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0年代英国和美国有发生法西斯运动吗?

回答
1930年代,英国和美国确实都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尽管它们的规模、影响力以及最终结局与欧洲大陆的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德国)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些运动的出现,是当时全球政治经济动荡、社会思潮涌动以及对共产主义威胁担忧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英国的法西斯运动:

英国在3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法西斯运动,无疑是奥斯瓦尔德·莫斯利(Oswald Mosley)领导的不列颠法西斯联盟(British Union of Fascists, BUF)。莫斯利本身是一位有魅力的政治家,最初曾是工党和保守党的重要人物,但他对主流政党处理经济危机(尤其是大萧条)的低效感到极度不满,转而拥抱法西斯主义。

起源与发展: BUF成立于1932年,由几个较小的法西斯团体合并而成。莫斯利吸取了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党的经验,特别是其组织形式和宣传手段。他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失业者、对现状不满的工人、以及一些中产阶级和保守派人士。
核心理念与诉求: BUF的纲领非常激进,包含国家主义、反共主义、强力领导、经济上的国家干预(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以及强烈的排外主义,尤其是针对犹太人。莫斯利宣扬“国家至上”,承诺要结束失业,恢复国家尊严,并推行一种“秩序与进步”的社会。他们模仿纳粹党的“冲锋队”组织,成立了自己的准军事组织“黑色衬衫队”(Blackshirts),以展示力量和维持秩序(实际上常常是通过暴力制造混乱)。
运作方式与标志性事件: BUF通过集会、游行和宣传来扩大影响。他们经常在伦敦东区(一个工人阶级聚居且有大量犹太裔居民的地区)组织集会,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与反法西斯抗议者(包括犹太人、工会成员、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的激烈冲突。最臭名昭著的事件是1936年的“卡贝里街之战”(Battle of Cable Street)。当时,莫斯利计划率领大量黑色衬衫队在犹太社区游行,引起了广泛的愤怒。数万名反法西斯人士(包括不同政治派别的民众)聚集起来,设置路障,阻止法西斯队伍前进。尽管警方试图开道,但最终法西斯游行被迫改道,未能进入原定路线。这场胜利被视为反法西斯力量的一次重要鼓舞。
衰落与影响: 尽管BUF在早期吸引了一部分支持者,但其激进的言论(特别是日益公开的反犹主义)、暴力手段以及与纳粹德国的明显联系,使其在英国主流社会中的声望不断下降。随着二战的临近,许多英国人对法西斯主义的恐惧感超过了对原有政治体制的失望。1940年,在英国对德宣战后,莫斯利及其主要追随者被英国政府依据《国防条例》逮捕并拘留,BUF也因此被取缔,其运动基本宣告结束。

美国的法西斯运动:

与英国类似,美国在30年代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法西斯色彩的运动,但它们更加零散、缺乏统一的领导,且总体上影响力远小于BUF。

“美国法西斯党”(German American Bund): 这是美国30年代最受关注的法西斯组织之一。它并非完全由美国人组成,而是以德裔美国人社区为主体,与纳粹德国有着密切的联系。该组织宣扬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包括反犹主义、白人至上主义,并效仿德国的党组织模式。他们在一些地区组织集会,展示纳粹标志,并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族裔进行攻击。
“银衬队”(Silver Shirts): 由威廉·杜德利(William Dudley Pelley)创立,是一个带有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的法西斯组织。他们宣扬一套混杂了凯尔特神秘主义、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和强烈反犹主义的理论,认为美国面临犹太人的秘密阴谋。他们同样采取了准军事化的组织形式,试图招募成员,但其意识形态显得更加怪诞和分散。
“美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National Socialist American Workers Party): 这个名称本身就模仿了纳粹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但其规模和影响力都非常有限。
“国家联盟”(National League of America): 这是一个由拉法耶特·兰道夫(Lafayette Ron Hubbard,即后来的山达基教创始人)短暂领导的组织,其理念也包含一些法西斯主义的元素,如强调国家权力、反共以及对所谓“外国”影响的担忧。
特点与局限性: 美国在30年代的法西斯运动之所以未能形成像BUF那样集中和强大的力量,有几个原因:
政治多样性与自由主义传统: 美国拥有相对悠久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传统,虽然也存在排外主义和民粹主义,但法西斯主义的极权主义和独裁色彩在美国社会中的接受度较低。
分散的德裔社区: 尽管有德裔社区,但他们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许多人并不倾向于拥抱一个与德国政治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的组织,尤其是在纳粹德国的侵略性和种族主义政策日益明显之后。
共产主义作为主要“威胁”的看法: 在美国,与欧洲相比,共产主义的直接威胁感可能不如法西斯主义那么强烈,或者说,反共情绪更多地被融入了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框架,而非直接催生法西斯政党。
缺乏一个像莫斯利那样具有号召力的全国性领袖: 美国各地的法西斯团体领导人往往缺乏全国性的影响力,也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纲领和行动。
联邦制结构: 美国的联邦制结构使得地方性运动更容易被地方力量(如州政府、地方警方)所压制,也增加了全国性联合的难度。

