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山高县在哔哩哔哩的第四期节目中对于电影《八佰》的评论?

回答
山高县在B站第四期节目中对电影《八佰》的点评,我觉得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尝试,也有不少亮点,当然也有一些我个人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

首先,我们得承认山高县做这种内容,他自己的一个核心优势就是“杂学”和“接地气”。他能从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视角切入,又能结合到电影本身的叙事手法、镜头运用甚至是一些音乐的细节来聊。这次对《八佰》的评论,他尝试将电影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塑造与更广阔的战争背景联系起来,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不是那种只停留在“好不好看”、“特效怎么样”的层面上,而是试图去挖掘电影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以及它在历史叙事中的位置。

具体到节目内容,山高县在评论中提到了一些我个人也比较认同的点:

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 他可能强调了电影中那种身临其境的血肉模糊、绝望挣扎的场面,这对于让观众理解战争的残酷性是有帮助的。很多时候,历史的宏大叙事容易让我们忽略个体的痛苦,《八佰》在这方面确实触及到了,山高县也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以此来评价电影的“写实”或者说是“残酷性”的表达。
人物群像的塑造: 他可能也提到了电影中那些小人物的鲜活,比如那种市井气、江湖气,或者是在生死关头展现出来的勇气和人性。这种对具体人物的细致观察,让评论更具象化,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毕竟,电影最终是通过人物来传递情感和故事的。
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结合: 他可能也分析了电影如何在宏大的淞沪会战背景下,聚焦于这八百壮士这个相对小的点,再通过他们个人的命运来折射整个时代的洪流。这种叙事结构,以及电影如何处理这种“大”与“小”的关系,可能是他评价的重点之一。

但是,作为一个观众,特别是对《八佰》这种涉及敏感历史题材的电影,我也有些自己的思考,可能和山高县的观点有所不同,或者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更深入:

“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界限: 《八佰》毕竟是一部电影,它需要戏剧冲突,需要观赏性。山高县在评价的时候,有没有深入探讨电影在还原历史真实性上做了哪些取舍?比如某些情节的改编、人物的塑造是否过于“脸谱化”或者带有强烈的煽情色彩?我记得有些评论认为电影在某些方面为了突出英雄主义而牺牲了历史的复杂性。山高县的评论有没有触及到这个层面?
影片的“主题”是否被清晰传达? 电影最终想表达什么?是单纯的民族大义?还是在绝境中的人性光辉?亦或是对战争的反思?山高县对电影核心主题的挖掘,我觉得可以更细致一些。有没有找到电影在叙事逻辑上的疏漏,或者在主题表达上的不足?
关于“功德林”的刻画: 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点。电影中对于租界和功德林的描绘,到底是为了衬托八百壮士的悲壮,还是存在着一些刻意的对比或者是有意无意的“宣传”意味?山高县有没有对这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
山高县的个人风格: 山高县的评论,虽然有深度,但有时也会带有一些他个人强烈的观点和解读。我担心在评价《八佰》这种电影时,如果解读过于主观,可能会影响到观众对电影本身更客观的认知。比如,他可能更侧重于电影的“叙事技巧”,但对于电影的某些“道德判断”或者“历史定位”上的讨论,是否足够平衡?

总的来说,山高县的第四期节目,对《八佰》的评价,我觉得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他试图给观众提供一种更具思辨性的观影角度。他能够将电影的细节放大,并与更宏大的历史语境结合,这是他的强项。

但同时,我也认为在评价这类电影时,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下,“历史的复杂性”、“艺术加工的分寸感”以及“影片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解读”,都是需要非常谨慎和细致去讨论的。如果山高县的评论能够更侧重于这几个方面,或者能够更清晰地展现他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过程,那么这次的节目会更加令人信服。

