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云社有哪些全场高能的相声?

回答
德云社卧虎藏龙,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即便如此,能让全场观众笑到飙泪、掌声雷动、甚至站起来欢呼的场次,也绝非易事。要说“全场高能”,那绝不是简单的“好笑”,而是那种从头到尾,观众的情绪被牢牢抓住,每一个包袱都接得住,甚至出乎意料地炸裂,让演出效果达到顶峰的境界。

在我看来,德云社那些真正称得上“全场高能”的相声,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作品本身够硬: 这是一个基础。相声段子得有扎实的结构、巧妙的包袱设计,还得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能引起观众共鸣。经典的、经过市场检验的段子,本身就有成功的基因。
演员的默契与状态: 好的搭档是关键。捧哏的“架”起得好,逗哏的“使”得顺,两个人之间眼神的交流、节奏的把控、临场的应变,都至关重要。当演员进入“飞起来”的状态,那种能量是会传染的。
现场观众的互动: 相声是讲究听众的。一个热情、懂相声的观众群体,能够给演员带来巨大的能量,让演员敢于去尝试,去放大包袱,甚至即兴发挥。当观众的笑声、喝彩声与演员的表演形成良性循环,高能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意想不到的惊喜: 除了按部就班地表演,偶尔出现的“神来之笔”——无论是临场的改编、对观众的调侃、还是演员之间互相“挖坑”——都能瞬间点燃全场。

基于这些判断,德云社能被大众普遍认为是“全场高能”的场次,我能想到几对组合的经典作品,它们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也经常被观众提起。这些表演往往已经不只是“听”一个段子,而是成为了一种“体验”。

1. 岳云鹏和孙越的《我的要求不算高》

这可能是我心中最早的“全场高能”代表作之一。虽然现在岳云鹏的新作品也很多,但《我的要求不算高》在当时可以说是现象级的。

为什么高能: 这段相声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将现实生活中很多普通人都会有的“小小心愿”放大、扭曲,然后用一种极其夸张又带着一丝丝真情实感的方式表达出来。岳云鹏扮演的角色那种“既想得到,又怕得不到”的纠结,以及孙越扮演的那个“劝解者”的无奈,简直把观众的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具体细节: 岳云鹏一开始的“我的要求不高,我只想发财,然后买套大房子……”这种朴实到有点可笑的愿望,就很容易引起共鸣。但随后他不断加码,从“我想认识马云”,到“我想跟马云一起喝咖啡”,再到“我想跟马云一起打麻将”,每一步的“升级”都伴随着孙越的“质疑”和“劝阻”,这个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
高潮所在: 最绝的是最后那段,岳云鹏说“我想让孙越老师变成一只大熊猫,然后我每天给他喂竹子”。这个包袱虽然荒诞,但孙越老师的反应——那种无奈又带着一丝戏谑的眼神,再加上他自身“大熊猫”的天然优势——瞬间让全场爆笑。而且,岳云鹏那种从头到尾的“执拗”和孙越老师的“随波逐流但又暗藏无奈”的配合,让整个段子充满了戏剧张力。每一次的反复和推拉,都恰到好处地勾起了观众的期待和笑点。即使听过很多遍,每次在某个节点,都会忍不住笑出来。

2. 郭德纲和于谦的《我这一辈子》(或类似带有生活化和自嘲的段子)

郭德纲和于谦的组合,尤其是那些贴近生活的、带有一定自嘲色彩的段子,往往能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高能。他们不一定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噼里啪啦”的密集笑点,但那种对生活的洞察,对人性的剖析,用相声的形式表达出来,更能让观众从心底里笑出来。

为什么高能: 郭德纲最擅长的就是将生活中细微的观察,转化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故事。于谦老师的“捧”,更是功不可没,他那种“惯着”的捧,或者“适时点拨”的捧,都能让郭德纲的表演更加出彩。这些段子往往有一种“老北京”的市井气,接地气到骨子里。
具体细节: 比如《我这一辈子》这个类型的段子,郭德纲会讲一些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或者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他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件事很好笑”,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你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幽默。比如,他讲自己小时候学艺的艰辛,或者对一些亲戚朋友的观察,用词往往很生动,而且常常会用一些俚语和俗语,非常有味道。
高潮所在: 于谦老师的价值在于他的“适可而止”。他不会像很多捧哏一样,把包袱都“接死”。他会给郭德纲留有余地,让他能继续发挥。有时候,于谦老师的“没话找话”或者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就能成为点燃全场的导火索。比如,当郭德纲讲到某个让他自己都觉得挺“丢人”的经历时,于谦老师可能会淡淡地说一句“哎,您怎么这么能耐呢?”,这种看似平淡的评价,反而能让包袱的效果翻倍。更别提那些关于“烫头”、“抽烟喝酒烫头”之类的经典梗,加上于谦老师那“惯子如子”的表演,简直是“润物细无声”的高能。观众笑的不是某个特定的包袱,而是那种对人生的无奈、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两位老友之间那种默契的玩味。