总结:

3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都经历了法西斯主义思潮的渗透和运动的出现。英国的BUF在莫斯利的领导下,展现出更强的组织性、更广泛的群众动员以及更明显的准军事化特征,但最终被战争和国内的反法西斯力量所瓦解。美国的法西斯运动则更加零散,主要集中在一些少数族裔社区(如德裔)或极端个人领导的团体中,其影响力相对有限,未能形成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实质性挑战。尽管如此,这些运动的存在,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对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以及新兴意识形态的复杂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止英国和美国,墨索里尼的罗马进军和希特勒当上总理,引得无数极右想复刻他们的成功。但是没有一个人,复刻他们的成功。好的一点也就蹲蹲监狱,蹲个几年出狱。坏的一点流亡海外,在坏一些已经被当局处死。

英国法西斯

第一个法西斯政党,虽然不是20世纪30年代但这个政党,是在罗马进军不久就已经成立。并于1934年解散,一部分成员和英国法西斯联盟合并。这个政党叫英国法西斯主义者,1923年成立。

著名成员如下

威廉.乔伊斯

尼尔·弗朗西斯·霍金斯

罗莎·林顿-奥尔曼

利奥波德·欧内斯特·斯特拉特福乔治·坎宁

这个组织有很多上层阶级支持,其中还包括军官,早期吸引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年轻人。该组织呼吁降低所得税,好让富人雇佣更多人避免失业。1926年的总罢工,该组织虽然活跃,但也因此出现分裂。

1927年他们还想组织运动,要求国王乔治五世,向他们致敬被拒绝了。1928年阿诺德.李斯脱离该组织,成立帝国法西斯联盟。1931 年之后,BF 放弃了形成明显英国版法西斯主义的尝试,而是采用了墨索里尼及其国家法西斯党的完整纲领。1932年,在与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的新党合并的问题上,这个已经被削弱的团体进一步分裂。该提议被总部委员会的尼尔·弗朗西斯·霍金斯及其盟友 HW Johnson 中校和 EG Mandeville Roe 接受,尽管女性领导层因反对在莫斯利手下任职而拒绝了该提议。事实上,早在 1927 年,英国法西斯主义者就抗议莫斯利在公开会议上发表讲话,当时他们谴责当时的工党议员是危险的社会主义者。结果,霍金斯离开了,带走了大部分 BF 的男性成员;不久之后,新党成为英国法西斯联盟(BUF)。

与 BUF 的关系因此在该组织的余生中变得冷淡,尽管莫斯利将 BF 斥为“三位老太太和几个办公室男孩”,但 1933 年,一支 BUF 战斗小队破坏了 BF 在伦敦的办公室在英国法西斯成员质询 BUF 总部之后。到了这个阶段,BF 的成员数量骤减,只剩下核心成员。各种计划都浮出水面,试图重振运动,但都没有成功。阿奇博尔德·惠特莫尔 (Archibald Whitmore) 宣布了一项计划,将英国法西斯分子转变为阿尔斯特效忠团体和阿尔斯特志愿者的继任者,尽管在声称他准备开始在北爱尔兰招募后,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该计划已经导致由夫人DG哈尼特,Lintorn -奥曼的挚友,谁希望BF可从突出的出现获利爱尔兰共和军 埃蒙·德·瓦莱拉为爱尔兰自由邦执行委员会主席,但当爱尔兰自由邦对北爱尔兰的政策在德瓦莱拉的领导下基本保持不变时,该计划被搁置。在爱尔兰自由邦确实存在一个小团体,声称拥有一千名成员,但实际上在 HR Ledbeater 领导下的都柏林活跃人数不超过 25人。为了支持与英国的统一,该组织参与向罗伯特布里斯科等著名犹太人发送反犹太传单。它寻求与右翼陆军同志协会合并,但由于其亲英立场而被Eoin O'Duffy拒绝。与 IFL 合并的计划没有开始,与格雷厄姆·塞顿·哈奇森( Graham Seton Hutchison ) 的国家工人党合并的计划也被放弃了,因为很明显,远非Seton Hutchison 声称的仅在曼斯菲尔德就有20,000 名成员,派对不过是一场单人秀。