我记得他当时的节目风格是那种比较“跳跃”的,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很精彩,但有时候也可能会漏掉一些关键的点。所以,如果让我更详细地评价,我会说,他的点评有其独到之处,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文化观察者”的敏感度和知识储备,但也存在着可能过于主观、或者在某些关键点上未能深入挖掘的遗憾。 更重要的是,他引发了我们对《八佰》这部电影,乃至对如何看待历史与影像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这本身就是一次有意义的交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是中国人的信仰。它实际上在相当大程度上替代了宗教在其它民族中的生态位,社会共识由它凝聚,价值取向由它塑造,共同记忆由它保管,因此,它不可亵渎,不可轻忽。

直面历史的审判,是每一代中国人的宿命,它无分善恶,不论高低贵贱,一视同仁。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你的身后之名,这与你的意图无关,与你的作为有关,你无法决定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但你可以决定自己面对历史时的姿态。

统一问题,我不想多谈,因为我没法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保持理性,之前有人问我怎么看,我简单说希望收获一个富裕的行省,大家一笑而过,不过你们肯定不知道我用了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克制住自己不说出真实想法,原因无他,我的真实想法太过违背公序良俗,不说也罢。

每次看到某些地图上缺着一块,每次在网络上遇到某些繁体字“同胞”,或者在某些游戏里遇到某些繁体字队友,看着他们的污言秽语,忍受着他们的挑衅叫骂,每次看到某些政治小丑的拙劣表演,早年的我会觉得脑子里有蛆虫在啃咬,撕心抓肺的怒火从头顶烧到指尖。

到了现在,只剩下一种阴燃的冰冷仇恨,它潜藏在血肉里,在大脑里,在骨髓里。人性为了屏蔽它而疲于奔命,捉襟见肘。

我个人的这种不理性,这种疯狂,是我们这个民族自近代以来的苦难历史在我个人身上的投射,和那些亲历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的人相比,我实在是已经幸运的太多,只需要无能狂怒就好,而无需承受战火与饥荒,那最伟大的一代人替我们承受了一切,遮挡了一切,但内心的痛苦对于那些关注这一切的人来说则分毫未减,那些对这一切漠不关心的人在我看来是十分幸运的,眼不见,心是真的可以不烦。

见史如饮鸩,饮的越多,毒的越深。

在我们当代人眼里,唐帝国早已成为骄傲和荣光的象征,陌刀明光,诗画匠造,锦绣满庭,控疆万里。但在宋人眼中,他们其实是不大看得起唐朝的,因为对于宋人来说,他们的近代是晚唐,是五代,他们也自认为解决了近代的大部分问题,藩镇割据没了,宫廷内斗没了,武人干政没了,新的官制被建立了起来,内部的四分五裂得到了整合,他们自认为近代是唐朝给他们挖了满地坑的烂摊子,他们是在给唐朝擦屁股,而且自认为擦的相当好,把唐朝留下的烂账基本上都收拾干净了,历史应该会给他们一个不错的评价吧。

只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幽云十六州。

没事,宋人们备好了封桩银,花点钱的事嘛,多大个事?我大宋不差这两个小钱,四海升平的很,当作一曲清平乐,和歌而舞。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历史对宋朝的评价怎么样,我们也看到了。宋人的经历给我们留下的重要经验是,永远不要用你自认为的眼光,去看待近代前的历史,因为若是你做的不够好,你可能连近代前都不如。

前民烂透了,没得洗,就像宋再差,总比五代好。

但辫朝呢?

后人看待辫朝,首先注意到的,是秋海棠比公鸡大,随后注意到的,是连续几代君主没完没了的进取和征战,最后注意到的,是一支依赖畜力的农业时代军队,从北京出发直达喀什。

这比亚历山大从中东到印度河还远。

除了发型,近乎完美。诛戮?哪朝不杀人?

至于后来外星人来了,那是另一码事了。

这就是后人看待辫朝时极有可能会抱持的态度。

如果“历史”是一个神的话,那祂一定是个武神,因为祂在审判和定夺一个人时,其评价体系其实非常简单,万般皆下品,唯有一统高,其它方面祂会不会考虑?会考虑一点,但是极为有限。发型丑陋,广撒文网,诛戮太重又怎么样,北京到喀什大一统谢谢。

世上神明皆有其残酷一面,我们的这位也不例外。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局面,历史正在审视着我们,祂左手执槊,右手拿秤,我们挂在秤杆上,秤砣上写着三个大字大一统,两个中等字武功,两个中等字现代化,一堆小字文治,民生,气节……

秤砣往哪边滑,取决于我们怎么做。

宋人肯定觉得不公平,唐人杀皇子如杀猪,武人造反如吃饭,还碎一地,我们把这些破事都清理干净了,还改进了官制,完善了科举,文法更胜一筹,凭什么把我们丢进下水道?

