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孩到底是要穷养还是富养?

回答
男孩到底是“穷养”还是“富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教育理念、文化背景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不同,因此最适合的养育方式也会因人而异。与其纠结于“穷”或“富”这两个标签,不如深入理解这两种方式的核心理念,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然后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平衡点。

一、 “穷养”男孩的理念与可能影响

“穷养”并非指真的让孩子过上贫困的生活,而是强调一种精神上的培养方式,核心在于:

磨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让孩子有机会体验生活的不易,理解金钱和资源的来之不易。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依赖父母。
教会珍惜和感恩: 让孩子明白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懂得感恩。
培养节俭的习惯: 不铺张浪费,理性消费,养成量入为出的好习惯。
注重内在的财富培养: 强调知识、品德、能力等无形财富的重要性,这些比物质财富更持久。

“穷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抗挫折能力强: 经历过一些困难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更能坚持,不容易被打倒。
生活能力强: 由于被鼓励自己动手,孩子通常更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生活自理、解决简单问题等。
珍惜感和感恩心: 懂得珍惜拥有,更能体会到他人的付出,形成感恩的品质。
责任感和担当: 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责任时,会逐渐培养起责任感。
理性消费观: 不会盲目追求物质,对金钱有更理性的认识。

“穷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方式不当):

过度节俭甚至吝啬: 如果将“穷养”理解为事事都要省,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缺失,或者形成不必要的吝啬感。
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如果孩子觉得父母总是无法满足其基本需求,或者过度强调“穷”,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对物质的过度渴望: 在压抑了对物质的正常需求后,孩子在成年后可能会产生补偿心理,反而过度追求物质。
视野受限: 如果“穷养”导致孩子缺乏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比如旅行、艺术、科学探索等,可能会限制其眼界和发展。
与同龄人产生隔阂: 如果孩子在物质享受方面与同龄人差距过大,可能会感到被孤立或自卑。

二、 “富养”男孩的理念与可能影响

“富养”同样并非指溺爱和挥霍,而是强调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孩子更优渥的条件和更广阔的视野,核心在于:

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 确保孩子在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有足够的营养和教育资源。
开阔眼界,提供丰富的体验: 通过旅行、艺术熏陶、接触不同文化等方式,拓宽孩子的视野。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包括良好的学校、课外辅导、兴趣班等,帮助孩子发掘潜能。
培养高雅的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接触艺术、音乐、文学等,提升孩子的精神品位。
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精神支持: 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尊重,建立健康的自信心。

“富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自信心和安全感: 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通常拥有更强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起点: 接触更多元的事物,有机会接触到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良好的审美和情趣: 艺术、音乐等熏陶有助于培养孩子高雅的精神品质。
更强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更强的适应性和国际视野: 接触不同文化和人群,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全球观。

“富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方式不当):

骄纵溺爱,缺乏自理能力: 如果富养变成了溺爱,孩子什么都不用做,会变得娇生惯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价值观扭曲,只认物质: 如果过度强调物质享受,孩子可能会认为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缺乏对精神价值的认同。
抗挫折能力弱: 一帆风顺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能难以承受,容易放弃。
消费观畸形,盲目攀比: 如果父母过度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孩子容易形成攀比心理,对金钱没有概念。
缺乏感恩和责任感: 对于父母给予的一切习以为常,缺乏对父母辛劳的理解,也缺乏对社会的回馈意识。
容易迷失方向: 拥有太多选择和资源的孩子,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反而可能因为选择过多而迷失自我。

三、 如何找到“穷养”与“富养”的平衡点?——更深层次的思考

真正优秀的养育方式,不是极端地倾向于“穷养”或“富养”,而是能够巧妙地融合两者的精髓,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可以概括为:

1. 物质上可以“富养”,但精神上要“穷养”:

物质“富养”: 在保证孩子基本生活需求、健康、安全和良好的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供更优质的物质条件。这包括健康的饮食、舒适的生活环境、必要的学习工具和适当的娱乐体验。这并不是为了溺爱,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上成长,减少不必要的生存压力。
精神上“穷养”: 这是关键。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要注重培养孩子以下精神品质:
独立性: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坚韧性: 允许孩子在可控范围内经历一些失败和挫折,引导他们从中学习和成长。
感恩心: 教导孩子感激父母的辛劳,感激身边人的帮助,理解付出的价值。
节俭观: 培养孩子理性消费,不铺张浪费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资源的有限性。
勤奋观: 让孩子明白成功需要努力和付出,而不是坐享其成。

2. 用“穷养”的价值观去引导“富养”的物质:

引导孩子理解金钱和劳动的关系: 让孩子知道钱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父母辛勤工作的成果。
鼓励孩子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 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例如学习成绩、家务劳动等)来获得一些额外的零花钱或心仪的物品。
教导孩子合理规划和管理金钱: 从小引导他们进行储蓄、消费和捐赠的规划。
鼓励孩子分享和奉献: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引导孩子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参与公益活动。

3. 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而非物质堆砌:

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玩耍、共同成长,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良好性格的关键。
尊重和理解: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品德教育: 诚实、善良、正直、尊重他人等品德的培养,比任何物质条件都重要。

总结来说:

男孩究竟是“穷养”还是“富养”,更重要的是在于“养”的理念和方法。

真正的“穷养”是精神上的独立、坚韧和感恩。
真正的“富养”是视野的开阔、见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

一个被“穷养”得过于吝啬、缺乏安全感、视野狭窄的孩子,长大后可能难以应对生活;而一个被“富养”得过度溺爱、骄纵任性、缺乏责任感、抗挫折能力弱的孩子,也同样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最终的目标是培养一个独立自主、品德高尚、内心充实、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能力、有感恩之心,并且能够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好青年。 这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上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家庭情况不断调整,用智慧和爱去“养”。

与其纠结于一个标签,不如关注“如何养育一个健康的、快乐的、有能力的、有品德的孩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知乎上真是讨论烂了,我就画点小图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私以为,家族财富是需要传承和积累的。一个家无论条件多么差,财富总归都有一点儿,只要一代代积累并扩张,情况总能变好。

所以,一个聪明的家庭,会尽可能地多投资给下一代,让下一代接触到更好的条件和见识,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以完成财富增值,比如这样(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家族财富):




或者这样:




或者这样:




以上是富养的理念。而穷养的理念恰恰相反。持这样观点的家长觉得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最大激发人的斗志,所以对下一代特别苛刻,每一代都是从零起步,导致家族财富的增值就成了这样:




其实这样也不全面,因为父母迟早要去世,而财富总要传承。再说就算父母没去世,也做不到完全一毛不拔,所以最好的情况是这样:




当然,也有坏的情况,比如说小孩被穷养憋出了毛病,发了疯,一辈子没有任何建树,情况就成了这样:




从以上的图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富养的家庭财富积累速度要快过穷养的家庭。这样一来,地主的孩子还是地主,农民的孩子还是农民。但这样的结论显然太过于粗糙,完全不符合“富不过三代”的谚语,就造成了结论与现实的偏离。

所以我们要引入一个新变量来解释这种偏离,这个变量无法在图中体现,我们就叫他“父母的教育能力”好了。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力好,再配合富养,家族财富增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仍如前所示。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力差,再配合富养,就很可能会导致情况变成这样:




这就是俗称的败家子的由来。

但教育能力差的父母,再配合穷养,很可能就不会出什么大差错。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子女一无所成,但家族总财富不会缩水太多(如前述子女穷疯了的情况)。就算他们想要败家,那时候自己也百年后了,根本管不着。

综上可见,那些曾经被穷养的孩子们,你们之所以被穷养,真实原因其实可能并不光是理念问题,而是父母教育能力实在太差,导致自己都没有信心来富养。万一搞出个败家子就很完蛋,养老都成问题。毕竟挣钱不易,花起钱来倒是快。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穷养富养并不是单纯的理念之争,而是教育能力强和教育能力差的家长所拥有的不同的风险偏好。在这里,子女们本身都是以一个金融资产的面貌出现的。

