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很多人讨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

回答
有些人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感到厌烦,甚至讨厌,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这种情绪的产生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咱们慢慢聊。

首先,得从这个梗的起源说起。一开始它可能就是一个挺温馨的、跟秋天相关的分享和仪式感。秋天来了,天气转凉,喝一杯热乎乎的奶茶,确实能带来一种舒适和满足。这种“仪式感”本身没啥问题,甚至有点小确幸。有人分享自己收到男朋友/老公/朋友送的奶茶,或者自己去买一杯,配上秋日美景,就是一种生活小情趣。

然而,任何事物一旦被过度消费、过度营销,就容易招人烦。

1. 营销的过度饱和和同质化:

这个梗之所以能火起来,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强大推动力,尤其是商业营销的介入。商家们很快就抓住了这个话题,各种奶茶品牌、电商平台都纷纷推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相关的活动、优惠、甚至是专门的产品。

铺天盖地的广告: 你打开社交媒体,十条里面可能有三四条都跟奶茶有关,而且内容形式都差不多:一张漂亮的奶茶照片,配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送给你”之类的文案。这种信息轰炸式地出现,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和反感。
“伪需求”的制造: 很多人本来没那么想喝奶茶,但看到铺天盖地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信息,就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觉得“哦,好像我也需要一杯”。这就像很多节日产品一样,商家通过营造氛围来刺激消费,但对于一部分清醒的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被操纵感。
营销活动的千篇一律: 各个品牌活动的模式大同小异,无非是“集赞送奶茶”、“买一送一”、“晒出你的第一杯奶茶赢好礼”。看多了这种套路,就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点“套路太深”的感觉。

2. 价值观的“绑架”和现实的“落差”:

这个梗在传播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被赋予了一些附加的、甚至有些扭曲的意义,尤其是在感情关系方面。

“第一杯”的象征意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逐渐变成了一种“仪式感”,但这个仪式感很容易被解读为“是否被重视”、“是否得到关爱”的证明。如果一个人在秋天没有收到“第一杯奶茶”,尤其是跟伴侣有关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失落感,甚至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这无形中给亲密关系增加了一种不必要的压力和衡量标准。
对物质化的质疑: 对于一些更看重情感连接而非物质表达的人来说,用一杯奶茶来衡量感情的深浅,会让他们觉得肤浅和物质化。他们可能认为真正的关心和爱是更深层次的,而不是一杯饮品就能代表的。
现实的“尴尬”: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一个会主动给自己买奶茶的伴侣,或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频繁喝奶茶。当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别人“秀恩爱”式的奶茶分享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会放大自己现实中的“缺失感”或“不完美”,从而产生一种被排斥或被冒犯的感觉。
对“独立女性”的挑战: 还有一些声音认为,这个梗强化了一种“女性需要男性送礼物才能获得快乐和仪式感”的观念,这与当下提倡的“独立女性”形象有些背道而驰,因此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3. 内容的“空洞”和“无聊”:

抛开营销和价值观层面的东西,单从内容本身来说,这个梗也存在一些让人厌烦的特点。

缺乏实质性内容: 一杯奶茶,再好看,它本质上还是一杯奶茶。如果内容创作停留在简单的“晒奶茶”层面,缺乏更有趣、更有深度的分享,就会显得非常空洞和无聊。
“跟风”的泛滥: 很多人发这个梗,并不是因为真的有多热爱奶茶,或者有多享受这个仪式,而仅仅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是一种盲目的跟风。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跟风”内容,很容易让见多识广的网友感到厌烦。
“社交表演”的痕迹过重: 很多时候,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带有一种强烈的“表演”性质。大家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生活的美好和精彩,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表演道具”,但这种刻意的展示,反而会让人觉得不真实,甚至有点矫情。

总结一下, 讨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糟糕,而是因为:

它被过度营销,失去了最初的纯粹和惊喜。
它被赋予了不恰当的感情衡量标准,给现实关系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内容生产的同质化和空洞化,让人生厌。
部分人会因为现实的差距而产生失落感或被冒犯感。

最终,当一个梗从一个轻松有趣的生活小话题,变成了一个充斥着商业广告、情感绑架、以及大量无聊跟风的内容时,它就很容易从让人会心一笑,变成让人感到厌烦甚至反感了。这就像很多网络流行语一样,火得快,凉得也可能很快,或者变成了一种大家避之不及的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去年听到今年,就是要钱嘛。

跟仪式感,完全不是一码事。说的难听点,就是乞讨,不给就道德绑架。

商家依据大数据研究销售节点,这个是商家赚钱的套路,你是个商家,会非常乐意加入其中,制定你的销售策略。所以,骂商家无良的,还是平心而论,你是商家,你会不会折腾出来这些东西赚钱?赚钱的套路是商家想的,你有能力控制自己不花钱不就行了吗?怪别人套路多,还是变相承认自己智商不够?