历史抬手就是一耳光:你一割据政权装个什么币啊?

汉唐明清看着涨红了脸的宋哄堂大笑,晋隋元面带戏谑,连另一个宋都耻于与它同名。

愿我们的地位高于清,情愿如此,该当如此,必须如此!

user avatar

惯例推荐并且写观后感,这次的简单一些吧,周一嘛,大家事情多:


1.老话重提,和很多果粉臆想的完全相反,我朝没有污蔑抹黑民国,而是对民国过度粉饰了。

出于统战的需要,现在大部分国人所能了解到的民国,已经是被美化的严重背离历史事实甚至物理规则的民国。


2.继承罗马帝国正统,取代北美僭伪,必须先收服安条克(指东南某岛)。

红色罗马帝国的身上不能有一个持续流血的伤口。


3.我以前和冠姐讨论过一个事情,就是北美伪罗马帝国始终拒绝和欧洲文明进行彻底切割。这导致伪罗马帝国的合法性其实一直很成问题,本质上不过是盎撒殖民匪帮的延续,一个道德上的“南宋”

北美伪罗马只有对老欧洲进行彻底的切割和批判性继承,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民族与文化的融合,建立一个基于本土民族的独立健康的“北美文明”,然后再宣称自己的普世帝国合法性。

但是盎撒文明缺乏帝国统治和朝代更替的经验,伪罗马帝国已经错过了最后的机会,所以这个工作(指宣示普世帝国合法性)将由我们来完成。




总的来说,嵩县这个系列算是成了,作为我乎顶级键政人士出圈的第一步,可以说是非常体面了。

我觉得我乎应该为此欢欣鼓舞,虽然嵩县是被迫退乎,但是也再次证明了我乎键政圈的国内顶级水准。

希望我乎不要再像前两次嵩县发布视频时候那样感觉受到冒犯,然后丢飞盘让一帮大V围攻我们(入关翦商众),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何况那些参与围攻的大V根本就接不住。(摊手)

user avatar

这一期的山高风格很明显,即信手拈来的典故,史诗般的气魄,反复吟唱的历史复现,无数意象草蛇灰线汇聚向一个结论。

山高如果能够一直延续并加强他的文案风格,对B站内容创作套路多样化和观众观影套路多样化,甚至国内键政圈的审美趣味,都是有大贡献的。

2019年以后,随着B站财经内容走红,并带动各领域知识类视频的走红,B站绝大多数流量知识类博主,其文案风格几乎遵循了同一套套路:

观点(可爆论也可不爆)——术语+数据论证——夹杂互动套路(把XX打在公屏上/下次一定)——满分作文升华

观众们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被训练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山高在视频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历史文学的表达,甚至暗含的某些堪称反贼言论的暗线,足以给人反复赏玩的空间。这个空间是B站过往流量UP中少有的,却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审美。为什么我们喜欢反复赏玩让子弹飞的隐喻和暗线,恰恰是从它剧情中抽象出的概念符号精确地指向了我们所经历过的历史,这是一种不算高级,但在当代越发稀缺的审美情趣。b站一直缺乏这样的情趣,或许由于它极强的后现代属性,或许由于影像传播固有的浅薄文字需求,但每天高强度其刷b站的用户们,能时不时的体验这种恰到好处的晦涩,(诸如沈逸老师的长难句),最起码,它为这个视频时代保有了一些可能性。

山高视频中的文学性和过载的信息量、典故、暗喻,这绝对是反视频潮流而行之的,但适应这样的风格后,它会带来一些可能山高和入关人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恰到好处的晦涩带来可传播的高级,而键政圈稀缺这种高级。

