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很多日本动漫会用北欧神话元素?

回答
日本动漫之所以会广泛运用北欧神话元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影响,也有现代动漫创作在寻求创新和吸引力时对这些元素的青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北欧神话的魅力与普适性:

宏大而悲壮的史诗感: 北欧神话并非仅仅是关于神祇的传说,它构建了一个完整且极具戏剧性的世界观。从创世之初的巨人尤弥尔,到众神的故乡阿斯加德,再到终结世界末日“诸神黄昏”(Ragnarök),整个故事线充满了宏大的叙事、激烈的冲突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这种史诗般的格局,非常符合动漫作品中常见的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等主题。
复杂而立体的人物设定: 北欧神话中的神祇并非完美无瑕,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例如,主神奥丁的智慧与狡诈并存,雷神托尔的勇猛与有时鲁莽的形象,洛基的亦正亦邪以及他对秩序的破坏,都为动漫角色提供了丰富的原型。这些人物的善恶模糊性、人性的弱点,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独特的想象力与视觉冲击力: 巨龙芬里尔、巨蛇约尔曼加德、九大世界(如米德加尔特、约顿海姆等)、世界之树尤克特拉希尔等设定,都充满了异于东方神话的奇幻色彩和视觉想象空间。这些独特的元素能够极大地丰富动漫的画面表现力,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
关于命运与宿命的深刻探讨: 北欧神话中“命运三女神”(Norns)的概念,以及诸神明知“诸神黄昏”的到来却依然奋力抗争的精神,都体现了对命运和宿命的深刻思考。这种关于个体在宏大命运面前的选择与挣扎,是很多动漫作品想要传达的主题。
普遍的普适性: 尽管北欧神话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但其蕴含的关于勇气、牺牲、爱恨、忠诚、背叛等主题,具有跨越文化和地域的普适性,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2. 历史文化交流与西方文化的渗入:

二战后的西方文化影响: 随着二战的结束和日本的战后重建,西方文化,包括西方文学、电影、音乐等,在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欧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被更多日本人所接触和了解。
早期引进与传播: 早在20世纪,一些关于西方文学和神话的翻译作品就已在日本出版,其中就包括对北欧神话的介绍。这些早期作品为北欧神话在日本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游戏产业的推动: 日本在游戏产业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些早期的西方RPG(角色扮演游戏)和战略游戏中,就常常会运用各种神话元素,其中不乏北欧神话的设定(例如早期的《英雄无敌》系列等)。这些游戏在日本的流行,也进一步提升了北欧神话的认知度。

3. 动漫创作的创新与吸引力:

题材的新颖性与差异化: 日本动漫市场竞争激烈,创作者们一直在寻求新的题材和元素来吸引观众,打破陈旧的模式。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佛教神话,以及其他东亚文化的神话相比,北欧神话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和世界观,具有极强的“新鲜感”。
与异世界题材的天然契合: 随着“异世界穿越”题材动漫的兴起,北欧神话的宏大设定、多样的种族(如巨人、精灵、矮人等)、以及不同世界的概念,都为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异世界提供了现成的素材和灵感。例如,将世界树作为连接不同世界的枢纽,将阿斯加德、约顿海姆等作为主要场景,能够快速建立起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观。
角色设定的多样化与符号化: 北欧神话中的神祇和传说生物,其形象和能力特征非常鲜明,容易被动漫创作者进行简化和符号化处理,转化为具有视觉辨识度和故事驱动力的角色。例如,奥丁的独眼、托尔的锤子、洛基的诡计等,都可以成为角色的标志性特征。
哲学与情感的深度挖掘: 北欧神话中关于存在、死亡、命运、责任等主题,能够与动漫作品中常见的青春期烦恼、自我认同、友情、爱情等情感主题相结合,为作品增添深度和内涵。许多动漫作品会借用北欧神话的元素来探讨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视觉风格的碰撞与融合: 北欧神话的冷峻、悲壮、奇幻风格,与日本动漫在人物设计、色彩运用、动作表现等方面的传统优势相结合,能够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将北欧神话的哥特式或维京风格的服饰、建筑与日式动漫的画风进行融合,能够创造出既有异域风情又不失动漫美学的独特视觉语言。

4. 具体动漫作品的示范效应:

