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题主的这个问题提得难能可贵。上述答案说教你品质怎样怎样的,一律可以忽略,尤其是大量诉苦自己当初怎么被『歧视』的祥林嫂语录,他们不过是把自己的愤懑投射和发泄到你的身上。
你明明是注意到自己这种心态的不正常/不健康之处,开始思索(且你也完全不必要把自己贬低到『有病』上),怎么就上纲上线到品质问题了?
要我说,任何一种基于hierarchy的流动,都会导致心态的变化。所以我觉得你的反应是对这个心态变化的折射。不过你也会慢慢体验到,各个不同渠道的hierarchy变化会更加复杂和多样,在科研资源上,985大学必须在金字塔上层,但是这个层次区分本身也是动态的。
当然,如果你自己review一下为什么心里那么不爽,你也许可以看到自己真正不爽的现象,例如毫无科研能力纯粹考研出来的人,占用了更好的科研资源。但是你也得明白,没有考研这样的阶层流动渠道,科研资源也无法更好配置,例如,在非985大学里拥有科研理想和能力的人,他们因此才能获得接触一流资源的契机。当然,对你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你有心向更好的地方去,也有的是办法。路是人走出去的。
再当然了,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亦无需因为不想走到更好的地方而感到不安。选择是个人的,你有去践行自己野心的权力,也有安于现有生活的权力。况且这个hierarchy也不是纯凭上下关系的排布,每个机遇、每一个职位都有自己的特色,总有适合你的事业选择和生活方式。讲真的,开心就好。
祝科研有成~
——————————
看了那么多评论,想要补充一点。
从科研领域看,一个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部分必须分开看待,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时候,你的角色已经转换到一个初进研究者,和本科时代的知识积累和思考相比,研究生需要有自己的贡献,至少有对某一领域做出贡献的意识。有的人不一定成功,有天资有资源的人也需要有点儿运气才能出头。
但是我的重点是,有没有资格做研究、做研究能做到什么程度,跟你在本科阶段的基础有相当关系,但并非是后者决定前者。把二者联系到一起的,无非是考研这个制度。而但凡是制度性的不合理,都不该放到利用制度达到目的的个体身上,否则制度的意义何在呢?换句话说,只要考研制度存在,并使得这种资源流动成为合理,那么就不该因为制度短板造成的弊端来责怪遵从制度的个体,如果是考研号召非211、985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卯足了劲儿花几年时间准备考试而不专注于知识,那么该责怪并非选择这么做的学生,除非有另外的途径。
而题主的疑惑,无非是这个制度弊端的一种投射——明明这么耗费宝贵时间而毫无科研产出的事情,为什么可以成为资格的考核。
并不是病,挺正常的
《杜拉拉升职记》里的DB公司里有个行政总监还是销售经理,复旦毕业的,特别喜欢参加复旦的校友会,有任何校友会或者联欢必然要参加,闹的别人都很尴尬,因为大家都是复旦的本科,就她一个是复旦的研究生,本科是二本,所以合影时候大家心里对她的积极热诚都很不感冒,笑的很尴尬
这个事儿据说是有真实原型的,我在上海做猎头时候还突发奇想的调查过,不过没打听到哪家公司的中高层是研究生复旦本科二本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学历歧视是无所不在的,不管你本人获得了多大的成就成绩,仍然改变不了别人对你的刻板印象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抱有这种刻板印象的人,也不代表能力差劲什么的,就如这个故事里的人物一样,大家都是管理层,只是背地里对本科出身不好的管理层有所嘲笑而已,尽管这种嘲笑并没有表露出来
为人处世有偏见,跟赚钱能力这些完全不是一回事,希特勒还歧视犹太人呢,也没人敢说他能力不行,题主如果愿意改变,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很好,但是如果实在改不了,那么就不要在表面上流露出来,可以在一个小圈子里自由抒发感受,比如我在微信上就有个群,集中了一些朋友,聊的全部都是政治超级不正确的思想和话题,但在真实社交中,不要流露出来,否则会给你正常的生活,社交和工作带来不顺
说两点:
1. 高考赢家们有一个通病,即觉得一个人所有的牛逼在人生中已经完全体现了一次,即高考。
很多牛逼本科毕业的人会一辈子看不起当年没考过的自己人,无论别人在事业家庭学术上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甚至那种在艺术领域体育领域世界顶尖的人,在他们眼里都永远是渣渣,因为“读书好的人不会去玩那些别的”。曾经我听我同事吵架时脱口而出“Blahblahblah, really? Look at your university!" 很粗鲁,但反映了一类人真实想法。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高考决定一切,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势,“无论你以后多牛逼,我们之间的一切在当年高考时已经决定了”。
2 楼主要习惯这种在高考时排列好的秩序被打乱的情况。
因为未来你会看见985跟非985一起工作,985给非985打工,985拍非985马屁,等等等等。
往坏的方面想,你会被人超越,往好的方面想,你也有机会超越别人。
我想对楼主你再强调一句:你付出的努力永远不会被抹去。不要以为自己现在跟三本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你过去四年的努力就抹消了,并没有。你可以把学校想象成一个车厢。你跟三本毕业的同学并排坐在一个车厢,但是你们要走的路是不一样的。
Life is a marathon.
(没想到这个回答能上日报,看了评论知道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分歧,我觉得说的都很有道理,其实我觉得不进则退可能是更适合的答案吧)
没啥,你慢慢就会被一大帮当年似乎不如你的人超过,过段时间你就习惯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