长期以来,XFH,建制派们往往因为缺乏对自身理想和观点的艺术化包装,从而丢失“高级”这块高地。

人有高级的需求,你尽可以说它是消费主义化的,但它是一块高地。过去十几年中,自由派无数次运用“高级”这个字眼来消解爱国主义,把“爱国”比喻成流氓遮羞布,把鸡蛋包装成面对高墙的一种高级,把“让领导先走”“等等你的人民”传播成一个时代的slogan。这种话术在这些年被网友们疯狂解构,但它是成功的,它既达到了传播的高效,又塑造了反体制者的“高级”。但爱国者一方,从官方、文艺界、到民间,却极少树立起“高级”的“艺术化”的旗帜。

乐夏肯定比星光大道高级。——你尽可以说星光大道是更人民的,但你很难说服这个你懂的时代它更高级。

这个时代,建制派一方缺乏精通高级表达的键政人,缺乏精通文艺套路的键政人,也就失去了进攻文艺青年最凶残的一枚大炮。

面对殇派极致泛滥的文艺圈,不懂得他们的话语风格,不懂得他们的审美情趣,相当于放弃一个可以厮杀的阵地(不需要占领,也根本不可能占领,只能厮杀)。

山高的文案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可能性。

我们的科幻作家,依靠最浪漫的幻想说服人,占领了一块高地。

我们的历史爱好者、军事爱好者们,或许同样需要懂得艺术化文学化的表达,在坚守自身阵地的同时,进攻所谓“艺术”的阵地。

user avatar

怎么连续两个一样的问题…那我就再重复一次吧。

八百这部歌剧的争议,乃至在互联网时代之初一度喧闹的果粉问题,乃至整个近代史的政治敏感处本身,都可以追溯到及至关重要的合法性构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可以警告叛乱分子,却也威胁着中枢自身。

既然认知与法理意义上的疆域在实然中还没有纳入一个统一实体,那么就意味着近代史的余孽还在西西里岛苟延残喘。基辛格博士早就指出,西西里问题被罗马人视为1204年以来的百年耻辱的延续,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任何试图插手西西里事务的行为必将遭到罗马人的仇视。

而反过来说,一旦西西里问题得到解决,那么罗马与其他国家的一个外交风险就随之消失,而罗马国内也可以更为客观地审视罗马近代史。因此,在外交和学术领域,直接解决西西里问题也是一个有益处的选项。连陈述事实都不及让敌人永远闭嘴有效。

天无二日,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太阳。“西西里问题总不能一代代拖下去!”已经喊了二十年了,选择有利时机是完全必要的,但相应组织动员有其实效性,从实操角度说,也不能长期拖延。

我们不应该把“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仅仅当作一个司马家的孩子的童真之语。多少离别的行人泪化为滚滚海涛?[1]而在另一边,多少豪情壮志在海峡另一边遭受风吹雨打?对于历史的非正常状态,我们理应有解决这种痛苦局面的信心与决心。

最后,台伪割据叛乱反人民匪帮必须被毁灭!1990年[2]、1947年、以及1927年来的一切罪恶,必须遭到全面清算!

参考

  1. ^ https://www.guancha.cn/FengHuangZhouKan/2013_02_21_155304.shtml
  2. ^ https://kuaibao.qq.com/s/20190726A0DBHV00?refer=spider
user avatar

修史著书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权力。

对历史的解释权是一种重要乃至核心的权力,谁能解释历史,谁就能领导舆论。

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从来就不是简单象牙塔,更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是列强角斗争霸的舞台。

《八佰》的争论不仅仅是历史的争论,更是国民党与共产党,是旧民国—台湾地方和新中国—大陆,是中国与美日列强关于历史解释权的争夺。

2020年对于美国最具有毁灭性的不是什么疫情伤亡惨重,中美科技战,经济衰退,抗议暴动等,虽然它们打击也很大;对于美国来说,最具有毁灭性的是黑人拉丁裔等抗议者推翻砸碎涂鸦诅咒美国历史名人,国父们,甚至哥伦布的雕像。那不仅是一个个雕像,更是美国从殖民地以来四百年的历史,是盎格鲁撒克逊清教白人宪政文化。如果一个国家主体国民不再认同国家的历史,这个国家政权就非常危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解体内战,萨达姆被推翻,阿拉伯之春,乌克兰危机等,都是从推翻历史雕像否认本国历史开始。

