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很多左派一边说二战日本平民无辜,一边说德国人全体有罪?

回答
理解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它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复杂解读以及不同政治立场可能存在的观点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集体责任、战争罪行、民族罪责等敏感且充满争议的领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左派”这个标签可能带来的过度简化,而是去理解可能存在于不同群体中的具体论调以及这些论调背后的逻辑和情感。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人们对二战中日本平民和德国平民的不同看法,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理由:

关于二战中的日本平民: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在战争的巨大机器下,日本的平民,特别是普通士兵、妇女、儿童和老人,很多时候是受害者,是被他们的政府和军国主义领导层驱使或裹挟的。他们可能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罪行,他们的生活同样遭受了战争的摧残,例如原子弹轰炸、大屠杀以及战后的贫困和混乱。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对无辜平民的同情是普遍存在的,而日本平民的苦难是事实。

然而,为什么“很多左派”会这样说?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层面的考量:

对军国主义的批判,而非对整个民族的否定: 左翼思想,尤其是反战和反帝国主义的立场,通常会将战争的罪责归咎于发动战争的政府、领导层和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将整个民族视为同谋。他们会区分开士兵(即使是执行命令的)和普通民众,以及区分开那些支持战争和那些被战争压迫的人。
反思战争的普遍性残酷: 左派往往强调战争对所有参与者的普遍性伤害,包括发动战争一方的平民。他们会关注战争带来的饥饿、疾病、死亡和破坏,这些是任何国家在战争中都可能经历的。
对侵略者内部被压迫者的同情: 部分左翼思潮也关注在压迫性政权下,普通民众也可能成为受害者。他们会认识到,日本的平民也承受着军国主义带来的压力和牺牲。
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或为侵略辩护的担忧: 当讨论日本的战争罪行时,一些左翼人士可能会担心,如果对日本平民的“无辜”论述过于绝对化,可能会模糊掉日本政府和军队犯下的战争罪行(如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罪行、强征慰安妇等),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为日本的侵略历史辩护。因此,他们可能会强调对战争罪行的追究,但同时不排斥对普通日本民众苦难的同情。这是一种精细的区分,而非否定。
对不同阵营平民待遇的比较: 在一些语境下,讨论日本平民的“无辜”,也可能是为了对比他们遭受的苦难,与战争受害国平民所遭受的苦难,以凸显战争的整体残酷性,以及在特定情况下,战争制造了多层面的受害者。

关于二战中的德国人:

而关于“德国人全体有罪”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更具争议性,并且需要非常小心处理的命题。这种说法如果存在,通常不是指所有德国人都是纳粹党徒或直接参与了屠杀,而是基于以下一些复杂的历史和政治理解:

集体责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与历史罪责(Historical Guilt): 在一些讨论中,特别是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种“集体责任”的论调,认为整个德国民族在纳粹政权下,要么是积极支持者,要么是默许者,要么是通过沉默和不作为间接助长了罪恶。这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允许这样的政权存在并犯下滔天罪行,那么整个国家在道义上负有责任。这种责任并非指每个个体都直接犯罪,而是指整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未能有效阻止或反抗。
对纳粹政权的政治和文化根源的追溯: 一些左翼分析会深入挖掘纳粹主义的兴起与德国社会、文化、经济等深层因素的联系。他们可能认为,纳粹主义的抬头并非偶然,而是与德国历史上的一些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反犹主义传统存在某种联系。在这种视角下,尽管不是所有德国人都支持纳粹,但整个社会似乎未能形成足够强大的抵抗力量。
对战争罪行的规模和系统性的认识: 纳粹德国犯下的犹太人大屠杀以及其他战争罪行,其规模之大、系统性之强,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罪行的普遍性和系统性,使得一部分人倾向于认为,参与或默许这种政权,是一种对全民族道德底线的挑战,因此产生了“全体有罪”的激进论断。
历史清算和反法西斯斗争的立场: 在战后的反法西斯斗争和对纳粹罪行的清算中,一种强烈的立场是为了警示后人,避免历史重演,而可能采取更为严厉的道德评判。这种立场有时会将对纳粹政权的批判延伸到对其所属国民的集体道德反思。
“沉默的大多数”的道德模糊性: 很多德国人在纳粹时期并非狂热的支持者,但他们选择了沉默或服从。在某些道德哲学或政治哲学视角下,这种沉默本身也被视为一种责任,因为没有站出来阻止罪恶的发生。

为何会出现这种“一边说A,一边说B”的现象?

