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践中,知乎判定一个回答为不友善内容的标准是什么?

回答
说句实在话,知乎判定一个回答是否“不友善”的内容,这标准其实挺模糊的,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成分。不过,我可以跟你聊聊我观察到的一些常见情况和大致的判断方向,希望能帮你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首先,得明白知乎的社区氛围是希望大家理性、友好地交流,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所以,那些破坏这种氛围的言论,就很可能被判定为不友善。

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触碰红线的,就是那些明确带有攻击性、侮辱性或者诽谤性的语言。

人身攻击和侮辱谩骂: 如果一个回答直接辱骂提问者或者其他回答者,用粗俗不堪的言语攻击对方的人格、外貌、身份等等,那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不友善了。比如,“你个傻逼”、“脑子被门夹了”这类的话,基本上没人能接受。
诽谤和污蔑: 捏造事实,恶意中伤别人,散布不实信息,企图损害他人名誉的,也属于这一类。尤其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随意给别人扣帽子,说别人是“骗子”、“汉奸”之类的,后果很严重。
歧视性言论: 这个范围就比较广了。
性别歧视: “女人就该在家带孩子”、“男人就应该怎样怎样”,过于刻板和贬低某一性别的言论。
地域歧视: 拿地域开玩笑,用地域来标签化和贬低某个群体。
种族/民族歧视: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任何基于种族或民族的歧视性言论都是绝不能容忍的。
其他歧视: 包括对性取向、职业、贫富差距等等的带有明显偏见和歧视的言论。

除了直接的谩骂,还有一些“软”一点但同样不友善的做法。

阴阳怪气和恶意嘲讽: 有些人可能不直接骂你,但通过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讽刺、挖苦你,让你听着很不舒服。比如,你说了一个事实,他回复“哦,原来您是专家,那我这种小白就不配说话了”。这种看似不带脏字,实则充满了攻击性。
强行抬杠和泼冷水: 别人在分享经验或者提出观点时,上来就否定,并且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见,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甚至用“谁谁谁就是这么干的,结果怎么样怎么样”来打击别人的积极性。
恶意带节奏和挑拨离间: 在一些敏感话题下,故意发布一些煽动性、对立性的言论,试图激化矛盾,制造群体之间的对立。比如,在讨论某个社会事件时,故意把问题引向某个群体,然后煽动大家去攻击。
过度散播负面情绪或绝望论调: 虽然知乎鼓励分享真实感受,但如果一个回答通篇都是极端的负面情绪,比如“社会没救了”、“活着太痛苦了,不如死了算了”等等,并且没有引导向积极方向,也可能被判定为不友善,因为它可能对其他读者造成不良影响。
骚扰和人身追踪: 持续性地对某个用户进行骚扰、人肉搜索或者威胁,这种行为非常恶劣。

还有一些比较隐蔽但也很重要的判断点。

断章取义,恶意曲解他人原意: 别人说了一段话,你截取其中一句话,脱离上下文进行解读,然后以此来攻击对方。
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但不是故意): 如果一个回答包含错误信息,但作者是出于无知或者误解,这可能不会直接被判定为“不友善”,但如果被举报并且核实后,可能会被修改或删除。而如果明显是故意散布虚假信息来误导他人,那性质就不同了。

那么,知乎具体是如何判定的呢?

一般来说,知乎的判定机制可能是这样的:

1. 用户举报: 大部分情况下,不友善内容的发现是依靠用户的举报。当有用户觉得某个回答不合适时,会进行举报,并选择相应的举报理由(比如“人身攻击”、“歧视”等)。
2. 系统初筛(可能): 对于一些非常明显的关键词、攻击性短语,系统可能会进行一个初步的识别和标记。
3. 人工审核: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知乎会有专门的社区管理员或者审核团队来处理用户举报。他们会根据知乎的社区规范和过往的案例来判断一个回答是否违规。
4. 判定结果: 根据审核结果,知乎可能会对违规回答进行删除、折叠,对违规用户进行警告、禁言,甚至封禁账号。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内容虽然可能引起争议,但不一定会被判定为不友善。