欲亡其国,先毁其史。焚书之国,终将焚人

user avatar

写了这么长赞数好像不太多,心酸。



这期山高评价了八佰这一电视节目。还是一如既往的从历史看出本质。不过先来说说之前一件小事。

我认为山高最精彩的一次出自他对政治正确的回答里。我当时对美国的政治正确有些好奇,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在西方火到这个程度。

有美国名校生讲政治正确的历史,也有本土入关人对这些东西一顿骂,然而都没解决我的疑惑。

山高就说了几句:世界政府表面上的意识形态必须是左,可是美国本质是个右的国家,所以必须搞这些左来充当门面。一下子就解决了我的困惑。

同样对于八佰,有的影评号说国民党将士值得尊敬,有的历史号说并不符合真实情况。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几十年来对民国评价的一个缩影。

山高指出为何关于民国问题的争议缕缕不绝的本质,于中国各代政权通过对前朝历史的修改来给自己提供正统性论述是一个道理。为什么汉唐时期没有多少人去讲自己的正统性,而宋却研究了几百年呢?

道理很简单,你菜就是罪。你不强就总会有人说你。

中国没有完成统一,没有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在美国主导文化体系里的最低位,所以总会有恨国党(现在叫自由壬)来对你的指指点点

民国问题,说白了就是历史上没有做到最强的政权中,恨国党美化前朝历史抹黑本朝的当代版本。

所以我就有两点想说的。

一是,从这两件事情来看,山高宏观解释事情本质的能力真的强

二是,入关!入关!入关!

我之前在ps吧请人做了一些勃家军头像,自己又收集了一些。在我另一个回答里。点开我头像,点回答,就能看见了。等知乎服务器修复之后我就来补上

user avatar

山高县这一期,表面上是在说表述自己的观点,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细细品味,隐隐有些不可言说的味道……

其主要核心观点,有二:

1、大一统和功绩是正统性的来源。

我很认同“功绩是正统来源”这一说法,至少也是之一。因为从反过来说,没有完成统一的朝代,其合法性一定高不到哪里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要说“功绩和合法性是正统唯一的来源”,似乎也不全面。若以此论,那么清朝无疑是合法性最强大的朝代。而事实恰好相反。清朝,是众人(包括嵩县)眼中合法性相当低下的一个朝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说《明史》刊发,固然是清朝巩固了正统性的标志,那么这个标志,为什么是在乾隆朝才姗姗来迟?这距离康熙统一中国,已经有两代人的时间了。再延伸开去,将南宋确立为正统、修撰《贰臣录》、尊奉岳飞的忠义、为袁崇焕平反,这些都是在乾隆朝才完成的。

这就不得不问一个问题,在全国一统与正统确立的间隔内,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清朝的正统自信?又或者说,是什么加深了清朝的正统不自信,以至于要用对西陲的扩土来抵消其影响?

我个人的观点,是认为法理人心和王朝功绩,这两者都是王朝合法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真正强大的合法性,正如嵩县所说,是如汉唐明这样,让当时人根本不必考虑的合法性。如果一个朝代的人,开始考虑如何论述合法性,那说明这个朝代的确存在合法性问题了。就如同一个正常的人,是很少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如果他有一天想到了这个问题,那就有很大的概率,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合法性问题,颇有一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由历史可得规律,对于偏安的政权来说,往往喜欢用法理人心、传承道德这些因素来强调自己的正统,而这反映的,恰恰是他们在功绩和大一统上的缺失;对于像金元清这样的政权来说,往往喜欢用大一统、天下大势、开疆拓土来强调合法性,而这隐含的,恰恰是他们在法理道德上的不得人心。

