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民族都侵略过中国,为何中国人最恨日本人?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段最为沉痛的记忆,也解释了为何在众多侵略者中,日本给中国人留下的伤痕尤为深刻,仇恨也最为复杂和持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一、侵略的性质与规模:

灭国亡种的企图与“以华制华”的残酷: 历史上,中国也曾被其他民族征服,比如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族。但这些统治者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甚至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而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其核心战略并非仅仅是占领和统治,而是带有明显的灭绝中国民族、剥夺其生存空间的企图。他们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但实际上是将中国视为资源掠夺地和殖民地,妄图通过“以华制华”的手段,扶植汉奸政权,分化瓦解中国,使得侵略的手段更加阴险和残酷。
全面、系统、持久的侵略: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非是短暂的军事冲突,而是长达十四年的全面战争(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这十四年中,日军在中国国土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占领了广袤的地区,建立了伪政权,对中国人民进行了系统性的压迫和剥削。
工业化时代的军事机器: 相较于古代的游牧民族入侵,日本的侵略是发生在工业化时代的,拥有更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组织能力。这意味着其破坏力更大,制造的伤亡也更加惨重。现代化的军队在战场上的杀戮效率是古代军队无法比拟的。

二、侵略的手段与对人性的践踏:

南京大屠杀的标志性罪行: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最令人发指的罪行之一。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屠杀、奸淫、焚烧。这种大规模、有组织的屠杀,是对人类文明和基本道德的极端践踏,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永恒的创伤。它不是简单的战争伤亡,而是赤裸裸的种族灭绝式的暴行。
细菌战、化学战的运用: 日本在侵华战争中还使用了大量的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对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生命和健康损失。这些非人道的战争手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人民的痛苦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三光政策”的焦土战术: 日本军队在中国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占领区进行残酷的扫荡和焚烧,摧毁了无数村庄和城镇,使得当地居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种彻底的破坏和掠夺,是对普通民众生存权的剥夺。
强迫劳动与掠夺资源: 日军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掠夺,强迫中国人民从事繁重的劳动,许多人在过程中丧生。同时,他们也对中国的矿产、粮食等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以支持其战争机器,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思想文化侵蚀与奴化教育: 除了物质上的破坏,日本也试图通过推行奴化教育、禁止中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强制推行日语等方式,来瓦解中国的民族认同和文化根基。这种企图从精神上摧毁一个民族的行径,同样令人深恶痛绝。

三、侵略者的态度与缺乏真诚道歉:

至今未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 与一些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民族或国家不同,日本国内至今仍有部分势力未能对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彻底、真诚的反省和道歉。一些政治人物的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史实的言论,以及教科书中的歪曲历史,都极大地刺痛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得仇恨的阴影难以散去。
“受害者”叙事的转移: 日本在二战后,有时会利用自身作为被原子弹袭击的受害者的身份,来模糊和淡化其作为侵略者的罪责。虽然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是悲剧,但这种叙事逻辑的运用,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是对历史真相的规避和对受害者的不尊重。

四、历史记忆的延续与民族情感的塑造:

近代的民族国家构建与仇恨的政治化: 中国在近代经历了民族危亡的深重打击,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节点。在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对日本侵略的记忆被反复强调和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代代相传的民族情感。这种情感,既是对历史苦难的铭记,也是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捍卫。
亲历者的证词与文学艺术的传承: 许多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中国人生动地讲述了日军的暴行,这些亲历者的证词以及无数的文学、影视作品,都在不断地提醒着后人那段悲惨的历史。这些艺术化的呈现,将历史的伤痛以更具象化、更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下去,加深了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情感认同。

总结来说,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不是简单的历史恩怨的累积,而是源于日本侵略的性质之恶劣、手段之残酷、规模之巨大、以及其对中国民族存续的灭绝性企图。更重要的是,日本至今未能对其侵略历史进行彻底、诚恳的反省和道歉,使得这段伤痛如同一个未愈合的伤口,持续地牵动着中国人民的神经。这是一种复杂的民族情感,既是对历史受害的痛苦回忆,也是对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警惕,以及对未来和平与正义的呼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时间上离得近

第二没成功,其他的成功入侵民族都已带着地盘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这是唯一一次我们被比我们先进的民族侵略,所以亡国灭种的危险最大

user avatar

为什么刘备非得杀吕布?