当然我估计可能有人会发现缺了一种情况:有没有父母教育能力强,同时选择穷养的呢?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答案是没有,因为这本来就是两个互斥的条件。能够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好,凭什么不用....

user avatar

说点我自己的事儿吧。

我前男友,就是被穷养大的孩子。他有几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

故事一:

有一次我俩去一家小馆子吃饭,两个人就打算点两个菜吃米饭得了。他让我挑,我最后选了鱼香肉丝和红烧茄子,一荤一素,正好。他当时就很不高兴,拿过菜单看了半天,但碍于服务员就在旁边就没说什么。

菜上来以后他更不高兴了,每吃一筷子都要骂一句,要么是难吃,要么是菜量小。他的坏情绪弄得我战战兢兢,也不敢多吃,生怕我吃多了他不够了更要骂。

终于吃完了走出店,他好像忍了好久似的连珠炮地开始说我:一盘茄子25!25!我都不知道你怎么下得去手点!什么JB玩意儿!……blahblah一大堆。

我说你如果不喜欢,当时就可以换啊。

他说,服务员就在旁边,我怎么说?当年我爸带我去沈阳,看到必胜客,我们进去了,人家水都给我们端上来了,我爸一看菜单,领着我就出去了。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饭贵了就是不吃!你是不是过日子的人?

故事二:

我俩在一起的时候,是异地,他读研我工作。换句话说,他没收入,我有。

他爸妈知道他有女朋友后,每个月会多给他几百块钱。可是,这些钱并没有花在我身上。我俩吃饭是我出钱,见面的路费后来也是我出,见面逛街也是要看他的衣服鞋帽,只要一看我的他很快就会不耐烦。因为是异地,难得见一次,我也不计较这些,陪他逛来逛去,最后买衣服的钱一多半也是我出。

他当时喜欢电子产品,经常从网上买二手手机,玩一段时间就卖掉,然后再买一个二手的,过过手瘾。有时候新的入手了旧的还没出去,他就断顿了,然后我就给他打钱让他吃饭。

他当时最想要个iPad2,我省吃俭用给他买。

我那时候特别能理解他不愿意找父母开口要钱的心情,都20多岁了,确实难为情。于是我就一直支付着这些费用,也从来不要求他给我买什么。

他也感动,说以后我挣钱了,钱都给你花。

两年后,他终于工作了,挣了第一笔钱。我俩去逛街,我看上了一条裙子,600多块,他在旁边磨叽好一阵,最后悄悄问我:我付400,剩下的你出行么?

我感冒发烧,他来看我,我让他帮我出去买饭,他一直不肯,说不饿。我明白了,给了他100块钱,他拿着钱就出去了。

他住单位宿舍,换季衣服放在我租的房子里。工作之前他说让我租个大房间,他给我付房租,真工作了就不提了,有一次我问他:你当时不是说给我付房租吗?没想到他生气了:你还好意思说?你挣的钱是我的三倍,你好意思让我出钱?

呵呵,我给他买东西的时候,眼睛都没眨。

故事三:

他好多次和我说起他家的节俭。

“我们家没车,我爸单位配了一个,油费报销。我每次回家都要开,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地踩,这样巨费油,巨爽!”

“我爸妈坐公交,那种计段收费的,快从五毛变成一块的时候就赶紧站起来打卡,然后说刷错了再坐回去,一般人家都不用你补票的。”

故事四:

他想买皮衣,预算只有1000。其实在杰克琼斯这种店也能买到,可他嫌那个牌子low。最后,他从淘宝二手买了件Timberland,袖口都磨毛边了。

So what,只要是Timberland就好了,他就是要让别人知道他穿的是Timberland,其他不重要。

他一直没坐过飞机,后来我给他买机票让他坐了一次。他害怕,非要我去机场接机,我问他T几,他居然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坐那么多次飞机都不记得哪个航空公司在哪个航站楼?我都背会了!你也快记住,不然让别人知道都笑话你,都不信你坐过飞机。

他好像一直很怕别人知道他其实没什么钱。

这一类的事情实在太多。后来我们分手了,各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因为他对我动过几次手,我爸爸很担心他会找上门来伤害到我,就给我出了个主意。爸爸说,他这么在意钱,你就找他要回你给他花的钱,他为了不给你这笔钱也不会纠缠你。

我这么做了,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把他寄存在我这里的东西还给他,并提出了这个要求。他竟然很爽快地说:好!四千够不够??