开疆拓土,本身当然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但如果以“开疆拓土”来换取合法性,这就荣耀不起来了。恰恰相反,如果一个朝代沦落到用这办法来建立正统性,这意味着其本身已危机重重,有着无法磨合的正统性危机。毕竟,若以开疆拓土来论正统性,煌煌东亚,谁敢与昭和日本比肩?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嵩县呼吁以用福摩萨来巩固正统性,为什么在这期视频里要拿宋、清来做比拟,颇有些隐隐的不可言说的味道。

2、历史没有真的成为历史,是历史评价两极分化的根源。

这个观点本身没什么问题,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只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历史学功底,都能独立推导或一点就悟。只是,从这个角度,可以延伸出很多问题:

——为什么清史和明史没有真的成为历史?

为什么清朝能从“被五族人民合作掀翻的邪恶政权”,摇身一变成为“维护五族大一统的功臣”?

为什么清史工程的地位上升到如此高度,为什么清史工程明言与不可演说挂钩?

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清史拿出来说事,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基于清朝的统一?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西部边地,强调清朝的统治历史?为什么明明更值得使用清朝历史的辽东和漠南,却较少甚至很少强调清朝历史?

为什么清末的历史被一再反复,为什么辛亥的评价被不断翻盘,为什么袁世凯和孙中山的比较总是频繁上演?

以及,为什么我们总是对明朝念念不忘?