刘备和吕布是三国诸侯里出身最低的两个人,刘备是觉得,咱们都是草根,应该互相团结,所以我拉你一把,咱们一起谋生。

没想到吕布却觉得,对啊,就咱俩是草根,所以我搞不过别人,就只能搞你呗,结果偷袭拿掉了徐州。

就这样,刘备宁肯亏心也要拿到的徐州,就这么被吕布给偷了,这导致最终刘备快50岁了才重新开始发展,说吕布毁了刘备一辈子,都不为过。

回到这个问题,带入一下角色,答案不就知道了?

回答内容参考: @不吹不黑酱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上我无法同意很多答案的原因是:他们为了一个特别的观点在秀理性。所谓的理性装逼。

可悲的是,中国掌握话语权的那些理性装逼犯们,根本不了解日本。是的,他们仅仅是去旅游,然后就以为自己了解了。

而看看日本?右翼就是赤裸裸的在谈国家利益,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左翼就是大谈中日友好,搞亲善。你会发现,大度和斤斤计较一点都不矛盾。

而普通日本人,绝对没有中国很多掌握话语权的那种奇怪的倾向。谈到战争罪行,他们当然不愿承认,甚至,连提都不提。谈到经济发展,他们当然关注中国的市场。

日本无论左翼还是右翼,是统一于日本的国家利益之下的。日本民众的意识形态,是统一于日本本位的思维方式之下的。赖掉战争赔款。争取冲绳,钓鱼岛,北方四岛等领土。利用美国和亚洲周边国家压制中国。没有左翼会发出有力的声音反对。

简而言之,左或者右,都是日本国家利益的手段。无论何种思考,都是以日本的国家利益出发。在中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是极其傻逼的,不但右翼不会,左翼也不会。

而且,整个日本舆论对此也很敏感。日本官房长官在说中国军舰的时候使用了敬语,就被舆论骂死。

而在中国?追究日本的认错态度却会被骂。。。

有人会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没错,可是为什么到了中国,理所当然的事情就不再理所当然?

为什么中国的舆论要站在非常体谅日本的立场考虑?为什么战犯要放进去重要吗?日本人当然有理由-希特勒灭绝犹太人也是有完整的解释的。

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其实和"恨"没有关系。我一点都不恨日本人。否则也不会在那里生活十年,有很多朋友。有人是我人生和工作上的导师,是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战友,是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或者,是我的学生。

但是,有国家就需要有立场。或者,你是国际主义者?那么请保持姿态,不要迫不及待的站过去。

这和感情无关,是非常清晰,理性和简单的选择题。

你能分清政府和国家的区别吗?

你的立场是什么?

你维护谁的国家利益?

你看,答案可以不是中国,但是,也别是日本吧。就算是,在开头明确下,也别让这些中文回答的反差太大。

user avatar

实名跳起来反对最高票答案,不知道这么久了还能不能看到我的回答。【这是我第一次使用这个句型( ⊙ o ⊙ )啊.....

巴普洛夫确实有条狗,只要铃一响,就开始流口水。

我是没有思想的狗,条件反射而已;你是看透这一切的狗,成熟理性而不受人愚弄。

自由开明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虽然你有你的立场,幸好我也可以有我的。你高高在上炫耀你的理性与文明的时候,我也能够简单地顺应自己的感情。

即使你觉得我受人愚弄,头脑闭塞low爆了,分明自干五附体。

侵略我们的国家多了去了,远的不提,老老实实从1840年开始计算,世界大国一个也跑不了。

其中目的最卑劣,手段最无耻,行迹最下作,烧杀抢掠最无恶不作的是日本。没有之一。

更重要的是,日本只有敷衍了事地道歉,完全没有战争赔款。这场毁了我们百年国运的战争,我们惨胜,却几乎没有拿到什么补偿。

这当然由我朝太祖负全责,但是感情无法宣泄,我恨恨它出个气总可以吧?

而且它难道不该恨吗?

