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30年代的肃反造成了那些后果?

回答
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也称“大恐怖”或“肃反”)是苏联历史上一次极为残酷和广泛的政治迫害运动,其后果深远而复杂,对苏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主要后果:

一、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后果:

巩固斯大林的个人独裁与权力集中: 大清洗是斯大林为了清除一切潜在的反对者,包括党内、军内和知识分子中的异己,从而彻底巩固其个人权力的关键手段。通过制造和利用恐怖气氛,斯大林消灭了所有可能挑战他地位的政治对手,将权力高度集中于自己手中,建立了高度集权和个人崇拜的政治体制。
摧毁了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民主与讨论机制: 在清洗之前,布尔什维克党内虽然也存在派别斗争,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民主讨论和决策机制。大清洗彻底摧毁了这一点,任何形式的异议都被视为“反革命”行为。党内成员人人自危,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使得党内政治生活变得死气沉沉,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
导致国家机器的畸形与恐怖化: 国家安全机构(如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成为了政治迫害的工具,获得了不受约束的权力。他们可以随意逮捕、审讯、判刑甚至处决公民,成为国家恐怖的象征。这种权力不受制约的模式,为后来的政治迫害埋下了伏笔。
阻碍了苏联政治的正常发展与改革: 斯大林式的恐怖和高度集权,使得任何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进程的讨论都变得不可能。苏联的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停滞甚至倒退的时期,直到赫鲁晓夫时期才开始进行有限度的“解冻”。

二、对苏联社会和民众的后果:

大规模的人员损失与社会创伤:
生命的剥夺: 数百万无辜公民(估计数字差异很大,但普遍认为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人之间)被逮捕、监禁、流放或处决。这包括了党政军高级官员、知识分子、艺术家、科学家、农民(特别是富农)、民族少数群体以及普通市民。
家庭的破碎与亲人的离散: 被捕者的家属常常一同受到牵连,被逮捕、流放或剥夺公民权。许多孩子被送往孤儿院,亲人之间被强制分离,造成了深重的家庭和社会创伤。
心理上的恐惧与不信任: 大清洗在全社会制造了普遍的恐惧感。人们不敢轻易相信他人,邻里之间互相监视,家庭成员之间也可能相互告发。这种不信任感深刻地影响了苏联社会的心理结构,并持续了很长时间。
对民族关系的破坏: 许多民族少数群体(如德意志人、鞑靼人、车臣人、印古什人等)被指控“通敌”或进行“反苏活动”而被集体流放,他们的家园被剥夺,许多人在流放过程中死亡。这严重破坏了苏联的民族关系,加剧了民族矛盾。
摧毁了社会精英层: 大清洗的目标之一就是消灭各行各业的精英。这不仅包括政治精英,还包括了几乎所有的老布尔什维克、军队的将领、知识分子、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等。这种精英的流失,对苏联在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对苏联经济的后果:

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与损失: 被处决和送往古拉格(劳改营)的数百万劳动力,本应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他们被投入了没有效率且极其残酷的劳改营,其中许多人因恶劣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动而死亡。这不仅是劳动力的损失,更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与技能的丧失: 被清洗的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人员的损失,直接导致了许多关键行业的技术人才短缺。即使幸存下来,许多人也因政治审查而无法从事本专业工作。这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和技术进步的进程。
古拉格体系的形成与经济剥削: 古拉格成为了苏联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偿劳动来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然而,这种劳动方式效率低下,并且伴随着极大的非人道。古拉格体系虽然创造了一些经济成果,但其代价是数百万人的生命和自由。
计划经济的僵化与低效: 大清洗进一步加剧了计划经济的僵化和低效。由于领导层因恐惧而不敢承担责任,决策过程变得更加保守和迟缓。创新和改革的动力被压制,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四、对苏联文化和科学的后果:

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的毁灭: 艺术家、作家、作曲家、科学家、哲学家等知识分子是清洗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人被捕、被处决或被流放,导致苏联文化和科学领域出现了人才断层和思想禁锢。
文化艺术的意识形态化与审查制度的加强: 为了迎合斯大林的意志和政治宣传的需要,文化艺术被高度意识形态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唯一的合法创作手法,其他艺术形式和思想被禁止。审查制度变得异常严酷,任何被认为“不符合主流”的作品都会被禁毁或作者受到迫害。
科学研究的政治化与错误理论的盛行: 在某些领域,如生物学(李森科事件)、社会科学等,科学研究被政治化。以李森科为代表的伪科学理论盛行,而正确的科学理论(如遗传学)则被压制和迫害,导致苏联在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落后于世界。
思想的禁锢与创造力的扼杀: 普遍的恐惧和审查使得人们不敢自由思考和表达。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被禁止传播,学术讨论变得困难,这极大地扼杀了苏联社会的创造力和思想活力。

五、对苏联军事力量的后果:

军事领导层的空虚与战斗力的削弱: 苏联红军中的大量优秀将领和军官(包括许多在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大清洗中被清洗,甚至被处决。例如,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重要军事领导人都未能幸免。
军队的指挥系统瘫痪: 大量有经验的指挥官被替换为政治忠诚但缺乏军事经验的人员,导致军队的指挥系统混乱,战斗力大打折扣。
二战初期的不利影响: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30年代肃反对红军造成的元气大伤,是苏联在1941年卫国战争初期被德军迅速击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军队指挥体系的不健全和士气的低落,都与肃反的后果有关。
军工生产的干扰: 军工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清洗,也对苏联的军工生产和武器研发造成了负面影响。

六、对苏联国际关系和威望的后果: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与疑虑: 苏联大清洗的残酷性以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员的迫害(如逮捕和处决在苏的外国共产党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分裂。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对斯大林主义产生了疑虑,甚至产生了反感。
西方国家对苏联的负面印象加深: 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苏联大清洗的恐怖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对苏联的负面印象,认为苏联是一个极权、残暴的国家。这使得苏联的国际形象受损。
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为了应对外部威胁和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支持,苏联在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肃反造成的内部虚弱和国际疑虑始终是其外交政策中无法忽视的背景因素。

总结:

苏联30年代的肃反是一场规模空前、性质恶劣的政治迫害,其后果是毁灭性的。它不仅摧毁了苏联社会最宝贵的生命和人才,造成了难以弥合的社会创伤,也极大地削弱了苏联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潜力,同时对苏联的文化、科学以及国际声望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这场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深刻的教训,警示着权力不受制约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要靠杀掉大部分人来维持自身统治,应该下去的人难道不是你吗

user avatar

大清洗不仅干掉了大量军人和领导,高层没了90%,还干掉了大量的医生,老师,律师,科学家,作家以及一些被各种莫名其妙原因扣帽子的人,斯大林在死前还把莫斯科大量的医生送到了卢比扬卡,这些的后续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你现在在俄罗斯想复辟苏联,你最先考虑的就是你的出身,不然这就是你的死穴,你想什么时候被人搞死就什么时候被人搞死。这并不能保证你的安全,五大元帅中的三个都是农民出身,但一样被斯大林像杀鸡一样杀掉了。

还有人说必须剔除这些人保证队伍纯洁性,说这话的人真无耻。人家散尽家财支持革命的时候,人家为了革命浴血奋战的时候你咋不聊这个,夺权的时候开始聊了。

如果革命不成,有一定概率被敌人杀死;如果成了,百分之九十被自己人杀死,还要被污名为间谍。脑子没问题的都看出来这么回事。

补充一点,苏联最开始的两万人几乎全被清洗完了,谁想去试试自己能不能活命。

再更新一点吧,大清洗还极大地破坏了国际共运。举个简单的例子,德共落到希特勒手里不一定会死;落到斯大林手里,呵呵。

还有人以为大清洗遭重的只有官,和普通人没关系,这是大错特错的。大清洗是杀了几十万人的同时还流放了上百万人,这些人大部分是遭受无妄之灾的正常苏联居民。

这是这个回答的最后一次更新,感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

大清洗在苏联的诸多黑点中,至少是可以看到可洗之处的,有的黑点是根本洗不动的,所以人们对于大清洗的看法充满了争议。很多人说不大清洗,苏联就要亡国了,对此,我持保留看法,因为我不是这个方面的专家。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至少就当时来说,大清洗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而且它是波及到了几百万人,从上层人之间的夺权,最后变成了整个苏联人民深重的灾难。

夺权是不可避免会流血的。但是,你为什么要对医生下手?你为什么要对教师下手?你为什么要对科学家下手?你为什么要对律师下手?你为什么要镇压“不听话”的工人并把他们送到西伯利亚挖土豆?为什么迫害包括华人在内的其他种族的人民?