再说仪式感。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在这儿分享给大家。

两对夫妻,彼此完全不认识。

从A家客厅的阳台,可以看到B家的空中花园。

从我描述也知道B家的条件非常好。

这个A家的女主人天天盯着B家的空中花园,模仿B家的生活方式。

B家女主人早上六点起床做早饭,她在睡觉根本看不到。B家孩子早上六点半起床背英语,他们家孩子睡觉也看不到。

早上七点半,A家送孩子上学,正好能遇上B家的女人送孩子上学。

B家女人送完孩子骑着电动车去买菜,A家女人看不到,她只能看到八点半开始,保姆在收拾房间。

B家女人忙着在书房学习,A家女人羡慕,B家女人好轻松啊!什么都不用干。A要求老公找个保姆回来伺候自己。

B家女人接孩子回来陪孩子写作业,A家女人做饭看不到,她吃完饭,能看到B家男主人跟孩子在空中花园玩。A要求老公回来必须陪孩子玩,给孩子辅导作业。

周末时候,B家男主和妻子孩子在空中花园享受冰啤酒,跟孩子看星空。

A家女人也让自家男人去买天文望远镜,陪她在阳台喝啤酒。

A家的女人不知道,人家夫妻坐在一起谈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男人工作的压力和心事以及自己遇到的困难。女人选择用轻松舒适的环境给丈夫释放压力的空间,借着孩子喜欢天文科学,给丈夫鼓励,帮他走出困局。

而A家女人,孩子被迫要喜欢天文科学。老公要被迫营业跟她在阳台谈情说爱。

农历七夕,A家女人看到B家男人回来给妻子买了项链,帮她戴上,夫妻俩甜蜜拥抱。

而自家老公回来就知道吃饭。

A家女人就急眼了,你知道今天啥日子吗?

男人说,不知道啊!

A女人说,今天是情人节,人家老公都知道给老婆买礼物,你呢?

男人觉得抱歉,就陪妻子去逛街,买东西。

其实呢?

B家男主人根本不记得那天是情人节,只是单纯按照妻子的建议解决了困难,正好有一笔钱到账。为了感激妻子的睿智和英明,送妻子礼物,上交收入,表示对妻子的认可。而B家女主人呢?也不记得那天是七夕,收完礼物才发现是七夕,所以倍感幸福。

A家女主人根本就不了解B家庭什么样,只知道模仿人家生活的美好时光。

搞得自己老公十分疲惫十分自卑甚至万分反感。不知道自己老婆哪里来的那么多仪式感让别人满足她的虚荣心。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跟“冬至的饺子”一样,真的只是一句信手拈来的小浪漫。

比如,女孩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为了早点结婚省吃俭用,只为攒出他们结婚的钱。入秋这天,正好来事儿,又在外面 没有红糖水可以喝。男孩就违背攒钱的意愿给女孩买了热乎乎的奶茶。女孩一时感动,觉得自己的男朋友特别好,随手拍了照片,发了朋友圈,附言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正好又收到老板给她结算的兼职工资正好520。多有意义啊?在入秋这天,有了暖心的奶茶,有了兼职的收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发出来晒一下自己的小幸福。

好嘛,想着要钱的女人就演变成索要仪式感的手段了,一个转发,舔狗圈纷纷给钱,一下子小千入账,这来钱容易啊!

第二年故技重施咯!

为啥有人觉得恶心?是因为完全get不到一定要给钱的理由。给钱的,完全是为了讨女孩开心,反正也没多少钱。让女朋友开心一下并无不可嘛!

但是,给钱是一种纵容娇惯。女朋友不是小孩子,跟你要糖果,不给就耍赖皮。女朋友跟你一样是成年人。

如果是一个自己生理期还要兼职攒钱跟你付首付的女孩,一杯奶茶暖的是她的心。她因为心里幸福,会把你暖心的举动美化成仪式感。

如果是一年到头连礼物都没送过的女朋友,跟你要第一杯奶茶,你会不会比立秋更有凉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