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回答
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无疑是中国国防科技领域一项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成就,其意义深远且多维度。要理解其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 何谓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这个技术试验的核心是什么。

导弹防御系统 (Missile Defense System): 这是为了对抗来袭的弹道导弹而设计的。
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是一种通过抛物线轨迹飞行的导弹,通常用于投送核弹头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们的飞行路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助推段 (Boost Phase): 导弹发动机点火,将弹头推向高空。这个阶段导弹速度较慢,容易被拦截,但也有强烈的红外信号。
中段 (Midcourse Phase): 这是导弹飞行中最长、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弹头与助推器分离,在没有发动机推力的情况下,沿着抛物线轨道飞行,通常在大气层之外。在这个阶段,弹头速度极快,可能携带分导式多弹头(MIRVs)或诱饵,使得拦截难度极大。
末端 (Terminal Phase): 弹头再入大气层,开始加速下落,接近目标。这个阶段弹头速度快,但轨迹相对可预测。
陆基 (Landbased): 意味着拦截平台(例如雷达、发射装置)部署在陆地上。这与海基(舰载)或空基(机载)反导系统相对。
中段反导拦截技术 (Midcourse Intercept Technology): 这是指能够在中段飞行阶段就摧毁来袭弹头的能力。由于中段是弹头速度最快、最难以追踪的阶段,能够在此阶段进行拦截,意味着技术难度最高,但也最具战略价值。成功在中段拦截可以避免弹头再入大气层后可能造成的更大破坏,并且理论上可以拦截使用更先进弹头的导弹。

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意味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在敌方弹道导弹飞行最困难的阶段将其摧毁的能力。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一次重大提升。

二、 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次试验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国家安全和战略威慑的根本性提升:

“慑止”能力增强: 拥有独立自主的中段反导能力,是中国构建战略核威慑体系的关键一环。当潜在对手知道其弹道导弹的攻击可能被拦截时,他们的“第一击”(first strike)的决策就会变得更加谨慎,因为他们无法保证能够成功摧毁中国的核力量。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战略“慑止”能力,降低了遭受核打击的风险。
提升战略主动权: 在没有可靠反导能力的情况下,中国在面对拥有强大反导系统的潜在对手时,会处于战略被动。此次试验成功,意味着中国能够更有信心地维护自身战略安全,不惧怕他国的“反导盾牌”可能对自身战略平衡造成的威胁。
抵御弹道导弹威胁: 弹道导弹是现代战争中能够快速、精确打击远距离目标的关键武器,尤其是携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弹道导弹,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段反导拦截是应对这类威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有效降低弹道导弹攻击带来的损失。

2. 推动中国国防现代化和科技自主化:

打破技术封锁: 中段反导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尖端领域之一。许多国家在这一领域对中国实施了技术封锁。中国能够独立完成这一试验,证明了中国在航天、电子、材料、计算机等多个高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实力取得了重大突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体现。
技术体系的完整性: 弹道导弹防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性能的雷达探测、精确的跟踪制导、先进的拦截弹和指挥控制系统。成功试验中段反导拦截技术,意味着中国已经具备了构建完整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关键能力,能够将其整合到国家整体的战略防御网络中。
人才和经验的积累: 这一试验的成功,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相关领域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经验的积累,为未来更复杂、更先进的国防科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改变地区乃至全球战略格局的潜在影响:

地区战略平衡的变化: 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了中段反导技术。中国突破了这一技术,意味着亚洲地区在战略平衡上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其他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存在战略竞争的国家,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军事部署和战略规划。
对全球反导竞赛的影响: 这一成就可能加剧全球范围内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竞赛。其他国家可能会加快自身反导系统的研发和部署,以应对中国反导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中国也可能继续推进其反导技术,形成动态的战略互动。
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能力的认知: 这次试验的成功,会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尖端军事技术领域的实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 对未来军事作战模式的启示:

“净空”能力: 在未来战争中,能够有效防御来袭弹道导弹,意味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空域,为己方战略资产(如核武器、指挥中心)提供保护,并为己方发动攻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进攻与防御的联动: 拥有先进的导弹防御能力,也使得中国在进攻性战略部署上拥有更多选择和更大的灵活性,因为其自身受到的报复性打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了。

三、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尽管意义重大,我们也要辩证看待:

“技术试验”与“实战部署”: 试验成功是重要的技术验证,但将其转化为成熟的、大规模部署的作战体系,还需要时间和进一步的努力。
反导系统的局限性: 任何反导系统都不是万能的,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突防能力不断增强的弹道导弹(例如高超音速武器),反导系统的拦截概率会受到影响。
战略稳定与军备竞赛: 尽管拥有反导能力有助于“慑止”,但过度发展可能被视为进攻性意图,从而引发新的军备竞赛,对全球战略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国际社会对此也普遍保持警惕。
透明度问题: 一些国家对中国反导试验的透明度表示担忧,认为缺乏足够的信息披露可能加剧战略互疑。

总结:

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中国在应对弹道导弹威胁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战略威慑和自主安全能力。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也对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产生了潜在影响。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导弹防御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领域,技术发展和战略运用都需要审慎和长远地考量。这次试验的成功是中国迈向更强大国防力量的重要一步,也是国际社会需要关注和理解的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给白宫、国会山和五角大楼传递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


首先,这事在Fake news那是不会有什么报道的。

现在他们不是在阴阳怪气中国的“阳刚教育”(虽然我觉得这个可以有),就是在鼓吹抵制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

对于任何会传达出中国实力增长的新闻,他们都会尽可能做淡化甚至污名化处理。这是Fake news们的集体潜意识,“野蛮人”的进步会衬托出“文明社会”的堕落,不能让民众动摇对自身体制的信仰。

