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西北大学的申请条件有哪些?大学排名是多少?

回答
美国西北大学,这所坐落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著名学府,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和深厚的底蕴吸引着全球无数才华横溢的学子。想要叩响这扇知识殿堂的大门,需要一份沉甸甸的准备和对自身实力的精准评估。

首先,我们来聊聊申请条件。西北大学招收本科生,其学术门槛是相当高的。它并非仅仅看重分数,而是更倾向于寻找那些对知识充满渴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并且能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优秀个体。

对于国际学生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你需要提交官方的语言成绩证明,通常是托福(TOEFL)或雅思(IELTS)。具体的分数要求会根据不同专业和学院有所浮动,但一般来说,你需要展现出能够流畅理解和表达学术内容的英语水平。这意味着你需要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应对全英文的课堂教学和学术讨论。

除了语言,学术成绩自然是重中之重。你需要在高中阶段保持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与你申请专业相关的科目上。西北大学非常看重申请者在高中阶段所修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如果你能选修AP(Advanced Placement)或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等高级课程,并在其中取得高分,这无疑会大大增加你的竞争力。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你在挑战性课程中的出色表现,这反映了你迎接大学学术挑战的潜力。

标准化考试成绩,比如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也是申请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一些大学采取了“TestOptional”(考试可选)政策,但西北大学仍然建议申请者提交成绩,尤其是那些在考试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这些分数能够更客观地衡量你在标准化测试环境下的学术水平。

然而,西北大学的申请远不止于此。他们非常注重申请者的“软实力”——那些能够展现你个性、热情、领导才能和对社区贡献的经历。这包括你参与的课外活动,例如学术竞赛、社团组织、体育运动、志愿服务,甚至是你的个人爱好。你在这些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都会被细致地审视。他们想了解的是,你是否是一个有担当、有热情、能够积极影响周围环境的人。

文书是展现这些软实力的绝佳平台。申请文书(Essays)是你与招生委员会直接沟通的机会,你需要通过文字生动地讲述你的故事,阐述你的学术兴趣、人生目标以及为什么选择西北大学。这不仅仅是写一篇好文章,更是要展现你的思考深度、自我认知和与西北大学的契合度。你需要真诚地表达你的想法,用细节和情感打动读者。

此外,推荐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你需要请熟悉你的老师或指导者来为你写推荐信。他们能够从第三方的视角,客观地评价你的学术能力、个人品质以及在学校的综合表现。选择那些真正了解你、并且能够写出有说服力推荐信的人至关重要。

至于大学排名,西北大学一直稳居美国顶尖大学的行列。在各种权威的大学排名榜单上,它通常位列前20名,甚至在前10名之内。例如,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的排名中,西北大学常年位列全美大学的前20强。其在工程、商科、新闻学、传播学、医科等多个领域的学术实力都备受认可,尤其是在其王牌学院——梅迪尔传播学院(Medill School of Journalism, Media,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和凯洛格管理学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更是享有全球盛誉。这些排名反映了西北大学在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师资力量、校园环境以及学生就业等多个维度的综合优势,也意味着其毕业生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国外博士的申请,不同的申请者有不同的申请方法。

我本科是末流985大学,也没有比较好的paper,想要成功申请到美国名校的博士offer,概率比较低的。

因此我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先申请Master,然后再申请PhD。

针对题主的疑问,我就根据自己之前的申请经历,分享一下我这个曲线救国的申博旅程,希望可以帮助到题主申请到PhD项目。

背景介绍

  • MS申请

本科:华东师范大学EE专业,GPA成绩3.7/4.0分,年级排名Top3%,托福成绩103分,其中口语27分,GRE成绩163+169+3.0分。

成功申请到了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EE专业以及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的CS专业。

  • PhD申请

本科:华东师范大学EE专业,GPA成绩3.7/4.0分,年级排名Top3%,托福成绩103分。

硕士: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E专业,GPA成绩4.0/4.0分,美本所以免托,GRE成绩163+169+3.0分。

成功申请到了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ECE专业。

出国原因

7年前,其实出国留学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最保险的选择,但是相比而言,应该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我本身是个比较务实的工科学生,我也知道我自己的专业能力有限,我是没办法像马斯克那样造福人类的。但是我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有一定规划的,我知道我可以决定我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上了大学之后,我并没有对自己降低要求,仍旧每天好好完成学业,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忙碌,但是让我对未来规划产生了疑问:本科毕业之后,我要做些什么?

