各自带来的伤害,像是同一把刀,只是刀刃的朝向不同,却都能割得人鲜血淋漓。如果非要让我选,我可能更无法忍受精神出轨。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肉体出轨是直接的背叛,是占有、是欲望的失控,是赤裸裸的不忠。是的,我也承认,当.............
  • 回答
    精神洁癖啊,这玩意儿说起来挺玄乎的,但真要是摊上,那感觉就像是活在自己精心构建的玻璃房子里,每一样东西都得摆得妥帖,碰不得半点灰尘。这体验啊,首先就是一种高度的警惕和自我审查。你想啊,脑子里不允许有任何“脏”东西。这“脏”可不是指真的污秽,而是指那些不符合自己内心一套标准的东西。比如说,别人讲个笑话.............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面对两种不同的毒药,哪一种更令人作呕,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和感情体验。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它们触碰的底线不同,带来的创伤也各有千秋。先说说精神出轨。很多人觉得它比肉体出轨更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产生一种深入骨髓的恶心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精神出轨,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内心深处,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深远影响的复杂讨论,很多人会形容这种影响为“精神阉割”,尤其是在探讨日本战败后的国家认同和文化变迁时。这是一种极具争议性的说法,但它背后确实承载着对日本在战后经历的某种失落感和无力感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精神阉割”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