美帝内部板块远没有愈合,这已经不是那个当年连篇累牍报道加加林、然后全民要求国家进步的美帝了。

因此从大众传媒的角度,这事不大。


但对负责决策的精英层,这事很大。

尤其是以为独走毫无代价的美军。

早在美帝还没形成官民一致的反华共识时,西太平洋的美军就喜欢独走。对于“从军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的美军,和平是亏本买卖。

现任美帝国防部长奥斯丁有何作为?驻守过伊拉克和阿富汗;

前任埃斯帕呢?当年参加过海湾战争,打过伊拉克陆军。

拿伊拉克阿富汗来刷简历,都能刷出职场快车道;要是能在一场局部摩擦里摁住中国,那问鼎大统领都未尝不可。

所以16年美帝太平洋日裔司令小哈里斯,敢在白宫还没定结论前,就放话要对中国强硬,要防止中国在南海“修建万里长城”,并多次以军演挑衅。

时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赖斯,逼得直接要求军方人员不得随意表态;而与军方关系密切的媒体,也毫不遮掩地表露了对白宫的不满。


小哈里斯当年因为过去危险的独走行为,18年被转去做了驻韩大使。这算是华盛顿文官们用一个荣职来淡化处理。

但没过两年,在川皇和老x登的共同协力下,反华被打造成了美帝举国共识。只有川皇喊反华时,反华在美帝民众眼里还只是一枚棋子;但当老x登也坚定反华立场时,反华就成了政治正确。

硅谷和华尔街热切希望狙击中国的产业升级,并固化自身在华利益;华盛顿需要一个假想敌团结民众,民众需要一个假想敌安慰自己。

这些诉求前所未有地与美军的“升官发财”紧密绑定,美军感觉就像罗马找到了高卢,大汉找到了西羌,升职密码有了。

于是这两年我们的整个东部对峙压力陡升。


直接动手?后果太大;不动手?人家已经在试探你的核心利益。

这两天老罗斯福号航母又去巴士海峡晃了,离台湾岛最南部的垦丁公园也就100公里左右,离厦门的直线距离不到500公里。

上面那36架F18,作战半径700公里还是有的吧?

对了,今天是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穿越台湾海峡。

面对这种挑衅,最好的方法还是物理说服。用科学实验告诉对手,很多你们拿去忽悠上级的作战计划,现实里不可能实现。

你不来五个航母战斗群,那就是看不起咱的当量覆盖能力,我知道你是过来旅游的。

你旅游的底气,不还是核打击能力吗?

那我就给你做个中段反导实验,科学论证,告诉你就算按下核按钮,你的导弹也进不了大气层。

你当然可以不信,当然可以靠压倒性的核武器数量优势保证摧毁。但是,你这边第一波只要被拦住一部分,我这边也会升空一波,向你飞去。

那么,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别怕,核战争是你少数不必怕的事,因为怕也没用。

越不怕,反而越能维持和平。

老x登马上要发表讲话,我们必然又要被婊一遍。中段反导是拦不住老x登和Fake news们的口嗨,但能拦住华盛顿里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你们还是接着去中东刷简历吧。

user avatar

你来我往,好酒猎枪,不针对任何国家。

user avatar

亮盾是因为矛,盾是防御性武器,矛是进攻性武器。

亮盾的本质是,目前核大国或者美俄中都开始了核实战进程,即战术核武器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之前矛一直摆在架子上,现在矛已经开始被人拿起来练习了。

这些年对核武器,民众产生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美好的愿景,这些幻想和愿景正在慢慢被打破。

先是核捆绑、后是核平衡、再恐怖的威慑,中心思想就是把核武器抽象化,认为核武器不会用,核战争打不起来。

然后是门槛论,中心思想就是把核武器的使用条件化,用苛刻的条件论证核武器很难用,核门槛很高。

这两合一起就是把核武器从实用性武器塑造成理论性武器,让人们对于核武器的恐惧抽象、概念。在一个时期内是很成功的。但其成功的本质是世界大国谁都不想再打世界大战了,而用核平衡、核威慑的概念包装这个实质的想法,非常体面。

最后是核实战派,基本就在军队内部,甚至是军队内的一些单位内部做讨论研究。

现在世界大国内,经历世界大战的大部分都去世了,而内部矛盾又大大加深了,而潜伏的危机因为新冠开始集中爆发了,制约不理性的力量在减弱、不理性的力量再加强。核武器开始回归其作为武器的本质,于是盾的需求被凸显出来了。

user avatar

一句话:美国在想尽办法实行核欺诈,我们在进行吓阻和对等制裁,以期向谈判桌上放尽可能多的筹码,方便在未来的谈判中谋求一个优势地位。

什么谈判?签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的谈判

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太平洋对岸,负责管核武器的美国五星上将查理斯下士前天发表声明,表示要重启“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核吓阻”,并且多次声称,美国在未来的战略中要正视“核战争的”可能性。因为“莫斯科和北京以及开始积极地挑战国际规范,以冷战爆发以来从未出现的方式”。美国以往的对手(比如反恐战争中)都是无核国家,所以长久以来,美国忽视了核武器的重要性,现在挑战美国大哥地位的,是两个有核国家,尤其是你——中国。因此面对有核国家,我们该用核弹炸,就用核弹炸。

这是这个事的起因,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反应不应该这么激烈,中国一向讲求对等制裁,你砍我一刀,我剁你一斧,一般很少因为对方的嘴炮,直接甩个炸雷出去,让全国人民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光芒中安心入睡。要知道,央视新闻公众和一般很少半夜发消息,因为他们大多数编辑大概11点左右从新址下班,除非这个消息非常重要,非常紧迫。