1931年之前大大小小的侵华,总有个导火索,总有个缘故,我们闭关锁国惯了的天朝上国确实有时候有点活该的意思。从巴夏礼事件到对万国宣战诏书,我认了。从割给毛子的北国雪疆到沿河沿海的万国租界,我认了。

可是趁火打个劫和趁我病要我命对我而言是两个概念,不知道对你呢?

逊清以降,定都南京的十年是最好的日子。我每每掩卷都情不自禁幻想,如果历史可以有如果,我的国家是否已是我和我的前辈们理想中的那样?

这就是蝴蝶的翅膀扇动的时候。它找了两个不能更牵强无耻的理由,一块遮羞布都不挂地恃强凌弱。

自九一八到卢沟桥事变,它连委屈求全都不接受,非要亡国灭种才行。要亡的是我的国,那350万战死沙场的年轻人是我的同胞,我倒很想问问,你是被怎么训练的才能不恨它?

当然咯国家主义这种20世纪的老掉牙的被统治阶级广泛运用的思想你这样受过标准答案以外训练的现代人是不会有的。我也很想像你一样既理性又开明,做一个了不起的世界公民。可是东北三省卖儿鬻女的农民、华北连“共和面”都吃不饱的孩子、南京娼馆里十几岁的慰安妇........这些人差一点就是我,肯定也有你。


虽然我的理性没你那么强大,但多少也讲点道理。当然不是日本每一个国民都是罪犯,甚至有的连从犯都算不上,可是他们脱不了干系。他们的国家在东亚耀武扬威的时候他们个个都是人上人,失败了受点牵连难道不应该吗?

更何况我并没有什么极端言论,并没有事实上的攻击。世界大势是融合是发展,我已接受事实,感情上恨一恨,留一点情绪给自己总可以吧?

我觉得很幸运出生在这个时代,没有挨过日本的无差别轰炸,然后被人讽刺的时候,还能问一句,没有标准答案的教育制度是怎么训练的,你竟能不恨日本人?

@堂主
user avatar

虽然有很多国家曾经侵华,窃以为,是因为日军侵华的罪恶是世间少有,非常极端的罪恶,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一个民族。(别再跟我提什么满人、蒙人屠城了好吧,谁屠城谁牛逼么,比这个特有意思么?有些人自己牛逼得好像别人就不知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似的,对,您们说的屠城这样的事情日本人都干过,不过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干过无差别轰炸、细菌战,更多新式刑法咱就不列了,我特别不喜欢比这些,这有什么好比的!我就觉得这场战争已经罪恶得不得了,够够的了!远远超过满蒙了不可以啊?!从逻辑上讲,我说的只是日本侵华战争罪恶非凡,留下很多伤痛,完全没有否认别的战争也罪恶深重的意思吧,怎么,我在这个话题下还要把满清契丹匈奴都清算比较一下才叫够?
……好吧你们一定要比这个……你们想要比较这个的心情着实难抑制……)
暂且不摊开讲日本干过什么,明尼魏特琳和张纯如的自杀便足以证明这样的罪恶实在已经超过我们一般人的承受范围。这是原因一,日本当年的罪和恶简直世间无人能及,他们不仅要屠杀,还要疯狂地鞭笞、侮辱、强奸、践踏整个中国。 原因二就是当今日本的态度,这个世界上一部分的人一提起这场战、这场痛就悲恸不能自已,我记得节目中见过一位85的老人回忆当年重庆大轰炸时死去的亲人,他说“二哥,他那口气是啷个落下去的哟?”,他们找到他的尸骨时候已经完全不成人形,而这还只是偌大中国里的一小家人,而这样的苦痛竟有八年之久。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部分人,他们发动战争,他们一手缔造了这样可怕的惨案,他们却可以天真无罪地活着,让我们的痛苦看起来像个笑话,甚至军国主义到今天仍然猖獗。他们纪念着自己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中死去的国人的时候,竟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遭到这样的待遇?能够死于原子弹已经远远比那些中国人要体面、尊严、没有痛苦,幸运百倍千倍万倍。他们痛为一,我们同胞的痛就是千万、亿万倍。可是这个世间,除了我们,谁还会心疼那些无辜承受这样命运的中国人呢?华沙一跪也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这是一个态度,这个态度我们懂了,可日本呢?日本在做些什么,忙些什么呢?犯下这样的罪恶都可以不认,这世间果然是凄楚得很。 往下一翻,竟然看到这么多的“理性”观点,或许我们确实收到教育和宣传上的诱导,或许对于日本我等小民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我也承认,日本民族有很多的优点,但这都不足以掩盖他们的罪恶和错误。我只是不理解在这个仇恨问题上认为日本无过错、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问题的各位。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我们是中华历史和文明的传承人,如果连我们都不为那些无辜的、受到最非人对待的中国人心疼,谁会呢?请原谅我无法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否认战争罪行、祭拜战犯的行为,对我根本不关心他们的立场,我当然希望全人类都幸福,但我没有那么伟大,我把自己国家的幸福放在第一位。 当然这些态度、认知上的问题或许都是空的,只有我们努力到有一天成为一个比日本更好的国家和民族这才是最实际的。 在下才疏学浅,见识或许浅陋,但至少是一片赤诚,诸位说的都有道理,我只是觉得在这个问题上,绝不只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日本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因由吧。
战争是世间最大的罪恶,希望再也没有这样的罪恶,希望我们中国人可以更加幸福。

