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很多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服饰,并且会穿,而汉族却不是这样的?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可能会观察到,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节日庆典、重要场合,甚至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会穿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而汉族人则似乎更倾向于穿现代、大众化的服装。这背后是有多重原因的,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认同等多个维度来探讨。

一、 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

首先,对于许多少数民族来说,他们的民族服饰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承载着悠久历史、独特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和民族精神的活态载体。

历史的沉淀与记忆: 少数民族服饰的设计、图案、色彩、工艺,往往是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和积累形成的。例如,苗族的银饰和刺绣,藏族的唐卡图案融入服饰,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的精美织造,这些都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和技艺,是民族历史的视觉化呈现。穿上这些服饰,就是在与自己的历史连接,是在传承祖辈的文化基因。
独特的文化符号: 民族服饰是区分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最直观的标志之一。它代表了这个民族独特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甚至是世界观。比如,不同民族服饰上的花纹、图腾可能代表了对自然神的崇拜,或是某种历史传说。穿上它,就是一种文化宣言,是在向外界表明“我是谁”。
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往往经历了迁徙、融合、甚至是被边缘化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保留和穿着民族服饰,是强化自身民族身份认同、凝聚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与主体民族(汉族)的文化交流中,民族服饰更成为了一种维护和彰显自身文化独特性的有力工具。
节日与仪式的重要性: 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等重要仪式,都对民族服饰有着特定的要求。在这些场合穿着民族服饰,是对传统仪式的尊重,也是对集体文化记忆的重现。这就像很多汉族人在春节会穿新衣服一样,是一种仪式感,但少数民族的“新衣服”往往是具有更深厚文化含义的民族服饰。
经济与生计的结合: 有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织锦、银饰制作)与民族服饰紧密相连,也成为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在一些旅游景点或文化活动中,他们穿着民族服饰,也是一种展示和销售自己手工艺品的方式,将文化与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 汉族服饰的演变与“同化”:

相比之下,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其服饰的演变路径和文化表征方式则有所不同,这导致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不常穿”的现象。

历史上的汉族服饰: 事实上,汉族历史上也曾有过非常鲜明、多样化的民族服饰。从先秦的深衣、曲裾,到汉代的袍服,唐朝的襦裙、圆领袍,宋朝的褙子、直裰,明朝的补服、旗袍(早期形式)等等,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这些服饰也曾是身份、等级、礼仪的象征。
政治与文化中心的辐射: 汉族作为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其服饰也受到统治阶层、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和规范影响。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汉族服饰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向全国辐射,并在一些地区成为“主流”。
“非民族化”的服饰倾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汉族社会在服饰上表现出一种更倾向于“实用化”、“功能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近代化的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剪辫易服,西式服装开始流行。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向现代转型,服饰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袍马褂等传统汉族服饰逐渐退出日常生活的舞台,被西装、中山装等更具现代感和实用性的服装取代。
工业化与大众化: 工业革命后,服装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服装变得更加标准化、批量化。这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得价格合理、款式多样的现代服装。
全球化与消费主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来自世界各地的时尚潮流涌入中国。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和接受国际流行服饰,这使得汉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选择具有全球普适性的休闲装、职业装等,而不是特定某个历史时期的汉族传统服饰。
“民族服饰”的定义模糊: 汉族文化博大精深,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汉族服饰”在现代语境下,其边界和代表性不如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那样清晰。历史上的汉族服饰风格多变,且很多已经淡出了日常穿着,更多地出现在影视剧、戏曲表演、历史文化研究中,或者成为特定节日(如汉服复兴运动中的“汉服”)的象征。
“复兴”与“传承”的路径差异: 少数民族在现代社会依然强调并穿着本民族服饰,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坚持。而汉族“复兴”传统服饰(如汉服)则更像是一种对过往文化的回溯、对民族身份的再强调,它更多地集中在特定的文化群体和特定的场合,尚未完全普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它承载的意义和方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传承有所不同。