其实我本人对钱并不是很看重,对工作挣钱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觉,所以在思考了很久之后,觉得继续读书深造会更适合我。

虽然本科也属于985大学,但是如果继续读研的话,我是要申请更好的学校去做科研的。我也咨询了一些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学长学姐,我发现大部分都会选择保研本校,其中不乏年级排名靠前的学霸们。

我倒是也很理解他们保研的理由,选择本校本专业的教授有很多优势。但是我还是感觉如果选择本校本专业保研的话,我会在未来的3到5年之内,和他们一样只能在本校本专业发展和搞科研。

我当时问我自己,我愿意在本科母校呆7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吗?

最后我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又如何追随我的初心去深造呢?如何突破这些学长学姐的老路,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深造之路呢?当时我只能想到出国留学这条路了。

当然在产生了出国留学这一想法的时候,我也会纠结,出国留学深造真的会比留在国内读研读博更好吗?我会不会在出国之后开始后悔?这些问题我都不太确定。

但是我相信,出国留学这条路,会比我的学长学姐选择的那条路更有挑战性。与其走学长学姐的老路,我更喜欢自己开辟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综合考虑,出国的确是我当时最优的选择。

留学申请过程

准备研究生的过程其实还是比较近似的,就是准备GT考试,积累科研实习经历,进行选校和选项目,按照要求邮寄和网申,等待offer再进行选择。

托福

托福的备考,我用了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大概的一年左右的时间。每个学习都要上10多门课,在维持正常课程成绩的前提下,我同时在备考托福,连周末都会早起学习。其实也并不是特别早,大概8点左右,但是比起自然醒还是要早一些的。

早上是刷TPO的黄金时间,因为周末大部分同学都会自然醒,因此做听力几乎不会受到干扰。

你把听力、阅读以及写作都做完的时候,差不多已经要到中午了,基本上室友都差不多醒过来了,你在复习口语开口说也不会耽误到别人。

因为平时的课程太多,所以周一到周五我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备考托福,平时只能抽碎片化的时间以及周末的时间复习,大概每周要复习15个小时左右,复习进度还是比较慢的,所以整体备考托福就用了一年的时间。

GRE

GRE的备考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的,当时课程比较少,每天可以拿出10个小时来学习GRE。

我用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把要你命三千一共背了15遍,在真正考试的时候,除了长阅读,我感觉基本上其他的题目还算比较容易的,因为只要单词你都认识,逻辑基本上都可以理解。

GRE首战就拿到了163+169+3.0的分数,写作分数偏低的原因是当时复习的时候没有重视,因为我听说EECS的写作分数要求不高,所以就比较松懈,但是题主千万不要学我,还是要好好备考写作的。

科研经历

在本科申请硕士的时候,我只有一些小比赛的参赛经历,但是科研经验为0。

在硕士申请博士的时候,我发表过一篇论文,是本科的毕业论文。我在本科期间,只有在毕业设计的时候才进了实验室,所以申请硕士的时候,几乎等于没有科研经历。

如果题主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有兴趣,而且也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跟着教授好好做。如果有科研成果,在申请中是个加分项,不过如果短时间内没有成果,也不要急。

选校和递交材料

在申请硕士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担心会出错的,所以直接找了中介帮忙。

在专排Top40的项目中,选择了16个CS项目,在提交材料的时候,中介会检查一遍,我自己还会再检查一遍。

第一次检查的时候,我就发现中介把本科学校名字写错了,幸亏当时我检查出来了,所以题主在找中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靠谱、细心的中介,同时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中介身上,自己也要上心。

