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无论左派右派观念的人一扎堆就会走向极端与偏激?

回答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也确实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为什么本来可能是理性讨论的政治观点,一旦聚集到一起,就容易变得剑拔弩张,甚至走向极端?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原理,也跟信息传播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咱们一块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从“群体心理”说起。人是社会性动物,当我们进入一个群体,尤其是带有共同身份认同的群体时,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很容易受到影响。在一个“左派”或“右派”的群体里,大家本身就认同相似的价值观和目标。这种认同感会带来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了维护这种归属感,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强化和捍卫自己所属群体的观点。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全是自家球迷的体育场里,听到周围的人都在为自己的球队呐喊助威,甚至把对手贬得一无是处。你是不是也更容易被这种情绪带动,产生强烈的“我们”和“他们”的对立感?在政治群体中也是如此。当一群持有相似政治立场的人聚在一起,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互相支持、互相印证,这种“群体极化”效应就慢慢显现了。大家会觉得,既然我们都这么想,那我们的想法一定是绝对正确的,而对立面的一切都是错的、甚至是邪恶的。

接着,我们来看看“信息茧房”和“确认偏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和个性化。算法会投我们所好,新闻推送、社交媒体内容,很多都会过滤掉我们不认同的信息,只推送我们想看的。长此以往,我们就容易生活在一个“信息茧房”里,只接触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内容。

这时候,“确认偏误”就起作用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的心理倾向,即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能证实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或贬低那些与自己信念相悖的信息。当你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看到的全是支持你观点的“证据”,你的信念就会越来越坚定,也越来越不容易接受反驳。

更要命的是,当左派扎堆时,他们更容易放大某些他们认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不平等。他们会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结构或群体,然后提出激进的解决方案。反过来,右派扎堆时,他们可能更强调国家秩序、个人责任、传统价值观,对社会变革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也会把一些社会问题归咎于过度福利、社会道德滑坡等,提出相应的保守政策。一旦这些群体相遇,双方都认为对方的观点是破坏性的,是威胁到自己所珍视的东西,矛盾自然就激发了。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去个体化”和“群体匿名性”。在网络空间尤其如此。当人们感到自己在群体中“淹没”了,身份不那么突出,或者有人在背后撑腰时,他们更容易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做出平时不敢做的行为。网络上的匿名性更是放大了这一点。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温文尔雅的人,可能在论坛上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用词极其激烈,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这种失去约束感的状态,会让人们更容易脱离理性思考,走向偏激。

而且,很多时候,极端的观点更容易吸引眼球,也更容易在群体中传播和被记住。温和、 nuanced(细致入微)的观点虽然可能更符合事实,但在一个强调共鸣和情绪的群体环境中,往往会被淹没。那些最能煽动情绪、最能表达群体不满或兴奋的声音,反而更容易占据主导。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领导者效应”和“议程设置”。在一个群体中,总会有一些更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成员。如果这个群体里的话语权掌握在一些比较极端的人手中,那么整个群体的倾向就容易被拉向那个方向。同时,群体会根据某个特定的议题来讨论,而这个议题的选择本身就带有倾向性,这也会影响到讨论的方向。

