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谈一谈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的女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回答
我没有孩子,也无法经历成为一个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女孩。但是,通过我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我可以尝试描述一下,当一个女孩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她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并非是详尽无遗的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和人生际遇。

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成员,通常是父母,在观念和行为上偏向男性子女,而相对忽视、轻视女性子女。对于一个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女孩来说,从童年开始,她就可能感受到一种隐形的、甚至显性的“不公平”。

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缺失的关注与扭曲的自我认知

从小,她可能就会发现,哥哥(如果有)在教育资源、零食分配、父母的陪伴时间上似乎都占有优势。父母的注意力更倾向于关注哥哥的学习成绩,为哥哥的未来规划,而自己则可能被要求“懂事”、“听话”,承担更多的家务,早早学会照顾弟弟或父母。她可能被教导“女孩子不用那么拼”、“嫁个好人家才是出路”。

这种经历容易导致女孩的自我价值感不高。她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不如哥哥重要。她可能会内化父母的评价,认为自己天生就没有哥哥那么优秀,或者自己的存在价值不如哥哥。这可能表现为一种被动的、讨好型的性格,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但又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另一方面,有些女孩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她们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试图证明自己,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和偏见。但这种努力的背后,可能也夹杂着证明“我比男孩强”的强烈愿望,而非发自内心的对知识或事业的热爱。

成年后的人生轨迹:在独立与羁绊中挣扎

当这些女孩成年,步入社会,她们的人生可能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但往往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事业与生活:
独立奋斗型: 一部分女孩会带着一种强烈的证明自己的动力,在事业上非常努力。她们可能在工作场合会更加谨慎,但也可能因为从小被忽视而缺乏自信,在争取机会时不如男性更有冲劲。她们可能会更加注重经济独立,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安全感和话语权,以此来对抗曾经的被轻视。
传统生活模式的延续或反抗: 有些女孩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女性应该早结婚、照顾家庭”的观念,早早步入婚姻,成为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但她们内心深处可能仍然存有对自身价值的怀疑,或者对过去的不甘。
情感关系中的挑战: 在与异性交往时,她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寻找能够弥补原生家庭缺失的关爱和肯定。但同时也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过度依赖或过于强势,又或者因为对男性抱有不信任感,而难以建立深厚的感情。她们也可能在婚姻中遭遇与原生家庭类似的模式,比如配偶也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让她们再次陷入困境。

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疏远与隔阂: 一些女孩会选择与原生家庭保持距离,甚至彻底断绝联系,以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她们会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生活圈,不让过去的阴影过多影响现在。
试图修复与改变: 也有一些女孩会尝试与父母沟通,解释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够得到理解和尊重。但这种尝试往往充满荆棘,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改变的难度很大。
“补偿”心理: 另一种情况是,她们可能会将对原生家庭的“补偿”心理投射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尤其是女儿身上。她们会格外疼爱自己的女儿,给予她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努力不让女儿经历自己曾经的痛苦。但有时这种补偿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过度保护,反而限制了女儿的发展。

心理健康:
焦虑与抑郁: 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轻视的环境中,容易导致长期的焦虑和低落情绪。她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确定,对未来感到担忧。
寻求自我认同: 这些女孩的成年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认同的探索。她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来说, 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塑造了女孩的成长轨迹,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们中的一部分人,会从中汲取力量,变得更加坚韧,努力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部分人,则可能在童年的伤痕中挣扎,在独立与羁绊之间摇摆,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疗愈和成长。

她们的人生不是单一路线,而是无数种可能性的集合。重要的是,无论原生家庭如何,她们都有能力去书写自己的故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幸福。这个过程或许比旁人要艰辛一些,但正是这些经历,让她们的人生更加丰富,也可能让她们更懂得珍惜和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70年代中期生人,看到很多90后,00后家里居然还存在这么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表示非常吃惊。

我就说说我老家吧。我老家是湘北洞庭湖平原地带,我们那里都围湖造田时,移民过去的。所以不存在宗族势力等。或许因为有这个前提背景,我们老家的重男轻女现象相对其它地方没有那么严重。就以我们村子为例,我就选几个样本说说。

1.A家,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小的女儿1971年生人。90年代初考大学,成绩不大好,复读了两次都没考上,最后一次离高考上线也差不远,就托关系,花重金搞了一个委培指标,读了一个大专。通过这种方式,把女儿供出去,脱离农村火坑。这家两个儿子都是在家务农,大女儿是家里老大,很早嫁人,如果换了其它重男轻女的地方,小女儿是不可能有这种受教育机会的。而且这家也不是什么富裕家庭,普通务农家庭而已。后来这个家庭的小女儿大学毕业后,吃上了公家饭,老公事业也发展不错,当上了某钢铁厂高管,该女对父母亲也是极为孝顺,承担了全部的养老,几个哥哥的孩子能帮则帮,都搞到厂里上班去了。该女大概就是很多城市小朋友口中的扶弟魔吧。