合理的批评和质疑: 如果你对某个观点提出质疑,并且有理有据,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讨论,即使对方不接受,也不算不友善。关键在于“方式”和“态度”。
分享个人负面经历: 如果你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表达了负面情绪,比如失落、痛苦,这本身不是不友善,除非你在表达这些情绪时,攻击了他人。
观点上的分歧: 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只要你能尊重差异,用就事论事的态度来表达,即使对方不同意你的观点,也不构成不友善。

总的来说,知乎判定“不友善内容”的核心,就是看它是否破坏了社区的理性、平等和尊重的交流环境。那些以攻击、贬低、歧视他人为目的,或者通过不正当方式挑起对立、散布负面情绪的言论,都很有可能被归入不友善的范畴。

说到底,做个文明的网民,用理性、尊重的态度去交流,是最不容易踩雷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什么标准,指名道姓挑衅辱骂在它们眼里十分友善。而不带脏字嘲讽几句,就好像用RPG火箭弹捅了它们ASS一样认为你十分不友善。

也许你以为它们在乎社区内容的质量,可实际它们只在乎博取眼球。你帮它们维护社区质量,回答问题顺便用资料和逻辑点出某些高赞回答的胡说八道,它们就视你不友善。可能它们的人工智障算法里你24小时点赞过百的答案不如一个大半年点赞600多的答案有价值。所以后者可以指名道姓挑衅辱骂提出质疑众网友也是友善的,而你对它行为嘲讽几句就是不友善。

