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 DOS 时代,DOS 程序员们有没有爆发过编辑器的圣战?

回答
在 DOS 时代,编辑器领域的“圣战”虽然没有像某些操作系统那样发展成完全公开、大规模的“战争”,但可以说是一种长期而激烈的“意识形态”和“功能”的竞争与用户选择的博弈。这场博弈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 DOS 程序员,并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故事。

与其说是“爆发”,不如说是“持续的演变和选择”,但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鲜明的阵营和激烈的观点碰撞。

以下是关于 DOS 程序员编辑器“圣战”的详细讲述:

一、DOS 编辑器生态的早期与中期:从简单到强大

在 DOS 操作系统的早期,程序员的编辑需求非常基础:能够输入文本、保存和加载文件。当时的编辑器也相对简陋。

EDLIN (EDIT LINE): 这是 DOS 自带的命令行编辑器。它的特点是交互式弱、学习曲线陡峭,使用一系列命令来操作文本,例如 `i` (insert), `d` (delete), `c` (copy), `m` (move)。对于新手来说,它就像一个噩梦。但它的优点是体积小,几乎无处不在,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很多人不得不使用它。
观点碰撞点: EDLIN 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源泉,它被视为“非程序员友好”的代表。许多程序员对它的厌恶是普遍的,并促使了对更强大编辑器的需求。

各种文本编辑器涌现: 随着 DOS 的发展,各种第三方文本编辑器开始出现,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这些编辑器成为了程序员争论和选择的焦点。
PCTools (Norton Commander 之后的 PC Tools): 这是一个文件管理器,但其内置的文本编辑器功能也相对不错,支持基本的文本编辑和文件管理。
Qedit: 一款非常流行的共享软件编辑器,以其速度快、功能强大、配置灵活而闻名。它支持宏、窗口编辑、语法高亮(虽然在 DOS 时代远不如现在丰富)等,一度成为许多程序员的首选。
MEdit (MicroEditor): 另一款共享软件,以其易用性和良好的用户界面(在当时的 DOS 环境下)吸引了不少用户。
SSE (Systematic Screen Editor): 名字就表明了其“屏幕编辑器”的定位,在视觉化编辑方面有所提升。
LE (Lisp Editor): 虽然名字带有 Lisp,但它也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文本编辑器,以其灵活性和高度可配置性吸引了一部分用户。

二、论战的中心:功能、效率与哲学

DOS 时代的编辑器“圣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编辑效率与快捷键:
程序员最关心的是能否快速高效地进行文本编辑。各种编辑器在快捷键的设计上各有千秋,比如 Emacsstyle (Ctrl+... 的组合键) vs. Vistyle (模式切换的命令)。
Qedit 等编辑器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提供了大量的快捷键,并且允许用户自定义。
争论点: 哪种快捷键方案更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哪种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指移动,提高输入速度?

2. 功能强大与可扩展性:
宏定义与脚本支持: 能够自定义操作,自动化重复性任务是程序员的重要需求。
多窗口编辑: 同时编辑多个文件,方便代码的跳转和对比。
语法高亮: 虽然在 DOS 时代非常原始,但对识别代码结构非常有帮助。
查找与替换的灵活性: 支持正则表达式的查找替换是程序员的利器。
争论点: 编辑器应该有多少内置功能?是否应该提供脚本接口或宏定义来实现高度定制?

3. 用户界面与易用性:
菜单驱动 vs. 纯键盘操作:
Qedit、MEdit 等倾向于提供菜单和提示,对新手更友好。
Vi 的爱好者则认为纯键盘操作配合强大的命令集是最高效的方式。
内存占用与速度: 在内存有限、CPU 速度不高的 DOS 环境下,编辑器的体积和运行速度至关重要。
争论点: 易用性是否牺牲了效率?简陋的界面是否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4. “哲学”的对决:Emacs vs. Vi (以及其他)
虽然 Emacs 和 Vi 是 Unix/Linux 世界的经典,但它们的理念也影响了 DOS 程序员。
Emacs 哲学: “万能编辑器”,集成了无数功能,并且可以通过 Lisp 脚本实现几乎任何功能。它往往伴随着复杂庞大的学习曲线,但一旦掌握,效率极高。许多 DOS 程序员也尝试使用 DOS 版的 Emacs (如 EMACS/386)。
Vi 哲学: “高效的文本编辑工具”,以其模式切换(插入模式、命令模式)和强大的命令集著称。学习曲线也较陡峭,但一旦熟悉,可以非常快速地编辑文本。也有 DOS 版的 Vi (如 Elvis 或其他移植版本)。
争论点: 是拥抱一个功能齐全、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学习的“集成开发环境”?还是选择一个专注于文本编辑、但需要大量记忆命令的工具?