总结来说:

少数民族积极穿着民族服饰,是他们 维护文化独特性、强化身份认同、连接历史记忆 的重要方式,这些服饰是他们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节日、仪式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功能。

而汉族在现代社会,“不是这样的”原因在于:

1. 历史上的汉族服饰也曾鲜明,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近代化、全球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 现代汉族服饰更倾向于实用、大众化、全球化,易于获取和接受。
3. “汉族服饰”在现代语境下,其代表性和普及性不如少数民族服饰那样清晰和普遍,对传统服饰的重拾更多是一种文化自觉和特定场合的仪式行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汉族没有文化,或者不重视传统。只是在服饰这一具体载体上,表现出了不同的传承和演变模式。同时,随着中国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受到重视,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汉族人对传统服饰(如汉服)的喜爱和穿着,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弥合了这种“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岛!
RNM,还岛!还岛!还岛!
复制粘贴,使劲分享这文章!
实际上,台湾网军1450的危害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3月3日的台湾大停电本来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这次事件,1450可能永远也不会浮出水面。当时,国内网络安静的吓人,各种矛盾话题突然销声匿迹,那是一片岁月静好的场景,人与人之间互动也是相当友善。
祸害国内网络中文社区10年之久的台湾网络特务部队1450 Bureau,隶属美国NGO资助全球颜色革命分支机构之一,胎毒民进党重金打造的网络地痞流氓组织,已经完全裸露在众人眼前。他们的经费来自美国政府的每年5亿美元拨款和台湾伪政府的财政拨款,预计在每年几百亿新台币左右。由于,国内对台湾人天然的警惕性,所以它们现在大多情况是花钱购买国内账号(还注册了许多小号),伪装并模仿以国内网友的口吻发言,有组织的全面渗透微博、知乎和小红书。它们惯用的流氓手段:1. 通过制造对立、网暴、污蔑、群殴的方式打击网友以达到污染网络环境的目的。2. 喜欢用“独立思考”、“反思”、“感恩”、“赢麻了”、“我也想要台胞证”等等无赖嘴脸式的反讽语气,言语极其嚣张跋扈,动不动就声称“我是50W你举报12350”,等等必是1450,以达到恶心人的目的。3. 通过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大家把1450当牲口看就可以了),造谣抹黑中国,引导大家对跪舔和 run 欧美日韩的政治正确,以达到打击中华民族自尊心的目的。4. 通过历史发明家的文章(瞎编乱造),暗讽Government 和 party ,以期望达到掀起颜色革命的效果,想让中国永远处于战乱困苦之中。5. 在热点事件上面,恶意带节奏、造谣、煽动对立情绪,以达到引导国内舆论的目的,破坏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6. 对民族企业恶意攻击、嘲讽从未停止,以达到让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进的目的。等等....这次俄乌冲突出现侮辱乌女性的评论就是1450干的,刷完评论就截图转发外网,成为外媒攻击中国人的“口实”。这种行为十分危险,战争期间各种武装组织骚动,随时对我国在乌克兰撤侨的6000人直接造成生命威胁。