因此我认为新闻要连起来看,美国这个将军说的话,是直指中国而非俄罗斯的,因为就在说这话的前几天,美国和俄罗斯延长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次这个条约又续了五年,一直到2026年的2月5日。这次这个条约延长得极为顺利,拜登一上任就立刻把条约续上了(之前可能是真的担心懂王不给续这个条约),而普京那边也在上周的杜马会议中顺延了这个条约。两个国家互相在对方国家设置了理事处,监督这个条约的执行。

美国负责核武器的将军,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条约的成功顺延,也不可能挑这个时候用核武器牌折腾俄罗斯,因此这句话,很明显是说给中国听的,这也是为啥中国反应很剧烈的第一个原因,因为矛头直指中国,我们还在字数本来就不多的新闻里,贴心而嘲讽地加上了一句话:

也就是说,俄罗斯在START条约内,英法的核武器按钮在美国手里,只有中国是无所顾忌而不受任何约束的存在。更何况中国这几年和变戏法一样,不知道从哪掏出来一堆大炸雷,DF41和DF17也就算了,全地形原木运输车我就当没看到,听说过两天战略轰炸机也要闪亮登场了,现在中国也有了掀掉整张牌桌的权利,却不在牌局的规则里。

其实2018年时,懂王就想拉着中国加入这个条约了,毕竟大洋对岸坐着一位深不可测的祖宗任谁也睡不好觉。这让我想起了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为了从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中脱身,列强们根据各国的海军实力和国家水平,限定了每个国家海军舰船的总吨位。而制定这个吨位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个国家所要维护的根本利益和他原有的海军水平,你之前拥有的大炮巨舰越多,你在这个条约中能瓜分到的吨位就越多。而《START条约》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国乃王道之邦,求同存异,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个协议,签是一定要签的。

但是我们签这个条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而不是为了将自己的杀器拱手相让,成为美俄案板上的鱼肉的。因此在条约签订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核打击、核投送、核拦截,核反击能力,用老北京的话就是“支棱起来”。

让敌人充分知道我们的厉害,让美俄明白,我们签这个条约,不是害怕和你们打核战争,也不是我们核装备发展不充分,为了苟图安宁和你们签下所谓的“和平条约”。而是我们作为大国拥有自己的担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希望和平、渴求共赢,不希望美丽的人世间被核武器荼毒,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担当。

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以上

user avatar

恭贺试验取得成功!

首先美国刚有“打核战争”的声音,这边就举行了弹道导弹中段反导试验,可真是“不针对任何国家”哈~

更新:综合各方面信息,本次试射的是类似于美国“萨德-ER”的反导导弹(可能为HQ-19),拦截目标是一个中远程弹道导弹靶弹(可能是或发展自DF-4),这对最多只有远程弹道导弹(比如烈火5)的有核国家可以产生强烈震慑。THAAD(中文名萨德)是美国末端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结构是一级固体火箭助推器+动能拦截战斗部,后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出了THAAD-ER,增加一级助推,变为两级助推火箭+动能拦截器,这样就模糊化了中段和末端的概念,灵活部署,既可以大气层内末端拦截,又可以中段太空拦截。THAAD-ER到2021年2月,依然处于概念阶段。而此次中国的反导试验的拦截弹具有明显的萨德能量管理机动特征,且从有关视频上看是两级助推,这意味着中国的实战化反导系统很可能不像美帝,中段和末端分别由GBI和THAAD两套系统负责,而是合二为一,你鳖再次做出了美帝纸上计划的东西。

@刘博洋 答主拍摄的靶弹起飞视频中,可以几乎毫无疑问地判定此靶弹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结合中远程导弹的描述,基本确定就是一发东风-4导弹。老弹焕发新生,很符合解放军的节俭精神23333

原答案:

相信绝大部分的读者都知道,现在是一个核矛远远强于核盾的时代,但这不代表发展盾的技术就没有意义,因为一旦取得重大突破,核平衡的天平就会极大地倾斜向首先发展出低成本、高可靠的盾的国家,极大地削弱其他国家对其的核威慑能力。从某种意义而言,反导从来就是和核武器一个层级,甚至更高层级的东西。同时也要清楚的意识到,目前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离可靠的“目标反导系统”——一种类似于红警里力场护盾这种保护级别的东西,还差的非常非常非常远,所以可别看到反导试验成功就下“达成新模式的的核平衡”的结论......


反导主要有三个阶段,助推段,中段和末端,中段是指发动机关机后至弹头再入的大部分飞行段,该段目标飞行时间长,约占全部弹道的80%~90%该段目标速度相对稳定、航迹容易预测,因此中段拦截特别是洲际弹道导弹中段拦截是美军和解放军拦截武器系统发展的重点。

我国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被严格保密,通过比较美国的类似系统,即GMD(陆基中段防御系统),我想也可以对其猜个大差不差。GMD的拦截弹GBI(Ground-Based Interceptor)由两级固体助推火箭、大气层外拦截器(Exoatmospheric Kill Vehicle)与地面辅助设备组成。大气层外拦截器由红外导引头、姿轨控系统、通信制导设备与弹载计算机组成,长约1.09米,最大直径0.61米,重约50千克。GBI拦截弹关机点速度约7千米/秒,主动段飞行时间约200秒,最低拦截高度约200千米,最大拦截高度约1850千米,最小作战距离约为1000千米,最大作战距离约为3000千米。

GBI首次拦截试射是1999年10月2日,中国陆基中段反导首次试射是2010年1月11日,算是紧跟步伐。中国一共进行过5次中段反导测试,5战5捷,GBI则进行过20次拦截试验和21次非拦截试验,20次拦截试验11胜9负,从这里可以看出中段拦截的难度。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30日,GBI首次成功拦截一枚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目标,这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测试中被证明可以反洲际弹道导弹的中段拦截弹。