仅对我个人而言,如果我是俄罗斯人,我不可能和一个以斯大林为榜样的人成为同志,出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我会非常小心。如果这个人成为了类似苏联政权的领袖,无论我经济情况如何,我大概率会跑路,走也要走出去,这些都是我的真心话。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这条回答的点赞和评论。对于大清洗的看法大家见仁见智就好,没必要吵架。在这个问题上,其实B站的口径是最统一的,我觉得蛮神奇的。我在B站上几乎没有看到过对于大清洗的差评,甚至有一个up主对斯大林有一丁点的批评都被冲了,这是怎么做到的?B站和知乎用户不应该是高度重合的吗?离了个大谱。

user avatar

事实上否认了十月革命的合法性。

根据大清洗的结果可以得出一个可笑的结论:

————推翻沙皇统治的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完全由反革命分子组成,被沙皇特务、英美间谍所控制的反革命组织。。。。

user avatar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建医院和学校,但是没用的,因为医生和教师早就被图图了

user avatar

说一下苏联大清洗期间远东华人的遭遇。

1937-1938大清洗期间,苏联政府对远东地区的华人进行了强制人口转移与政治迫害。当时苏联政府决定有计划地处决、流放当地的东亚人,并强迁大量欧俄移民至远东地区。其中,远东华人27458人直接卷入肃反,这个数字是包括没有入籍苏联的中国人的。在这些人中,有3794人被直接释放,3922人被直接处决,17175人被强制迁移或流放,其余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拘禁或送进古拉格。

在西卜拉格古拉格、别列兹尼科夫斯基古拉格、科斯兰斯基古拉格中的华人死亡率为100%,托木斯克-阿辛斯基古拉格拘禁250名华人仅存活1人[1],死亡率99.6%。这些劳改营大多位于北极圈附近,极度荒芜或严寒,同时被关押者还需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存活率最高的是位处哈萨克中部的790号古拉格,874人进入,到1953年解放时852人存活,存活率97.4%,这些地方位于温暖地带,且管制相对宽松,且从事民用项目,不像军工类和制衣类古拉格一天劳动至少12-14小时,因此不容易过劳而死。

1953年斯大林去世,其继任者赫鲁晓夫逐步解放古拉格,到了1956年6月17日,525号古拉格解放,古拉格中最后38名华人囚犯也被解放,肃反正式结束。

当然,远东华人的遭遇不过是苏联在自己国土上进行人口转移大戏的一个小桥段而已,同时期受难的还有哥萨克人、阿塞拜疆人、高丽人、克里米亚鞑靼人、波兰人、卡尔梅克人、立陶宛人、爱沙尼亚人、波罗的海居民、罗马尼亚人、犹太人、车臣-印古什人、伏尔加德意志人等等等等。

参考

  1. ^ 250位被起诉“非法越境”的华侨,被送到托木斯克-阿辛斯基古拉格(Томско-Асинский ИТЛ)后分成每十人一组,被迫令搬运共重两吨的原木,当中很少有人能够挺过两个星期。到1939年2月,也就是他们来到古拉格后的第三个月,只剩下一名厨师因在厨房做饭幸存,其余全数死亡
user avatar

大清洗这个词已经是美化了,叫大屠杀其实更合理

印象中苏共代表1100人最后活下来的仅有95个,15个高层处决了13个

而且这个运动并不局限在高层,很多医生,科学家,教师也被处死.

而且其中有很多很多的冤案,季诺维耶夫和加里诺夫据说是承认自己杀害基洛夫可以让家人免死承认

而布哈林是特务用自己妻子和儿子的性命威胁他认罪的.

至于其中的本质,布哈林的信其实写的很清楚了.

