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很多日本动漫会用北欧神话元素?

回答
日本动漫之所以会广泛运用北欧神话元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影响,也有现代动漫创作在寻求创新和吸引力时对这些元素的青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北欧神话的魅力与普适性:

宏大而悲壮的史诗感: 北欧神话并非仅仅是关于神祇的传说,它构建了一个完整且极具戏剧性的世界观。从创世之初的巨人尤弥尔,到众神的故乡阿斯加德,再到终结世界末日“诸神黄昏”(Ragnarök),整个故事线充满了宏大的叙事、激烈的冲突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这种史诗般的格局,非常符合动漫作品中常见的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等主题。
复杂而立体的人物设定: 北欧神话中的神祇并非完美无瑕,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例如,主神奥丁的智慧与狡诈并存,雷神托尔的勇猛与有时鲁莽的形象,洛基的亦正亦邪以及他对秩序的破坏,都为动漫角色提供了丰富的原型。这些人物的善恶模糊性、人性的弱点,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独特的想象力与视觉冲击力: 巨龙芬里尔、巨蛇约尔曼加德、九大世界(如米德加尔特、约顿海姆等)、世界之树尤克特拉希尔等设定,都充满了异于东方神话的奇幻色彩和视觉想象空间。这些独特的元素能够极大地丰富动漫的画面表现力,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
关于命运与宿命的深刻探讨: 北欧神话中“命运三女神”(Norns)的概念,以及诸神明知“诸神黄昏”的到来却依然奋力抗争的精神,都体现了对命运和宿命的深刻思考。这种关于个体在宏大命运面前的选择与挣扎,是很多动漫作品想要传达的主题。
普遍的普适性: 尽管北欧神话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但其蕴含的关于勇气、牺牲、爱恨、忠诚、背叛等主题,具有跨越文化和地域的普适性,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2. 历史文化交流与西方文化的渗入:

二战后的西方文化影响: 随着二战的结束和日本的战后重建,西方文化,包括西方文学、电影、音乐等,在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欧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被更多日本人所接触和了解。
早期引进与传播: 早在20世纪,一些关于西方文学和神话的翻译作品就已在日本出版,其中就包括对北欧神话的介绍。这些早期作品为北欧神话在日本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游戏产业的推动: 日本在游戏产业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些早期的西方RPG(角色扮演游戏)和战略游戏中,就常常会运用各种神话元素,其中不乏北欧神话的设定(例如早期的《英雄无敌》系列等)。这些游戏在日本的流行,也进一步提升了北欧神话的认知度。

3. 动漫创作的创新与吸引力:

题材的新颖性与差异化: 日本动漫市场竞争激烈,创作者们一直在寻求新的题材和元素来吸引观众,打破陈旧的模式。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佛教神话,以及其他东亚文化的神话相比,北欧神话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和世界观,具有极强的“新鲜感”。
与异世界题材的天然契合: 随着“异世界穿越”题材动漫的兴起,北欧神话的宏大设定、多样的种族(如巨人、精灵、矮人等)、以及不同世界的概念,都为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异世界提供了现成的素材和灵感。例如,将世界树作为连接不同世界的枢纽,将阿斯加德、约顿海姆等作为主要场景,能够快速建立起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观。
角色设定的多样化与符号化: 北欧神话中的神祇和传说生物,其形象和能力特征非常鲜明,容易被动漫创作者进行简化和符号化处理,转化为具有视觉辨识度和故事驱动力的角色。例如,奥丁的独眼、托尔的锤子、洛基的诡计等,都可以成为角色的标志性特征。
哲学与情感的深度挖掘: 北欧神话中关于存在、死亡、命运、责任等主题,能够与动漫作品中常见的青春期烦恼、自我认同、友情、爱情等情感主题相结合,为作品增添深度和内涵。许多动漫作品会借用北欧神话的元素来探讨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视觉风格的碰撞与融合: 北欧神话的冷峻、悲壮、奇幻风格,与日本动漫在人物设计、色彩运用、动作表现等方面的传统优势相结合,能够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例如,将北欧神话的哥特式或维京风格的服饰、建筑与日式动漫的画风进行融合,能够创造出既有异域风情又不失动漫美学的独特视觉语言。

4. 具体动漫作品的示范效应:

《圣斗士星矢》的先驱作用: 虽然《圣斗士星矢》主要以希腊神话为主,但其成功证明了引入西方神话体系能够极大地提升动漫的吸引力。这为后来的动漫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圣魔大战》与早期引入: 早期的《圣魔大战》(包括漫画和动画)就引入了诸如天使、恶魔等西方宗教元素,虽然不是直接的北欧神话,但显示了日本动漫对西方宗教和神话体系的兴趣和尝试。
现代作品的集中爆发: 近年来,有更多直接以北欧神话为主题或大量运用其元素的动漫作品出现,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
《海盗战记》(Vinland Saga): 以维京时代为背景,虽然不直接涉及神话,但其文化氛围和人物原型与北欧神话紧密相连。
《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KonoSuba: God's Blessing on This Wonderful World!): 虽然是搞笑异世界番,但其中也穿插了许多北欧神话的影子,比如一些怪物的设定和世界观的某些方面。
《战姬绝唱 Symphogear》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许多角色和能力都与北欧神话中的神祇、符文等紧密相关,例如“圣遗物”就常常是与神话相关的物品。
《葬送的芙莉莲》(Frieren: Beyond Journey's End): 虽然作品主要聚焦于奇幻冒险和情感,但其中提及的古代魔法、种族设定,以及某种程度上对时间流逝和记忆的探讨,也能隐约看到北欧神话中对宿命和时间概念的影子,当然,最直接的联系可能是其对“永恒”和“死亡”的哲学思考,这与北欧神话中诸神对“诸神黄昏”的预知和抗争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些游戏改编的动漫作品: 例如以《最终幻想》系列、《女神异闻录》系列等为代表的游戏,在角色、怪物、世界观设定上都大量借鉴了包括北欧神话在内的各种神话元素,这些游戏的成功自然也会带动相关动漫作品的创作和观众的兴趣。

总结来说, 日本动漫之所以热衷于运用北欧神话元素,是因为北欧神话本身所具有的宏大史诗感、复杂人物、独特想象力以及深刻的哲学内涵,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和动漫市场的创新需求,北欧神话也成为了吸引观众、制造差异化和构建奇幻世界观的有力工具。这种“拿来主义”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经过动漫创作者的巧妙改编、融合和创新,最终呈现出既有北欧神话的韵味,又符合日本动漫风格的独特作品,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成功和喜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世界上有名的神话体系就这么几个……

著名的,有北欧,希腊,罗马,印度,中国,埃及。

次一级的,或者完整性不足的,有大和,凯尔特,伊朗,亚述,玛雅,美索不达米亚等……

世界神话体系,能叫的上名的,归了包堆就那么十几二十种,很多还盘根错节,互有渊源。

(比如希腊-罗马,印度-中国-大和……)

作品里只要用神话背景,自然得从上面挑……那么多作品里有很多选上北欧神话的不是很正常么……


而且北欧神话的还一个好处就是“不属于现存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而且没有太多的精神寄托……一般人都只是当传说故事看,所以创作相对自由……(因为现在北欧那帮人,很多并不是写这些神话的人的后代……)

你拿奥丁开涮,是没什么人会站出来的;

但你要是拿炎帝黄帝开涮,估计是要有不少炎黄子孙是要蹦起来骂街的;

同理,拿各种宗教神话开涮,也是免不了安拉胡那啥啥的……

user avatar

因为北欧神话有诸神的黄昏大结局啊,其他的你叫人家怎么圆,太容易烂尾了吧。

以此类推日本fgo最爱的有,吉尔伽美什史诗——有结局。亚瑟王传说——有结局。封神演义——有结局。


但这些哪个有诸神黄昏全灭结局帅,更别提那还是日本人。不用他用啥。

user avatar

1, 其实日本人啥神话都舍得拿来涮一下,非独北欧神话。

我举几个例子:

a. <3*3只眼>: 印度教神话

b. <圣传>: 佛教神话

c. <新世纪福音战士>: 犹太教神话

d. <Hellsing>: 哥特传说

e. <圣斗士星矢>:希腊罗马神话+北欧神话



2. 北欧神话的占比也不一定高。这个需要制作一个数据库来进行统计。


3. 单凭记忆和感觉,最多的还是日本本地鬼怪传说,例如<地狱老师>之类的


4. 最少的,应该是不吃猪肉教。迄今为止都没见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