抗战时期有记者问张灵甫:“抗战胜利后,你打算做什么?”他说:“那时侯,我已经死了。”我苦难的国家,贫弱的人民,抱着必死的决心,赢得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今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大概是因为建国70周年庆典,让我这个小透明的答案又收到一点点回复。其实我想任何一个思维正常公正无偏见的人,在看完整我的答案之后,都能理解到我的本意只是在于解释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原因:因为我们是一场惨痛历史劫难的受害者,同时没有收到加害者正面诚挚的道歉,甚至事实还被刻意扭曲。我也表达了自己根本无意于鼓励仇恨,只期望我们国家强大,中国人更加幸福有尊严。我想起易烊千玺参加综艺节目,面对选手的质疑,他耐心地看着她的眼睛听完她说的每一句话,思考,然后礼貌地回答了他自己的看法。非常优雅。我想这可能是一种很美好而又稀少的能力和素养吧。

user avatar

我想说一件有切身体会的事。

我六七岁的时候,我爸爸在一家日企工作。那时候我妈妈刚从国企下岗不久,全家人的开支都靠于父亲的收入。

他能进行简单的日语交流,主要工作是总裁的司机,有时候送送客户之类的,或者送些资料文件。

有一次晚上接待几个日本客户,免不了吃饭喝酒唱K这些活动。那个年代的KTV还是高消费场所,一男性客户醉酒后对KTV包房的女服务员意图非礼,被对方拒绝后,动手打人并且叫嚷一些类似于“劣等民族”这样的词汇。

也许是一时冲动,也许是民族尊严受到侵犯。我老爸动手打了这位客户。

结果是,公司的高层要求公司的所有中国籍员工集体道歉,否则自行离职。

据说当年的绝大部分同胞都选择了离职。

也许换工作带来的困扰远远小于忍气吞声带来的屈辱感。

如果要问为什么中国人痛恨日本人?

我想大概是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对我们表示出尊重,对侵华的历史问题没有表示出悔意,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怎配得到宽容和原谅?

user avatar

我真的不理解前排的3个答案为什么那么多票数。

虽然他们讲的很多点都对,但是显然不是重点。

重点是:日本侵略、占领中国发生在近代。离我们的时代最近。而且规模大,几乎是颠覆性。

最近的、最大的外族伤害被铭记在心,这是确实的国家之耻辱,就那么难理解?

user avatar

要是问汉朝人,那时汉人恨匈奴人。

要是问唐朝人,那时汉人恨突厥人。要是问宋人,那时汉人先是恨辽人,然后恨金人,最后恨元人。

讨厌在这个问题上非要归罪于政府宣传,很正常,在下一次我的家园被别人占领之前,我总会以日本来作假想敌。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恨日本是国家宣传的。

可我同时也恨满清啊。

国家宣传的可是民族大融合,康乾盛世吧啦吧啦。

而我经过独立思考,认为满清是殖民政权,恨其入骨。

恨日本也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和恨法西斯纳粹不是一个道理吗?很奇怪,难道独立思考的犹太人爱死了希特勒和德意志吗?