正义与否不是看他怎么写或者怎么宣传,而是看实质对老百姓做了什么,沙俄一百多年处决的zz犯600名,大概一年6名,这就万恶了;而先进的苏联则是几年几百万政治犯被流水线一样处决,而且很多是毫无证据的,用一个沙俄军官的话来说,斯大林实际做的是人们假想中的沙皇做的事情:疯狂屠杀布尔什维克中有极高威望的人,要知道沙皇抓到列宁斯大林也仅仅是监禁和流放,还是保证基本人权的.

user avatar

后果有多严重面已经有很多人说了,我也说一个,大清洗与肃反愣是把当党内本应该是最多政见不同的平等的战友关系变成了上下等级尊卑分明的君臣关系或者主奴关系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苏联造成哪些后果,我学过中共党史,1930年代苏联的大清洗和肃反,在井冈山的红军中间也波及到了,有很多红军干部战士被自己人杀害了,AB团,说你是你就是,AB团虽然不是舶来物,只是一个由头,做法可是和苏联的肃反一模一样。严重后果党史里都写了,有定论的。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

一个骨头很硬,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精英

一个卑颜屈膝,一切以上级命令为先,无道德无良心的小人

你觉得大清洗后谁能活下来

user avatar

早期,列宁在1918,南昌起义之前,党的会议是要吵架的。面对面的批评、驳斥、扣帽子,然后达成一致,就是先民主后集中。自从有了肃反,让党员认识到:真理并不重要,一颗子弹就能让追求真理化为泡影,拿着枪的那位才是真理。这就是肃反的作用,苏联的灭亡实际上是从肃反开始的

user avatar

间接在邻国培养了一大批云肃反爱好者。

user avatar

短期内树立了斯大林的绝对权威,客观上稳定了局势。

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最后都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一个国家的公平与正义被摧毁了,革命所带来的短暂的民主风气尚未形成传统就被彻底摧毁。自下而上的民主被摧毁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民众的麻木与漠不关心。