为了扭转其衰落,该党采用了强烈的反犹太主义平台。Thurlow 指出:“很明显,BF 在其垂死的阵痛中变得越来越反犹太主义。” 1933年,唐恩勋爵和唐恩夫人作为英国法西斯主义者的代表,在他们的乡村庄园招待了纳粹德国特使冈瑟·施密特-洛伦岑,并向他建议纳粹应避免与莫斯利有任何联系,唐恩夫人指控莫斯利参与其中。罗斯柴尔德男爵和菲利普沙逊爵士等犹太人物的薪酬。成员阿诺德夫人向另一位德国官员、经济政策协会的玛格丽特·加特纳博士重复了关于莫斯利的类似指控。然而,到了这个阶段,Lintorn-Orman 的母亲在听到涉及女法西斯领导人的放荡的耸人听闻的故事后,在经济上切断了她的经济,因此该组织陷入债务之中,直到 1934 年威尔逊上校要求提供 500 英镑的贷款而被宣布破产。[41]这有效地使英国法西斯主义者得出结论;Rotha Lintorn-Orman 于次年去世。

奥斯瓦德.莫斯利。

莫斯利去了一趟意大利,就极右了。莫斯利要是不搞法西斯,二战后还能有大把从政的机会。莫斯利组建的黒衫军经常进行暴力活动,特别是针对犹太人和共产主义。因为各种暴力活动,导致莫斯利的支持者大幅减少。

其中最著名的暴力活动,电缆街之战。

众所周知,英国法西斯联盟(BUF) 正在组织一场将于 1936 年 10 月 4 日星期日举行的游行,派遣数千名身穿黑衫军服的游行者穿过东区的中心地带(该地区当时有一个很大的区域)。犹太人口)。该地区估计有 100,000 名居民请求当时的内政大臣 约翰·西蒙禁止游行,因为暴力的可能性很大。他拒绝了,并派出警察护送,试图阻止反法西斯抗议者扰乱游行

反法西斯团体设置路障,试图阻止游行的进行。路障建在斯蒂芬街与基督教街的交界处附近,朝向这条长街的西端。主要冲突发生在白教堂的加德纳 百货公司附近。估计有 20,000 名反法西斯示威者出现,并遇到了 6,000-7,000 名警察(包括骑警),他们试图清理道路,让 2,000-3,000 名法西斯分子继续游行。示威者用棍棒、石头、椅子腿和其他简易武器进行反击。垃圾、腐烂的蔬菜和夜壶里的东西被街边房子里的妇女扔向警察。BUF游行者分散到海德公园,而反法西斯分子与警察发生骚乱。约有 150 名示威者被捕,但有些人在其他示威者的帮助下逃脱。大约 175 人受伤,其中包括警察、妇女和儿童。最后,莫斯利命令黑衫军撤退。警察护送他们回到伦敦市中心。

英国法西斯还有其他组织,不过多数是小组织。

美国法西斯

当个笑话看看得了,美国法西斯简直是笑话中的笑话。

user avatar

摘自北大历史系《简明世界史》






user avatar

这是一战后到三十年代英国法西斯主义的状况。


英国法西斯主义基本路数和欧洲大陆的法西斯颇为一致,但并不仅仅是模仿欧洲大陆的法西斯们。在政治经济上,他们反对自由主义,向往的是英国都铎时期的政治经济模式,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维持大英帝国,青睐技术专家;在文化和哲学上他们追求浪漫主义(比如19世纪的卡莱尔),认为民族是一个有机体,追求“民族和谐”和“共同体”,要求英国所有国民自觉地维护殖民帝国,强调种族主义;军事上要求强化海军。