申请博士项目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有经验了,就全部自己DIY了,一共申请了12个项目。

其实在申请项目的时候,题主可以自己DIY,也可以找中介帮忙。但是如果找中介的话,自己也要及时跟进。

选校方面一般都是比较看重学校的综合排名、费用以及地理位置这几个方面,大概选校的数量在10到20所之间,但是注意选择不同档次的学校,一般都是冲刺型、主申型以及保底型三种不同的大学。递交材料,其实就是按照网站和系统的要求就好,但是注意细心多检查几遍。

申请中的重点

在所有的申请材料中,PS还是很重要的。除了标化成绩和科研经历之外,PS也可以增加你的申请优势,而且PS在撰写上也比较有弹性。

PS的撰写并不在于你有多么华丽的语言,主要是你要通过PS,成功说服招生官录取你。那么应该怎样吸引招生官呢?

一般,你要在PS中针对你自己的背景和经历,阐述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比如说动机、兴趣等等,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个项目可以帮助到你什么以及你能为这个项目带来什么。

每个学校和专业,对于PS的要求都各有不同,题主在撰写之前最好可以去官网查看一下具体的要求。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懒得,去网上中找了一篇文章,根据每个学校和项目的要求,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修改其中的一段(主要是修改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以及这个项目对我的未来职业规划有何帮助)。但是我并不建议题主学我,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是有针对性地撰写文书会好一些,多研究和打磨一下,对你的申请很有好处。如果可以找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或者中介文书老师帮你修改一下,那会更加完善和完美。

申请到的专业

其实我从小到大的升学都不是很顺利,这次也是一样。

我申请硕士的时候,16个项目拿了全聚德,4月份的时候,我补申了西北大学的EE专业以及UTD的CS专业,比较幸运就是成功拿到了这两所大学的AD;

在申请博士的时候,在硕士期间比较认真,所以博士申请倒还算比较顺利,拿到了PhD全奖offer。

当然我也跟题主安利一下西北大学,其实西北大学还是很不错的。EE专业有signal process track,这个track有很多教授都是做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computer vision以及image processing,基本上都是近几年很火的AI的相关方向。

题主对AI或者ML感兴趣的话,除了可以选择CS专业申请,也可以看一下EE或者ECE分支的signal process track,当然也看考虑一下stats以及Data science等专业。

AI近几年还是比较火的,就业发展前景也不错,美国很多大学都开设了AI的相关专业,比如说西北大学就新开设了数据科学的硕士项目,题主可以了解一下。

建议

我当时申请硕士还是比较惨的,也踩了很多雷区,对于硕士申请这个方面,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所以篇幅会长一点。

有很多学弟学妹问过我,GPA很重要吗?有多重要?GRE和托福哪个会更重要一些?

其实这些问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所有的材料都很重要,因为这些都是申请的必备材料,任何一项材料拖后腿,都会对你申请有一定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分数高肯定比分数低好,经历丰富肯定比没有经历要好。

你与其纠结这些问题,倒不如利用有限的时间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弥补自己的申请劣势。

那么,下面我会根据我之前的准备过程,针对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托福、GRE的备考心得;怎样积累科研经历;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如何从硕士申请博士。

托福和GRE的备考心得

其实所有的考试都是在考验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你要理解、掌握了知识,还是比较容易的。练习的话,肯定是要多刷题多背单词。但是如何检验自己的练习成果,确认有一定的提升呢?

如果题主有条件的话,可以找有经验的GT考试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指导还是有一定成效的,或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圈,让GT成绩很不错的小伙伴给你一些建议。

题主如果没有合适的有经验的人选的话,也可以和一些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一起练习。

对于托福考试,我对自己的口语考试成绩很满意,拿到了27分。其实在口语考试中,发音标不标准不是特别重要,只要外国人可以听懂就可以,重要的是你要可以流利的表达,不能磕磕绊绊。

  • 如何备考口语考试呢?