前段时间,刘学州那个找爸妈的孩子,也是被1450它们网暴死的。(1450罪恶滔天啊!1450是九世恶人下凡!连孩子都不放过。)
在2020年新冠溯源问题上,1450配合美国在国际上到处造谣生事,网暴世卫组织干事谭德塞,让我国十分被动,差点被世界各国孤立。还有在其他舆论上:凡是挑动男女矛盾的就是1450(参考近期极端女权引起的男女矛盾)凡是挑动民族矛盾的就是1450(参考近期汉服引起的满汉之争)凡是否定教员和我D贡献的就是1450(这话题就没断过)凡是否定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就是1450(这话题也没断过)凡是否定华为贡献的就是1450(这话题就没断过)等等....
我们时刻提醒广大网友;“狠狠打击台湾网军1450、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凡是不要争辩。常用手段就是用强硬的口气硬怼过去,给他们打1450标记,然后拉黑不让它们回复、再举报,请千万多多举报,这样才能让它们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对付流氓的手段,就是用更流氓的手段。分割线!追更一:主题: 《1450出来打》扒掉1450底裤,深度分析1450,劲爆黑幕。一、这次事件,说明国内人民的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很正常的,反而湾湾网络暴民1450的心理状态正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评论区各种奇奇怪怪的洗地言论十分荒唐可笑,不论他们如何伪装成国内网友口吻发言,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声称国内还有和他们观点一样的人存在,这就好比“神经病的眼里别人全是神经病,他们自认为别人与他们是一类人”一样的可笑,本质上是为了伪装成国内舆论,为他们将来继续污染网络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二、有细心的网友追踪了几个黑华为的神秘IT大V轨迹,居然也跑去打女拳(真是男女不分啊!雌雄合体),更搞笑的最近还跑去支持乌克兰、反战、反俄(这又是几个意思,?),你说他们黑华为的专业内容是无可挑剔、字字诛心,可毕竟国内也没几个男性IT工程师会对打女拳兴趣浓厚吧。这说明1450在IT专业化方面非常高,有勾结海外的IT同行协同作案,要警惕他们大概率未来还会继续作恶。毕竟在知乎上,“黑华为”这方面舆论完全被1450掌控,一直保持着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良好状态。三、在知乎上,仔细分析1450的行动轨迹,发现他们是一个“任务型”组织,与美国拜登政府的反华反俄政策事件同步。比如;这次俄乌冲突中,1450作派简直就是一部精心策划的传播学的行为艺术表演。他们分六步操作:1、揭开俄罗斯历史黑幕。2、挑起中俄历史上国土之争。3、敢于大声比较乌克兰的历史和现在。4、大量支持乌克兰的文案持续不断推出,持续造势。5、坚持在评论区大吐口水。6、善于火中取栗,取得正面舆论战场的优势。有网友评论:他们几乎要上高地了,哪知道菜菜子不给力断电了。要不然,“黑华为”、“打女拳”的舆论战失败经历将会再次重演。也说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职业网络部队,特别是在传播学上有极高造诣。四、在知乎上,仔细分析1450的大量文案的引流现象,坚持不删除评论、内部小圈子互相点赞等等怪异行为。