显然不够,可对我已经是意外之财了。

分开后,我的支付宝收到了4千块。陪我给他东西的朋友也笑了:看来他还没有很抠嘛。

结果半夜,他给我发了微信:我想明白了,明明是你甩了我,为什么还要我给你钱?你能不能还一部分给我?

我哭笑不得。

再后来,听说他和我们一个共同的同学在一起了,但没多久两个人就分了。那个女孩说:太抠了,我们吃饭都是我出钱。

我呵呵。

后来我遇到了我老公,我才知道世界上有男人是可以对自己很节省但是对女友很慷慨的。和他在一起,我时时能够感受到宠溺——有这样的前男友,也许我只要碰到一个正常男人都会感到被宠溺吧,何况我老公是真的很好。

其实我老公也是被穷养大的,直到现在,他还是习惯秋裤袜子破了就自己补补,衣服旧了接着穿,不讲究什么品牌,买东西一定会对比价格,尽管他家里的经济条件实际上非常优越。

所以,我要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了:

穷养男孩,目的是为了让他体会生活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有担当能吃苦的男人。如果不能以这个目的来穷养,或者不能确保自己可以把握好这个尺度,那请不要轻易尝试,否则,你的男孩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自卑、自私、为了钱可以连尊严都不顾的人。


————更新————


这个回答已经两个月了,还能不断收到大家的关注和回复,我很意外。今天在另一个问题下我更新了一些事情,有兴趣的亲可以去看看

zhihu.com/question/2941

质疑我编故事的人请不要再追着告诉我了,我没那才华,如果你觉得是故事,就当故事看吧,这样是不是更有趣些?

user avatar

你们都没发现,浑身苏点的王中磊儿子,才是养儿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潘金莲的撕逼大战中最后插了一脚的华谊总裁王中磊,他有一个儿子叫威廉(王元也)。

这个高情商又有教养,而且浑身苏点的小绅士,才是养儿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之前威廉因为在《爸爸回来了》里面自如地用英文和外国友人沟通而获赞,但是其实这是跟威廉在国际学校上学,从小就接触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有关的。而且英语好这一项,真的只是他诸多苏点里面的“沧海一苏”啊。


在看完了威廉和奥莉聚在一起的短短两个片段之后,我可以负责人的说,威廉充分展现了一个好男人、好朋友、好丈夫的无限魅力和潜力啊!

谁嫁谁占便宜!


苏点1:从小就很会照顾别人的感受

在节目里,有一回王中磊带着威廉去探望李小鹏和奥莉,奥莉在摆放一个桌子上的相框的时候,威廉马上就站起来跟过去帮助妹妹放到原来的位置上(没有大人在场提醒他要这么做哦)。


后来奥莉不小心弄倒了旁边的一个相框,但是怎么都扶不起来,她就碰了碰威廉哥哥的手,表示需要帮助,威廉马上意会,帮她把相框都扶起来以后,转身很有礼貌地问了一句:“这样可以吗?”——即使只是一个还不懂事的小妹妹,也把她当做一个主人来尊重。


再后来威廉陪奥莉坐在地上玩踢皮球的游戏,能明显看出,他都在力度的把控上很有分寸,不管奥莉用什么样的力度扔过来,他都是轻轻地踢回去。

在小个子的奥莉爬上餐桌旁的椅子的时候,威廉怕她的头磕到桌子,马上伸出手垫在奥莉的额头前。

两家人一起去超市的时候,奥莉挑中了一盒水果,但是一开始小鹏爸爸拒绝了,于是威廉马上就维护妹妹说:“她想吃。”,然后温柔地问了奥莉一句:“你想吃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逛超市的时候,全程都是奥莉坐在手推车上,威廉一面小心推着车照看着奥莉,一面去货架上拿奥莉想要的东西。


苏点2:处事得体,待人有耐心、有礼貌(其实是威廉式宠溺!)