————

汉民族真是奇葩啊……

居然连仇恨都不能有。

犹太人可以恨希特勒,中国人不许恨东条英机?犹太人被德国总理跪地赎罪,日本还在参拜靖国神社,我们怎么连犹太人这种丧家之犬都不如?

这个民族真配叫“汉”吗?

我怎么感觉像意大利人自称罗马一样滑稽。

我可记得,汉帝国的政治正确从来都是——公羊曰:“九世之仇犹可报乎?”孔子曰:“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也许汉民族真的灭亡了吧……至少精神是灭亡了……

——

——

其实仇恨有什么不好呢?难道我仇恨一个国家,我就不能和这个国家做生意了?不能和这个国家合作了?

美国人当年从小的教诲就是【信仰上帝,恨英国人】,但是美国人耽误和英国的贸易了?美国人没帮助英国打一战,二战?

中国人最奇怪的思想就是总是把想法和现实挂钩,我如果见了日本人,也会笑容以对,对日本文化,我也不吝于赞美。这些,和我恨日本人有什么关系呢?

美军指挥官柯蒂斯·李梅非常喜欢日本文化,可炸起日本东京来,丝毫不心慈手软。事后再和日本人谈笑风生,友好,岂不美哉?这不就是【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吗?

我再仇恨日本,当与日本合作于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也支持与日本合作。比如我一直支持中日韩自贸区,虽然我讨厌韩国,仇恨日本。

而当坑害日本可以让我们获利的时候,我就是打心眼里喜欢日本,也照样支持坑害日本。喜欢日本的美国人何其之多,但是割日本韭菜的时候,也不会手软的。

汉人多恨匈奴啊,可汉帝国对匈奴,打、拉、利用、收容兼而有之。这才是强汉的精神!

我恨你,我敢打你,我能与你合作,我会利用你,我也会帮助你。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

——

每次我一说我恨日本,总有人说我要破坏中日贸易,殊不知我赞成中日贸易,赞成中日友好。每一次我说我恨满清,总有人把满族同胞和爱新觉罗家族捆绑起来,说我破坏民族团结。可我们的满族同胞之中的大部分人,在满清,也就是主子爷的奴才啊……难道旗人的主子对旗人的奴才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吗?

连满清和满族同胞都分不清楚,不敢爱,也不敢恨,那种人不是窝囊废吗?

——————

5月1日补充:

我发现我们的很多同胞,很多都只能理解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友好就真是友好,仇视就是要恨之入骨,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所以我国一直出现,xxx国是我们的兄弟,xxx国背叛了我们,白眼狼之类的说法。这种思想,导致我们长期对外上的幼稚,要么把外国人当成亲人,神人,要么把外国人当成妖魔鬼怪。

唯独很难把外国人当正常人。理解了这种奇怪的思想,就明白为什么我国崇洋媚外的现象那么严重,动不动优待洋人,哪怕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国,都敢羞辱我国大使,给我们摆脸色。

我素来不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有什么兄弟,即使真有兄弟,也不会是另一个民族、国家,而是单独的个体。就像白求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兄弟,但是白求恩的民族和国家,都不是我们的好兄弟。不仅不是,还是反华的急先锋国家。

人与人之间,可以亲如一家,但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却必须有利益算计,是不能感情用事的。我认为我们永远是要以自己人为重,别过度的亲善友邦。真用感情论,我们说越南白眼狼,苏联说我们白眼狼,这岂不是乱成一锅粥?今天宣传成亲兄弟,明天翻脸怎么办?

愚民是没有意义的,我仇恨日本人,但是我支持中日友好,因为中日友好是符合我国利益的决定。情绪归情绪,现实归现实,一个人被情绪影响现实,是不理智的。但是宣传上,真没必要愚民化的提什么感情——下面就有人跟我说80年代不存在中日仇恨?真的不存在吗?那我们也太健忘了吧!那时候我们刚开放,比较依赖日本,日本出于利益,也和我们友好,给我们提供贷款之类的。但归根结底,不过是互相利用,谁也不高尚,是谁也不卑劣。