我们发现他们又是一个“业绩驱动型”的企业组织。可能依据考核绩效的标准如下:阅读量占10%权重。互动趋势(评论数)占10%权重,——(特指对他们有利的评论数量)点赞数量占80%权重。这些考核与奖金挂钩,底薪保持不动,约22K新台币左右。至于大V,他们有更高薪酬和奖励,有专门单独的办公室或居家工作。当然,这个标准是按照他们的业绩来评定的。他们内部有一套像企业一样的晋升标准;职员→经理→总监→CEO,不同类型的人物享受不同待遇。所以,可以肯定,1450在国内是没有分支机构和个人的,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业务在湾岛内部就可以完全消化,如果发展到国内反而很容易暴露和查获。这也是为什么湾岛一停电,国内舆论就消停的主要原因。
五、在评论区里,非常搞笑的事情发生了。许多1450疯狂的辱骂和威胁,必定是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和敏感神经。重点中的重点——千万不要点赞,要点击反对,坚持在知乎里面向知乎管理员多次“举报”1450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毁灭性打击。因为,只要足够多数量的反对发生,那么1450写的大量文章,要么沉入底部无人问津,没了点击率和点赞,业绩不好看。要么,这些文章被举报大量被删除,他们的工作成果归零。为了我们清洁的网络空间,烦请广大网友动动您的指头多多点击举报功能,让1450永远滚进历史的垃圾堆吧!
2022年3月16日 追更二《对1450刨坟式分析》:这是对戾气乖张的1450灵魂上的致命一击。如果没有让湾仔闻风丧胆的PLA保护我们哈,恐怕1450们真的要气炸来,会开着机车杀到国内来灭口。这篇文章炸出的1450比知乎任何地方都要多,闻着味来的,形形色色的老中青1450全部赤膊上阵;有辩经的、有吐口水的、有造谣的、还有扣帽子的。但对我们而言,他们全都是乐色,哈哈....一、根据对1450国内的渗透跟踪分析,这不是简单的1450从台湾的溢出效应,而是有美国NGO全球颜色革命组织在幕后遥控指挥,我们分析如下: 1.经过十几年颜色革命的浸淫,NGO对网战的经验十分老辣。他们是属于战略管理层面,并建立一套“绩效管理考核模型”,根据每次任务的结果进行数据量化分析。比如:制造大量跟帖、评论、形成流量泡沫。再根据点赞数量、回复数量、浏览数量、对国家政策走向的影响等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得出投入多少资金,达到多少效果的结论,以模拟下次攻击任务更提升一步。所以我们发现在知乎上,1450每次任务出场都十分有气势,与上一次比较有明显的物种强化的视觉冲击感。
2.NGO并不是一咕脑的把5亿美元打到1450账上。对1450一直是遵循喂狗式的管理:就好比捕猎打仗,一旦把狗喂的太饱,狗的灵敏度就会降低,并且食多伤神,狗吃饱后像人一样撑的懒惰,在半饱处于危机中,就有了生存斗争的激情。所以,我们看到网络上的1450总是斗志昂扬、戾气乖张、到处造谣生事,一副网络恶棍的模样,跟这套管理机制有莫大关系。二、我们对1450内部分配机制也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他们呈现一个“金字塔式的食物链”分配机制,严格遵循80/20法则。类似电信诈骗组织,看着乌泱泱一片,几十万人很热闹,但实际既得利益者并不多,具体参考如下: 1.头部1450只占总数量的0.01%(大约几十人左右),他们分食50%的收入。他们属于资源分配、组织、策划方。他们基本不产生内容制作,但他们收获最大蛋糕。比如:台湾网军博主“乌鸦DoKa TV”被曝光年收入达到1亿新台币,等。 2.腰部1450大约占到20%左右,他们分食30%的收入。他们是内容制造者大V,专职工作人员,以及专业喷子、业余刷单者等等。根据职务高低获取的报酬由高到低。目测,在知乎上的1450属于这个类型。 3.底部1450大约占到80%左右,他们分食20%的收入,基本上只起到造势、起哄作用的,打打秋 风,挣个几百几千台币零花钱,还有一些是跟风的无收入者。