《圣斗士星矢》的先驱作用: 虽然《圣斗士星矢》主要以希腊神话为主,但其成功证明了引入西方神话体系能够极大地提升动漫的吸引力。这为后来的动漫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圣魔大战》与早期引入: 早期的《圣魔大战》(包括漫画和动画)就引入了诸如天使、恶魔等西方宗教元素,虽然不是直接的北欧神话,但显示了日本动漫对西方宗教和神话体系的兴趣和尝试。
现代作品的集中爆发: 近年来,有更多直接以北欧神话为主题或大量运用其元素的动漫作品出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
《海盗战记》(Vinland Saga): 以维京时代为背景,虽然不直接涉及神话,但其文化氛围和人物原型与北欧神话紧密相连。
《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KonoSuba: God's Blessing on This Wonderful World!): 虽然是搞笑异世界番,但其中也穿插了许多北欧神话的影子,比如一些怪物的设定和世界观的某些方面。
《战姬绝唱 Symphogear》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许多角色和能力都与北欧神话中的神祇、符文等紧密相关,例如“圣遗物”就常常是与神话相关的物品。
《葬送的芙莉莲》(Frieren: Beyond Journey's End): 虽然作品主要聚焦于奇幻冒险和情感,但其中提及的古代魔法、种族设定,以及某种程度上对时间流逝和记忆的探讨,也能隐约看到北欧神话中对宿命和时间概念的影子,当然,最直接的联系可能是其对“永恒”和“死亡”的哲学思考,这与北欧神话中诸神对“诸神黄昏”的预知和抗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些游戏改编的动漫作品: 例如以《最终幻想》系列、《女神异闻录》系列等为代表的游戏,在角色、怪物、世界观设定上都大量借鉴了包括北欧神话在内的各种神话元素,这些游戏的成功自然也会带动相关动漫作品的创作和观众的兴趣。

总结来说, 日本动漫之所以热衷于运用北欧神话元素,是因为北欧神话本身所具有的宏大史诗感、复杂人物、独特想象力以及深刻的哲学内涵,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和动漫市场的创新需求,北欧神话也成为了吸引观众、制造差异化和构建奇幻世界观的有力工具。这种“拿来主义”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经过动漫创作者的巧妙改编、融合和创新,最终呈现出既有北欧神话的韵味,又符合日本动漫风格的独特作品,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和喜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世界上有名的神话体系就这么几个……

著名的,有北欧,希腊,罗马,印度,中国,埃及。

次一级的,或者完整性不足的,有大和,凯尔特,伊朗,亚述,玛雅,美索不达米亚等……

世界神话体系,能叫的上名的,归了包堆就那么十几二十种,很多还盘根错节,互有渊源。

(比如希腊-罗马,印度-中国-大和……)

作品里只要用神话背景,自然得从上面挑……那么多作品里有很多选上北欧神话的不是很正常么……


而且北欧神话的还一个好处就是“不属于现存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而且没有太多的精神寄托……一般人都只是当传说故事看,所以创作相对自由……(因为现在北欧那帮人,很多并不是写这些神话的人的后代……)

你拿奥丁开涮,是没什么人会站出来的;

但你要是拿炎帝黄帝开涮,估计是要有不少炎黄子孙是要蹦起来骂街的;

同理,拿各种宗教神话开涮,也是免不了安拉胡那啥啥的……

user avatar

因为北欧神话有诸神的黄昏大结局啊,其他的你叫人家怎么圆,太容易烂尾了吧。

以此类推日本fgo最爱的有,吉尔伽美什史诗——有结局。亚瑟王传说——有结局。封神演义——有结局。


但这些哪个有诸神黄昏全灭结局帅,更别提那还是日本人。不用他用啥。

user avatar

1, 其实日本人啥神话都舍得拿来涮一下,非独北欧神话。

我举几个例子:

a. <3*3只眼>: 印度教神话

b. <圣传>: 佛教神话

c. <新世纪福音战士>: 犹太教神话

d. <Hellsing>: 哥特传说

e. <圣斗士星矢>:希腊罗马神话+北欧神话



2. 北欧神话的占比也不一定高。这个需要制作一个数据库来进行统计。


3. 单凭记忆和感觉,最多的还是日本本地鬼怪传说,例如<地狱老师>之类的


4. 最少的,应该是不吃猪肉教。迄今为止都没见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动漫之所以会广泛运用北欧神话元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影响,也有现代动漫创作在寻求创新和吸引力时对这些元素的青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北欧神话的魅力与普适性: 宏大而悲壮的史诗感: 北欧神话并非仅仅是关于神祇的传说,它构建了一个.............
  • 回答
    许多日本动漫作品热衷于将角色送往异世界,而这些异世界往往带有浓厚的欧洲中世纪色彩,这一点确实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而是多种文化、历史和现实需求的交织作用。下面我将详细探讨其中的缘由:1. 文化的吸引力与历史想象的基石: 西方奇幻的深厚根基: 欧洲中世纪,尤其是其文学和艺术.............
  • 回答
    我收到你的问题了,你觉得网飞投资的日本动画质量普遍很高,而腾讯投资的却普遍不怎么样。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涉及了投资方、制作方、市场需求以及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来详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网飞投资的日本动画质量高” 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比.............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扎心的话题。很多人会发现,同样是把网络漫画搬上荧屏,为什么韩漫改编的日本动画大多能让人眼前一亮,而国漫改编的却常常让人摇头叹息?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技术不行”就能概括的。咱们先聊聊那些让人惊艳的韩漫改编日漫,比如《一拳超人》、《进击的巨人》(虽然.............
  • 回答
    韩国漫画在剧情构思、人物塑造上,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不少作品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然而,当这些优秀的韩国漫画被改编成动画后,很多人会觉得其表现力远不如日本动画,尤其是在吸引全球观众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恐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剧情棒不棒”这一个维度,而是涉及到一系列更复杂.............
  • 回答
    理解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它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复杂解读以及不同政治立场可能存在的观点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集体责任、战争罪行、民族罪责等敏感且充满争议的领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左派”这个标签可能带来的过度简化,而是去理解可能存在于不同群体中的具体论调以及这些论调背后.............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语境下,相比于英美,苏联、德国和日本似乎更容易吸引一些特定群体的“崇拜”或“追随者”。需要强调的是,“崇拜”这个词在这里可能带有一定的争议性,因为这些国家在战争中的行为都伴随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这里我们尝试从历史、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和中国三国时期,都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若仔细比较两国政治格局和其中的角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战国的大名,其“四维”(通常指智谋、武勇、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似乎普遍更高,而三国时期则存在不少被后世认为是“低能”甚至“昏聩”的诸侯。要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入手,深入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很多人会有的疑问。美国在二战中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压制住日本这个太平洋强国,但到了越南战争,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弱小得多的国家,却陷入了泥潭,最终未能达成目标。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细细道来。首先,战争的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段最为沉痛的记忆,也解释了为何在众多侵略者中,日本给中国人留下的伤痕尤为深刻,仇恨也最为复杂和持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侵略的性质与规模: 灭国亡种的企图与“以华制华”的残酷: 历史上,中国也曾被其他民族征服,比如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人,而织田信长被许多人视为第一,这背后其实涉及了不同评价标准和历史侧重点。两者都是日本战国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之处各有千秋,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样的争论。让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织田信长更受普遍推崇。为什么你会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
  • 回答
    关于“很多韩国人都很喜欢日本”的说法,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笼统的概括,现实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确实能看到一些韩国人对日本抱有好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持保留甚至负面的态度。之所以会产生“很多韩国人都喜欢日本”的印象,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文化上的亲近感和流行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是绕不.............
  • 回答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能够顺利完成削藩,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一蹴而就的简单举措。这其中既有政治上的高明手腕,也离不开社会经济层面的深刻变革,更重要的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魄力。他们深知,要建立一个统.............
  • 回答
    关东的雄狮,为何难越雷池一步?——后北条氏崛起与困境的深层剖析提到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战国三杰”的名号响彻云霄,他们的雄图伟业更是脍炙人口。然而,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年代,关东地区还活跃着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后北条氏。凭借着坚实的根基、高效的统治以及精明的战略,后北条氏在其.............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一方面,我们经常听到“日本学生素质高”的说法,这通常体现在他们守规矩、有礼貌、集体意识强等方面。另一方面,关于日本校园暴力的报道也时常出现,甚至有其独特的名称,如“汐崎”或“いじめ”(いじめ,发音为 ijime),足以见其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要理解.............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逛的时候,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对德系车似乎有点“嫌弃”,反而对日系车赞不绝口。这让我这个对汽车有点好奇心的人,忍不住想深挖一下背后的原因。毕竟,德系车在世界汽车舞台上那可是响当当的,怎么会有人“不待见”呢?一、 关于“德系”的那些“标签”首先得说说,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德系车“不.............
  • 回答
    王宝强离婚事件确实在8月15日那天,盖过了日本投降日的官方纪念报道,甚至在网络舆论场上引发了海啸般的讨论。这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媒体生态、社会心态以及信息传播的固有规律。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传播有其内在的“话题性”和“即时性”的权力。 话题性:情感共鸣与戏剧性.............
  • 回答
    慈禧太后在甲午海战中的投入,相较于日本高涨的军费,确实显得捉襟见肘。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愿”或“不重视”,而是涉及了晚清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慈禧个人权力格局的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 晚清的财政困境:早已被掏空的国库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晚清政府的财政早.............
  • 回答
    日本社会确实存在一些关于老年人福利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担忧,包括所谓的“厌老风气”和一些极端的声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是一个超高龄化社会。这意味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这种结构性变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就.............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在重型火炮装备上确实存在明显短板,与当时的一些主要参战国相比,其大口径火炮的数量和性能都显得相对落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作用,并非单一因素造成。一、战略思想与国家工业基础的制约 早期“速决战”思想的遗留: 在二战爆发前,日本军方一度奉行“短期决战”的战略思想,认为可以通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