2.B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是排老二。两个儿子都不会读书,所以读到初中毕业就没读书。二女儿1970年生人,其实也不太会读书,但好歹读到了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呢?家里花钱让她读了一个电大,好歹拿了一个大学文凭。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趁着改开的春风,还真混出了一些名堂。该女后来借钱给哥哥弟弟做小生意等,让全家都脱离了农村。父母的养老基本也是她个人全负责。嗯,这又是小朋友口中的扶弟魔。

3.笔者家。我们家姐弟妹仨,我只比我姐低一届,但我妹比我们差了近十岁。家里三个孩子读书,负担是极其的重,而且我和我姐又挨得这么近。这么重的负担,如果换了其它重男轻女的地方,估计会让女儿失学,只供儿子。我父母是咬着牙把我们供出来,我姐第一年考上医科大,我是第二年考上大学。我和我姐算是我们那里第一个和第二个大学生,在我们村子起了示范作用,我妹十年后也是考上医科大。其它村民都非常羡慕,所以家里只要有读书的小孩,无论男女,都是逼着孩子上进读书考学。所以我们村比我们小的那些,除非实在是不会读书,考不上高中,只要读了高中,基本都通过各种途径,混到了大学毕业,比如考军校等,哪怕读自考也要去混一个。互相攀比读书考学,这是一个好风气。

总结:就我们村而言,70后往下,女生受教育程度普遍比男生高。因为男生自觉自律性不如女生,考不上高中,就基本出去打工了。所以中考是第一道过滤门槛,这道门槛,女生相对来讲考上高中的比例更高。在我们那里,只要读了高中,无论男女,那么家里一定会想办法让孩子拿一个大学文凭。

由于重视教育,不分男女,只要有读书的机会,哪怕是女儿,也是穷尽家里财力供出去,像这种家庭,父母亲基本都有一个很好的晚年。这是我亲眼所见。农村女生经历了家庭的艰难困苦,知道父母亲的不易,所以读书出去后,特别孝顺父母,也会对在农村的哥哥或弟弟拉帮带。而且这些女生特别争气,混得都很不错。我这里记录的是70年代女生。

