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算是找到了个相对清静点的问题。鉴于自从这个电影上映后,总有人拿他来和拯救大兵瑞恩比,很多人说大兵瑞恩也不历史你们为啥不批评大兵瑞恩,我就说说和拯救大兵瑞恩比,这个电影在历史叙事上有啥问题。
拯救大兵瑞恩虽然有原型,但虚构的成分多。历史上就是一次普通的传令任务,传令人员在卡朗唐找到瑞恩原型,带回去,完事。
拯救大兵瑞恩为了增强戏剧性,在叙事上做了这样的处理:
开头先来一段高能战斗戏,突出几个主角的性格,顺便用一段激烈的战斗让瑞恩的哥哥领了便当。
这段战斗戏和战史是基本可以精确对应的。
历史上,dog green滩头(中文叫法为绿d滩)6点多开始登陆,6:50,游骑兵2营几个残缺不全的游骑兵连先后抵达海堤,进行混编后c连牵头(就是米勒上尉那个连)向d1谷口迂回。突破d1谷口后夺下wn73堡垒(就是电影里被烤焦的那个),之后防御d1谷口至晚上。(电影第一段战斗戏在此结束)
2营突破d1谷口后,海军抵达,开始进行炮击,压制了d1谷口周围的敌军。然后游骑兵五营抵达,开始进攻其他德军堡垒。但因为d1谷口一直有德军负隅顽抗,这个缺口直到晚上都没能打通。
但这里和2营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所以电影选择没拍,避免叙事累赘(斯皮尔伯格:真没必要拍你们海军的事,谁叫你们海军晚了半个小时,不是我收陆军的钱了啊,海军兄弟可以把枪放下了吧)
然后是一段公路戏,解决了一个德军狙击手和一个雷达站,小队出现人员牺牲,制造出“牺牲8人救1人值不值”的冲突。
之后小队抵达卡朗唐,历史上传令人员找到瑞恩时,卡朗唐战斗已经结束,所以502团自己的传令兵就把活给干了,电影把时间改到了卡朗唐战斗最艰苦的时间。然后瑞恩出于责任感,拒绝撤离,小队选择支援防御,最后光荣牺牲。
历史上,德军ss17的两个营在6月13日发动反击(所以电影里德军都穿ss军装),到6月14日已经极大压缩了美军阵地,部分美军伞兵被包围。
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用游骑兵小队来执行传令任务,因为502团这时候已经陷入苦战,抽不出人手。
6月14日下午两点,美军装甲部队抵达,击退德军,解救出被围伞兵。
电影选择卡朗唐战斗作为压轴戏,来了一出最标准的美式救援(绝境之时援军突然抵达)
和战史基本也能对应上。
这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特点,故事主体可以艺术加工,但故事背景做到精益求精,在历史细节这部分做实。最大限度减少槽点。
相比之下,《长津湖》也虚构了一个穿插七连,是历史上多个连队的集合。
但这就出现了第一个矛盾,一个连先后负担了护送电台,支援友军进攻通讯塔,穿插新兴里等多项危难险重的作战任务,在大年初一还要从湖东闪现到湖西,负责穿插爆破水门桥。
(80师240团确实先后参与了新兴里战斗和三炸水门桥,但就查到的资料来看240团在新兴里不是主攻,三营7连参与了三炸水门桥,但并未参与27日夜袭新兴里,后来也不在新兴里正面主攻)
连续负担高强度作战任务,显得这个连人均史泰龙,而且是会瞬移的那种,也显得志愿军心大,把重大任务连续交给一支疲兵。
《拯救大兵瑞恩》则是选择抽调一个游骑兵小队执行传令任务,避免和游骑兵2营的战史冲突。
要是陈凯歌来处理这段剧情,可能改成游骑兵2营c连拿下d1缺口和wn73后,火速驰援卡朗唐,救出被围的502步兵团E连。
什么历史不历史,都你c连干了得了,我们导演省事编剧也省事。
长津湖和水门桥大可处理一下,7连经过连续作战后损失比较大,和4连等几个连混编后向水门桥突击等等。
不知道水门桥里会不会提,要是没提,只能说陈凯歌徐克太懒了,都懒得琢磨合理性,逮着一个连薅羊毛。
而《长津湖》故事背景的处理则更粗糙,除了地名,和战史没一处能对应的,我在别的答案里也说过,例如:
1.历史上11月27日夜袭并没有特别激烈的战斗,因为美军疏于戒备,志愿军打的比较顺利。北极熊团团旗应该是这一天被缴(有错误还请指出),但麦克莱恩带着团部人员跑路。
2.北极熊团坦克连抵达是28日白天,但由于志愿军强力阻击,坦克连未能和团部及32团1营汇合。到这时候麦克莱恩还活的好好的。所以27日晚上美军团部肯定不会有那么多坦克。
3.28日晚,志愿军再次发动攻击,但在美军地空火力拦截下没有消灭美军团部及32团1营。麦克莱恩决定提桶跑路。
4.麦克莱恩被击毙是29日撤退途中,而且死法非常无厘头。他以为自己前面的志愿军是自己期盼已久的援军正在误击自己,上前喊话时被当场撂倒。(严格来说是重伤被俘,4日后死亡)
5.电影里总攻是11月27日,但实际上歼灭北极熊团的总攻是30日,80师及81师五个团合攻新兴里。电影显然将这个画面嫁接给了第一天的战斗。11月30日晚上总攻发起时麦克莱恩应该早已经死球,但电影把总攻提前了三天,这就……
6.11月30日晚上志愿军夺下外围阵地,但美军将高炮平射抵挡住了志愿军继续向纵深的进攻,保住几个高地。
7.12月1日天明,代理团长费斯决定分散突围,但遭到志愿军强力阻击,费斯被击毙。12月2日北极熊团被歼。
实际上就是把三四天的战斗都捏到了一个晚上。
其实歼灭北极熊团的重头戏也是美军白天的反扑和突围,以及志愿军的顽强阻击。
电影就是和战史对着干,硬是制造了两段高度雷同的夜袭战斗戏,反正我是有点疲劳,要是一次夜袭,一次白天堂堂之阵,既符合历史,也避免了故事前后雷同。
拯救大兵瑞恩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的将一个虚构的故事融合到了真实战史中。
长津湖的自负之处在于,为了突出主角光环,对真实战史的细节进行了大量魔改。
所以《长津湖》在故事细节的打磨上,真的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当一个作品需要承载太多东西的时候,它就不是个玩意儿了。
演员阵容强大,可以说是加分项。是什么让人觉得导演多也是加分项?
我对演员从来没有偏见,我一直相信易烊千玺也是可以吃苦可以好好拍戏,可以忍受镜头里自己的狼狈不堪的。但电影里依然是俗套的子弹描边,然后强行崛起。我觉得拍成他躲一边哭鼻子可能更好一点,结果人家是笨拙的在机枪下面疯狂秀走位,我真的看的时候想咒他被打死。
一个坑爹的年轻人这种桥段,战狼,流浪地球这俩相当完美的电影里共同的瑕疵。真的不能换一换吗?还是觉得这俩电影成功是因为有年轻人的桥段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