在起源上,英国法西斯主义和欧洲大陆的法西斯主义也颇为一致,源自英国战后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斗争。英国法西斯主义也和其欧洲大陆同侪一样,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布尔什维克阴谋”(事实上Agatha Christie都有本小说的主题是这个,虽然她确实不是,呵呵)。

在社会构成,意识形态等方面,英国法西斯主义也和欧洲大陆的法西斯主义十分吻合。

例如British Fascisti的构成如下所示,这个组织更接近同期德国的DNVP

莫斯利的BUF的构成更接近纳粹


除了上面说的直接的法西斯主义以外,丘吉尔也热烈赞扬过墨索里尼


His image as a man of the authoritarian Right was made even worse by his disastrous public pronouncements following his trip to Rome in January 1927, when he met the Pope and Mussolini. In fact he had already expressed his admiration for Mussolini in January 1926, in a speech before Treasury officials :

Italy is a country which is prepared to face the realities of post-war reconstruction. It possesses a Government under the commanding leadership of Signor Mussolini which does not shrink from the logical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facts and which has the courage to impose the financial remedies required to secure and to stabilise the national recovery.[3]

This is what we could call the ‘classic’ defence of Fascism – its economic efficiency at a time when the democracies were at a loss to find a coherent economic policy. Mosley was to put it more concisely later when he repeated that the British Fascists wanted to turn Parliament ‘from a talk-shop to a work-shop’. When Churchill praised Mussolini’s Italy for its economic realism, it was of course the British 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 envying the Fascist dictator for the room for manoeuvre which the absence of an effective opposition gave him.

The offensive declarations of January 1927 were of a different nature, in that they clearly justified the introduction of Fascism as a bulwark against Bolshevism :

If I had been an Italian, I am sure I should have been whole-heartedly with you from the start to finish in your triumphant struggle against the bestial appetites and passions of Leninism. [4]


winstonchurchill.org/pu

user avatar

不仅有法西斯运动,还受警方保护呢,所以发生了著名的卡布尔街之战,英国法西斯和警察联手大战反法西斯老百姓,一方有高头大马加警棍,另一方有土块石头和尿盆。

1936年,法西斯主义浪潮席卷整个欧洲,德国纳粹党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攫取并巩固了政权,然后插手西班牙内战,支持同样信奉法西斯主义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大元帅和他的国民军。

法西斯这股浊流也来到了英国,其代表人物是极右翼议员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爵士,他在1932年创立了不列颠法西斯联盟,成员仿效德国纳粹党身着黑衫。

由于当时英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莫斯利一开始在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中发展了不少追随者,但是当他开始宣扬排外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时,不仅组织发展受阻,而且招来了反法西斯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双方屡屡发生暴力冲突。

1936年10月4日,莫斯利策划了一场游行,他和他的黑衫军将穿过伦敦东区,这一地区的居民主要是爱尔兰移民和犹太人。

尽管许多当地团体反对这次赤裸裸的挑衅游行,但政府居然批准了莫斯利的申请,有了政府的支持,包括工党和犹太人代表委员会在内的反对者们便不再发声,他们认为继续反对不仅没用,反倒会让法西斯联盟得到更多关注。

然而也有些人不甘心让法西斯分子耀武扬威地走过自己居住的社区,他们当中有犹太人、爱尔兰人、共产党、工会成员和码头工人,这些人结成了一个联盟,决心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阻止莫斯利的游行。

爱尔兰人马克斯·莱维塔斯是伦敦东区活跃的共产主义领袖,他活到103岁高龄,直到2018年才去世,他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我们必须阻止以莫斯利为首的法西斯主义者,我们不能坐视他们闯进东区,散布恐怖的种族主义。”

游行开始前,大约3000名黑衫军在王家铸币厂街集结,然后在莫斯利的带领下向东区进发,保护他们的伦敦警察超过6000名,其中有不少骑着高头大马。

反对者一方的力量也不弱,数以万计的抵抗者搭起了路障,毁坏了路面,从窗户里扔出家具,把游行的必经之路彻底阻塞。

警察冲上来企图清除路障,迎接他们的是劈头盖脸飞来的垃圾、烂瓜果、石块,甚至还有装着屎尿的便盆。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卡布尔街,历史学家比尔·菲什曼当时只有15岁,就住在这条街附近,他回忆说:“我们从四面八方冲向卡布尔街,街道尽头被一辆推翻的卡车堵得严严实实。留着胡子的犹太人和高大魁梧的爱尔兰码头工人并肩作战,为了封锁街道人们把家里的床垫都拖出来了。警察发动了一波猛攻,很快就被击退,还有两个警察被抓住成了人质。”