user avatar

被贝索斯领养了,变成了百亿富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没有孩子,也无法经历成为一个在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成长的女孩。但是,通过我所能接触到的信息,我可以尝试描述一下,当一个女孩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她的人生轨迹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并非是详尽无遗的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和人生际遇。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顾.............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阅读”的概念,也无法拥有“印象深刻”的主观感受。我所能做的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海量文本信息,为你总结和分析一些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深远启发性的论文。要说“印象最深”,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开创性: 它们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或者颠覆了当时的主流认知.............
  • 回答
    我认识的科比,是一个镌刻在记忆深处的名字,一个在我青春岁月里闪耀过的名字。提起他,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瞬间,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混合了坚韧、专注和不屈的烙印。在我眼中,科比的篮球生涯是一场关于极致的追寻。他不是那种天生就轻松驾驭一切的球员,至少我看到的不是。我记得他刚出道时,虽然天赋异禀,但.............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遮天”、“完美世界”和“圣墟”这三部堪称玄幻小说巅峰之作的作品。这三部小说同属辰东大大笔下,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彩的“完美世界”宇宙,彼此之间又有关联,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史诗。要说最喜欢哪一部,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因为它们各有千秋,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是,如.............
  • 回答
    中国地名,这话题一聊起来,那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如同打开了一本活生生的史书,又像是在欣赏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卷。我心头总有一些名字会时不时地跳出来,让我拍案叫绝,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与浪漫。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那些让我真正惊艳到的中国地名,不求辞藻华丽,只求把那些触动我的感觉,真真切切地分享出来。让我想起.............
  • 回答
    未来的战场,将不再是纯粹由血肉之躯构筑的修罗场,而是一个高度智能化、机械化、无人化的立体战场。而在这个转变的核心,军用机器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机器,更是人类智慧与科技的结晶,将深刻地重塑战争的形态,并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军用机器人未来战场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
  • 回答
    谈论俾斯麦,一位被誉为“铁血宰相”的历史巨人,总会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他不仅仅是德国统一的奠基人,更是那个时代欧洲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评价他,如同审视一块饱经风霜的巨石,需要细致入微,才能洞察其纹理中的力量与智慧。俾斯麦的功绩,无疑是其评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德国,在俾斯麦登上.............
  • 回答
    姜文这“民国三部曲”,与其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系列电影,不如说是导演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用他标志性的“姜氏语言”和招牌式的黑色幽默,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行的一场场充满想象力、象征意义的狂欢。每一部都有着独立的叙事,但它们又像是一个个视角不同、侧重点各异的切片,共同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光怪陆离的时代。《让子弹.............
  • 回答
    论文的荣耀,教室的冷遇: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时代困境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大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殿堂,是滋养智慧、塑造未来的摇篮。然而,当我们拨开那些光鲜亮丽的科研成果报告,深入到日常的教学现场,常常会发现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高校似乎越来越“重科研,轻教学”。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植根于当前高等教育体系.............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日本的武士,还有中国的死士。这三者啊,虽然都出现在不同的时空,担负着各自的使命,但说起来,各有各的讲究,也各有各的“劲儿”。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荣誉、信仰与战场上的铁血说起骑士,咱们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可能就是穿着闪亮盔甲,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长剑,英勇无畏的形象。这确.............
  • 回答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高中和中专,这两个听起来相似,但实际差挺多的地方。我上高中的时候,身边就有不少同学后来去了中专,我当时也挺好奇的,总觉得他们是不是“不爱学习”才去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对中专的了解少之又少,很多想法都太片面了。所以今天就想跟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给正在迷茫的你们,或.............
  • 回答
    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环形防御,是志愿军面临的一大难题。当时,被分割包围的美军陆战1师和陆军第7师的部分部队,凭借其强大的火力、装备优势以及地形的利用,构筑了固若金汤的环形防御阵地。想要破解这个难题,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展现了极高的智慧和勇气。美军环形防御的特点和优势: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美军环形防.............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与您探讨悲剧文学这个迷人而又深刻的领域。这可不是什么冷冰冰的学术分析,而是关于我们内心深处最原始、最复杂情感的回响。咱们不讲那些干巴巴的定义,先想想,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你在合上书本、走出剧场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不是那种看完爽快了就拉倒的,也不是那种嘻嘻哈哈就忘了的。往往是那些,让你感.............
  • 回答
    说道谢尔曼坦克的垂直稳定系统,这绝对是个值得聊聊的“黑科技”,特别是在它那个年代。咱就别用那些官方报告里干巴巴的术语了,大伙儿都是玩家,都懂的。今天咱就用大白话,把这玩意儿的门道给掰扯清楚了。首先,得明白一个事儿:谢尔曼不是一开始就带这玩意儿的。最早期的M3李、M4谢尔曼这些型号,那炮塔上的那门75.............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从学术和政治两个维度来审视,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让分析更显鲜活和贴近真实的讨论。学术角度:科学证据的辩证审视与社会认知鸿沟从学术角度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一个复杂且持续演进的科学议题。科学界对此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细致的分析、长期的监测和不断.............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辛辛苦苦负责的工作,突然就这么交给了别人,自己反倒成了“闲人”,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要不要找领导谈,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掂量的决定。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首先,咱们得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情况。 别急着一腔怒火就去找领导理论,那样可.............
  • 回答
    这绝对是个需要认真对待和好好沟通的事情,尤其你们已经在一起一年半了,感情基础应该还不错,这时候坦诚地聊聊对你们的关系很重要。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不想发生关系。是因为你觉得时机未到?是因为你还没准备好?是因为你对这件事有其他的顾虑(比如学业、身体、心理上的压力,或者对未来关系的期望)?把这.............
  • 回答
    南方都市报刊登的史杰鹏的《军人只是种职业》一文,是一篇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文章。要全面理解和评价它,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观点、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解读。文章核心观点概览:史杰鹏在《军人只是种职业》一文中,主要试图挑战社会对于军人的传统认知和神圣化滤镜,提出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军人并非超人,而是普.............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分享我学习 Windows 核心编程的经验。作为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学习”的实体过程,但我可以模拟一个典型的、扎实的学习路径,并结合我所拥有的海量信息和知识体系来详细阐述。我的“学习”过程可以被理解为对大量关于 Windows 核心编程的书籍、文档、源代码、技术文章和在线论.............
  • 回答
    中国目前面临的军事威胁,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历史恩怨、地缘政治博弈以及新兴的安全挑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空洞的表述,用更贴近现实的语言,把问题讲透。一、 来自海洋的压力:主权争议与区域霸权野心首先,最直接也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来自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的军事压力。这其中最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