user avatar

标准是小管家的心情。

他说你不友善你就是不友善

别问,问就是互联网法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句实在话,知乎判定一个回答是否“不友善”的内容,这标准其实挺模糊的,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都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成分。不过,我可以跟你聊聊我观察到的一些常见情况和大致的判断方向,希望能帮你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首先,得明白知乎的社区氛围是希望大家理性、友好地交流,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所以,那些破坏这种.............
  • 回答
    确实,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像知乎这样的知识分享社区,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关于华为、OPPO(OV)等品牌的讨论,其中不乏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它们的产品“营销大于实力”、“溢价太高”等等。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线上转向线下,从评论区转向真实的市场销量和用户反馈时,往往会发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象:华为和OV.............
  • 回答
    知乎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自诩为“马列主义者”的用户,在表达自己政治立场时,往往表现出对“斯大林主义者”的某种程度上的鄙视或批判。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深入剖析“马列主义”与“斯大林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知乎语境下是如何被解读和传播的。理论的“纯粹性”与历史实践的“污点”首先,.............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司法实践中,严格意义上的“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都无法完全概括其复杂性。更准确地说,中国大陆的刑事司法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倾向于无罪推定,但仍存在一些历史遗留和现实因素,使得其在实践中呈现出一种混合的、仍在演进的特点。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法律条文中的体现:无罪推定原则的.............
  • 回答
    在中国司法实践中,关于殴打未婚伴侣是否构成家庭暴力的问题,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虽然法律上对“家庭暴力”的定义通常聚焦于婚姻关系内的施暴行为,但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法律解释的不断深化,对未婚伴侣之间的暴力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纳入到广义的家庭暴力范畴进行处理,或者以其他法律条文进行.............
  • 回答
    《爱情公寓》里张伟把“赔款两百万”争取成“有期徒刑二十年”,这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别说可能了,简直是天方夜谭,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要详细说清楚为什么,咱们得从几个根本性的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张伟在剧中玩的这个梗,其实是偷换概念,并且是完全脱离了法律的轨道。一、 罪与罚的根本区别:民.............
  • 回答
    法西斯主义与崇高信仰实践中的极端化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又惊人的相似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剖析“崇高信仰”在人类文化中的概念,以及法西斯主义是如何将其扭曲并推向极端。理解“崇高信仰”“崇高”这个词,在哲学和美学领域,通常指的是一种能够引发敬畏、惊奇,甚至些许恐惧的体验。这种体验往往与宏大.............
  • 回答
    这桩事件,乍听之下,责任似乎挺分明:骑车人撞了违停的法拉利,显然骑车人有过错。但细究起来,事情远非这么简单,理论与实践中的责任划分,往往需要多方面的考量。在理论层面,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交通违法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骑车人骑车时看手机,这是典型的分心驾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
  • 回答
    破坏军婚罪:立法缘由、条文解析与实践中的争议破坏军婚罪,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属于刑法范畴内的一个罪名。它旨在保护国家安全和军队的稳定,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下面我们将从立法缘由、条文解析以及实践中的争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立法缘由:为何要设立破坏军婚罪?设立破坏军婚罪并非无的放矢,其背后有着.............
  • 回答
    如何看待教育部禁止教职工与学生谈恋爱的规定?具体实践中应如何落实?教育部日前明确禁止教职工与学生谈恋爱的规定,这一举措在教育界和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从根本上说,这项规定的出台是为了维护教育的纯洁性,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这不仅是制度上的约束,更是对教育者职业操守的更高.............
  • 回答
    膝关节两侧间隙疼,通常指的是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出现的疼痛。这种情况的发生,绝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它,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其复杂的面纱。病理学原理:从结构到功能失调膝关节作为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之一,其两侧间隙的疼痛,其根本在于关节内部结构的健康受到破坏,或.............
  • 回答
    .......
  • 回答
    “社会中的一切人类活动都是实践”这句话,从一个广义的哲学角度来看,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简单地说,它并非完全不成立,但要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我们对“实践”这个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实践”。在哲学上,实践通常指的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一切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能动.............
  • 回答
    .......
  • 回答
    兄弟,你说的那“王八拳”,我懂。就是那种看着挺猛,招式也杂乱无章,但实际上没什么章法,乱打一气的拳。实战中遇到这种,其实不难对付,关键是你要稳住,别被他的气势吓倒。我给你掰扯掰扯,怎么收拾这种“王八拳”。首先,心态稳住是第一条。你看到对方在那儿“噼里啪啦”一顿乱打,别慌。首先你要明白,这种打法,虽然.............
  • 回答
    实战中的消音器:悄无声息的致命一击在许多电影和游戏中,消音器常常被描绘成特工和杀手们悄然解决目标的利器,它们能让枪械的声音变得如蚊蚋低语般难以察觉。然而,在真实的战场上,消音器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它真的能让子弹“无声无息”地飞出枪膛吗?本文将深入探讨实战中消音器的真实作用,拂去那些虚幻的光环,还原其在.............
  • 回答
    在战场上,任何年龄的生命都应当被珍视,尤其是孩子。在实战中遭遇娃娃兵,这无疑是最让人心痛和棘手的局面之一。这不仅仅是战术上的考量,更是道德和人道主义上的严峻考验。首先,要明确一点,根据国际法和战争法,强迫或招募未满15周岁的儿童参与武装冲突是战争罪。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军队,都不会以主动攻击儿童为目标.............
  • 回答
    在实际的战场环境中,工兵铲和刺刀各有其独特的用途和优势,很难简单地说哪个“更好用”,关键在于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它们并非直接的替代品,而是面向不同场景的设计。工兵铲:你多功能的“战场多面手”工兵铲的设计初衷是作为一名工兵的工具,但其强大的实用性让它在现代战场上扮演了远超预期的角色。 挖壕/构筑工.............
  • 回答
    在实战柔术中,如果你被对手牢牢地锁住头部,比如一个紧密的三角绞或者绞颈,而且你的头和颈部受到了相当大的压力,这时你感到窒息或者疼痛,非常危急。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许多人本能地会想尽一切办法挣脱。你提到的“手抓住对手肋部抠进去”,这是一种非常规但有可能出现的自救动作。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在实战中这样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数学中一个非常基础却又引人深思的层面。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觉得,乘法不过是加法的“重复”而已,比如“3 乘以 4”就是“3 加 3 加 3 加 3”。这种理解很直观,也很符合我们对数的早期认知。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把乘法仅仅看作加法的复合,虽然在某些情境下适用,但并非乘法在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