14岁的威利·迈尔斯也是卡布尔街之战的亲历者,那次战斗永远改变了他对警察的印象:“在那之前我对警察的印象相当好,管这片的警察是个很友善的家伙,跟所有居民都很熟。但是当我看到警察挥舞着警棍朝我们冲来时,我就改变了主意,在我看来他们已经沦为了法西斯分子的走狗。”

当警察冲进密密麻麻的示威人群时,反抗者们高喊着“不让他们通过”,开始了英勇的贴身肉搏。

战斗在狭窄的街道上持续了几个小时,造成数百名警察和示威者受伤,其中还有妇女和儿童,约有150名示威者被警方逮捕。

最终莫斯利不得不宣布取消游行,反法西斯示威者取得了胜利。

法西斯分子一方也并不觉得自己失败了,在警方的支持和保护下他们如愿以偿地达到了宣传目的,而且没有任何损失。

不过在这次形同暴乱的激战后,英国议会迅速通过了法案,禁止任何组织穿统一制服游行,而且对游行的审批程序也严格了许多。

随着希特勒的野心日渐暴露,不列颠法西斯联盟与纳粹德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组织成员却越来越少,到1940年这个组织被彻底取缔,莫斯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坐牢。

今天的伦敦东区居住着大量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区的穆斯林移民,虽然当年的犹太人和爱尔兰移民已经不在,但是在该区随处可见纪念卡布尔街之战的牌匾和纪念馆,提醒着人们这里在二战爆发前就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反法西斯主义运动。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user avatar

我头像就是英国第一个法西斯组织,British Fascists的创建者,Rotha Lintorn-Orman

她佬出生于一个小贵族家庭,一战时参加了英国妇女志愿预备役Women's Volunteer Reserve,然后在战地医院为红十字会开车救治伤员。后来得了疟疾从前线返回本土,为红十字会继续培训驾驶员。

战争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具体原因不明,但直接导致了她本人的思想魔怔化,产生酒精和毒品依赖,不去工作,生活和政治运动全靠吃贵族老妈的老本。她佬可能也很难算上真正的法西斯主义者,建党是为了对抗当时人气飙升的工党等左壬,比起法西斯,她可能更接近激进化的保皇党和英帝国主义者(也就是女体化丘吉尔(误))。至于我为什么选她当头像,因为我佬也是魔怔人tomgirl,虽然政治思想不同但挺符合我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英国法西斯运动中似乎有不少热诚的女性参与者。其中既有真正的硬核法西斯,比如Mary Sophia Allen,不列颠法西斯联盟的重要女性成员,英国第一位女警察。她佬也参加过一战,战后遍访欧洲重要的法西斯主义人物,比如弗朗哥、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与戈林。

更加魔怔的是,她佬一开始是个女性参政权活动家Suffragette,而且她佬既是英国第一位女警,又参加过一战,拿过大英帝国勋章OBE,也确实堪称豪杰。但就是这种女超人,最终还是没能从保守党和工党看到希望,而是试图在法西斯运动中找到女性的地位。

所以我不希望有人误解成女权=法西斯,想必当年像她一样因为看不到现有政治运动的希望转而投身20年代和30年代的早期法西斯运动的人不在少数。况且20年代的法西斯主义与今日语境下的法西斯截然不同,其中包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更何况很多英国法西斯魔怔人经历过的一战本来就堪称人類史上最大最悪の絶望的事件,谁参与都会变得魔怔。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怎么理解法西斯运动。如果按照狭义的角度理解,也就是民族主义的、反民主的、带有一定保守复辟色彩的民粹运动。那美国和英国都有过这样的运动,当然影响不够大。

但假如我们从一个最宽泛的角度理解,那就是两战之间的经济压力和社会矛盾冲击各国的民主制度这个角度去理解法西斯主义。从民众基于对民主政治的不信任,呼吁更加强力的政府,抛弃、摧毁或者压缩既存的民主制这个角度去理解法西斯运动。你就会发现虽然英美的情况不够典型,但它们一样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比如说英国1929年危机导致失业保险账户的巨额赤字。这笔亏空直接拖垮了英国财政。工党财政大臣向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表示他竭尽全力但还有一笔惊人数字的亏空他无法弥补。这就导致了“国民内阁”的诞生。