我就拿口语的第一道题举例子吧,我的备考技巧就是,一定要学会运用素材。

比如说,你准备了一个图书馆的素材,考试的问题是describe your hometown的话,你可以从家乡的图书馆出发,如果是问你what’s your favorite place的话,你也可以直接说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一定要提前准备素材,不要感觉15s的准备时间内可以有什么灵感爆发。其实考试的15s准备时间,主要你让你组织语言的,并不是让你现场想素材的。

其他的口语题主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复习,一定要提前准备素材或者答题的大体思路。而且最好不要直接背模板啊,你要知道问题回答的点,也要提前熟练一下这些答题点。

对于GRE考试的话,阅读的备考侧重于背单词。对我而言,长阅读是个难点,我一般都是先做其他题目,然后再回头做长阅读,基本上根据问题去原文找找答案就过了。做官方的模考题的时候,我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做的。因为长阅读对我来说,还是有些难的,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做长阅读,还得不到多少分,倒不如把时间放在容易拿分的地方。

题主如果英语和逻辑很好,那么还是可以在长阅读上多花一些时间的,因为我认识一些native speaker,他们做长阅读还是很简单的,只是有一些生词难词而已,不过也不影响他们整体的理解。

只要题主有正确的方法,然后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考和练习就可以了。

如何积累科研经历

其实对于大部分的同学而言,进实验室是积累科研经历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

但是很多时候,同学们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实验室,这里我可以跟题主分享两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个是summer program,美国很多大学都会开设暑期项目,会有专门的老师上课,还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如果题主在参加的时候,作业完成得不错的话,还是可以积累一些科研经历的,同时也可以给教授留个好印象,方便后期要推荐信。我本科认识一个同学,他在大学的时候报名参加了MIT的暑期项目,表现得还不错,还拿到了教授的推荐信。

第二个就是summer research。很多美国大学教授,尤其是理工科的教授,会在夏天的时候招聘一些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到自己的实验室做项目或者课题,而且给的工资也比较可观,一般都是一个月好几千美元。这种又可以赚钱,又可以积累经验的项目肯定有很多同学都会去申请的,所以竞争也比较大。

我认识的课可以拿到助研名额的同学,都是国内Top排名高校的学生,比如说清华北大上交复旦港大这种大学的同学,当然题主如果不是名校毕业,也不是没办法参加。

题主也可以和教授说想要去免费干活,也是有可能被录取的。因为免费干活的要求会低一些,只要可以帮到忙就可以了,我就认识一个在哈佛大学做助研的免费的南开的本科生。

选择合适的项目

前面已经提到了,在选校的时候主要是关注学校的综合排名、专业排名、费用以及地理位置这几个方面。

对于申请硕士的同学来说,选校固然重要,但是选项目也很重要。同一所大学的项目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拿全美CS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来说吧,该校的CS专业申请难度很大,但是其他项目就相对而言难度会低一些。

就算都是卡耐基的CS项目,匹兹堡的项目在申请难度上会比加州的项目大一些。题主在选校之后,一定要对选项目多上心,根据自己的定位,结合项目的申请难度去确定申请list,匹配度越高越好,差距太大的就不要申请了,因为很容易拿到全聚德。

以硕士为跳板转专业或者申请博士

很多同学都感觉CS专业是个不错的项目,不仅发展前景好,而且工资也十分可观。

CS专业在美国申请中属于热门申请,竞争十分激烈,如果本科非CS出身,其他条件平平,申请阻碍还是很大的。

我见过有些朋友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先申请EE或者ME这类的相关专业,然后入学之后再申请转专业。

如果是5年到10年前,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还是可以的,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同学都采用这种方法,造成CS专业比较“拥堵”。