二十多年来,美帝一直在不断试验和改进此系统,并计划2020年—2025将部署3个GBI反导阵地,数量由现在的44枚扩展至60~70枚。虽然这个数目离“完美的洲际导弹盾牌”还差的很远,但随着反导技术的不断成熟,确实在逼着中俄发展更先进的“矛”。同样的,面对本来就更加严峻的防御态势,中国的“盾”,也需要极大地加强发展,我们虽然5战5捷,这样复杂的系统还应该得到更多、更严峻的测试。

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是航天导弹技术之王,因为其绝不只有一枚拦截弹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子系统高度相互依赖的庞大系统工程,远程监视雷达,早期预警卫星,高精度测距,高性能拦截弹助推火箭,真假目标识别,战场管理指挥管制通讯系统,目标弹道计算等等等。实战压力极大,反应时间要求极紧,成功率要求极高(己方动能弹头撞不上对面的真目标,就等于啥都没干,不是100分就是0分,没有“优秀”或者“良好”这种成绩)。目前只有中美进行过中段反导测试,其中只有美国做过全程洲际导弹导弹拦截试验。


这些子系统工程难到什么程度,我可以拿其中的一个举例:识别系统。早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把诸如气球诱饵等应用在洲际导弹的核弹头上,大量释放,以降低一切被识别和拦截的可能性。后来新的基于检验核弹头核材料红外辐射/X射线扫描/中子检测的目标识别系统被开发出来,简单的诱饵已经不能逃过目标识别系统的法眼。然后又有带有模拟弹头多光谱信号特征的假目标被研制出来,于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得益于雷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美国人甚至做到,通过测量弹头目标的章动来分析弹头的质量分布,这就使得对方在等投送质量下的造假成本大幅提高。一个区区目标识别,就是拦截方和被拦截方斗智斗勇,螺旋上升的典型。

尽管我方陆基中段反导试验的成功率远超美国,但是必须指出,我方目前还没做过全程ICBM拦截(这次发射的靶弹非ICBM),且试验次数对于一个投入现役的武器系统来说偏少。而且从上图大家也可以看出,从实弹部署的角度,对美国而言,我们的防御环境远远逊于对方,他们可以把雷达前沿部署到日韩附近,且有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作为前哨站。不过对于某些跃跃欲试的其他“核势力”,我们的反导还是很有优势的~ 23333

所以希望今后此类试验越多越好!在实战中迭代!早日找机会测试全程ICBM拦截(客观环境有点难做到)!

盾和矛一样,都是越造越精。


user avatar

有些人想多了,兔子和鹰酱是不可能打起来的,至少目前是不可能打起来的

不管鹰酱在西太有多少武力,真动手都是人质,同时也意味着日韩的灭亡


我们要防备的是代理人战争过早到来,也不想代理人战争发生在我们周边

这回试验主要针对的是阿三,阿三目前情绪非常不稳定

阿三国内烂事一堆,去年经济-10%以上,现在国内阶级矛盾和利益集团矛盾剪不断理还乱,面对今年马上要来的滚滚美元洪流和债务问题(印度一直入超,外汇储备严重不足),没什么招可用了!铤而走险不排除,当然也不是面对东方大国,而更有可能面对巴铁打一仗,但巴铁我们不可能不管的。这一招其实就是告诉阿三,你别以为有几个不准的导弹就想讹诈我不管小巴

也就是所谓的印巴战争,而因为毛熊也牵扯其中,更想看着 中巴-美印,然后火中取栗,坐收渔人之利。所以必然闹出很多兔子不想看到的事情。

user avatar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事情放到特朗普时期确实是没必要公开说的。因为老特听不太懂。

但是到了拜登这个老官僚上台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真的听得懂。

有的时候我也分不清是拜登好还是特朗普好。

特朗普这四年,王八拳乱打,其实没什么章法,而且没啥实际效果,也办不成什么事情。乐子挺多。但是对于专业的外交人员感受肯定不好。天天出幺蛾子,还得费心费力去应对。

拜登呢,王八拳肯定不会摆出来了,虽然法度严谨,步骤明确,但都是应对了几十年的老套路,标准的一撅屁股就知道对方要拉什么屎,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招。

至于咱们想说什么呢?

这不是过年了嘛,放个烟花听个响喜庆喜庆。大家不要在意啦。

user avatar

这种超级盾牌级别的武器是国之重器。

它可以说是战略防御武器,也就是说万一国家和国家之要摊牌,我出100门155加榴炮没用,200辆阿琼也没用,台面都上不去。人家出一对核导弹,你目瞪口呆。最佳应对是出一对中段反导导弹,压死。人家再出核弹时,你掏出四个战略核潜艇炸了,互相威慑。

这种武器是郭嘉高科技皇冠上的明珠。ICBM这个矛,为了逃避反导武器也是绞尽脑汁,从多弹头分导到弹道变化,从模拟真弹头到滑翔跳跃再入,各种花样频出。我们要有强大的早期导弹预警系统,最新的传感技术,最好的分辨算法,机动力最强的发动机系统,万里长征最后一箭穿心的高精度,这一次命中,短短的声明胜却万语千言。


这个声明是一个信号

首先,反导是防御。然后美丽国你看好,大烟花你看到了吧,一般的ICBM导弹打过来我们可是有办法的哦,我们有完善的高中低反导体系。你们军舰过海峡跑南海挑事情这种行为以后少做做,双方掀桌子我们不怕,你也没啥好果子吃。

果然是通告越短,内涵越丰富。图可以长一些。

user avatar

发展反导,这个方向是对的。

我们的地缘政治恶劣程度,无有出其右者。周边光拥核国家就有四个。帝国主义大国在我们周边部署了反导系统。而且天天叫嚣要更新核武器库。

在都有矛的情况下,谁的盔甲比较结实谁就占有优势。

而反导是一个相对比较新、难度比较大的领域。我们与帝国主义比,目前没有明显的落后,而且发展势头很好。相反,帝国主义的反导实验这几年遇到了一些挫折。而俄罗斯由于电子系统和财力的限制,也进展缓慢。