1931年拉姆齐麦克唐纳联合另外两个主要政党组成了“国民内阁”。停止英国的多党竞争,组成“举国一致”的政府。虽然英国继续举行选举,但各党派都不再向之前其他党派当选的选取推荐候选人。也就是说1931年开始议席的分布就在主要政党层面被固定了。唯一需要对抗的就是从根本上反对国民内阁的反对派竞选者,除了这个敌人之外任何一个议员都不会受到其他政党的挑战,基本上是躺赢。

比如日后的首相霍姆就是1931年第一次当选的,他在回忆录对这次选举的评论是,“只要你作为国民内阁的候选人”高喊“我支持国民内阁”就铁定能当选。英国的议会民主制已经被限制在了最低的水平上。要知道以法西斯领袖自居的近卫公爵,他的举国一致内阁和作为“近卫新党”的大政翼赞会比英国的这个举国一致内阁晚了将近十年。而且近卫新党的玩法其实只是在英国的国民内阁主要政党放弃竞争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从主要政党放弃竞争进步到了主要政党合并(当然也可以说是解散之后加入翼赞会)而已。

1931年是国民内阁选举,反对派几乎微不足道,工党大部分顺从的参加了国民内阁。1935年举行了第二次国民内阁选举,但这时候工党内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反对国民内阁,他们站到了反对派的立场上,但这次选举国民内阁派再次取胜。随着工党的重组和退出内阁,国民内阁事实上成了保守党内阁。下一次选举本来可以恢复英国的多党竞选。但战争爆发了。于是各主要政党又一起组成了战时内阁。战时内阁在选举问题上再次达成协议大家继续不去争抢对方的议席。结果就是1929年危机带给工党的不利席位从1931年持续到1945年。整整14年里英国没有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多党竞选。