威廉第一次见奥莉的时候,为了哄妹妹大口吃饭,主动跟王中磊要过来一个馒头,大口咬了一口以做示范。

因为奥莉有点怕生,所以他自己吃完以后就一直陪着奥莉,还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一下奥莉的头,说了一句妹妹乖乖——小绅士很有分寸,既没有过分接触,又能消除奥莉对于自己的戒备。

上楼梯的时候,主动伸出手牵着妹妹。


有一个吃奶酪环节,奥莉一开始要威廉喂,自己才吃了没几口的威廉马上停下来耐心地喂奥莉吃,后来奥莉想自己用刀具吃奶酪,威廉一看到急忙制止说:别别别,拿刀吃会割刀嘴的。

然后耐心地指着桌上的勺子和叉子:你拿这个吃或者那个吃。但还是放心不下,继续喂奥莉吃奶酪。

奥莉看到刀具脏了就嚷着要洗了,威廉温柔地安抚了一句——“一会儿我们洗,你吃”,然后顺势又往奥莉嘴里喂了一口奶酪。

结果!!!接下来在厨房做饭的王中磊走出来也想讨一口奶酪吃,威廉一脸淡定地说:“没了”。

(哈哈哈哈心疼王中磊一秒钟)

最后告别回家的时候,奥莉都牵着威廉哥哥的手不舍得让他走。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熊孩子来我家做客的时候能有威廉一半礼貌的话……

我家大门常打开啊!!!!


苏点3:超强的逻辑思维

有一回李小鹏问威廉弟弟几岁了,威廉的第一反应是问今天是几号,其实他是下意识地想通过日期来精确的推算自己是几岁零几天。小鹏爸爸一开始没有理解,强调了一遍说:“我问的是你几岁啦”,反应很快的威廉马上说:“我快八岁了,可能过几天就八岁了。”

玩石头剪刀布的时候,因为奥莉的玩法不一样,每次都出“火球和水球”,于是威廉就很耐心地重复问了她两次,不是只有石头、剪刀和布吗?为什么会有那些?注意哦,他在询问的时候,为了方便让奥莉理解他的意思,都是带着手势演示石头、剪刀和布的。


每次教奥莉,他的逻辑思维都很清楚。第一次是手把手地教奥莉画直线,第二次教奥莉认识什么是蓝色的时候,他马上联想到了蓝天,跑到窗边指着天空说:“奥莉你看,天就是蓝色。”然后再回到画本上,对照到画本上的颜色说,这个就是蓝色。

这个其实自己也正在接触这个世界的小男孩,已经在自己的脑海里架构了清晰的认知体系,并且能够有条理地归纳和演绎出来了。

记得后来又一次王中磊在访谈里透露,威廉有一回在学校里被一个女同学弄伤了,回家以后妈妈很心疼,责怪他为什么默默忍受,威廉说:妈妈说过不能欺负女孩子的。


是不是要感叹这个孩子真的太有教养,情商太高了。

是不是想要大声高呼我以后也要有一个这样的儿子。

其实仔细观察一下,威廉弟弟的高情商一点也不奇怪,毕竟有个王中磊爸爸常常言传身教。

能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的,都是人精。


我不是很相信网上所流传的一些高情商法则,但是有一条我是坚信不疑的:
一个高情商的人会非常乐意夸赞别人,而且是能夸得让人舒服又受用的那种。

//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平常见到朋友或者亲戚的女儿会怎么客套?