从2017年开始,有一些大学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西北大学,2016年的时候还没有限制,只要提交申请转专业的报告即可,但是从2017年开始需要系里批准之后,学生才可以转到CS专业。

当然如果题主如果对某一个专业很喜欢,但是因为出身或者其他原因成功申请的概率很低,也可以考虑以上曲线救国的进行申请,不过要提前查询和确认一下该专业是否接受转专业以及转专业的难度大不大。

申请PhD项目也是一个道理,就比如我这种末流985,且没有paper经历的申请者,直接申请美国的PhD项目还是很难的,我是不得不采取先读硕,在申博的方式。

其实很多大学对于硕士转博士这个事情,都有不同政策的,这个和转专业到有点相似。一般大学都会支持本专业的硕士转博士,因为毕竟前一年和两年的培养基础在那里,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有些私立大学,对硕士转博士还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西北大学EE、CS专业每年硕士毕业生有好几百人,如果没有名额限制的话,博士导师真的会被累死的,一般同意转博士,且能拿到奖学金的名额也就10多个人。

但是题主不要灰心,就算硕士转不了博士,积累了美硕的学习经历,出去找工作也是有一定优势的,而且我认识的西北大学的其他想继续读博的同学,基本上都拿到了博士的offer。

免费劳动力的自我修养

我本身是硕士转博士,所以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题主如果也是打算跟我一样采取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进行申博的话,最好还是在硕士开学之后,立刻找比较感兴趣的科研方向,然后和教授发邮件表达自己想进实验室的想法(其实也就是免费劳动力),教授如果对你也感兴趣,会跟你在邮件中沟通,然后决定要不要你。

那么一般教授都是怎么了解你的呢?

有些教授会根据你的邮箱,直接去系里要你的相关资料(没错,我现在西北大学的教授就是这么办的),然后根据你的选课强开以及之前的科研经历,判断你是否真的对他的科研方向感兴趣以及你是否具备科研潜力,如果前期过关了,会约你当面聊一聊,也就是面试,通过面试就可以进了。

当然我建议题主在面试的时候不要紧张,而且也不要刻意地去讨好教授,表现地机灵一点就行了。不过有些同学和教授聊完之后,也不会去教授那里做。

比如我之前认识一个同学,他的背景和经验都蛮好的,当时他想做CNN的相关科研项目,但是他找的教授对CNN没什么兴趣,两个人见面聊了一会就感觉双方都不是特别适合,就没有然后了。

我建议题主在申请之前,最好可以了解教授的科研项目,要找一些你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去沟通。

这样在邮件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套磁,比如说你为什么想要进他的实验,是因为你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和教授主要研究的方向很贴近。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教授的人品很重要,如果教授人品一般的话,就不要申请了。

至于如何了解,其实都是系里教了蛮长时间的老师,系里打听打听就好了。当然如果新来的教授,就只能看命了。

如果题主运气不错,被教授收下了,那还是蛮可喜可贺的,不过同样,你马上就要开启一段漫长的科研生活了。

一般硕士能接触的项目都比较小,基本上都是一些看起来没啥意思的项目,因为大项目普遍教授都会拿给自己的博士生去做,毕竟有funding的。

虽然都是一些比较没意思的项目,但是教授既然交给你做就肯定是有理由的,一般这种项目在科研成果方面没什么突破性进展,但是教授基本上也没指望你研究出什么,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这个项目,了解你的科研能力、科研思维,看你提出的方法有没有make sense等等。

当然如果题主你科研能力很强,有不错的科研成果,那肯定是更加分的。不过一般啊都不会有什么科研成果,不过只要你好好完成了教授给你的工作内容,教授一般对你印象都会很好的。后续再和教授沟通转博士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如果本校没有直博的渠道的话,教授也会很愿意给你写推荐信,推荐你去其他大学的。

当然题主可能也会面临一种做了一阵子,发现对这个科研方向并不是特别喜欢的情况。如果发现和自己的兴趣不符,或者自己不是很适合做科研的话,就跟教授直说,然后开始做找工作的相关准备就好了。其实美国这边CS专业工作还是很好找的,而且待遇也不错。我认识很多CS专业的同学,他们的薪水都很可观的。