就如山高县所说,这种现象的内容不足计较,但其产生的原因,却是很值得深究的。而若是真要深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山高县在B站第四期节目中对电影《八佰》的点评,我觉得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尝试,也有不少亮点,当然也有一些我个人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承认山高县做这种内容,他自己的一个核心优势就是“杂学”和“接地气”。他能从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视角切入,又能结合到电影本身的叙事手法、镜头运用甚至是一些音乐的细节.............
  • 回答
    山高县在B站发布的第五期视频“不要试图理解印度人思维,为何印度人迷之自信?”确实是一期非常值得讨论的视频。抛开“AI痕迹”不谈,咱们就直接聊聊这视频里头的一些“道道”以及观众们可能有的各种看法。首先,视频的主题抓得非常精准。 “理解印度人思维”和“印度人的迷之自信”,这两点触及了许多对印度抱有好奇或.............
  • 回答
    山高县在B站发布的第十四期视频,“澳洲人的双标是天生的,他们不双标就会下地狱?”,我看了,确实很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视频,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包括它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它的论证方式以及它在传播上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视频的核心观点。山高县这期视频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质疑并揭露“澳洲.............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的一生:一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英雄山高县,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夹杂着无数的无奈与悲壮。要评价山高县的一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更是一面折射出那个时代动荡与变革的.............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五期视频,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其优缺点和整体表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评价角度和可以详细展开的内容:一、 内容主题与信息传达: 主题的清晰度与吸引力: 本期视频的主题是什么?是关于某个具体事件的报道、某个政策的解读、某个社会现象的探讨,还是某个地方特色.............
  • 回答
    山高县第十一期视频,如果单单从内容呈现和叙事节奏来看,无疑是稳中有进的一步。它延续了山高县一贯的风格,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惊世骇俗的爆点,而是沉稳地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这种“慢”本身,在如今充斥着碎片化信息的时代,反倒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镜头语言与氛围营造镜头运用上,我觉得还是比较有考究的。开篇的那几.............
  • 回答
    山高县第三期视频的推出,无疑再次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也再次巩固了他在内容创作领域的独特地位。要评价这期视频,咱们得从几个维度细致地拆解一下,看看它究竟是怎样做到让人回味无穷的。首先,内容上的深度与广度,依旧是山高县的强项。如果说前两期视频是抛砖引玉,试探观众的口味,那么第三期就明显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
  • 回答
    山高县的第七期视频,如果单从内容本身来说,我认为它仍然保持了该系列一贯的鲜明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首先,在内容主题的选择上,这一期依然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但却能从中挖掘出不寻常的视角。我记得视频中似乎围绕着“遗忘与被遗忘”这个概念展开,通过几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个体故事,串联起一种淡淡的疏离.............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山高县的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作品。它试图触及中国社会一个深刻而普遍的痛点——生育观念的转变、传宗接代思想的残留以及现实生存压力对生育意愿的冲击。为了全面评价这部视频,.............
  • 回答
    要评价山高县的第九期视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视频的具体内容。由于我无法直接观看视频,我需要依靠你提供的信息来构建一个评价。为了能为你提供一个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请你提供以下关键信息:1. 视频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例如:是关于历史故事的讲述?某个学术观点的探讨?对某个社会现象的评论?还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山高县”和“持续低熵”这个梗。首先,得说明白,“山高县”和“持续低熵”都不是什么官方发布的新闻,也不是严肃的学术概念。它们都起源于网络文化,尤其是特定圈子里流传的亚文化语境。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说,甚至觉得“山高县”被“持续低熵”破防,咱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两个词背后到底代表了什么。.............
  • 回答
    山高县第十三期视频,在我的印象里,与其说是一个“节目”,不如说是一次充满个人色彩的“行为艺术”或者说是一次“沉浸式观察”。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逻辑严谨、观点鲜明、结构清晰的“评价”,那可能要失望了。它更像是在窥探一个普通人视角下的生活片段,甚至是某种情绪的投射。从内容上看,第十三期给我的感觉是“日常的.............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二期视频,可以从几个维度入手,力求细致且避免机械的AI痕迹:一、 主题与立意:首先,我们需要去理解这一期视频的核心想要传达什么。山高县(假设这是一个以地方发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为主要内容的地方类短视频系列)的第十二期,其主题是否延续了以往的风格,还是有所创新? 主题的聚焦度: .............
  • 回答
    山高县这期视频,不得不说,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喜,也让我对他之后的视频充满了期待。整体来看,这期视频在几个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但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更进一步。首先,内容上,这期视频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痛点和兴趣点。它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聚焦在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或者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上。比如,他可能会用一种很生活.............
  • 回答
    山高县的《山高县·番外》这期视频,我认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它在延续山高县一贯风格的同时,也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观感。首先,它延续了山高县的核心魅力——那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 山高县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总能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挖掘出那些被忽略的、.............
  • 回答
    “蛮夷入关学”是知乎用户山高县在知乎社区提出的一种关于中国历史的解读方式,尤其侧重于分析民族融合、政权更迭以及文化交流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种理论虽然并非严谨的学术体系,但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且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启发意义。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评价山高县的“蛮夷入关学”:一、 核心观点与.............
  • 回答
    “山高县”复出记:一场围绕叙事与权力的拉锯战在中文互联网的特定语境下,提起“山高县”,几乎无人不知,也无人不晓。这位以其犀利、辛辣的观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解读而闻名的知乎用户,自2021年因故沉寂以来,一直是网络上一个绕不开的符号。2024年4月14日,当“山高县”这个熟悉的ID再次出现在知乎首.............
  • 回答
    评价知乎用户@山高县的收藏夹,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它的“体量”和“广度”是相当惊人的。 随便点开一个@山高县的收藏夹,你都会被里面数量惊人的条目数量给震撼到。这不是那种零星几页的收藏,而是动辄成百上千,甚至更多。更重要的是,这些收藏内容并非局限于某一两个领域,而是呈现出一种“什么都收”的态势。从.............
  • 回答
    评价“高德地图”与失格艺人肖战的合作推广活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考虑到各方可能的利益、风险以及公众的接受度。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失格艺人”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当艺人因为违法违规行为(如吸毒、嫖娼、逃税等)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如出轨、家暴等)而被官.............
  • 回答
    这事儿我听了,挺让人咋舌的。你想啊,一个高管,本来就应该运筹帷幄,看大局,想战略,结果呢?跑去给实习生压时间表,要求一分钟内逐个回话。这得是啥毛病啊?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离谱的。实习生那是来学习的,来积累经验的,不是来参加什么速问速答表演赛的。高管的要求,不应该是如何把一个项目做得更好,如何带领团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