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运河江南段为何不直接取道太湖而要围着太湖绕个大弯?

回答
关于大运河江南段为何不直接穿过太湖,而是选择绕行,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地形地貌的制约、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考量。这并非简单的“绕弯”,而是综合权衡的结果。

一、地形地貌的天然限制:太湖的特殊性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太湖并非一个简单的湖泊,它的地理特征是决定运河走向的关键因素。

广阔而浅的湖面: 太湖面积巨大,但湖水普遍较浅。在古代,没有强大的抽水和疏浚技术,直接在湖中开凿和维护一条深邃、能够容纳大量船只通行的运河,难度极大。一旦水浅,船只很容易搁浅,航运将受到严重影响。
湖泊的易变性: 湖泊的水位会受到降雨、蒸发、河流进出的影响,变化较大。即使当时能勉强开凿,如何在变化多端的水位下保证运河的通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湖底淤积: 湖泊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淤积场所,大量泥沙会在湖底沉淀。在太湖中开挖河道,意味着要不断与淤积的力量作斗争,工程量和维护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湖泊生态和用途: 太湖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渔业和饮用水源地,其水质和生态对于周边地区至关重要。直接穿过太湖,不仅会破坏湖泊的生态环境,也可能影响到沿岸居民的生活用水。

二、古代水利工程的局限性与智慧

古代工程技术与现代不可同日而语,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大化效益、最小化风险。

挖河与疏浚的难度: 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挖掘一条足够宽深的标准运河,需要投入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在太湖这样庞大的水域进行大规模的“挖河”,实际上是开辟一条人工湖河,其工程量是惊人的。
水流控制的复杂性: 运河的本质是人工水道,需要稳定可靠的水流来维持航运。如果直接穿过太湖,如何控制湖内水流,避免风浪影响,保证船只安全,都是难题。而选择绕行,可以利用天然河流的河道,或者在相对狭窄的地带开凿,更容易进行水流的控制和调节。
工程的经济性考量: 既然直接穿过太湖的难度和成本都极高,那么选择相对容易实现、成本可控的绕行方案,自然成为更明智的选择。大运河的修建和维护,最终是为了服务经济发展,如果工程本身过于耗费资源,反而会得不偿失。

三、绕行太湖的战略考量与实际效益

选择绕行太湖,并非简单的“避开”,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和实际考量,并且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利用天然河网: 江南地区水系纵横,河流密布,这是大运河修建的得天独厚之处。运河的修建,很多时候是“一线串珠”式的整合和疏浚现有河道,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开凿和连接。绕行太湖,使得工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这些天然水道,如利用吴淞江、吴中河等,大大降低了工程难度和成本。
避开湖泊中心,选择相对“可控”的水道: 绕行意味着将运河的主体建在湖区周边相对狭窄的陆地或浅水区域。这些区域的水文条件相对稳定,淤积情况也比湖心可控。通过对这些水道进行疏浚、加宽、加深,可以构建起稳定可靠的航运通道。
更灵活的线路选择和节点设置: 绕行方案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和连接沿途的重要城镇和经济中心。例如,大运河江南段需要连接苏州、杭州等重要城市。通过绕行太湖,可以将这些城市纳入运河体系,方便物资和人员的流通。同时,在绕行的过程中,可以在沿岸设立闸口、港口等设施,更好地服务于沿岸的经济活动。
应对极端天气的影响: 湖泊水面开阔,容易受到风浪的侵袭。直接在湖中开凿运河,一旦遇到大风天气,航运就会中断。而选择陆地或半封闭的水道,抗风浪能力更强,更能保证航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保护湖泊生态的早期认知(可能): 尽管古代对生态保护的概念不如现代,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适应是深刻的。直接穿湖无疑会极大地改变太湖的自然状态,引发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后果。选择绕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举例说明: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如果大运河要直接穿过太湖,那么可能需要开凿一条贯穿湖面的“人工运河”,这条河道需要足够深,以保证船只通行,并且需要考虑如何抵御湖面的风浪。而实际的江南运河,例如在苏州段,则是利用了天然的河道,并对之进行疏浚和加宽。即使有绕湖的说法,也是指利用了太湖周围的水系,而非直接在湖心开挖。

总结:

因此,大运河江南段绕行太湖,并非是“绕了一个大弯”的愚蠢之举,而是古代工程师在充分了解地形地貌、受限于当时工程技术、并着眼于实际经济效益和航运稳定性后,做出的最合理、最智慧的工程选择。它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思想。选择绕行,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且更具实用性的道路,从而成就了这条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工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风浪和水匪外,太湖也不像看起来那么好开船。

太湖看着大,其实特别浅,平均深度1.9米,而且水草茂密,迁移不定,客运小船走太湖还行了,货运很容易搁浅。当然了,航道可以人力掏出来,但要在湖心维护航道,人力运力机械都进不去,工程难度比陆地上维护运河大得多。