user avatar

建国初期官方认可的汉族服饰是陕北老农的打扮。




user avatar

在这个问题上

我真是要好好批评一下旺仔牛奶啊

很久之前旺旺发行过一款56个民族主题的牛奶大礼盒


画风是这样的:

超级可爱有木有?



这么多旺仔小人看的我有些眼花缭乱,每一个都不想错过,但一时不知道从何看起。

所以我习惯性的放大寻找天朝人口最多的那个民族。

很快我找到了这个:

瓜皮小帽

马褂

小马甲

这分明就是海内外大部分人观念中汉族人的经典形象嘛


尤其配上作揖的动作,味简直不要太冲了。


除了那个六合一统帽,前朝旧物,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就应该躺在时代的垃圾堆里。


看来永旺虽为食品公司,在历史服饰的还原上的确是花了心思的,值得表扬一个。








正当我准备用欣赏的眼光仔细评鉴一番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发现了:











前方高能





















发髻!

交领!

还是右衽!



气抖冷

这什么非主流?

看看这宽袍大袖,可见哈韩哈日之风盛行!

世风日下,岂有此理

完全不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客观发展规律

几百年前的前前朝陋俗就不要拿出来了好吗?



一家跨国企业格局竟能如此之小

太让我失望了。



所以民营企业啊,还是要学习一个。

想要提高历史的知识水平,打开电视就有最好的样板嘛。

依葫芦画瓢不会吗?

学学,看看什么才叫国际舞台啊?

一年学不会就学两年。

反正不管多少年,依旧是这个标准答案。




我发誓以后再喝旺仔牛奶我是狗。












user avatar

1. 汉服最开始确实是因为“民族主义”被提出来的。

2. 春梅狐狸和汉服没有关系,各位同好不要硬把人家扯出来,她一边看不上我们还一边舔着脸关注“汉服”话题是她自己的事。

3. 关于为什么现在复兴的都是贵族阶层的服饰。首先平民阶层的衣服保存不下来。其次人都是视觉动物,追求好看的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最后天天吃肉也是以前贵族的特权,听编钟也是贵族特权,各位知乎大佬是不是也没资格追求?我不明白现在生产力发展了那么多,还要委屈自己不成?

4. 现在天天喊口号的汉服十级小将已经很少了,有也是被圈内diss的。

我们像Lolita,jk制服一样追求好看的衣服有什么问题?

哦,你们说其实不好看。

试问大佬以前有没有过审美不成熟,什么衣服都敢往身上套的时期?更不要说圈内外审美并不一样(我曾经做过调查,圈内已经审美疲劳的绣满花,和风刺绣,魏晋风,圈外路人可是喜欢的很。)

最后总结,穿汉服吃你家大米了?