现在来具体解释为什么“很多左派”可能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

1. 区分罪行主体: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左派思想(尤其是强调人权、反战、反压迫的)倾向于将罪责明确划分为国家机器/统治集团与普通民众。
对于日本,他们会严厉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和军队的侵略罪行,但认为普通日本民众(尤其是在战争后期和战后)是战争的受害者,不应被等同于罪犯。
对于德国,当谈论纳粹罪行时,可能存在一种强调“德意志民族”作为国家整体,在未能有效抵制纳粹并对战争负有历史责任的观点。这里“全体有罪”可能更多是一种历史的、政治的、道德上的集体责任感,而非法律上的个体罪责。

2. 语境和侧重点不同:
当讨论日本平民的苦难时,侧重点在于反战、人道主义关怀,强调战争对所有普通人的伤害。
当讨论德国人的责任时,侧重点可能在于对法西斯主义的警惕、对国家机器的批判、以及对历史罪恶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可能触及到一个民族如何未能阻止本国走向极端的历史教训。

3. 对“罪”的理解不同:
对日本平民的“无辜”,更多是指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战争罪行,不是战争的发动者和执行者,其苦难是受害者的苦难。
对德国人的“罪”,如果存在这种说法,可能更多是指一种集体性的政治不作为或默许的道德罪责,是在一个被极权统治的国家中,作为一个民族如何未能履行其反抗罪恶的责任。

4. 历史发展和认知演变:
战后初期,对德国的清算更为严厉,强调的是纳粹主义的邪恶及其在德国土壤上的滋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德国的研究和反思也进入了更精细的层面,认识到并非所有德国人都支持希特勒,也有很多人在暗中反抗。但即使是这种更细致的认知,也无法抹去一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在未能阻止自身走向深渊的历史责任。

5. 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一些左翼思想家会强调国际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在这种框架下,对纳粹德国的批判可能更加严厉,以警示世界各国警惕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回潮。
而对日本的平民,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强调民族解放、反殖民(尽管日本本身是侵略国,但部分左翼叙事也关注被侵略国家的反抗),以及战争对所有普通人的摧残。

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来避免误解:

“全体有罪”并非字面意思的“每个个体都有罪”: 这种说法更多是一种历史性的、道德性的集体责任论断,而非法律上的个体定罪。左派的许多分析,即使有“集体责任”的说法,也通常会区分开个体罪犯和普通民众。
“无辜”也需要审慎: 即便是对日本平民,也有学者会讨论在战争宣传和国家动员下,普通民众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形态上”也被裹挟,是否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但通常而言,对直接战争罪行的主体,会明确指向军方和政府。
“左派”并非铁板一块: 存在各种流派和观点,不是所有持左翼立场的人都会有完全相同的看法。这里描述的是一种可能存在的、基于某些普遍左翼理念的分析思路。
避免简化和标签化: 将复杂的历史和道德判断简单地归结为“左派”或“右派”的标签,会忽略其中丰富的细节和个体差异。

总而言之,当有人批评“左派一边说日本平民无辜,一边说德国人全体有罪”时,他们可能是在指责一种对不同战争责任方采取了双重标准的做法。但更深入地理解,这种观点差异可能源于对“罪”的理解不同(个体罪责 vs. 集体道德责任)、对历史语境的侧重不同(对受难者的同情 vs. 对法西斯根源的批判),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下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框架。