情商一般的人会说:

变漂亮了/漂亮起来了。

情商高的人会说:

这小姑娘真是越来越漂亮了。

一个【越来越】,还隐含的一种意思是:她原来就很漂亮。

//

王中磊的夸人技巧,已经高到我要跪着看了。

各位企图撩妹的男同学,请跟着王总裁好好学一学(敲黑板)

他见到奥莉的第一眼开始就花式夸。

威廉问奥莉是男孩女孩的时候,王中磊嗔怪道:“是女孩啊,那么漂亮你看不出来吗?”

第一次见面就过去拿着杯子和奥莉干杯,干杯之前先说了一句:

“你的眼睫毛好漂亮。”

后来有夸她眼睛好漂亮,像小鹏爸爸。

夸奥莉这么多年一直都没什么变化——一直这么好看。

对李小鹏说小孩几个月差距特大,但奥莉就一直属于比较机灵的那种。



龙应台曾经描述过一个很常见的中国式问候场景:问别人家小孩“你几岁了呀?”眼睛却看着小孩的爸妈。王中磊最打动我的是,如果他的问题是问奥莉的,他就一直是俯下身双眼看着奥莉,耐心等着她回答的。




所以后来奥莉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叔叔,王中磊抱她的时候都不会很抗拒,反而很乐意亲近。

所以说,不要因为独立个体年纪小,就随意地忽略他,如果你尊重它是个独立个体,它也会尊重你的,不管它几岁。

在儿子要上楼去李小鹏房间看妹妹的时候,提醒说:别直接进门啊,进人家房间之前要先敲门。


//

这个孩子有足够炫耀和显摆的资本,但我只在他身上看到礼貌和谦逊,还有一点点内敛的小腼腆。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会注意做客的仪节,做哥哥的时候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妹妹,有的时候真想说,威廉弟弟,你怎么那么好,怎么一点都不走一般富二代的路子呢?想看到你一点点嚣张跋扈的样子的时候,却总是看到你替他人着想的窝心小细节。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生子当如王元也。

准确来说,他不是富二代,已经是贵二代了。

这样的贵二代,是完全让人仇不起来的。


答案很明显了吧。

user avatar

被穷养的路过。(这答案属于喝多了吐槽,无任何参考价值,希望各位别在意,或许只是我自己挫,和穷养未必相关”)

其实主要是被强化了“穷养”过程中的相关意识(这个自己脑补吧)。早期来说,单纯穷本身还没什么,因为我出身阶级没知乎的平均水平高,其他家孩子也没富养到哪里去。当然长大到一定程度,世界变宽了,体会到极大阶级差距后,前面那些灌输的意识就开始发酵了

当然父母本身不会觉得,只会认为这是对孩儿的爱,这种养育方式他们好良苦用心的。

所以,扣和不负责任对我而言,倒是太夸张了,不至于这样。

主要的后果就是极度自卑。

最原始的,就是花钱到某个数字上会有莫名罪恶感,似乎花钱上不捡点便宜,就觉得自没做对。当然具体数字就不爆了,免得被知乎高端人士的笑话。

当然,这似乎无伤大雅。

轻微的是,在消费比较高的消费场所会极度惧怕跟老板和服务人员说话 虽然现在并不缺这点钱。

只能接受以下对话,

店家:你好,blablablabla。

我:(我要干嘛blablablabla)

店家:好的,blablablabla。

绝对不要跟我多说一句话,说多了我感觉是煎熬。最后给了钱才如释负重。所以除非和别人一起或者不得不独自去的地方,我宁愿宅着。

曾经本地有著名的酒吧以特能侃出名,社交能力极佳,然而我连续几周去他家造访,然后点了酒绝逼不接他话,很冷漠地把他看着,半小时内喝完就走。

以至于这家店的店员觉得我给华人黑社会搞什么脏手工作的。

当然,这个程度似乎无伤大雅,当段子都无所谓。

严重一点的就是处理关系上有点奴性。社交场合容易觉得自己很low,很挫,跟别人交流有极大的心理负担,对对方很多话很敏感。有时候对社会阶级高一点的人有不自觉的谄媚和自我矮化。