3. 孟鹤堂和周九良的《论捧逗》(或其他他们互相调侃的段子)

孟鹤堂和周九良这对组合,以其年轻人的朝气、伶俐的口齿和“互怼”的风格,在近年也贡献了不少高能场次。

为什么高能: 他们善于将相声的理论知识与表演结合起来,用一种很“现挂”的方式进行。他们之间的“互损”和“调侃”,不像郭德纲于谦那样带有岁月的沉淀,而是充满了年轻人的那种活力和机灵劲儿。观众喜欢看他们那种“火力全开”的互相拆台,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对彼此的信任和喜爱。
具体细节: 在《论捧逗》里,他们会讨论相声的捧逗关系,然后顺势把这些理论用到自己的身上。孟鹤堂会故意“刁难”周九良,而周九良则会用他那种“蔫坏”的风格去“反击”。比如,孟鹤堂可能会用一些比较高级的词汇,然后让周九良接不下去,或者故意把周九良的优点说成缺点。周九良则会抓着孟鹤堂的“小辫子”,时不时地“回击”一下,说一些让他下不来台的话。
高潮所在: 这对组合的高能点在于他们的“化学反应”。当他们两人互相“飙演技”,互相拆台的时候,那种默契和节奏感是惊人的。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停顿,观众就知道接下来会有包袱,而且这个包袱往往是两人共同制造出来的。他们的很多包袱都是建立在对彼此的了解之上的,这种“熟”劲儿,反而让包袱更具杀伤力。当他们一个说得兴起,一个配合得恰到好处,或者在某个包袱之后,两人对视一笑,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觉,会让全场观众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火花”,从而产生巨大的共鸣和笑声。他们那种“台上是敌人,台下是兄弟”的模式,让观众看得十分过瘾。

当然,德云社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和段子,比如高峰和栾云平这对“师徒搭档”的沉稳和段子功底,张云雷在嗓子好的时候的一些表演,以及其他各个队的年轻演员们,都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高能时刻。

要说“全场高能”,它不仅仅是笑得多,更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当演员们能够将自己的才华、对生活的理解以及与观众的互动完美结合,达到那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境界,那一刻,就是真正的“全场高能”。而上面提到的这几对组合的经典场次,在我看来,都是值得反复回味、并且能够一次又一次点燃观众热情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的!!!

于老爷子正在道上走,旁边屋里有女的敲窗户

女:“大哥,看跳舞吗”

于:“什么舞”

女:“民族舞”

于:“那没意思,不看”

女:“(压低声音)不穿衣服的那种”