英国的议会民主制被压缩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点。如果考虑到1929年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男女平权的大选。其实你也可以把此后的英国历史看作是英国政治家利用经济危机和战争反抗民主政治和普选的手法。国民内阁和战时内阁也是带有一点法西斯主义色彩的。只不过英国没有极端到日本那个地步,更不能跟纳粹比。可是你想想战争期间战时内阁对社会的管控,100%资产利得税、征收国民的外汇和海外资产、管制利率、疏散伦敦人口、管制房屋、配给粮食。你就能感受到这段岁月对英国来说也不是一段正常时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30年代,英国和美国确实都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主义运动,尽管它们的规模、影响力以及最终结局与欧洲大陆的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德国)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些运动的出现,是当时全球政治经济动荡、社会思潮涌动以及对共产主义威胁担忧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英国的法西斯运动:英国在3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法西.............
  • 回答
    英国一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5%,创下30年来新高,这无疑给英国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当其冲的是居民的购买力受到严重侵蚀。 5.5%的通胀率意味着,和去年同期相比,同样的钱现在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固定收入群体,如退休人员、低薪劳动者以.............
  • 回答
    2020年9月2日,英伟达(NVIDIA)的那场线上发布会,对于全球的PC硬件爱好者和游戏玩家来说,绝对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这次发布的RTX 30系列显卡,代号为“安培”(Ampere),带来了彻头彻尾的革新,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图形处理能力的认知。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性能的飞跃。RTX 30系列的.............
  • 回答
    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也就是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确实是历史上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篇章。要理解它为何会演变成如此骇人的程度,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因素层层剥茧抽丝地进行分析。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斯大林个人的极度猜忌和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
  • 回答
    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也称“大恐怖”或“肃反”)是苏联历史上一次极为残酷和广泛的政治迫害运动,其后果深远而复杂,对苏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主要后果:一、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后果: 巩固斯大林的个人独裁与权力集中: 大清洗是斯大林为了清除一切.............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它触及了二战爆发的根源以及希特勒扩张野心的复杂性。如果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和苏台德区后止步,二战是否还会爆发,这是一个很难给出确定答案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种可能性。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希特勒的扩张动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中遭受了巨大的惩罚,.............
  • 回答
    说起30年代的上海,那真不是一般的光景,用“强大”两个字来形容,恐怕还有点太轻了。那会儿的上海,那是东方的巴黎,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面旗帜。你想想,那时候的上海是什么样的?经济的引擎,金融的枢纽:先说经济吧。那时候的上海,已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中心,上又有租界这个特殊的经济区.............
  • 回答
    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人入籍日本并成为军官的可能性,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绝非简单的是与否就能概括。要详细聊聊这件事,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看看当时的背景、政策和具体情况。时代背景下的“入籍”与“招募”首先要明确一点,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其对外政策和对华态度是极具侵略性的。.............
  • 回答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深陷大萧条的泥沼,而当时占据主流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在某些方面加剧了困境。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对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过分迷信与政府干预的迟疑凯恩斯主义尚未成为主流之前,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便是强调市场机制.............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30年代的伦敦,议会大厅里没有传来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声,而是另一番景象呢?一个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的世界,对于大英帝国而言,无疑是一张白纸,可以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海上雄狮蓝图。抛开条约的枷锁,大英帝国海军在30年代的巡洋舰配置,绝不会是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个样子。考虑到其遍.............
  • 回答
    英国海军在30年代末开始逐步替换现有45型驱逐舰的计划,引入全新的83型驱逐舰,这无疑是英国皇家海军未来发展蓝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牵动着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心。 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解开,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说说那45型驱逐舰。 这“泰恩茅斯”级(Type 45)驱逐舰,那可是英国海军近年.............
  • 回答
    章家敦将中国比作“30年代的日本”的说法,在中国国内以及一些国际舆论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含义和其背后的逻辑,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章家敦的论点及其依据(从他的公开言论和著作推测):章家敦(Gordon Chang)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美国律师和作家,以其对中国经济崩.............
  • 回答
    这题目,一听就让人心头一紧。30年房贷,利息都能赶上本金了?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多了去了,得一件一件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贷款利息是怎么来的。银行放贷不是白给的,他们要赚钱。这钱就体现在利息上。那么,为啥30年下来,利息能跟本金打个平手,甚至有的时候会更高一点?这背后有几个关键.............
  • 回答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比什么科学悖论、哲学难题都要来得更让人心头发紧,更让人难以回避。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一个从未来、比我现在的生命更长久、比我现在的认知更深邃的时间点到来,带着恳切的求助,尤其是当他们的信息里包含了“我的家人”这个词的时候,我恐怕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不惜性命去拯救?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需.............
  • 回答
    得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糟心的。30年的老房子,屋顶开裂到钢筋都出来了,这可不是小事,得赶紧找人来看看,不然住着也不安心。先别急着慌,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这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整。第一步:冷静分析,初步判断屋顶开裂露出钢筋,这说明承重结构可能已经受到了影响。简单来说,就是支撑屋顶的“骨头”.............
  • 回答
    30年“输球收米”:老王在北京安家的江湖传说话说咱北京城里,有这么一位老王,今年五十六,头发花白,但精神头儿倍儿足。这人您可能听都没听过,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也不是什么显赫人物。但他的故事,要说起来,那可有点意思。您别说,这老王啊,三十年来,就干一件事儿:瞅着国足踢比赛,然后……输球,他好从中“收米”.............
  • 回答
    三十年后,一个普通家庭有没有可能资产过亿?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猜想未来,不如说是在审视当下和理解时代。答案并非简单的“有”或“没有”,它藏在经济发展的轨迹、个人的选择、时代的机遇,以及一点点运气之中。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普通家庭”和“资产过亿”这两个概念。“普通家庭”,通常指的是收入水平中等,没有.............
  • 回答
    三十年后……唔,让我想象一下。那时候我大概会是七十岁上下,人生这趟列车也驶过了大半程。我希望那时我的生活,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温润如水,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安宁。首先,我希望我还住在我熟悉的老地方。不是什么豪宅,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的智能住宅,而是一间有烟火气的屋子。窗户能让我看到熟悉的街景,或许是楼下的小.............
  • 回答
    .......
  • 回答
    您好!看到您拥有30年宝贵的财会管理经验,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虽然您提到自己是大龄,但在如今的职场环境中,经验和智慧往往比年龄更受欢迎。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展示您的价值,并找到最适合您的平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让您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顺利:第一步:重新审视和打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