可以说,大清洗本身就为最后苏共被全体苏联人民所抛弃埋下了伏笔。这也是最后苏联解体的最底层的原因——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国家走向何方不敢、也不想有任何的想法,那么当这个国家走向毁灭时自然也不会有任何人拯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也称“大恐怖”或“肃反”)是苏联历史上一次极为残酷和广泛的政治迫害运动,其后果深远而复杂,对苏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主要后果:一、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后果: 巩固斯大林的个人独裁与权力集中: 大清洗是斯大林为了清除一切.............
  • 回答
    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也就是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确实是历史上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篇章。要理解它为何会演变成如此骇人的程度,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因素层层剥茧抽丝地进行分析。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斯大林个人的极度猜忌和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
  • 回答
    苏联解体至今已有30多年,戈尔巴乔夫也早已不在人世。他在2022年8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91岁。因此,关于他是否对苏联解体感到悔悟或者“乐不思蜀”地活着,我们无法直接从他本人那里得到答案。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戈尔巴乔夫生前的公开言论、采访、回忆录以及历史学家的分析,来探讨他对此问题的态度和可能的心境.............
  • 回答
    如果Dio在《JOJO的奇妙冒险》中晚了三十年苏醒,那一切都将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天翻地覆。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时机”。Dio的野心和力量在1987年才真正展现,而晚了三十年,意味着他苏醒过来时,已经是2017年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世界格局的巨变: 技术爆炸: 1987年,互联网还在萌.............
  • 回答
    苏联解体30周年,对于一个曾以“世界第一”的光辉形象存在了近70年的超级大国而言,这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和深刻反思的时刻。要详细讲述对苏联的看法,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无数个体命运的交织。一、 意识形态的辉煌与破灭:一个理想国的乌托邦与现实的裂痕苏联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试图.............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中一个复杂且常常被误解的现象。1920年代和1930年代,美国确实是自由民主的典范,而苏联则在经历一场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其统治模式是专制独裁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些美国公民选择移民苏联呢?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不能简单地用“争相移民”来概括,但确实存在一些吸引力,.............
  • 回答
    柏林战役,苏联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超过30万人在此牺牲,这在任何军事行动中都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数字。尽管当时德国的败局已定,其军事力量已是强弩之末,为何苏联方面依然选择进行如此规模的攻势,并为此付出如此重大的伤亡呢?这其中有诸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绝非简单的“赢得战争”就能概括。首先,政治和象征意.............
  • 回答
    要论苏30MKI和F14D在“狗斗”(近距离缠斗)中的强弱,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航空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要直接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可能需要先划清一些界限,因为“狗斗”本身就受到太多变量的影响,包括飞行员的技能、战术运用、电子战对抗、导弹的有效性等等。但我们可以从飞机本身的性能特点来做一个深入的.............
  • 回答
    苏30MKI战斗机装备的“雪豹”(BarsM)雷达,相较于西方同时代末代相控阵(PESA)雷达如APG68(V)9等,在性能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从雷达的核心技术、探测能力、多目标处理、电子对抗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对比。首先,从雷达体制来看,“雪豹”雷达是俄.............
  • 回答
    俄罗斯在已经拥有苏3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的情况下,依然大力发展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战术需求和技术考量,绝非简单的型号重复。虽然在航程和载弹量等核心指标上,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苏34的出现是为了填补一个苏30无法完全胜任的空白,或者说,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 回答
    歼16 对比苏30 的升级,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脱胎换骨。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掰扯掰扯,看看这中国制造的“飞鲨”究竟厉害在哪儿。一、 航电系统: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这是最核心的飞跃,也是歼16 最耀眼的地方。 雷达:从机械扫描到有源相控阵 (AESA)。 苏30 主要装备的是机械扫.............
  • 回答
    关于印度媒体和军方为何会将苏30MKI雷达捕捉到的目标误判为中国的歼20,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以从技术、情报、心理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来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就能解释清楚的问题,需要层层剥茧。首先,从技术和雷达性能的角度来看。苏30MKI作为一款先进的第四代半战斗机,其装备的“象牙塔”(Bars.............
  • 回答
    要说清楚俄罗斯为何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这两种四代半战机,得从头说起,它们俩的关系可不一般,更像是一脉相承的兄弟,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演进路径。首先,咱们得明白,俄罗斯空天军的装备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苏联解体那会儿,家底儿那是相当殷实,但国家也跟着一起“散架”了。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新项目要么停.............
  • 回答
    这几款战机虽然都源自苏27的优秀设计,但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衍生,已经发展出了各自的特色。要区分它们,可以从外观、雷达、航电系统、武器配置以及最直观的性能指标来入手。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亲戚关系”和“各自特点”讲明白。咱们先从“老大哥”苏27说起,它是整个家族的鼻祖,就像一个家族的大.............
  • 回答
    苏30SM 与 歼16:究竟谁更胜一筹?在现代空战舞台上,俄罗斯的苏30SM 和中国的歼16 都是各自空军的王牌“重型”战斗机,它们都属于苏27 的衍生型号,肩负着国土防空、对地攻击以及制海打击等多种任务。这两款战机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上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那么,究竟哪一款性能更胜一筹?.............
  • 回答
    要聊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为什么选择用苏30SM替换苏24,而不是苏34,这背后牵扯到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从作战定位、技术特性到后勤保障,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抛开那些生硬的术语,用大白话好好琢磨一下。首先得弄清楚,苏24是个啥玩意儿?你可以把苏24想象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多面手”,但更多偏向于低空.............
  • 回答
    俄罗斯苏57战斗机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其发动机的进展。最近,关于苏57换装“30”(Izdeliye 30)发动机的试飞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俄航空发动机差距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俄罗斯“30”发动机的特点、其对苏57的意义,以及与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俄罗斯“30.............
  • 回答
    二战时期,一个国家能拥有多少坦克,直接决定了其装甲部队的规模和作战效能。以英、美、苏、德这几个主要参战国为例,30辆坦克算是个什么规模的装甲部队呢?这得看具体情况,因为不同国家的装甲部队构成和战术思想都不一样。咱们这就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二战期间,坦克这玩意儿可不是孤军奋战的,它得配上步兵、炮.............
  • 回答
    苏州渣打银行员工冲动辞职,在要求撤回被拒后,提出补薪赔偿30多万元,这事儿可真是把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也触及了不少职场人的痛点。咱们就一件件捋捋,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没有道理,又有哪些法律上的说道。首先,得明白“冲动辞职”这个概念。职场中的辞职,通常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对未来职业.............
  • 回答
    俄苏57“第二春”?“产品30”发动机首飞的信号与挑战2020年12月,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其第五代战斗机PAKFA(T50,后更名为苏57)的第二阶段动力系统项目——代号“产品30”——完成了首次飞行。这一消息无疑给一向充满争议的苏57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再次点燃了外界对这款俄军“新利器”的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