随着反导技术的不断升级,将来我们就可能脱颖而出。我们除了可靠的二次核反击之外,还有多了一层“铠甲”。

不光震慑帝国主义国家,还可以防止耍宝国家的挑衅。而且我们有地理上的优势。到时候我们的安全才算有了保障。

总之,我们的安全是靠我们的智慧创造出来,不像有些国家是因为地理位置上离世界主流文明远。

user avatar

说来你们可能会失望,中国目前的反导技术真的不是针对美国的

因为中国作为美国导弹的目的地,在发现的时候基本就已经接近再入大气层了,此时拦截导弹的速度与拦截难度都大大超出了现有技术的范围。中国也没有阿拉斯加这种理想的前哨战和中程反导部署地,海基中程拦截技术目前还远远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所以,猜猜这次试验是给谁看的,结合99坦克出现在中巴边境、西部军区整体换装J16等新闻,味道更佳。

想远一点,别只盯着家门口那点事。

user avatar

这类东西,对大国来说就是个安慰剂。

真核战,系统早就打烂了。

中美打核战能留着韩国的防御系统?

但是,对于大国欺负小国是有效的。

你一共就几发能打过来的东西,真能给你拦截住。

而大国打出来的东西,小国拦不住。

你试试就逝世。

核战的逻辑是,我弱的时候,要让损失不可承受,我死了,你也好不了。

这个东西可以解决损失的问题。

打死你,我不受伤。

真正强者之间的逻辑,是保证互相摧毁。

中国距离这个目标还差很远很远。

user avatar

从2010年起,根据公开报道统计,我国已经进行了5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

跟以往不同的是,过去我国路基中段反导都是打完就完了,最多外交部国防部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说一句,这次最大的不同是:

国字头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

而他们明显是受意了,语言都是一样的,整齐划一,不约而同。

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针对特定国家”,潜台词就是“针对某些人”。

伤害性不大,恐吓性极高。


我国最新的路基中段反导试验 https://www.zhihu.com/video/1341477129431855104

user avatar

那么多人邀请,其实我不是很懂这个问题的,我陆军的退役人员懂什么火箭军的事情,你们确实邀请错了人。技术细节上,很多回答已经猜得差不多了,更多细节属于50万的范畴,大家看到赶紧拿去换个首付?


战略价值上还没人提到过,我就斗胆说一说,说的不对的话,那都是你对。





新闻通稿说“不针对任何国家”,那肯定就不针对任何国家,明明是发展了一种技术,一种技术怎么能针对任何国家呢?比如说你发展了一种技术,让母猪一窝能产18只崽,这能针对哪个国家?如果谁感觉到了冒犯,他家的母猪一窝只能产12只崽,那是他自己的问题嘛。


谁家母猪只能下12只崽呢?这个大家都清楚,就不多说了。


还有只能下8头的。


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家母猪都能下崽,只是多与少的事情。只要能下崽那就是好母猪,能下崽,就能赚钱,一代一代慢慢改良嘛,说实话,我觉得这18只崽的母猪真还不是针对他们的。12只崽那个最近很跳,说是要打“母猪战争”,但是那不代表正式国家态度,针对他的可能性很小。母猪战争不是闹着玩的,谁家都只有一头母猪,没了就是没了。


关键在于有些国家,到底有没有母猪?母猪能不能下崽?一次最多下几只?


我估摸着其实他们有母猪,但是母猪还不会下崽,乐观估计,10年内能够下两头差不多。


那这就有了碾压性优势,绝对优势,针对性在这里。




母猪下崽技术,说白了就这么几个方向,预警、探测、大气层外变轨机动、战斗部。


战斗部是动能杀伤作用,动能杀伤说白了就是撞上去,顶多终末端加一点破片杀伤,这个咱就不懂了。理论上其实核弹头本身很容易破坏,它是个极其精密的机械电子复合装置,保险多达几十个,一个不能正常解脱就无法爆炸。只要一个破片命中,其中某一个环节无法正常动作,核弹头就无法爆炸或者爆炸威力大大减弱。


我们以氢弹为例,它的反射腔有一丁点不完美,聚变反应就无法进行或者效率大减。

当然这个结构图是错的,谁家氢弹结构图也不可能放网上,不过大致意思是这样。总之,核弹头极其复杂,不一定就是一个大铁坨坨轰成渣渣才能破坏它,一个破片都行,当然了,砸得稀碎更保险。


那么,其实大气层外拦截也就是中段拦截,关键在于大气层外对不配合目标的精确交汇对接


目标不会给你发射信息,更不会给你发送定位信息,这些都需要你自己搞定。啥时候发射需要你去探测,飞到哪了需要你自己搞定,轨道是啥样需要你自己判断。


我不大认可这次试验能够达到覆盖目前世界最先进在轨机动导弹的机动变轨范围。


但是能够覆盖的范围肯定是世界最大的。


比如说一发导弹飞出大气层,呲溜一下能够横向机动5公里,这是世界最牛逼水平了。


我们现在能揍它4公里,还没有国家能办到这个。


严谨一点说,导弹突防技术目前要领先于导弹防御技术,世界先进水平就是这样。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固然可以平衡掉不少核威慑对抗压力,但是指望着完全取得核威慑优势,那就过于乐观了。


