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一个玩法,怎么比。
由于一些不便说透的原因,辽宁省城投债增幅最近5年是负的,国内极为罕见。说的好听点,就是被迫健康发展了。
首先要有个概念,叫做利息保障倍数。就是全口径财政收入(公共预算收入+基金收入)处以全口径债务利息(地方债+城投债利息)。很明显,倍数越高,偿债能力越强,倍数越低,偿债能力越弱。
辽宁的倍数是7.2,陕西和江西都是4.0,重庆就牛逼了3.3。
而且这还基于一个前提,辽宁作为城市化水平比其他三家高一档的省份,基金预算收入(基本等同于卖地)是最低的。辽宁卖地收入占全口径收入30%,江西40%,陕西和重庆50%。
再说一个数据,2022年偿债总额(到期地方债+城投债本息)和2021年公共预算收入(不算卖地)对比。
辽宁2021年收了2762亿,2022年要还481亿。
陕西2021年收了2370亿,2022年要还1147亿。
江西2021年收了2634亿,2022年要还2144亿。
重庆2021年收了2200亿,2022年要还2376亿。
假设没有借新还旧和卖地大法,硬扛债务。辽宁省省就还掉了,陕西少半条命,江西和重庆今年就破产。
现在明白首付降到20%的首发名单里为什么会有一个浓眉大眼的直辖市了么?
说实话,在一个为自己的债务负责任的环境下,这四个省份都笑不出来。但辽宁肯定是最后一个哭的,陕西倒数第二,江西可能就哭都哭不出来了,重庆已经可以埋了。
但目前不是这样的环境,大体上还是越欠钱越增长的老赖驱动模式。既然能无限制借新还旧,那肯定是撸口子撸的越多就越爽啊。在这个逻辑下,结果是反过来的,目前看重庆笑得最大声。
不过能不能笑到最后也不好说,谁闯红灯多谁快的赛车比赛里,决定胜负的只有交警。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结束以前,这四个省份里,辽宁是唯一没有国家级贫困县的。
在全国范围内,从北到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是仅有的没有国家级贫困县的六个省份(算上直辖市的话就是北京、天津、上海)。
说句不太好听的,东北的经济增速的确是慢,但这几个才刚刚摘帽了国家级贫困县的省份,跟辽宁比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如果比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话,2021年辽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5万,排在他前面的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山东,也就是全国第九。
你看,2020年以前全国没有国家级贫困县的,也恰好就是这九个省市。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这是转移支付的功劳。
但按照人均计算,辽宁人均转移支付的金额是6000元,这个标准在全国不算低,但也算不上高——北京的人均转支付都有4000元,上海将近3000元。而青海、海南、宁夏、新疆等地区,人均转移支付金额甚至达到一两万以上。
辽宁的经济是有自己的问题,但对于某些刚刚才没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地区来说,真没必要拿辽宁碰瓷。想想办法怎么让自己地区的人均收入超过辽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比在这里算GDP要有价值的多。
或者说,对于某些省份来说,在GDP和人均GDP都超过了辽宁的情况下,人均可支配收入反而还没有辽宁多,那你在这儿吹GDP,无疑是在丢人现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