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育率低没什么好说的了,全球都一样。
重点是农村生育率也在下降,这很奇葩。
农村生育率下降是因为彩礼高结不起婚。
彩礼高是因为女孩不愿意留在农村,必须用天价彩礼留下来。
女孩不愿意留在农村是因为农村经济凋敝,好工作都在沿海。
好工作都在沿海是因为依赖海运的外向型经济,导致沿海港口城市天然具有巨大优势,对内地形成严重的虹吸效应。。
说到这就明白了,本质原因是海权经济把中国广袤领土上的人都赶到海岸线上,二维压缩成一维,不卷就见鬼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降低海权外循环的地位,加强大陆内循环。
城镇的低生育率来自高生育成本;而高生育成本很大程度上来自一种事实上无法实现的“阶层保证”。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我是清华的,我老婆毕业于普通211。需要承认,我老婆并不是一个非常鸡娃的人,由于她自身基因的存在,她并不会要求小孩“一定要上清华”,而是“只要介于我和她之间”就可以。在她看来,我的智商是孩子的上界,她自己的智商是孩子的下界,只要她保证洁身自好,孩子的血统不发生问题,那就不可能生出“连211也考不上的孩子”,如果考不上,那就一定是孩子不努力。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我说,从概率上讲,我们的孩子能考上普通211的概率仍然不足20%,无论我们对它的教育进行多大的投入。换句话说,就算我这辈子当牛做马,成为最高级的社畜,投入普通人看来非常多的金钱和资源砸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也有80%的概率是连你的211也考不上的。
请注意,这里的20%,已经是比普通夫妇高出五倍有余的超高概率了,你已经无法对我们的遗传基因或者物质投入进行任何指责。如果你接受不了这一现实,或者你力图在孩子降生之后耗尽资源来改变这一现实,那么生育对你来说就注定是一件成本高到无法承受的事情。
至于我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就低得多:能当兵就行。我指的就是基层义务兵,不是军官。我对“阶层跌落”完全无感,对孩子的要求仅仅是自食其力,有基本的社会尊严。但即便是这样,我也仍然清楚地意识到,我和我老婆的孩子,仍然有相当大的概率(至少是20-30%),在是连当兵的心智都不具备的,这还是在不考虑身体素质的前提下,何况现在对兵源素质的要求还在逐年提高。就算孩子他爹是清华的,孩子他妈是211,孩子仍然有相当的概率,连基本的自食其力和社会尊严都无法获得。
这没什么好震惊的,因为基因的均值回归就是这么无情,根本不以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为任何一丁点儿的转移。即使是真正的资本家大老板,积累被一个傻子败光也就是半代人之间的事,一个只是比别人多会做几道数学题的平头老百姓,又有什么资格去企图保证“阶层不跌落”?
我是一个对阶层跌落相当不敏感的人,但我对阶层跌落的不敏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温情脉脉的东北社会环境上的。我必须承认,与嵩县笔下的残酷的河南乡土社会相比,我大舅哥朋友圈中最历经沧桑的社会大哥也不过是无菌温室中最娇嫩的那一棵花朵。你告诉一个做了二十年题的知识分子,他的小孩要被扔回嵩县笔下的那个社会,那他一定要一瞬间就在心态上主动绝育的,即使是心理十分强大的人,在生育之后也必然会投入极其大量的资源在教育上来徒劳无功地企图避免这个恐怖的“阶层跌落”。然而很不幸,由于基因均值回归的存在,再大量的资源投入也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效果,“他该不行还是不行”。
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提高生育率实际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因为中国语境下的“阶层跌落”本身在生物学上是无法避免的,就算是两个大学教授生出的孩子,大概率不论你如何教育他,他仍然是能把车修明白就很不错了。你指望他们也当大学教授,那在生物学上就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修车工的生活质量提高到并不比大学教授低很多的水平上,让大学教授并不恐惧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修车工。如果你永远只是在阶级流动这种五饼二鱼的事情上做文章,那你的阶级流动做得越好,人们就越是对生育充满恐惧,越是会把生育的成本主动地推到极高的水平上,就越是会断子绝孙。
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这是关乎到民族存续的大事。不把劳动者,尤其是底层体力劳动者的生活境遇以不惜牺牲经济效率的代价提升上来,就不可能排除人们对“阶层跌落”的恐惧,也就不可能解决生育率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