user avatar

对于这个问题,你要是纠结于“到底什么形象可以代表汉族”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问题的产生,根本不是因为汉族缺乏文化特色,而是对汉族的定位:汉族是一个用来衬托少族民族特色的背景,是“非少族的集合体”。搞明白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宣传中汉族总是没有民族特色——汉族根本就不被认为是一个和五十五个少族一样的民族实体,所以是不配拥有民族服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可能会观察到,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节日庆典、重要场合,甚至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会穿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而汉族人则似乎更倾向于穿现代、大众化的服装。这背后是有多重原因的,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认同等多个维度来探讨。一、 少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多个层面,而且相当有深度。简单地说,中亚许多民族之所以“突厥化”,是因为突厥人的语言、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在中亚地区长期以来非常强大,逐渐渗透并取代了当地原有的一些文化。而蒙古人在西征过程中,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但他们本身在征服之地往往是少数,并且他们继承的蒙古.............
  • 回答
    你说“中国大部分都是汉族人,为什么相比其他民族来说汉文化相对很少呢?” 这句话,其实在我看来,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我们得先捋一捋“汉文化”到底是什么,以及“相对很少”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汉文化”这个词,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非常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从古至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人所创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段最为沉痛的记忆,也解释了为何在众多侵略者中,日本给中国人留下的伤痕尤为深刻,仇恨也最为复杂和持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侵略的性质与规模: 灭国亡种的企图与“以华制华”的残酷: 历史上,中国也曾被其他民族征服,比如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关于营养和身体状况的一些普遍认知误区。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关键点:“中国人普遍缺乏蛋白质摄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大多数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能够满足甚至超过推荐摄入量。如果说在某些特定群体或历史时期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
  • 回答
    在知乎上观察一些关于台湾民主的讨论,确实能感受到一部分中国大陆网民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很难一言蔽之,更像是一种混合了认知、立场、情感和信息接收习惯的综合体现。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差异。在中国大陆,主流媒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台湾政治的描述,尤其是对民主制度的呈现,是带有特定视角.............
  • 回答
    近期,不少自媒体文章将目光投向了日韩民众的晚年生活,并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图景。文章普遍指出,两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年轻人抚养负担重,养老金制度压力巨大,许多老年人晚景萧条,甚至出现“老无所依”的困境。那么,作为同样身处东亚,并同样面临人口结构变化的中国,是否也会走上日韩的老路?这个问题值得我.............
  • 回答
    中国人确实深受儒家文化浸润,孔子的言行举止更是成为千古典范。然而,您提出的“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在民间为何没有像“仁”、“义”、“礼”、“智”、“信”那样深入人心,甚至可以说是鲜有人提及,这背后隐藏着多重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原因。这绝非一句两句能够说清的,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需要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民国时期《觉醒年代》里那群年轻人,像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那个年代的青年人,确实是群充满理想、激情和朝气的代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面对着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四伏,所以他们的“理想”往往是关乎民族存亡、国家富强,是那种宏大叙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会有的一个观察。但说到“很高比例”这个说法,我得先打个岔,这就像说“所有老师都喜欢点名”一样,是个比较笼统的概括,很难拿出个精确的比例来。不过,我们确实能观察到,在一些比较活跃的民间军史爱好者社群里,确实存在一些成员言行举止不那么令人舒服,甚至可以说是“素质较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聊聊。它触及了两种音乐文化在乐器选择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分歧点,背后其实是历史、技术、美学甚至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西洋管弦乐队并不是“很早就把弹拨乐器淘汰掉了”。更准确的说法是,弹拨乐器在近代管弦乐队的形成过程中,其主流地位确实下降了,一些曾经.............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我老家院子里,几个老大爷边下棋边唠嗑的场景。说起来,中国老百姓关心美国兴衰,这事儿说来话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承认,美国这个国家,确实在全球的影响力太大了。你想啊,咱们平时用的手机、看的电影、听的歌,甚至很多日常用品,或多或少都跟美国有点.............
  • 回答
    中国社会中存在“孩子不考虑家长感受”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多重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化传统与代际观念的冲突1. 权威型教养模式的延续 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母长期扮演“权威角色”,强调服从与尊重。这种观念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命令服从”的互.............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生气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看着一些家长,自己的教育方式磕磕绊绊,孩子出了点问题,不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反而一下子把矛头指向了“二次元”,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这是一种回避责任的心理机制。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承认自己教育失败是很痛苦.............
  • 回答
    在中国很多家长身上,确实能看到一种普遍现象:好像不太会去认真倾听或者体谅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背后不是说家长们故意要伤害孩子,而是由太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和个体因素交织而成。我试着一点点给你掰开了讲讲,希望能说得足够透彻,不带那种干巴巴的“AI腔”。首先,咱们得从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聊起。儒家思想.............
  • 回答
    中国青春片在豆瓣上普遍评分不高,这个现象挺值得聊聊的。在我看来,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影片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有观众审美和期待的变化,还有一些市场和创作环境的因素在里面。首先,从影片质量本身来看,很多国产青春片确实存在一些硬伤,导致观众不买账。 故事套路化和缺乏新意是硬伤。 很多青春片似乎走进.............
  • 回答
    你说中国很多设计师设计得“烂”还能月薪过万,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观察。先别急着下结论说他们“烂”,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烂”可能只是我们个人的审美偏好,或者项目本身的限制。但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一些设计师的水平和收入不太匹配的情况。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烂”的定义,也许我们理解的不一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在中国,这句话确实算得上是一句“国民级”的老师口头禅了。它背后隐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话说出来的语境和目的。 激将法,希望学生进步: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原因。老师们说这句话,很多时候是真心希望通过.............
  • 回答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优秀电影我们却鲜为人知?”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热爱电影的观众,尤其是关注中国电影的观众,心里都曾经闪过。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感叹:“今年的国产片里,好像没什么让我眼前一亮的。”或者“为什么那些外国的独立电影、小众佳作都能被挖出来,咱们自己的好电影怎么就这么沉寂呢?”这确.............
  • 回答
    中国在许多领域要求自主研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战略决策,背后有深刻的历史、经济、安全以及发展等多重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原因:一、历史原因:技术封锁与发展瓶颈 西方技术封锁的经验: 在冷战时期,中国曾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许多关键技术,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军事科技等领域,被严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