江南运河运作了2500多年,历代从未停止过修缮,现在无锡、苏州段按照三级航道标准维护,能通行1000吨级船舶,太湖相比之下没有优势。

如果太湖像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一样深,通航标准就高了,不过风浪也会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运河江南段为何不直接穿过太湖,而是选择绕行,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地形地貌的制约、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考量。这并非简单的“绕弯”,而是综合权衡的结果。一、地形地貌的天然限制:太湖的特殊性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太湖并非一个简单的湖泊,它的地理特征是决定运河走向的关键因素。 .............
  • 回答
    提起侯景南侵,那可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场大劫难,尤其对江南地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这件事可不能简单一句“侯景打过来了”就带过,它背后牵扯的恩怨情仇、政治博弈,还有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实在是复杂得很。咱们先得说说,侯景这人到底是谁?他本来是尔朱荣手下一员猛将,后来又跟着高欢、高澄混。可以说,他.............
  • 回答
    明末江南的工商税收潜力,就像一块未经充分雕琢的璞玉,蕴藏着惊人的光华,但其开发之路却布满了荆棘和阻碍。如果能将其潜力真正挖掘出来,对摇摇欲坠的明朝来说,将是雪中送炭,甚至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要理解江南工商税收的潜力有多大,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明末江南的经济繁荣程度:明末的江南,尤其是以苏.............
  • 回答
    剃发易服,这个在清朝初期对江南地区造成的巨大震动,以及清朝皇帝为何对此铁腕推行,绝非一朝一夕的简单故事,背后牵扯的是民族矛盾、政治统治的巩固、以及文化认同的较量。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清朝统治者的考量。江南动乱的深层原因: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的撕裂首先,我们要明白,江南地区在明.............
  • 回答
    想去上海就业,考虑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和苏州大学这三所学校的会计学专业,并且想了解它们在上海的认可度差距,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我尽量详细地给你分析一下,同时避免那些听起来像AI写出来的生硬感。首先得说,这三所学校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不错的本科院校,在各自的领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要放在上海这个人才.............
  • 回答
    江浙地区年温差大,春秋季日温差也很大,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我们之所以还说江南气候好,是因为这种“好”是相对的,并且包含了对江南地区气候特征的 多维度理解和评价。不能简单地将温度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江南气候仍然被认为是好的,即使存在较大的温差:一、 长期稳定的水热.............
  • 回答
    “月涌大江流”,这句诗句勾勒出了一幅壮阔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确实引发了许多人的联想与解读。关于“月”的意象,大家普遍会想到月光倾泻,或是江面上那轮皎洁的月亮倒影。这两种理解都极具画面感,也贴合了诗歌描绘的江景。不过,如果我们要跳出这些常见的解释,去探寻一种更为独特的视角,或许可以这样构思:“月”并非仅.............
  • 回答
    张润泽,一位来自江苏的大学三年级学生,用一年的时间,通过提供法律援助,为当事人挽回了高达200万元的经济损失。这则新闻一经报道,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如何看待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这一现象?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例,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它折射出当下大学生群体在法治建设中的角色担当,.............
  • 回答
    .......
  • 回答
    江苏,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蓬勃经济活力的土地,位列全国第二大省的宝座,却始终与“超一线城市”这个耀眼的称号擦肩而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又给江苏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超一线”的魅力与江苏的地理棋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超一线城市”。这并非一个官方的行政划分.............
  • 回答
    近十年来抗战剧扎堆出现“纨绔少爷”和“江湖大佬”的设定,这背后确实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市场和观众需求的反馈。观众口味是会变的,一部剧的成功往往会带动一批模仿者。 “纨绔少爷”的吸引力: 为什么会.............
  • 回答
    王莉和陈坚,同为食品与酿酒领域的专家,并且都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一个备受争议,一个则风平浪静。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专业背景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院士的评价体系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理论上是依据在工程.............
  • 回答
    重庆江津恒大金碧天下,这个曾经响彻一时的楼盘,如今却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之中。说起它怎么了,这中间的故事复杂而漫长,更像是一部现实版的“沉浮录”。最初,恒大金碧天下无疑是江津乃至重庆房地产市场上的明星项目。它坐落于江津滨江新城的核心区域,依江而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开阔的视野。项目规划宏大.............
  • 回答
    上海,这座光鲜亮丽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与周边省份,尤其是江苏和浙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说上海受谁影响更大,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谁影响更大”来一概而论,因为这种影响是多维度、深层次的,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领域,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如果非要从一个宏观的、长期的角度来审视,上海受江苏.............
  • 回答
    11月17日,江苏盐城大丰区海域发生了一场5.0级的地震,这次地震的波及范围相当广,包括上海、南京、苏州等多个城市在内的长三角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很多市民在睡梦中被摇醒,也有人在家中或办公室感受到了明显的晃动。地震概况: 震源地与震级: 地震发生在11月17日,震源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海.............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江西,特别是如果国家愿意大力投入,江西这片土地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得先把那些官方腔调,那些一看就是套话的东西都扫到一边去,咱们就从实际出发,看看这儿到底有啥可挖的。一、江西的底子:啥是真材实料?江西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有自己的“老本”和“家底”,这些是支撑其发展的最基本的东西。 自然禀.............
  • 回答
    咱们国家工业升级、迈向高端制造,这是个大方向,也顺应了时代潮流。想让“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机械土木两大护法”的说法渐渐淡出,核心在于培养真正有创新力、能在尖端领域有所突破的人才,并且营造一个能够让这些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系统性的、多层面的推进。一、 破除“天坑”与“护法”的观.............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非常值得深入探讨。陕西、江西、辽宁、重庆这四个省市(重庆是直辖市,但我们为了讨论方便,将其与省份进行对比)在经济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而且它们目前的GDP确实处于一个相对接近的区间,这使得预测“谁能笑到最后”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
  • 回答
    江苏南通近日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冰雹和大范围强雷暴大风天气,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给当地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截止目前,这场灾害已经造成了11人不幸遇难,另有102人受伤,具体情况令人痛心。事件经过:据当地居民和媒体的报道,这场灾害发生于[请在此处补充具体日期,如“XX月XX日”]。当天下午,天空突然阴沉下来.............
  • 回答
    关于江苏被称为“内斗大省”,这更多是一种民间流传的说法,带有调侃和一定的刻板印象,并没有官方的定义或者学术上的严谨论证。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尽量剥离“AI感”,用更生活化、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得聊聊江苏这块土地的独特之处,这才是“内斗”说法的根源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