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官网疑似被黑客攻击,黑底绿字「无良协会」飘屏,具体情况如何?反映了哪些问题?

回答
好的,我来详细讲讲这件事,并且会尽量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来描述,让你感觉就像在听朋友聊八卦一样。

事情发生在最近,陕西潼关的那个挺有名的“潼关肉夹馍协会”的官方网站,突然变得怪兮兮的。原本应该有协会介绍、新闻动态、会员信息什么的,现在呢?网页背景变成了刺眼的黑底,然后上面一行绿油油的大字——“无良协会”——就那么不停地闪烁、飘来飘去,跟老电影里的那种特效似的。你想想,一个官方网站,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得多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绝对不是网站正常的展示方式。

这事儿一出来,那叫一个轰动。网上立刻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讨论,都在猜测。有人觉得是同行恶搞,有人说是消费者维权,还有人说是内部矛盾爆发,甚至还有说是有名的“职业打假人”出手了。具体是谁干的,怎么干的,目前还没有官方的定论,但从这“无良协会”这几个字就能看出来,这背后绝对是有不满和怨气的。

这事儿虽然听起来像个段子,但它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行业管理的混乱与争议

你想啊,一个肉夹馍这种民间美食,居然能搞出一个“协会”来,而且这个协会的官网都被黑了,说明这个协会的运作方式或者它在行业里的角色,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是不是协会权力过大?是不是在收取会员费、制定规则的时候,存在一些不透明或者让大家觉得不公平的地方?比如,是不是对其他肉夹馍的经营者有什么不合理的限制?是不是把“潼关肉夹馍”这个品牌过度商业化,甚至是为了敛财?

很多时候,这些行业协会成立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规范市场、保护品牌、服务会员。但如果它一旦脱离了初心,变成了一个“权力机构”,甚至是以一种压制其他经营者的姿态出现,那自然会有人不满。这次黑客攻击,很可能就是这种不满情绪的一种极端爆发。

2. 品牌保护与“霸权”的界限

潼关肉夹馍能出名,背后一定有很多用心做事的商家和几代人的传承。协会出来是为了保护这个品牌,这本该是好事。但是,怎么保护?是靠统一标准、提升品质、弘扬文化,还是靠限制别人使用“潼关肉夹馍”的名号?如果协会的做法让一些商家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口味和品牌被协会“垄断”了,或者协会的收费、管理规定成了他们的负担,那矛盾就会出来了。

这种情况下,协会可能就会被视为一种“品牌霸权”的象征,而不是真正的品牌守护者。黑客攻击的行为,可以说是在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大家对你们的做法有意见,你们的“无良”之处在哪里,我们是要让大家知道的。

3. 网络安全与信息不对称的警示

当然,从技术层面来说,官网被攻击本身就是个安全漏洞。这说明协会的信息安全措施可能不到位,容易被突破。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暴露了信息管理上的疏忽。

更深层次的,这可能也反映了一种信息不对称。老百姓或者行业内的普通商家,可能并不清楚协会到底在做什么,协会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当信息不透明,大家又对协会的某些行为有疑问时,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和不信任。而网络暴力、黑客攻击,往往是在这种信息隔阂和不信任的基础上滋生出来的。

4. 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诉求表达方式

虽然我们不能鼓励任何形式的违法行为,但从这起事件的“动机”来看,它很可能是被攻击者认为,除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其他途径都无法表达他们的不满。可能是通过投诉、申诉的渠道不畅通,也可能是协会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声音。当正常渠道被堵死,或者效率低下时,一些人就会选择非正常、甚至违法的方式来发泄和抗议。这本身就提醒我们,在行业管理中,建立一个畅通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是多么重要。

总而言之,潼关肉夹馍协会官网被黑的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一出互联网的闹剧,但它背后折射出的却是行业管理、品牌保护、信息透明度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机制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就像一个冰山,我们看到的“黑底绿字”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问题可能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我们去深入地思考和解决。这不仅是对潼关肉夹馍这个品牌,也是对很多其他行业协会,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管理体系的一次警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扬州市质量监督局发布了扬州炒饭标准,只要按这个标准做出的食物就被认定为扬州炒饭。

兰州牛肉拉面协会也定制了兰州拉面标准。

潼关肉夹馍不定制标准,那就没有话语权。

user avatar

这风格,黑客本人一定是Matrix铁粉了。



简单吃了下这个瓜,这个肉夹馍协会,起诉了很多中小商户,就因为他们卖的肉夹馍名字里带了“潼关”,要求他们赔偿3至5万元不等,而想要继续使用“潼关肉夹馍”这个商标,需缴纳99800元。


这感觉有点欺负人了,“潼关肉夹馍协会”注册的“潼关肉夹馍”商标性质为“集体”,该商标是一个地理标识商标,区别于“普通商标”,属于集体所有,具有公共属性,带有公益性质。


但是似乎变成了这家协会的敛财工具,难免引起众怒。


这个协会的行为对错我们暂且不评论,但是单就攻击网站这件事情,轻则违法违规,甚至涉嫌犯罪,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单就这件事而言,很爽很舒心。但如果大家看到这个办法好用,后续类似情况,都采用相同的方式维权,就大事不妙了。毕竟,类似的行业协会网站,不涉及资金交易,不涉及敏感信息,一般不会设置防护措施,攻击门槛不高。


这次的攻击似乎没有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如果有人把类似手法复制到其他网站,其他行业,则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冒着被骂的风险,知安君还是要说两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社会活动与网络和计算机的绑定越来越深,这类活动造成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脚本小子们(初级黑客)要慎用技术,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对这个地名注册商标进行调查。

另外对全国以地名注册的商标进行彻查,无效的应该取消。

这个事情就是一个利用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的敲诈勒索。

商户提供了《潼关县肉夹馍协会侵权处理办法》,落款署名为潼关县肉夹馍协会,时间为2021年9月22日,但上面未盖章。

《潼关县肉夹馍协会侵权处理办法》称,现在该协会执行的和解条件为:

1、被起诉方需要办理入会手续及缴纳会费;

2、被起诉方需要按照协会的同意要求整改店面形象展示部分;

3、被起诉方需要按照协会指定的更换统一标准原物料;

4、被起诉方需要按照协会统一要求使用协会指定的美团saass收银系统软硬件;

5、被起诉方需要按照协会统一要求使用协会指定的包材物料;

6、被起诉方需要按照协会统一要求执行产品标准。

那么需要办理入会手续及缴纳会费是多少呢?