然而很多国家的导弹突防技术是远远没有这么先进的。


面对中国这种水平的技术,他们所有核技术上的努力都面临着“归零”,在轨机动的突破还遥遥无期,但是前路却已经封死。


不沮丧是不可能的。


当然他们还有恒河水,还有天然乐观的性格,这个咱就不用替他们担心了。




这个技术,一次18只崽,关键其实是目标获取。


在轨大范围机动、精确拦截,也不是什么太夸张的黑科技,说白了跟轨道交汇对接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只不过飞船、空间站的交汇对接精度要求更高,但是目标是主动配合的。


难点就在这里,面对不配合的敌方导弹甚至就一个弹头(带机动发动机),你怎么发现它、跟踪它。


咱们差不多达到18只崽水平了,应该是世界领先了,通稿里直接就是这么说的,按照中国历来低调的德性,敢这么说,我判断18只崽问题不大。


还有2只崽的,那个,10年以后才有可能,这就比较尴尬了。


估计现在能不能让母猪怀孕都很难说。我估计他们的母猪其实压根就怀不上小猪仔。


让你特么打烈火5。

user avatar

放烟花啦,这是小年夜最好的礼物了。

这是正式对外公布的第四次试验,现在部署和研究中段反导的只有中美俄,而且名字都很特别,美国叫NMD,俄罗斯叫RNMD,中国更霸气,叫CNMD,名字这么土,战斗力当然爆表。

国防部说了,“不针对任何国家”,就是谁觉得自己被针对了就说明该国心怀不轨。反正,美国刚核讹诈“美国与中俄有爆发核战争风险”,我们直接就CNMD,表示了中国不接受核讹诈,我们有一定能力防御别人的核打击。所以这次发射到底是给谁看的,估计连保洁都知道。

“保洁,我给你讲,昨天中国大陆发射了反导飞弹”
“啊,真的假的,反导飞弹”
“我跟你说吼,不得了,他就是打给拜登看的吼”
“厉害了”

另外,要不接受核讹诈,更重要的是反击能力。我们三位一体的全面的核威慑能力应该也快了,陆基导弹和战略核潜艇外,空基的H20应该也快首飞了。战略轰炸机,当然不止是在家门口吓吓湾湾。

您好,我是大陸北方網友,可不可以發幾張這款戰機的圖片?它的匿蹤性能和美國B2比怎麼樣呢?
好的,给。

倒是美国又跑出来叫嚣“中国不需要”,估计又想用反战来想忽悠一些群众,再找几个公知说点类似“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拿去改善民生”的话来打配合,那就请美军先销毁所有隐形轰炸机并拆除生产线吧。

另外,去年我们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也成功着陆了,这是空天战斗机的前置科技。空天战斗机可以在大气层边缘机动变轨,生存能力一流,速度也非常快。空天战斗机可以攻击卫星、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从太空轨道用核弹攻击任何地点,让真理的说服力、校准力、适用性、普遍性,都有显著提升,是一个新的核威慑手段……咳咳,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和平利用太空”,只是手中无剑可用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什么叫和平?和平就是丁争的时候要掏出比对方粗的棒子。

切,有什么意义?
切,劳民伤财。
切,比外国的成本高。
切,没外国质量好。
切,外国又便宜又好。
切,外国的贵是质量好。
……

当然,无论是NMD还是CNMD,都拦不住饱和式的核弹一波流,所以在目前的局势下,增加核武库保证战略威慑是最具性价比的路线,也是唯一可行的路线。以兔子的性格,也肯定是早有准备,现在我们核武库实际数量有多少,美国就慢慢猜吧。

我们不喜欢透露核弹和核潜艇的信息,我们喜欢的是大量披露导弹的性能,而且国内装备都是预验一代、研发一代、装备一代、备战一代,能拿出来给你看的都是过气的,前面还有一个保密和一个设计升级款,所以CNMD到底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也没必要太详细报道。

显然,我们的执剑人不是程心,保持战略核威慑的工作一直在进行。在大争之世,只有手持利剑方能换来和平。

user avatar

拜登召见马斯克:芽衣shake it啊! 为什么我们的天基反导系统提出这么多年了没有实际推开?

马斯克:带统勇同志,国会和五角大楼得掏钱啊,让美联储再多印点也行,这玩意当年只是搞了个ppt,就把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耍的团团转,直接把他们拖垮了。

user avatar

什么都不说了,重点是时间。

user avatar

这个声明比这个事还有意思。

粟裕将军解放后去上海喝咖啡,坐在那里发呆,他夫人问为啥,他说在咖啡屋屋顶上只需要一挺机枪就能封锁整个街区。

想到这个“咖啡趣事”是因为前几日看到一个短文,标题说要提防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和美国政府的重返月球计划,就很好奇这种人类文明之光的好事为啥要反对?

帖主的意思是火星计划和月球计划本质上都是开拓了新的人类生存空间,如果形成依赖放射性元素比如氘氚的新的生存环境,就像《戴森球计划》那种,火星和月球就会成为新的人类殖民地。那么,火星或月球将会首先是美国的殖民地,一个远离地球的新殖民地。

另一方面,人类目前的核弹没有一个能打到月球的,更不用说火星了,未来即使有,信号干扰和激光拦截都会比在地球上容易得多。

上一次美国可以远离战火的时候,他左手跟苏联资源换技术,右手给德国和日本资源换资金,大家都打掉1代人国土皆废墟,独美国安定祥和,王师出面主持正义。

所以,如果美国真有1块核弹都打不着的殖民地之后,核战争还会远吗?挑动战争的精英总会躲得离战争越远越好,那么,现在美国精英是不想核平中国吗?

