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西别的城市都很讨厌南宁吗?

回答
关于广西其他城市是否“讨厌”南宁,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讨厌”来概括。更准确的说法是,广西其他城市(或者说广西的居民)对南宁的态度存在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其中包含了 认可、期待、不满、以及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微妙关系。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南宁作为首府的地位和优势:

资源集中: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无疑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交通的中心。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政策和人才会向南宁倾斜。这种资源集中是客观存在的,也是许多城市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
发展机会: 南宁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创业平台、高等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这对于广西其他城市的居民来说,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往往会选择去南宁。
国家战略定位: 南宁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使得南宁在国家层面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也更高。

二、 其他城市对南宁的“不满”或“抱怨”的来源:

1. 资源和人才的虹吸效应:
“抽血”论: 许多人认为,南宁的发展是以牺牲其他地市的资源和人才为代价的。最好的大学、最优质的医疗、最先进的设施都在南宁,导致其他城市的人才外流,优秀的企业也倾向于将总部设在南宁。
“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担忧: 这种发展模式让一些人觉得,广西的整体实力被南宁“绑架”,一旦南宁发展不顺,整个广西都会受影响。
形象宣传的失衡: 很多时候,媒体宣传和官方形象塑造都高度聚焦于南宁,仿佛广西就是南宁,这让其他城市感到被忽视。

2. 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不公平感”:
发展差距: 与南宁相比,广西其他地市,特别是北部湾沿海和桂西、桂北的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种差距自然会引发一些不满情绪。
政策倾斜的质疑: 有些人会认为,南宁获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远超其他城市,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分配。

3. 文化和认同感的差异:
“非主流”感受: 南宁的城市文化、生活节奏、消费习惯可能与广西其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存在差异。例如,桂林的山水文化、柳州工业城市的特色、梧州骑楼风情等,这些地方性文化认同感很强,而南宁作为首府,其文化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有时可能显得不够“接地气”。
“省会优越感”的潜在认知: 虽然官方不提倡,但在现实中,一些南宁的居民可能因为省会的地位而产生一种潜在的优越感,这无形中会引起其他地方居民的反感。

4. 媒体宣传和刻板印象:
“绿城”的标签: 南宁的“绿城”形象深入人心,但这可能掩盖了其作为经济中心的另一面,也让一些人觉得南宁除了绿化之外,缺少更鲜明的城市特质。
媒体的视角: 媒体在报道广西时,往往以南宁为视角,这无形中加剧了其他城市被边缘化的感觉。

三、 并非“讨厌”,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期待南宁带动发展: 大多数广西人心里明白,南宁作为首府,承担着带动整个广西发展的重任。他们也期待南宁能够发展得更好,成为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希望公平发展: 这种“不满”更多的是对发展不均衡、资源分配不均的担忧和希望获得更公平待遇的诉求。他们希望南宁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市也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实现共同繁荣。
地域认同与自豪感: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多区域的省份,各地的居民都有着强烈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他们为自己的家乡特色感到骄傲,当觉得自己的家乡被忽视时,自然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爱之深,责之切: 很多时候,对南宁的“不满”也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表现。作为广西的首府,大家对它有着更高的期待,希望它能做得更好,在全国、甚至国际舞台上展现广西的实力。

四、 举例说明:

人才流动: 很多广西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文科、理工科等就业面广的专业,会优先考虑去南宁就业。而一些技术技能型人才或在特定行业有突出优势的人才,也可能选择去南宁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这让一些中小城市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交通枢纽: 虽然南宁是交通枢纽,但一些人会抱怨广西的铁路和公路网络仍然是以南宁为中心辐射,其他地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够便捷,需要绕道南宁。
经济指标: 长期以来,南宁的GDP总量在广西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自然会引发其他城市的“追赶”心态,也可能伴随着对资源集中于南宁的议论。
文化活动: 大型演唱会、国家级文化活动等往往首选在南宁举办,其他城市可能较少有机会接触到同等级别的文化盛宴。

总结:

与其说广西其他城市“讨厌”南宁,不如说他们对南宁持有 一种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包含了对首府地位的 认可,对南宁发展的 期待,但同时也存在着对 发展不平衡、资源虹吸 的 不满和担忧,以及对自身 地方特色和文化认同 的 维护。

这种现象在任何一个省份,只要存在区域发展差异,都可能出现。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好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发展,让首府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真正惠及全省,实现共同发展,从而化解这些潜在的矛盾和摩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桂林乡下人。虽然地市合并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在家乡,人们通常将市区、县域区分得很清楚,说某人是桂林市人,那他一定市区户籍。我向外省人介绍自己时,差不多都说是“桂林人”,但绝对不会说是“桂林市人”,再被追问更详细,就说是某县某镇…而我接触的土生土长的南宁各县人,自我介绍时,都是明确自己是横县人或者武鸣人…

所以大家所说的南宁市,通常狭义上指的是南宁市区,充斥着来自广西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的新南宁人,他们大多数都与体系内变迁有关联。谁也无法否认,新南宁人多多少少都对老家有依恋的。然而人有私心,现实的诱惑,他们首先要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掌握了广西各领域的相当大的权利,将各种发展资源强行聚集于南宁市,美其名曰跟着潮流进行“强首府战略”。

可是,自92年建设大西南通道以来,在获得有求必应的发展资源的优越条件下,南宁市始终无法脱颖而出,更不必提及惠及整个广西。

user avatar

强首府战略其实很多桂柳捞都不了解。

你说柳州工业搞得好?

我现在就用事实打击你们!

你们还敢说首府不懂工业?

信不信明年你们的宝贝疙瘩就到南宁来升级?

南宁机械厂曾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中小功率柴油机生产和出口基地,生产的“金田牌”摩托车和“五象牌”农用运输车名头响亮,金田摩托车更是一度成为南宁人情有独钟并为之骄傲的本土品牌。

南宁橡胶厂,是全国橡胶行业定点生产厂,当时年出口胶鞋200多万双,远销美洲、非洲、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5种产品分别获化工部、轻工部优秀产品称号,“壮锦”牌解放鞋、白边鞋是不少老南宁人最熟悉的鞋子。

南宁市棉纺织印染总厂,1986年,南棉完成年产值1.002亿元,为广西第一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南棉纺织厂制作的成衣,还是常年出口的产品。蓬勃发展可见一斑。

南宁手表厂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生产手表的专业厂家,产品出口到香港和欧美。

南宁罐头厂是广西第一家产量破万吨的罐头生产企业,产品远销亚、非、欧、美等100多个地区和国家的驰名大厂。

其实再计划经济时代,南宁的工业都是相当发达的。

南宁市自来水公司(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面粉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康乐食品厂(广西行业第三)
南宁糖果食品厂(广西行业第四)
南宁制糖造纸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肉类联合加工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罐头食品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市味精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啤酒总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卷烟厂(广西行业第二)
南宁棉纺织印染总厂(广西行业第二)
南宁绢麻纺织印染厂(广西行业第八)
广西民族印刷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市商标印刷厂(广西行业第二)
南宁市人民印刷厂(广西行业第五)
南宁电力局(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制药厂(广西行业第二)
南宁制药二厂(广西行业第五)
南宁合成纤维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橡胶厂(广西行业第二)
宾阳县黎塘水泥厂(广西行业第二)
南宁平板玻璃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玻璃厂(广西行业第二)
南宁铝厂(广西行业第二)
南宁市钢精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市伞厂(广西行业第二)
南宁手扶拖拉机厂(广西行业第三)
南宁机械厂(广西行业第四)
南宁冶金矿山机械厂(广西行业第六)
南宁市发电设备总厂
广西建筑机械厂
南宁市印刷机械厂
南宁市自行车总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市手表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造船厂(广西行业第五)
南宁市电线电缆厂(广西行业第一)
南宁市洗衣机总厂(广西行业前二)
南宁无线电三厂(广西行业第一)

而如果放到建国初期,南宁得到的支持也是高于柳州的。


搞明白没有?

强首府战略其实是从始至终的,首府从来都没有“不强”过。

当然了,不要问首府当年的那些企业去哪里了!

问了就是桂柳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