这位店老板介绍,要求缴纳“潼关肉夹馍”商标及外观使用费99800元,保证金2万元,每月的会费800元。

在这份《潼关县肉夹馍协会侵权处理办法》中,还有该协会与律所约定的侵权案件利益分成比例。

潼关肉夹馍协会称,因潼关肉夹馍协会所属的地理标志性集体商标“潼关肉夹馍”,在市场中的侵权行为过多,影响到品牌的自有市场发展,潼关肉夹馍协会于2020年12月16日同北京某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签署“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合同”,进行全国维权。

根据潼关肉夹馍协会的行业管理要求,合同签署时已同律师事务所约定侵权案件费用事宜,合同(六)费用结算中已明确:

1、单个案件获得赔偿款,对方先行扣除3万元办案费用后,按照甲方40%,乙方60%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2、如案件已取证,甲方要求和解的,甲方需支付1万元给乙方作为办案费用;

3、若案件已立案,甲方要求和解的,需要支付2万元给乙方作为办案费用;

4、如案件已判决,甲方要求和解的,乙方收取办案费用不少于和解金额的80%。


这个事情应该警方介入,按照敲诈勒索罪,由检查机关调查取证,进行公诉。

全国加起来,应该有几百万了,能判很多年了。

user avatar

“游客”:听说你们潼关的地方小吃是肉夹馍,最好吃。来一个。

老板:我不卖潼关肉夹馍。

“游客”:你卖的是不是肉夹馍?

老板:是。

“游客”:你是不是潼关人?

老板:是。

“游客”:你,潼关人,卖的肉夹馍正不正宗?

老板:别的不敢保证,这个手艺是从我爷爷辈传下来的。

“游客”:那你卖的还不是正宗的潼关肉夹馍?

老板:嘘,小声点。被别人听到了,我就侵权了。那,拿着,小心烫。

“游客”:好嘞,谢谢老板,这是正宗的潼关肉夹馍吧,今天总算吃到了。

老板:正宗,肯定正宗。虽然门牌最近刚刚换,但我已经做了13年的潼关肉夹馍了。

“游客”:好的,谢谢老板。这潼关肉夹馍真正宗

老板:慢走喔。

——————————

“游客”向外走去,隐进个拐角。

“喂,会长,这里有人卖潼关肉夹馍,而且我已经录音了!”

user avatar

让他来找我收钱,让它知道什么叫有来无回

user avatar

这其实是美国那边玩剩下的一套。

这类协会基本就是跟律师事务所勾结,发起海量模板式的诉讼(毕竟诉讼费只要200元),利用信息差,以及资源差距,向受害者发起敲诈式的律师函 (Extortion Letter)。如果受害一方不愿妥协,他们还会起诉受害者。

按理说,这种明显撒网式的诉讼,不应该得到许可,毕竟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可是事实上,这种诉讼恰好又可以满足kpi,因为每一期案例都可以成为一个案件,所以会出现一次“打十几场”官司,实际上是并案处理的荒唐事。

而他们做法往往是变相买通一个中级甚至高级的判决,以此作为判例的证据,表面上与本案无关,实质上也是变相威胁基层,让他们不要推翻上面的判决。

所以,一般受害的店主,是很难坚持到一审二审,还能够胜诉的,大多数都会选择“和解”。

关键问题是,潼关肉夹馍协会,一个如此“弱势”的组织都可以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胡作非为。

试想一下,拥有更多资源的腾讯、网易、视觉中国之流,他们能够做出,或者已经做过怎样的事?

分享一次我最近遇到的事。

在油管上,受著作权方的施压,油管引入了一个 Content ID 系统。他们会根据识别影片中的音频部分,然后跟他们数据库进行比对,判断一个影片中是否有侵权的部分。

这个系统的本意是好的,是希望通过给影片中加入广告的形式适当补偿创作者,可是最后被完完全全的玩坏了。

因为对方把内容上载到数据库时,并不用提供任何证明,证明他们对他们上传的内容拥有著作权。

这就导致了我最近遇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简单的说,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台湾的社团法人中华音乐著作权协会(MÜST) 以及澳大利亚的 APRA AMCOS 这三个机构居然宣称他们拥有了《原神》音乐的著作权。

然而,米哈游官网都说了,他们允许玩家在提供署名的情况下对他们的音乐进行非商业性的二次创作。

之前我尝试申诉过对方没有著作权,直接被油管驳回。这次我学聪明了,我提供的是米哈游允许玩家进行二次创作的声明,对方才在30天内因为没有给出应答自动撤诉。

国内就不用说了,《明日方舟》的音乐仅跟网易云和新浪微博两家合作。但是,腾讯音乐却可以直接盗用《明日方舟》的音乐,加入到QQ音乐,并进行收费。最后海猫都只能无奈的说一句,惹不起。

这次暴露出来的根本问题,其实是大机构滥用知识产权,受到的惩罚基本为零,而一旦勒索成功,受害人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种一本万利,打着保护知识产权旗号,进行掠夺的行为,才是真真正正应该得到重视并接受重锤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