回过头来说粟裕将军的“咖啡趣事”,其实没那么有趣。

现在美国说不想,我们就相信他们不想,所以我们的反导拦截不针对任何国家,未来发展各种反导实验也不针对任何国家。

如果说反导拦截非得有个针对目标来凝聚士气,我觉得可以是火星人或月球人。

还有个有意思的问题,漫威电影里复仇者联盟的核心为什么不能是中国人?

user avatar

所谓“陆基中段反导”(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 就是在敌方弹道导弹发射的中段进行拦截。这里的“中段”指的是弹道导弹发射的 “初始段(起飞加速)-中段(大气层外惯性滑翔/轨道机动)-末段(大气层临近及以内的调整段) ”中的 中段。

长期以来,应对弹道导弹威胁的方法在于进行末段的拦截,但是弹道导弹末端处于大气层,飞行速度高,机动性强,可能存在诱饵弹头,而且处于攻击目标上方。一来拦截困难,二来即使拦截也可能导致附带损伤。所以最理想的防御方式是 在敌方弹道导弹飞行的中段进行拦截,这一阶段的导弹导弹轨道相对固定,拦截的首要难点在于 “探测”,其次是“毁伤”。

弹道导弹的飞行时间一般几十分钟,其中约1/4时间在起飞段,这一时期弹道导弹基本上处于敌意方国境以内,其具体轨道和攻击目标也无法知悉,基本不存在拦截可能。要进行中段拦截,时间非常紧迫,必须尽早的进行探测/预警,所以必须在敌意方弹道导弹的起飞段就发现,并进行飞行导弹的估计。这一阶段的主要预警手段在于导弹预警卫星(Defense Support Program Satellite, DSP 以及 Space-Based Infrared System ,SBIRS)以及UHF波段/P波段远程预警雷达

中国的导弹预警卫星包括 前哨系列尖兵系列,常常以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的名义进行发射。

典型的远程预警雷达包括 “铺路爪”(PAVE PAWS)以及曾在央视路面国产远程预警雷达:

在“毁伤”方面,则是高可用性的固体导弹,并可能带有多个 高机动性的 直接动能碰撞战斗部(Kinetic Kill Vehicle). 也就是使用高精度的 碰撞方式毁伤敌方导弹。

陆基中段反倒拦截的成功说明 我方 在 导弹预警卫星、远程预警雷达、高可用性固定弹道导弹 以及 高机动性动能碰撞战斗部 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应地,美国的陆基中段反导还处在招标/投标阶段,目前我方暂时领先。

user avatar

低情商:美国你看着啊,砰,炸了,拦截了。

高情商:不针对任何国家,我们爱好和平。

话说,过年放个大炮仗合情合理吧。

就本题而言,中国的陆基反导经过几次验证,中国的反导技术基本完备,可以有效的把危险拦截在大气层。

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护好我们的人民群众,可以坚定不移的践行自己和平发展的道路。

话说,美国朋友,你们反导技术还能用么?

user avatar

“你们这群泥腿子,既不肯跪又不肯死……”


这边释放了好几次善意,那边却报以核战争威胁。

以前还高看美帝一眼,以为是个有道统的国家。结果还是畏威不畏德的蛮夷。

user avatar

之前我说了今年怕不是要给睡王一个下马威(而不是以前的大礼包),于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另外现在基本上美国在日韩部署中导的军事意义也消失了——美国没有TEL技术(从头研发完全来不及,至于采购,你找俄罗斯买?),加上日韩纵深约等于没有,这就意味着就算美军真的在日韩部署了先进中导(不能是陆基战斧)也没啥意义。因为开战之后美军注定不可能有机会从日韩打出旅级齐射,那么就算有个别漏网之鱼发射成功也一定会被拦截……这还没算今后的055贴脸初段反导。

顺带一提,在高超之类的技术上美国已经落后于我国了,如果继续“混乱”下去的话美国威胁世界的能力很快就消失了——在差距越拉越大的前提下,没准再过几年我们就要讨论“使用洲际高超载具对美进行首次核打击”了……

user avatar

就在两天前,2月2日,美国海军上将查尔斯·理查德呼吁“美国需要考虑与主要对手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并且把目标直指中俄。

就在2月4日早些时候,美国海军驱逐舰“麦凯恩”号穿越台湾海峡,被我方全程监控。

我们说不针对任何国家,就是不针对任何国家,不要误会,我们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2月4日,我们只是做了一次“防御性”的陆基中段反导试验,一枚高空拦截导弹,拦截了一枚具有末段机动性的靶弹。

我们打的是明牌,从未遮遮掩掩,这是中国军方第五次对外公开宣布中国进行陆基反导技术试验,此前四次分别发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以及2018年2月6日。加上今年2月4日的这次拦截,五次试验,五次成功,例无虚发。

什么叫“中段反导”?弹道导弹有三个飞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段,或者叫上升段,从导弹点火升空算起到末级发动机停机为止。第二个阶段是中段,从末级发动机关机开始,到导弹再入大气层为止。第三个阶段为末段,也叫再入段,也就是再入大气层到落地这个飞行阶段。

“中段反导”,就是在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前,用高空拦截弹把它干掉,中段反导,也是世界上最难的反导技术。

这次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中,大家看网友拍摄的影像就可以发现,这拦截的不是一般的弹道导弹,照片中的蓝光是姿态控制发动机火焰,这证明了拦截导弹具备多次点火机动的能力。拦截常规弹道导弹是不需要如此“弯弯绕”的,说明针对的是那些能够末段机动,能够在大气层内滑翔,弹道难以预测的HGV(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这个技术,不说天下第一,反正美国暂时是没有,美军的“二合一”拦截弹都还在PPT上。

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China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简称CNMD,这套反导系统并非区域性反导,这是一个体系,是以全球为覆盖范围,需要天基红外预警卫星、超大范围预警雷达、机动性极强的拦截导弹、追踪系统......需要大量军事资源的调动,总而言之,没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强大的国力是做不到的。