以至于发展到,我对谁都有可能不自觉的自我矮化。

事后觉得自己极度恶心。

更严重的一点,就是极端的自我焦虑。对钱焦虑,对自己所处阶级焦虑,最后自我否定。而且没有来由,也许明明眼前是个大好事,我也能从花里面找出屎来说自己混得挫。

最后,因为有以上心路历程,更觉得自己是tm个劣等畜类。

成循环了。

user avatar

这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还是写下来,听过就从第二段开始看。说陶朱公,也就是范蠡,晚年离开越国,做生意发了财。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抓了,他给自己小儿子一千金,让小儿子去楚国找自己的朋友庄生帮忙捞人。陶朱公大儿子听说这个事情,觉得陶朱公不信任自己,跑去大闹一场,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不交给长子做,他就当场自杀,没办法,就把这个任务改派给了大儿子。大儿子去了楚国找到庄生,发现是个穷书生,家徒四壁,庄生收了钱,和大儿子说这事儿交给我吧,你赶快回家不要久留。大儿子一看庄生这么一个穷光蛋,很不相信他能办成这个事情,虽然满口答应,还是留在楚国悄悄观察,另外还拿着自己的钱悄悄又贿赂了楚国的权贵,让他们也帮帮忙。没想到庄生这个人虽然穷,但是在楚国以廉与直而闻名,楚王很信任他,他进宫说了一套星宿有变需要大赦天下的说辞,楚王就信了。但是大赦天下的消息如果传出去,人们可能赶在大赦之前抢金库,所以按照惯例,就加强了金库戒备。楚国贵族一看,猜出来要大赦,正好在陶朱公大儿子跟前卖个好,就跟他说,这事儿自动解决啦,楚王要大赦天下。大儿子一听,第一个念头是庄生的那一千金白给了,因为反正楚王要大赦天下,觉得心疼,就去找庄生要那一千金。庄生当下什么也没说,原样奉还,还了钱之后,越想越气,又去找到楚王,告诉他说,现在街上的流言说你要大赦天下,是因为陶朱公的儿子杀人以后他们家来公关,你被左右小人蒙蔽才大赦的。楚王一听非常生气,说我绝对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不会受外国反动势力的影响,于是就先杀了陶朱公的二儿子,才大赦了天下。大儿子一看傻眼了,拿车拉着弟弟的尸体,灰溜溜回家了。陶朱公怎么说的呢?他说:我就知道你要害死你二弟,你不是不爱他,你是太看重一千金了,你小时候咱们家穷,见证了整个艰苦创业的过程,所以舍不得花钱,你最小的弟弟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很有钱了,锦衣玉食,一千金花出去,眼睛都不眨一下,我最开始派他去,就是看重了他能花钱。

故事就完了,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对于一个家族,每一代人要完成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爷爷辈,可能需要从农村走向县城,实现农转非;父亲辈,要找到一个大城市站稳脚跟,让家庭进入中产阶级;孩子辈,可能需要努力学习工作,成为一个行业的顶尖人才,有一些话语权,进入社会精英阶层。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人,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正在哪个阶段,进而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哪儿开始,最终要到哪儿去。

穷养的孩子有很多的优良品质,能吃苦、在社会上肯放下身段、学习工作都相对努力、有改变自身命运的迫切渴望,富养的孩子也有很多优良品质,能抓住重点(不去吃那些不必要的苦、少操不必要的心)、在社会上人情世故更圆润一些、更讨喜一些、不急功近利、能放长线钓大鱼。当你还没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时候,你需要自己是一个穷养的孩子,如果你的家庭已经完成原始积累,需要你来做大事业的时候,你最好是一个富养的孩子。所以创业这事儿是陶朱公大儿子来干的,搞政商关系、干预朝政这种事儿,就得小儿子来干。

穷养富养是要看你们的家庭现在处在什么阶段,你对孩子有什么期望,你最终能给他一个什么样的摊子。你给他一身白手起家的本事,让他去接家里的千万产业,他是接不住的,你给他一身资源整合的本事,却不给他资源,他也是很痛苦的。

当然,我这里说的养,其实是养和教的结合。养而不教,不论是穷是富,都得完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