后来我们制造业起飞,和日本的产业结构多有冲突,再加上美国煽风点火幕后操控,中日关系恶化。但这也和感情无关。我就知道安倍第一次上台其实是亲华的,他实际上也是倾向于与我们合作,只不过形势不对罢了。又比如韩国前总统,我们刚给高规格礼遇,转眼就搞萨德去了,却也不是感情的问题。

我憎恨日本人,影响不了国家的利益,也影响不了我的理智,我就觉得我有资格讨厌他们。因为我无法遗忘他们对我们做过的事,你劝我大度,可我一闭眼想起被刺刀挑起的婴儿,我大度不起来啊……我最多可以出于理智支持中日友好,不唱反调,不砸日本车,出于理智,我甚至可以承认日本的优点,去学习。但是这就是极限了,我不可能自欺欺人的说我不恨他们。

说回国内。

我说了一句我仇恨满清,就真的是捅了马蜂窝一样,我说我仇恨两晋,仇恨大宋,都没这种事。唯独仇恨满清,现在已经成了一种禁忌一样。但我扪心自问,我真的只是仇恨满清这个腐朽落后耽误中国的政权而已,并牵扯到满族同胞。

难道我们的满族同胞,会赞美多尔衮的屠城是正确的?赞美割地赔款是仁政?赞美丧权辱国是光荣吗?我想我们的满族同胞,还没有那么是非不分。

而且封建王朝说白了就是家天下,明朝是朱家的天下,满清是爱新觉罗的天下,阶级压迫是本质,民族矛盾是阶级压迫的表象。八旗里面还有为朱明王爷效忠的呢,吴三桂等人,不也为多尔衮鞍前马后?

满清是爱新觉罗家族和统治阶级的满清,并不是广大旗人的满清,《茶馆》里的常四爷,也是旗人,不一样饱受压迫?满清压迫他,民国也压迫他,然后新中国解放了他。如果要论,我想常四爷更加会认同新中国这个打的洋鬼子鼻青脸肿的国家,而不是那个收拾不了洋人的大清国。

不要说起满清,就和现在的满族挂钩,说起元帝国,就和现在的蒙古族挂钩。实话实说封建王朝里面我比较认可的,就是汉唐而已,某些人攻击的明朝……我对明朝的评价并不高,因为明朝起,中国内卷化,西方超越了东方。所以用明朝来攻击我对满清的态度,是很搞笑的。因为我不是皇汉,不是明粉,我只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中国人。