所以,你看,这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当左派或右派的人一扎堆,大家更容易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信息传播上容易进入“信息茧房”,加强固有的“确认偏误”,在群体匿名性下行为更容易失范,而极端的观点也更容易传播和被放大。这些都会让本可以理性探讨的政治观点,逐渐变得尖锐、对立,最终走向极端和偏激。这不是说持有左派或右派观点的人本身就是极端分子,而是群体环境和信息互动方式,很容易会将这种倾向放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封闭系统的熵,只会无限增大,最后垮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也确实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为什么本来可能是理性讨论的政治观点,一旦聚集到一起,就容易变得剑拔弩张,甚至走向极端?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原理,也跟信息传播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咱们一块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从“群体心理”说起。人是社会性动物,当我.............
  • 回答
    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用弓箭或弹弓的时候,大多数人似乎都习惯用左手持弓,右手拉弦(或弹射)?难道只有左撇子才用左手持弓吗?其实,这里的说法有点误解,我们来详细捋一捋这个“左右分工”的逻辑,以及到底谁才是“左撇子”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左撇子”是指以左手为主导进行精细动作的人。比如写字.............
  • 回答
    理解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它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复杂解读以及不同政治立场可能存在的观点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集体责任、战争罪行、民族罪责等敏感且充满争议的领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左派”这个标签可能带来的过度简化,而是去理解可能存在于不同群体中的具体论调以及这些论调背后.............
  • 回答
    .......
  • 回答
    宝马试驾车,里程两千公里左右,国五排放标准,销售人员口口声声说没毛病,价格嘛,比新车官方价低了三到四成,大概是六到七折。这事儿吧,听着是挺诱人的,毕竟能省下不少钱,而且宝马嘛,牌子硬,开出去也挺有面子。但是,这事儿可不能光听销售的一面之词,咱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试驾车”。试驾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弟弟不觉得姐姐漂亮,或者说不觉得姐姐像别人夸赞的那么漂亮,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亲密关系中的审美疲劳与“审丑”心理: 亲密接触,审美疲劳: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弟弟每天都会见到姐姐,可能是起床.............
  • 回答
    关于王一博无论多低调都会被“编排”的现象,其实是当前娱乐圈生态以及粉丝文化、网络舆论互动模式下的一种复杂映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流量明星的“原罪”与高关注度首先,王一博之所以备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作为一名顶流流量明星。这意味着他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很多年轻人都遇到过,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和代际沟通的缩影。你爸爸不愿意使用知乎,而宁愿沉浸在微信朋友圈的鸡汤和“科普文章”里,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熟悉度、便捷性和情感连接: 微信的生态系统已经非常成熟: 对你的爸爸这一代人来说,微信早已不仅.............
  • 回答
    在许多宗教的描绘中,神祇的形象常常伴随着一个光圈,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视觉语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含义。要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宗教都这么做,我们需要从历史、象征意义以及人类心理需求这几个层面去深入探究。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这个光圈的传统,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清晰的源头。最早.............
  • 回答
    这事儿啊,就像是突然闯进一间满是灰尘的老房子,突然间,墙壁被打通了,阳光像金子一样洒进来,空气也流通了,整个屋子都变了样。这时候,原本和你一起挤在昏暗房间里,互相依偎取暖的人,突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碍事了。说到底,抛弃另一半,尤其是在“发达”之后,这事儿掺杂了太多东西,人性里的七弯八拐,社会大.............
  • 回答
    婚前性行为的普遍性,确实让围绕“性经验”这个话题在婚恋市场上的考量,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既然大家普遍都有过婚前性行为,为什么有些人在婚恋中,尤其是那些有过婚史但没有小孩的人,似乎会因为这些经历而在寻觅伴侣时“减分”?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有过婚史”或“没有小孩”这两个客观事实本.............
  • 回答
    .......
  • 回答
    程序员习惯背电脑包的原因可以从职业习惯、心理依赖、文化传统、实际需求等多个角度分析,即使包中可能没有电脑,这种行为背后仍存在深层逻辑。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 1. 职业习惯与依赖心理 对电脑的依赖:程序员的核心工作与电脑密不可分,电脑是编程、调试、协作、查阅资料等的工具。即使偶尔不带电脑,他们仍可.............
  • 回答
    当前社会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选择不结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背后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社会、经济、文化、个人价值观等多个层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社会与经济层面的深刻变革: 经济压力巨大,结婚成本高昂: 住房问题: 尤其在中国大陆等地区,“有房才有家”的观念根深蒂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两国影视作品的直观感受。要说印度电影吧,确实,无论你是看那种歌舞升平的爱情片,还是讲家庭恩怨的剧情片,甚至是一些描绘社会现实的电影,男主角身上那种“男子汉气概”似乎是一种标配。这种气概,可能体现在他们的果敢、担当、保护欲,甚至是面对困难时那种不屈的劲头。你可以.............
  • 回答
    你说到的这个现象确实在网文界普遍存在,而且非常值得探讨。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剖析一下,为什么“能打”成为了衡量网文角色是否“牛逼”的普遍标准。首先,我们要明白“网文”的本质是什么。网文,尤其是早期和现在的主流网文,很多都起源于网络论坛、连载平台,它的传播速度快,读者互动性强,最重要的是,它往往是为.............
  • 回答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以色列的国际舆论确实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反转”。这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引发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累积、相互作用后集中爆发的表现。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线拉长,看看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背景下的“蜜月期”与渐行渐远的裂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冷战后期以.............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一颤,忍不住想和你好好聊聊。毕竟,刘亦菲的颜值,在很多人眼里,那可是“神颜”级别的存在,但你却“get不到”,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也绝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首先,我们得承认,“美”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即使是公认的美人,也无法保证所有人都为之倾倒。就像有人爱吃辣,有人喜欢清淡,审美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想写个几行的小脚本,结果IDE非要你先创建一个“项目”,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实在的原因,虽然有时候对我们这些只想快速试试手的人来说有点小麻烦,但对于整个软件开发流程来说,它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一个事.............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