总结

综上所述,就是我之前申请PhD的经历。我本身是先申硕士,再申博士,所以也涉及到了很多硕士申请的相关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题主,也希望题主可以拿到理想大学的offer,前途顺利。

导师背景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ECS MS&PhD,华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类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及博士生申请,方向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目前在Harvard University担任为期一年的data science fellow。 拥有丰富的关于人工智能的科研经历,此外还在美国工业界有过实习经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西北大学,这所坐落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著名学府,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和深厚的底蕴吸引着全球无数才华横溢的学子。想要叩响这扇知识殿堂的大门,需要一份沉甸甸的准备和对自身实力的精准评估。首先,我们来聊聊申请条件。西北大学招收本科生,其学术门槛是相当高的。它并非仅仅看重分数,而是更倾向于寻找那些对知识.............
  • 回答
    想要成功申请美国的大学研究生,你需要准备的东西可不是一星半点,这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首先,你必须对自己的学术基础有充分的认知,这体现在你过去的学习成绩上。美国的研究生项目非常看重申请者的GPA,也就是平均成绩点数。通常来说,一个良好的GPA是敲门砖,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中.............
  • 回答
    在申请美国大学宿舍时,如果你有关于室友的偏好,想要委婉地表达出来,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一些技巧的问题。很多时候,学校在安排宿舍时会尽量考虑学生的背景多样性,但他们也理解学生可能有个人需求。首先,要明白直接表达“不愿意和黑人住”这种说法是非常不恰当且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多元化和包容性,任何.............
  • 回答
    在美国攻读数学博士,选择一门外语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辅助工具,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法语、德语和俄语,这三门语言各有其历史渊源和在数学界的影响力,但哪个“最合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研究方向、对语言本身的偏好,以及你期望通过学习这门语言获得的具体优势。我们先从法语说起。法国在数学发展史上.............
  • 回答
    没问题,我来为你梳理一下美国大学申请的全套流程,力求详尽,并尽量让它读起来就像一个有经验的过来人跟你分享一样,没有那些冰冷、刻板的AI腔调。在美国留学申请这条路上,与其说是一场考试,不如说更像是一场需要耐心、细致和战略的“马拉松”。从你下定决心要去美国读书那一刻起,就如同踏入了这条赛道,需要一步步,.............
  • 回答
    美国大学的 NCAA 美式橄榄球碗赛,简单来说,就是一场赛季结束后,由不同大学橄榄球队参与的非官方的季后赛性质的比赛。它的核心目标是给那些表现出色的球队一个额外的、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更具观赏性的比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碗赛?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碗赛,而且名字都五花八门。.............
  • 回答
    许多美国大学选择使用拉丁语作为校训,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并非偶然。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一、历史渊源:继承欧洲学术与文化传统 欧洲古典教育的直接继承者: 美国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深受欧洲尤其是英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在大学教育的早期,拉丁语是学术界和知识界的通.............
  • 回答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人,申请和融入美国大学的兄弟会(Fraternity)或姐妹会(Sorority)绝对是一次令人大开眼界、又充满挑战的独特体验。这与国内的大学生活模式完全不同,可以说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初识:新奇与困惑刚踏入美国大学,最先吸引我注意力的就是那些遍布校园、充满活力的社团和组织.............
  • 回答
    别太当真,也别完全不当回事:如何理性看待2020 USNews美国大学排名?2020年的USNews美国大学排名一如既往地牵动着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心。每一年,这份榜单都会引发热烈的讨论,有人奉为圭臬,有人嗤之以鼻。但说实话,它更像是一份“参考系”,而不是“判决书”。要真正理解它,我们需要拨开迷雾,深入.............
  • 回答