有人说我是愤青,愤就愤吧!我觉得一个人若是被情绪左右自己的判断,是不理智的,但是没有情绪,是可悲的。喜欢就去喜欢,憎恨就去憎恨,顾忌这个,害怕那个,啰里啰嗦反而很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段最为沉痛的记忆,也解释了为何在众多侵略者中,日本给中国人留下的伤痕尤为深刻,仇恨也最为复杂和持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侵略的性质与规模: 灭国亡种的企图与“以华制华”的残酷: 历史上,中国也曾被其他民族征服,比如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可能会观察到,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节日庆典、重要场合,甚至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会穿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而汉族人则似乎更倾向于穿现代、大众化的服装。这背后是有多重原因的,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认同等多个维度来探讨。一、 少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多个层面,而且相当有深度。简单地说,中亚许多民族之所以“突厥化”,是因为突厥人的语言、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在中亚地区长期以来非常强大,逐渐渗透并取代了当地原有的一些文化。而蒙古人在西征过程中,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但他们本身在征服之地往往是少数,并且他们继承的蒙古.............
  • 回答
    万圣节,一个源自西方古老习俗的节日,如今在全球许多地方都变得颇为热闹。在中国,它也逐渐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狂欢日。看到大家兴致勃勃地装扮、参与各种活动,这本身是一种文化交流的体现,我并不想去评判这种“热闹”本身对错与否。但身为中国人,当我们面对一个日益普及的外国节日时,自然会有一个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它.............
  • 回答
    “能歌善舞”是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常见说法,它既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浪漫化和标签化的成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能歌善舞”的来源和事实依据:1. 历史文化传承的积淀: 日常生活与仪式紧密结合: 在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社会中,歌舞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日常生活.............
  • 回答
    很多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浪潮中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富人群体,他们的人生轨迹往往与“西方教育”和“海外成长”紧密相连。这种背景确实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们对中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而是一个错综复杂、充满个体差异和社会因素的议题。首先,我们不能.............
  • 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并不是说民营快递“不送”政府机构,而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政府机构时,会有一些特殊的考量和流程,导致情况看起来像是“不送”。首先,我们要知道,民营快递公司最核心的运营逻辑是效率和成本。他们的网点、配送员、车辆都是按照市场化的逻辑来配置的,目标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以严谨、秩序和高度的集体主义著称的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滑向法西斯主义的深渊,这似乎与我们对它们“民族性格”的普遍认知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严谨”的特质,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可能成为了催生法西斯主义的温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
  • 回答
    在网上,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社群和论坛里,确实能看到不少对台湾民主制度的讽刺声音。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交织着政治立场、文化差异、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对民主实践本身的复杂认知。要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政治光谱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大陆的视角: 从中国大陆的视角来看,政治制度与.............
  • 回答
    你说“中国大部分都是汉族人,为什么相比其他民族来说汉文化相对很少呢?” 这句话,其实在我看来,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我们得先捋一捋“汉文化”到底是什么,以及“相对很少”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汉文化”这个词,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非常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从古至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人所创造、.............
  • 回答
    鲜卑人去哪儿了?为什么现在没有鲜卑这个民族了?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惑。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鲜卑族曾经是那样活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如今,我们却很难在现代民族构成里找到一个叫做“鲜卑族”的独立身份。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两千多年前。鲜卑族的起源与崛起鲜卑族.............
  • 回答
    国民政府和民国政府,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会混淆的地方。说它们不是一回事,也不完全对;说它们是一回事,又有点不够严谨。更准确地说,“民国政府”是一个笼统的称呼,而“国民政府”是特定时期下,以国民党为核心的、对中国大陆进行统治的那个政府的正式名称。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民国”这个概念说起.............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清朝历史中一个非常值得玩味和深入探讨的现象。不少人在看到清朝皇帝,特别是早期皇帝(如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等)的画像时,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自己头发茂密,看上去发量惊人,而他们却要求汉族以及其他被征服民族的男性剃发留辫,并且初期还是“金钱鼠尾”这样颇具.............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社会文化、历史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在我看来,民科民哲领域女性参与度相对较低,并非因为女性在逻辑思维、科学探究或哲学思考方面存在固有缺陷,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民科”和“民哲”的语境。这些通常是指那些非科班出身、不属于官方科研或学术机构、但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关于营养和身体状况的一些普遍认知误区。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关键点:“中国人普遍缺乏蛋白质摄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大多数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能够满足甚至超过推荐摄入量。如果说在某些特定群体或历史时期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中国传统酿酒文化爱好者心中的一个普遍感受。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能看到一些明显的差异点。首先,得澄清一个概念:欧洲的“民间酿酒”和中国的“民间酿酒”在历史发展轨迹、社会地位、以及技术传承上,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区别。欧洲葡萄酒的“精致”:.............
  • 回答
    这两年,我们见证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时刻,尤其是当民族品牌们在国家面临困难时,能够挺身而出,慷慨解囊,这无疑让人感到由衷的骄傲。汇源果汁、鸿星尔克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它们继河南之后,又向山西伸出援手,而且是“低调”的,这背后传递出的信息,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民族品牌伸.............
  • 回答
    在中国,讨论“民族自卑感”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所谓“自卑感”,通常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价值或地位的负面评价,并因此产生不自信、压抑或自惭形秽的情绪。当这个概念被放大到民族层面,它更多地是一种群体性的历史经验、社会建构以及个体认同的投射。有没有很多中国人有民族自卑感?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
  • 回答
    元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们在民族政策上的差异,尤其是与汉族等主体民族的关系处理,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史的重要一环。简单来说,清朝的民族政策确实比元朝更为温和,也更具有包容性。 但要说“温和很多”,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和演变。为了更详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
  • 回答
    “输出汉服运动能拯救台湾族群认同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台湾当下相当复杂且敏感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来回答。要深入探讨,需要先理解台湾族群认同的形成过程,以及汉服运动在这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台湾族群认同的复杂性由来已久首先,台湾的族群认同之所以复杂,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历史因素交织的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