美国反导系统简称TMD和NMD,俄罗斯的是RNMD,而我国则是CNMD 。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没有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双方都有发射战略核导弹的能力,但是一方拥有强大的拦截能力,力量的平衡就会发生改变。这就好比《三体》中的地球和三体,在“威慑纪元”中,双方都有威胁对方的能力,但是三体能够提前摧毁地球的引力波发射器,那么就会导致地球单方面的被动挨打。

战略弹道导弹,和反导系统,属于“矛”和“盾”的关系,原本大国之间的核平衡,建立在“核反击”下的“威慑”中,但是一旦有了成熟的反导系统,就会打破这个平衡,所以上个世纪美苏之间约定“限制反弹道导弹发展”......直到200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美苏于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率先打破了“核平衡”。

1964年2月,教员与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的钱学森专门谈到反导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

后续相关研究项目代号被定为“640工程”,1967年10月,中国甚至正式提出反导弹用核弹头的研制。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分别进行了“反击一号”到“反击三号”的全系统研制,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积累,填补了国内空白。接下来的“863计划”属于技术储备与可行性探索,研究了导弹防御的全天候监视、探测、预警、分析,以及拦截武器、C3I系统技术等......

而国际形势的几十年发展也再次证明当初顶层战略家的战略远见。

user avatar

中段反导技术对于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可能还真不是对美国。

而是防止某些咖喱国家弄几枚六十年代水平都不到的布朗运动弹就敢跑来玩讹诈。美国有几百枚洲际弹道导弹和几千枚弹头,真打起来了就算拦截水平再高也怎么都有漏网的。

当然,这只是我国未来反导技术进步的第一步罢了,下一步就是搞海基中段反导了,你说我们造了那么多055,他的那64个850毫米直径还有九米深的大型垂发是放啥的?难道仅仅是放普通防空导弹玩玩区域防空还是放战略轰炸机也能带的巡航导弹,还是为了塞几十枚反舰导弹来一波饱和攻击的?

你搞个标准3,我就不能搞红旗26?

此外,左手高超音速打击武器,右手路基中段反导列装,打还是不打,我打你你能不能还手那可都是我决定了……

user avatar

身处新疆,那一天晚上,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的绚丽烟花。

顶点快速笔直移动,弧度优美流畅;尾部轨迹弯弯曲曲,回味韵味悠长。

样子像什么?有点像火炬手全力奔跑时,手中火炬的火焰 。

什么感觉?亲眼看到自己的导弹从头顶飞过,无比的安心和振奋。那是不可阻挡的力量,那是无法逾越的长城,那是打在狂徒脸上的一记耳光。

——————我是分割线——————

正在看《跨过鸭绿江》,今天亲眼看到这柄加持火焰特效的王者长剑,让我在震撼中加深了彭德怀元帅名言的理解。

彭德怀说: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是分割线——————

2月4日,新疆多地夜空出现罕见火箭云,不少网友纷纷拍下这一奇观。据天文科普作家介绍,火箭发动机到了比较高的地方,如太阳角度合适,火箭尾气就会被太阳照亮,地面上的人就可以观看到锥形云层,也就是火箭云。
用个抖音截图,我看见的,和这个很像,但确实比这个大很多。
user avatar

厉害了,我的国!

2月4日,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达到预期目的。

我国分别于2010年、2013年、2014年、2018年,进行了四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均达到预期目的。

弹道导弹飞行分为初始助推段、中段、再入段。

中段是导弹离开大气层,进行相对稳定巡航的阶段。

由于导弹飞的很高,即使发生核爆炸,也不会对地面造成伤害,是最佳拦截时间。

我国路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是对潜在敌人最强有力的震慑。

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我们不针对任何国家。

user avatar

拦截一发靶弹看着不过瘾。

啥时候来个群发的?

比如,一次同时发射十枚以上的靶弹,然后予以拦截。

此举有两个目的。

第一,你看我靶弹多不多?那你猜我家核弹头多不多?

第二,你看我拦截能力牛不牛?

有人说,你这不是刺激人么,不是新冷战么,不是军备竞赛么?

没错,就是啊。

提醒大家一点,不要妖魔化冷战。

你别看我们国家嘴上一直反对“冷战思维”,但实际上,冷战是个好东西。

一切旨在遏制热战(尤其是热大战)爆发,提高敌方军事冒险成本与代价,令其无法通过对外战争转嫁矛盾牟取利益,从而最终活活憋死的手段,都是冷战。

冷战的胜负,是由对军事冒险的依赖程度决定的。

谁更依赖于靠军事冒险“脱困”,谁就越是在走歪门邪道,谁就越有可能输。

苏联就是这样的。

苏联修了,堕落为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大搞“老子党”,武力镇压(比如“布拉格之春”),对外大搞扩张(比如阿富汗)。

那么,一旦面临冷战,旋即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打又不敢打大的,为了维持实力对比还不得不层层加码,在长期的对峙中把自己耗死,整个一不务正业(丢了英特纳雄耐尔的初心)。

而美国冷战之所以赢,是因为人家那时候的主业是忙着整合资本主义世界,构筑“全球化”的雏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军备竞赛只是“副业”。

所以,中国有什么好怕的呢?

你若要冷战,那便战嘛。

反正,我们不存在“军备竞赛”,只不过是在“补历史的欠账”。

我们的主业又不是争霸和军事冒险,而是“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哦,对了,也不用太害怕“狗急跳墙,民兵洗地”。

一来,核战争除了攻击力,防御力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种防御力不仅是反导拦截,也包括地下掩体地下长城。反导拦截是盾牌,“深挖洞,广积粮”就是铠甲。

二来,冷战是能够做到“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苏联直到死都没“白杨洗地”。因为,按核按钮的人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寡头,权贵,照样吃香喝辣穿貂海边别墅。世界如此美妙,何必如此暴躁?洗什么地?

不要怂,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user avatar

我翻译下“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意思:

“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