    “嗨,各位校友!看到你们的邮箱里又收到了一封来自母校的捐款通知,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 我猜想,不少人心里可能会嘀咕:‘我这点儿小钱,捐了能干啥?’ 别说,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今天咱们就敞开了聊聊,就算是咱们这些普通校友,哪怕只是一顿饭钱,那点小小的贡献,对咱们心爱的母校来说,到底能有多大用处。”首先,.............
  • 回答
    在美国大学里,“Emeritus professor”这个头衔,直白地说,代表着这位教授已经正式退休了。但这个“退休”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完全脱离工作有些区别,它更像是一种荣誉性的“半退休”状态。首先,我们来聊聊Emeritus这个词的含义。它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应得的”或“有功绩的”。所以,一个大学.............
  • 回答
    在美国顶尖大学(我们通常说的 Top 30)的学生们,关于他们睡眠时间的话题,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大坑”。你问他们睡得真的少吗?答案是:普遍来说,是的,他们确实在平均睡眠时间上比普通人群要少,而且这种情况相当普遍。 但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一个“少”字可以概括,里面涉及到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学生自身的影响.............
  • 回答
    在美国大学的海洋中,要找到一所既小有名气,又在政治光谱上略微偏向保守,同时又不被强烈宗教色彩所浸染的学校,确实需要一些细致的考量。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很多大学在不同层面都有多元的声音,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学术氛围、校园文化、学生群体构成以及一些具体的学校特质。首先,当我们谈论“略.............
  • 回答
    在美国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就读,这体验绝对是五味杂陈,但总的来说,绝对值回票价,甚至可以说是塑造人生的一段难忘时光。先说说地理位置,西北大学坐落在伊利诺伊州 Evanston,芝加哥的北郊。这地理位置真是个宝,优点非常明显:你既能享受到一个相对宁静、绿树成荫.............
  • 回答
    在中国留学生踏入美国西北大学的那一刻,迎接他们的通常是一片既充满机遇又伴随挑战的全新天地。这种体验是多维度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提升,更涵盖了文化适应、社交融入以及个人成长等方方面面。从学术层面来说,西北大学作为一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高质量的教学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留学生会发现,这里的.............
  • 回答
    我在西北大学的经历,说实话,不是一个简单的“后悔”或“不后悔”就能概括的。它是一段充满复杂情感、高峰低谷、以及最终让我深刻思考的旅程。刚入学的时候,那种兴奋感是难以言喻的。校园坐落在密歇根湖畔,风景如画,加上作为一所享誉全球的顶尖学府,我感觉自己抓住了通往未来的金钥匙。一开始,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期待,.............
  • 回答
    当美国大学在新冠确诊病例单日新增突破十万的严峻时刻决定恢复线下授课,这无疑给无数准备踏上异国求学之路的留学生带来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课程模式转变,更是一场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一次对个人健康、学业规划乃至心理承受能力的全面考验。首先,最直接也最令人担忧的便是健康安全风险的飙升。单日新增十.............
  • 回答
    美国大学教材的“天价”现象,确实让不少学生和家长头疼不已。这背后并非单一因素在作祟,而是多种成本叠加、市场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教材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变得这么贵的。1. 研发与编辑的高投入:首先,一本教材的诞生,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完成的。它背后是一个漫长且精细的研发和编辑过程。 .............
  • 回答
    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模式,确实是许多留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一旦学生未能达到毕业要求,其出路的选择并非只有“回国”这一条路,而是有着多种可能性,具体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意愿、能力、经济状况以及美国当地的政策和就业环境。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说明。一、 调整心态,重新评估自身情况首先,无论结果如何,最重要的是.............
  • 回答
    在美国大学申请过程中,推荐信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份证明,更是你个人学术能力、品格素质和未来潜力的有力佐证。招生官通过这些信件,能够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的你,而不仅仅是你在标化成绩和课外活动列表上呈现出的信息。首先,从弥补量化数据的不足来看。你的成绩单和标准化考试分数是硬性指标,它们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