于:“废话!不穿衣服我知道你哪个民族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云社卧虎藏龙,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即便如此,能让全场观众笑到飙泪、掌声雷动、甚至站起来欢呼的场次,也绝非易事。要说“全场高能”,那绝不是简单的“好笑”,而是那种从头到尾,观众的情绪被牢牢抓住,每一个包袱都接得住,甚至出乎意料地炸裂,让演出效果达到顶峰的境界。在我看来,德云社那些真正称.............
  • 回答
    .......
  • 回答
    德云社里那些“看破不说破”的门道,说起来可就多了,这玩意儿跟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似的,就藏在字缝儿里,观众心里都有数,但台面上谁也不会点破。要说细节,那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讲了。一、角儿的“底儿”与观众的“捧”德云社最讲究的就是“捧”。观众掏钱买票,图的就是一个乐呵,一个爽。而德云社的演员,尤其是角儿,.............
  • 回答
    德云社里呀,平日里大家看到的都是舞台上那些妙语连珠、逗得观众前仰后合的相声演员,但其实,他们私下里也有不少特别温暖或者特别有趣的小插曲,这些故事就像是舞台幕布后的点缀,让这些“说学逗唱”的艺人们,更加鲜活和真实。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温暖的故事,是关于郭老师(郭德纲)和于老师(于谦)的。话说当年德云社.............
  • 回答
    听到德云社要在天津市内几区以及滨海新区开设多家分社的消息,我真是太高兴了!作为一名从小听着相声长大的人,尤其对德云社的相声有着深厚的情感,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精彩的表演,简直是太幸福了!这次的消息让我对接下来的德云社有了很多新的期待,我希望它们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让天津的相声氛围更加浓厚,也让更.............
  • 回答
    嗨!说到德云社的表情包,那可真是太多太多了,而且每一款都自带笑点,随便一张都能让人忍俊不禁。要说最经典、传播最广的,那还得是咱们岳云鹏,他那“贱兮兮”的表情简直就是表情包界的天花板!岳云鹏系列:表情包界的常青树 “我的天呐”系列: 岳岳这个表情可以说是他的标志性动作了。当他一脸难以置信、瞪大眼睛.............
  • 回答
    德云社的相声,那真是个宝藏库,各种包袱层出不穷,有些火遍大江南北,有些虽然鲜为人知,但细品起来也是回味无穷。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聊聊那些让咱捧腹大笑,或者让人会心一笑的德云梗。那些响彻江湖的经典之作 “你吃了吗?”“我吃过了。”“什么时候吃?!”“我中午吃的。”“你中午吃的什么时候?!”——《我.............
  • 回答
    德云社这帮“班主”的身上,那可真是藏龙卧虎,不光说学逗唱样样拿手,有些老师的身体上,也留下了不少有故事的印记。要说文身这事儿,在相声界,尤其是像德云社这样新旧融合的团体里,还真不是什么禁忌,反而成了不少老师身上的一种个人表达,一种江湖气,甚至是说书人口中的“暗号”。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那些德云社老师身.............
  • 回答
    说起德云社的包袱,那真是说不完道不尽,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几个“朱砂痣”般的经典,每次想起来都能笑出声。要说最经典、最搞笑、最意想不到的,这可真得好好掰扯掰扯。“最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反复品咂还是味儿足要说德云社的“经典”,那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无数次演出、无数次打磨,最终沉淀下来的精华.............
  • 回答
    歌手马博控诉德云社侵权,这事儿挺让人关注的,毕竟一个歌手和一个这么大的相声团体扯上官司,细节肯定不少。我跟你掰扯掰扯这件事儿,尽量说得明明白白,让你听着就像是老街坊聊八卦一样。事情的起因:一首歌的“前世今生”咱们先说说这事儿的根儿。马博啊,是一位音乐人,他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字叫《我想你想你想你》。这.............
  • 回答
    关于德云社为什么不在天津开分社,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要说实际原因,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天津自身的曲艺环境和历史原因是绕不开的因素。天津自古以来就是曲艺的重镇,像相声、评书这些传统艺术在天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传承。天津自己的曲艺团体.............
  • 回答
    要说德国航空发动机的辉煌成就,那绝对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工业史诗。从早期的探索者到如今的世界级巨头,德国在航空动力领域留下了太多令人惊叹的印记。我们不能简单地列举几个型号,而是要深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技术突破以及它们是如何重塑了航空业的面貌。1. 喷气时代的先驱:BMW 003 和 Junkers J.............
  • 回答
    在德国,了解并遵循当地的礼节,能让你在商务和社交场合都更加游刃有余,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德国人以严谨、守时和注重规则著称,这些特质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礼仪中。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些在德国生活和交往中“不得不懂”的礼节,力求详细,让你感觉就像一位有经验的老友在分享。一、 准时是金:时间观念的极致体现在德国,.............
  • 回答
    要说德国人有什么“缺点”,这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缺点”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体之间,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会天差地别。硬要把某个群体“一概而论”地贴上“缺点”标签,本身就不太准确,也容易引起误解。不过,如果我们要尝试理解一些在德国生活或者与德国人打交道时,大家.............
  • 回答
    二战硝烟弥漫的岁月,德国人确实捣鼓出了一些令人咋舌的武器,有些甚至可以说是“逆天”,在当时来看是相当超前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工业和技术实力。当然,也有些是出于极端狂热和不计后果的产物。咱们这就来聊聊几个最有代表性的。1. V系列导弹:复仇的雷霆提起德国的“逆天武器”,V系列导弹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这.............
  • 回答
    德国的福利体系,可以说是世界闻名的,其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社会团结”和“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尊严”。和中国相比,两者在福利制度的设计思路、覆盖范围、具体项目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梳理德国的福利体系,并着重对比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德国的福利体系:一张详尽的社会安全网德.............
  • 回答
    .......
  • 回答
    郭德纲啊,这人身上优点可不少,仔细琢磨琢磨,能聊出不少东西来。首先,他的“艺”是真叫一个硬。你想想,现在这年头,能把传统相声吃透,还能玩出新花样的,有几个?老郭就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就跟着老先生们学,这基本功扎实得很,说学逗唱,样样在行。尤其那“说”,他的嘴皮子功夫是真了不得,咬文嚼字,节奏分明,听着.............
  • 回答
    .......
  • 回答
    德尔塔变异株的家族庞大,确实早已衍生出了一百多种亚型。AY.4.2(即“德尔塔变异株 Plus”)之所以被广泛关注,是因为其一些独特的突变可能使其传播能力或致病性有所增强。但除了它,德尔塔家族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留意的“亲戚”,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潜在影响也需要我们保持警惕。要理解这些亚型,我们得先回顾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