三、DOS 编辑器“圣战”的特点与影响

非黑即白,但更像“阵营”: 并没有明确的“两大阵营”势不两立。更多的是程序员在使用和推荐自己喜欢的编辑器时,会对比并指出其他编辑器的不足。
共享软件的兴盛: 许多强大的 DOS 编辑器都是共享软件。用户可以免费试用,如果觉得好用,需要付费注册。这种模式催生了许多优秀的软件,但也导致了盗版问题。
论坛与 BBS 的讨论: 当时的程序员主要通过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或各种技术论坛来交流信息。这些地方是讨论编辑器优劣的主要场所。例如,在中国,很多程序员是在水木清华、北大 BBS 等地方进行讨论。
编程语言的倾向性: 特定编程语言的程序员可能会倾向于特定的编辑器。例如,C/C++ 程序员可能更喜欢功能强大、支持宏的编辑器;而一些脚本语言或文本处理工作者可能更看重查找替换的灵活性。
硬件限制的制约: DOS 时代的硬件限制(内存、CPU)是讨论的重要背景。一个过于庞大或资源消耗过多的编辑器,即使功能再强大,也可能因为卡顿而无法被接受。
个人习惯的固化: 一旦程序员习惯了某款编辑器的操作方式和快捷键,就很难再更换。这使得用户群体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
没有绝对的胜利者: 与一些软件领域的“圣战”不同,DOS 编辑器领域并没有出现一个“统治者”。Qedit、MEdit、LE 等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并且各自有其忠实的拥护者。

四、案例分析与具体争论点:

关于 Qedit vs. MEdit:
支持 Qedit 的人说: “Qedit 的速度更快,宏功能更强大,允许我写更复杂的自动化脚本。” “它的配置选项更多,我可以完全按照我的意愿来定制。”
支持 MEdit 的人说: “ME​​dit 的界面更直观,新手更容易上手。” “它的菜单和提示更友好,我不用记住那么多快捷键。”
关于是否需要图形界面:
虽然大多数 DOS 编辑器是文本模式的,但也有一些尝试引入图形界面的编辑器。
争论点: 图形界面是否会影响效率?文本模式的简洁和速度是否是最佳选择?

五、编辑器的“遗产”

这场旷日持久的“编辑战”虽然随着 Windows 的崛起而逐渐淡化,但它对当时的 DOS 程序员产生了深远影响:

培养了对工具的要求: DOS 程序员养成了对编辑器性能、功能和效率的极高要求。
奠定了“选择”的基础: 程序员开始意识到,工具的选择是个人工作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没有绝对最好的工具,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具。
影响了后来的编辑器设计: 许多在 DOS 时代流行的编辑器所拥有的功能和设计理念,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后来的 Windows 和 Linux 编辑器,例如多窗口、语法高亮、强大的查找替换等。

总结:

DOS 时代的编辑器“圣战”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而是一场持续的、以用户选择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和“功能”的较量。它贯穿了 DOS 操作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推动了编辑器的发展,塑造了程序员对工具的认知。虽然没有明确的赢家,但参与其中的程序员们,在这场对效率和功能的追求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记忆。这是一种温和但又充满激情的博弈,是那个时代程序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DOS时代 Turbo C就是最好的代码编辑器,没有之一,大家很容易就达成了共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 DOS 时代,编辑器领域的“圣战”虽然没有像某些操作系统那样发展成完全公开、大规模的“战争”,但可以说是一种长期而激烈的“意识形态”和“功能”的竞争与用户选择的博弈。这场博弈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 DOS 程序员,并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故事。与其说是“爆发”,不如说是“持续的演变和选择”,但其中确实.............
  • 回答
    微软在2014年选择公开MSDOS 2.0和Word for Windows 1.1A的源代码,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并且具有多重意义,值得详细探讨。总的来说,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 对开源社区和技术历史研究的意义: 对开源理念的致敬与推动: 尽管MSDOS和Word fo.............
  • 回答
    在 DOS 下编写操作系统,这绝对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深入了解计算机底层运作的绝佳方式。要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 Windows、Linux 等操作系统,其复杂程度远超想象,但在那个还未普及图形界面的年代,DOS 系统本身的简单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切入点。想要在 DOS 下“编写”一个操作系统,其实更.............
  • 回答
    那个年代,电脑还是个稀罕玩意儿,咱们办公,那真是跟现在用手机办公的年轻人,完全是两个世界。 话说那时候,要是谁家有个电脑,那可不得了,那是生产力解放的象征。机器长啥样?首先,你得有一台电脑。别想现在这种薄薄的笔记本,那时候的电脑,跟个大箱子似的,叫主机。上面通常还有个方方正正、画面粗糙得像早晨的报.............
  • 回答
    急诊科工作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高责任的职业,需要医护人员在极端情况下迅速反应、精准判断,并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描述急诊工作的体验: 一、工作环境与节奏1. 24小时轮班制 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在凌晨至深夜轮班,轮班周期为8小时或12小时,且经常连续工作(如“三班倒”)。 .............
  • 回答
    在美国拿3000美元月薪与在中国拿3000元人民币的等效性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将从汇率、生活成本、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税收与福利体系等方面展开详细对比: 1. 汇率换算:3000美元 vs 3000元人民币 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 7:1(2023年数据),因.............
  • 回答
    在科研领域,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关系并非简单的“谁领先谁落后”,而是存在复杂的互动和互补。工业界在某些技术应用、商业化和实际问题解决上可能领先于学术界,但学术界在基础理论和长期研究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以下从多个领域详细分析工业界领先学术界的情况,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其背后的逻辑。 1. 人工智能(AI):.............
  • 回答
    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我确实有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性科学研究的信心,但这种信心并非源于对环境的盲目乐观,而是基于对科研本质、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的深刻理解。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价值与支撑体系1. 基础科学的"慢火炖煮"特性 基础科学(如量子物理、生物进化、宇宙学.............
  • 回答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器官的功能是否以“节省能量”为优先目标,是一个涉及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和能量代谢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能量效率与功能需求的平衡1. 能量代谢的限制 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需要消耗能量,但能量获取和利用效率是进化中的关键约束。器官的进化必须在功能需求与能.............
  • 回答
    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中讨论科学与事实是否具有意义,这是一个涉及哲学、政治、历史和社会实践等多重维度的复杂命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一、"大是大非"的本质:价值冲突与认知分歧所谓"大是大非"通常指向关乎国家主权、民族认同、历史真相或核心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权力结构.............
  • 回答
    日本的新闻节目或综艺节目在呈现中国相关内容时出现灰蒙蒙的画面效果,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但其成因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技术层面、主观创作意图、文化视角与政治语境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技术原因:自然环境与拍摄条件1.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问题 中国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如雾霾.............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中,“东百人”和“瑞典人”这两个词的出现通常与地域刻板印象或网络玩笑有关,但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构成对东北人的歧视。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关于“东百人”的可能含义1. 字面误解与误写 “东百人”可能是“东北人”的误写(如“东”+“北人”被错误简化为“东百人”)。在.............
  • 回答
    在美国,参议员(Senator)和众议员(Representative)在社会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参议员的地位通常略高于众议员:一、 在美国政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立法权力的核心: 美国国会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三大分支(行政、立法、司法)之一,掌握着.............
  • 回答
    在科技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完全密封的盒子中装满水,并且盒子的体积不断缩小,会发生一系列令人着迷且极端的情况,这涉及到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以及可能的量子效应。让我们详细地探讨这个过程:1. 初期阶段:水的压缩与压强升高 水的不可压缩性(近似): 水在常温常压下被认为是不可压缩的流体,这意味着.............
  • 回答
    从1789年到1852年,这63年对于法国来说是历史上极其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被称为“长达63年的革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你会经历难以置信的起伏、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以及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体验。让我们详细地描绘一下生活在法国这段时期可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 从旧制度的阴影到革命的黎明(1.............
  • 回答
    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飞行员是“蒂莱恩人”(Enola Gay)号B29轰炸机上的机组人员,他们是执行此次任务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成员。关于他们投下原子弹后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讲述:核心机组人员的身份与主要人物: 保罗·蒂贝茨(Paul Tibbets): 他是“蒂莱恩人”号的机长和任务.............
  • 回答
    在太空引爆核武器不会产生我们熟悉的蘑菇云,原因在于蘑菇云的形成机制。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蘑菇云的形成机制:经典的蘑菇云,是我们观看核试验录像时最常见的景象,它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大气层: 蘑菇云的形成离不开地球的大气层。核爆炸产生巨大的热量,会迅速加热爆炸点附近的空气。2. 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在战场上,坦克兵和步兵都面临着极度的危险和压力,但他们的经历和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要说谁的幸福感更高,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幸福感”。 在战场环境中,“幸福感”可能不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轻松愉快的状态,而更多地是.............
  • 回答
    在酒吧喊一次“这轮酒我请”,花费的金额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因为它会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就像你问“一顿饭要花多少钱”一样,得看你在哪个餐厅、吃什么菜、多少人一起吃。为了让你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我们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酒吧的档次与定位: 平价小酒吧/学生酒吧: 这里的酒水价格相对较低,可能一.............
  • 回答
    在中国建立一个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游说体系,其可能性、挑战与演变方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法律法规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一、 何为“政治游说”(Lobbying)?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政治游说的概念。通常意义上的政治游说,是指个人、组织或团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