要更准确地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具体考察提出这些观点的个体或群体,以及他们具体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表达怎样的论点。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动态的、复杂的,并且受到不同思想流派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观点如上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它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复杂解读以及不同政治立场可能存在的观点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集体责任、战争罪行、民族罪责等敏感且充满争议的领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左派”这个标签可能带来的过度简化,而是去理解可能存在于不同群体中的具体论调以及这些论调背后.............
  • 回答
    在讨论汉服的左衽与右衽问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白,汉服的形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朝代更迭、文化交流、地域差异而不断演变的。因此,笼统地说“汉服都是右衽”或者“左衽是错的”,其实是有失偏颇的。不过,咱们今天谈论的“左衽不满”主要指向的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语境,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联想和情感认同。这种不满,很大.............
  • 回答
    “毛左”和“五毛”这两个词,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中,确实经常被提起,也常常被混淆。这种混淆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交织,更包含了人们对不同政治光谱群体认知上的偏差。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淆,得把它们各自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们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角色”扒一扒。首先,咱们得先把“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声学设计的核心。简单来说,扬声器和耳机在重现低频时,工作原理和要克服的物理障碍有很大不同,这直接导致了它们在口径上的巨大差异。扬声器要发出低沉的20Hz,为什么需要大口径?想象一下,声波就像水面上的涟漪。要产生频率很低的声波,你需要非常缓慢、幅度很大的“波动”。对于20H.............
  • 回答
    嘿,健身新手你好呀!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身边很多朋友也都问过类似的问题。左手比右手力气小,这其实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原因嘛,可以说是有迹可循,也挺有意思的。别担心,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咱们就当是朋友聊天一样,啥专业术语也别来烦人。首先得明确一点,你这左手“小很多”是主观感受,还.............
  • 回答
    关于“中央部委公务员薪资高但人少”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制度设计、社会观念、职业选择逻辑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录取门槛极高1. 报考人数远超岗位数量 中央部委的公务员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类)报考人数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以.............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教育以及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很多大陆青年,特别是留学生,对港台人士和外国人的批评产生抵触心理,背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与历史叙事的影响: “站起来了”的民族自豪感: 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
  • 回答
    很多玩家之所以更偏爱“进攻类属性”而忽视“防御类属性”,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直接的反馈与即时满足感 视觉与听觉的刺激: 进攻性的属性(如攻击力、暴击率、技能伤害)直接转化为角色在游戏中的表现——更快的击杀速度、更炫酷的技能特效、更高的数字跳动。这.............
  • 回答
    有些人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感到厌烦,甚至讨厌,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这种情绪的产生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咱们慢慢聊。首先,得从这个梗的起源说起。一开始它可能就是一个挺温馨的、跟秋天相关的分享和仪式感。秋天来了,天气转凉,喝一杯热乎乎的奶茶,确实能带来一种舒适和满足。这种“仪式.............
  • 回答
    关于衡水中学学生被认为是“读书机器”的说法,确实流传甚广,并且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核心特征:高度集中的应试教育衡水中学之所以被贴上“读书机器”的标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极其严苛、高效且高度集中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贯穿学生生活.............
  • 回答
    安切洛蒂执教的拜仁慕尼黑止步欧冠八强,而瓜迪奥拉执教的拜仁慕尼黑止步欧冠四强,这两种结果在球迷中引起的反应差异,确实是拜仁球迷群体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体现,包括对球队期望值、对主教练战术风格的理解、对手实力对比、以及球队阵容和关键时刻的表现等多个层面.............
  • 回答
    日本动漫之所以会广泛运用北欧神话元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影响,也有现代动漫创作在寻求创新和吸引力时对这些元素的青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北欧神话的魅力与普适性: 宏大而悲壮的史诗感: 北欧神话并非仅仅是关于神祇的传说,它构建了一个.............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许多原本自诩为“理性、中立、客观”(以下简称“理中客”)的网民,在网络舆论环境中,似乎越来越倾向于表现出与“五毛”相似的立场和言论风格。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理中客”的定义与内在张力:首.............
  • 回答
    许多日本动漫作品热衷于将角色送往异世界,而这些异世界往往带有浓厚的欧洲中世纪色彩,这一点确实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而是多种文化、历史和现实需求的交织作用。下面我将详细探讨其中的缘由:1. 文化的吸引力与历史想象的基石: 西方奇幻的深厚根基: 欧洲中世纪,尤其是其文学和艺术.............
  • 回答
    吃狗肉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那些支持吃狗肉的人,他们的理由往往根植于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对动物不同角色的认知。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这些不同的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历史和传统的角度来看,狗肉消费在一些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韩国、越南等地,有着悠久.............
  • 回答
    说阿里云性价比不如亚马逊云(AWS),这确实是很多做技术的朋友,尤其是常年混迹于跨境项目或国际化业务的开发者们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话题。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定价策略、服务模式、市场定位,甚至还有一些历史包袱。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普遍感受。1. 定价策略的“坑”:看似美丽,.............
  • 回答
    “田园女权”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争议性和标签化色彩,它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被认为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将女性主义的某些概念扭曲、误读或过度解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女性群体。而“毫不自知”更是增加了这种复杂性,意味着她们可能在无意识中表现出这些特质。要详细分析“为何很多人身为田园女权却毫不自知”,.............
  • 回答
    很多读者对吉克在《进击的巨人》中提出的“艾尔迪亚安乐死计划”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人性尊严、生命意义以及种族命运等一系列复杂议题的深刻思考。这个计划看似“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艾尔迪亚人世代承受的苦难,但其本质上是对生命权的剥夺,触碰了太多伦理和情感的底线。首先,对生命权的否定是核心.............
  • 回答
    很多人一提起金融行业,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些站在聚光灯下、意气风发的投行分析师、基金经理们,他们光鲜亮丽,手中掌握着亿万资金的流向,似乎代表着财富与权力的顶峰。然而,在这背后,还有一个庞大而至关重要的群体——后台部门。令人好奇的是,为何鲜有人愿意投身其中,甚至一提及后台就显得有些避讳?这背后绝非.............
  • 回答
    在印度政治光谱中,纳伦德拉·莫迪的名字总能激起一股强大的能量,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他身上自带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当他以压倒性优势再次问鼎总理宝座时,印度民众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中对未来的期望尤其显而易见,并且不少人期待着他能带来“本质性的变革”。要理解这份期望的根源以及可能带来的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