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大学里的Emeritus professor是退休了吗,还会继续招博士生吗。?

回答
在美国大学里,“Emeritus professor”这个头衔,直白地说,代表着这位教授已经正式退休了。但这个“退休”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完全脱离工作有些区别,它更像是一种荣誉性的“半退休”状态。

首先,我们来聊聊Emeritus这个词的含义。它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应得的”或“有功绩的”。所以,一个大学授予教授Emeritus的头衔,是对他们长期以来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的杰出贡献的一种认可和褒奖。这通常是在教授达到学校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履行了足够年限的教职后,由学校正式授予的。

那么,Emeritus professor的退休状态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身份的转变: 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比如授课、承担行政管理任务、以及大部分的课程开发和学生指导,通常都已经结束了。他们不再是全职在岗的教师。
荣誉与便利: 然而,Emeritus教授并非从此就与学校毫无关系。学校通常会保留他们的某些权益,例如:
使用校园资源: 很多Emeritus教授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学校的图书馆、研究设备、计算资源,甚至拥有校园邮箱。这对于那些仍有研究热情或正在整理学术成果的教授来说非常重要。
保留办公室: 有些学校会为Emeritus教授保留一个办公室,让他们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继续工作或进行学术交流。
参与学术活动: 他们仍然被邀请参加学校的学术研讨会、讲座、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有时,他们也会被邀请作为特邀演讲嘉宾。
继续指导: 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点,也是与“退休”这个词最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

关于Emeritus教授是否会继续招博士生,答案是:有可能,但不是常规操作,且情况比较复杂。

一般来说,Emeritus教授不再有正式的教职岗位,也就没有了大学分配给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固定的薪水。因此,他们不再像在职教授那样,有“需要招收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义务和名额。

但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Emeritus教授仍然有可能继续指导博士生:

1. 作为合作导师或辅助导师: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如果某个在职教授正在进行与Emeritus教授研究领域高度相关的项目,并且 Emeritus教授对此项目仍然充满热情和兴趣,他们可以与在职教授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Emeritus教授可以作为博士生的联合导师或辅助导师,提供研究指导和学术建议,但不承担主要的行政和教学责任。学生的研究项目通常是挂在在职教授名下的。
2. 通过特定项目或赠款: 有时,Emeritus教授可能会通过自己曾经的科研基金、退休前争取到的特殊项目,或者学校为鼓励资深学者继续贡献而设立的临时性研究计划,来获得资源和名额指导学生。但这通常需要学校的特殊批准。
3. 作为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 有些Emeritus教授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回到学校,他们有自己的研究计划,并可能在此时指导一些学生,但这更多是基于个人研究的延续,而非正式的招生程序。
4. 个人兴趣和学术传承: 一些Emeritus教授即使正式退休了,对某个研究方向依然怀有深厚的感情,也希望能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传承下去。如果他们有条件(比如有自己的实验室、或者能获得合作导师的支持),并且有合适的学生主动找到他们并表现出极强的研究潜力和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他们也可能会出于个人意愿,在学校允许的框架下,继续指导学生。但这通常是一种“非正式”的,更多是基于师徒情谊的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

招生名额的归属: 博士生的招生名额通常是由大学分配给在职教授的。Emeritus教授不再有自己独立的招生名额。
资源的限制: 即使有指导意愿,Emeritus教授能否指导学生,也取决于他们是否能获得必要的资源(比如实验室空间、研究经费、以及在职教授的支持)。
学校政策的差异: 不同大学对于Emeritus教授的权责和在学术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有不同的政策。有些学校可能更鼓励Emeritus教授继续活跃在学术前沿,而有些则更强调他们退休后的休养。

总而言之,Emeritus professor意味着教授已经从全职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他们并非完全脱离学术界。他们仍然可能以各种形式继续参与学术活动,包括指导博士生。但与在职教授不同,这种指导通常是作为合作或辅助性质的,并且受到学校政策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不是一种普遍的、自动化的招生模式。如果你对某位Emeritus教授的研究领域非常感兴趣,可以尝试联系他们,了解他们目前是否有兴趣和条件指导学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退休教授一般不会再招学生了,套磁的时候也就不用套了。

user avatar

彻底退休不工作,只是保留 Professor 这个头衔。举个不可能发生的例子:好比我本来是哈尔滨佛学院的教授,现在退休了。跳广场舞认识一个老太太,向他介绍自己:我是教授。老太太不相信,暗地里发邮件向学院求证。学院会答复:是地,我们这里的确有一个硕鼠教授。万一我德高望重,拿过几个诺奖,挂过几国院士,就算我一天班不上,大学也会把我的办公室留着。我实在闲着没事,会过去喝喝咖啡,翻翻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大学里,“Emeritus professor”这个头衔,直白地说,代表着这位教授已经正式退休了。但这个“退休”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完全脱离工作有些区别,它更像是一种荣誉性的“半退休”状态。首先,我们来聊聊Emeritus这个词的含义。它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应得的”或“有功绩的”。所以,一个大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美国法律中的“长臂管辖”(Longarm Statute)。这词儿听起来挺玄乎的,但说白了,就是为了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州里的法院,有没有权力去审理那些被告不在本州,但与本州却有着某种联系的案件?想象一下,你人在加州,我人在纽约。我欠了你钱,或者我卖给你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觉得我理.............
  • 回答
    “美国贫民窟里的那些人,为什么不去中国找工作?”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具现实的棱角。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文化、法律、以及个体能力和认知等一系列现实的交织。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和美国,虽然都在全球化的大潮里,但终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对于.............
  • 回答
    探讨《美国工厂》模式在美国全面推广是否能重振经济,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也触及了当下美国社会经济面临的诸多复杂挑战。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非简单地打一个“是”或“否”的标签。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工厂》所呈现的核心模式。简单来说,它展示了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旧.............
  • 回答
    在美国科技公司里,印度裔人才之所以能够较多地打破“玻璃天花板”,并取得卓越的成就,背后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现象。同时,“玻璃天花板”在不同行业对外国人的存在程度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表现形式和强度有所不同。为什么美国科技公司里的印度人可以打破“玻璃天花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 回答
    .......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看到美国人文章里充斥着那些“英里”、“磅”、“华氏度”之类的单位,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有点头大。特别是当你生活在大部分国家都使用公制的世界里,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我的个人感受是,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换算成公制更方便,读起来更顺畅。让我稍微展开说说我的想法:为什么公制更方便.............
  • 回答
    当然有,中国大学里开设与前端设计相关专业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并且整体发展态势非常不错。这些专业虽然名称可能各有不同,但核心课程和培养目标都紧密围绕着“前端设计”这一领域展开。咱们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几个类别,这样说起来会更清晰: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偏向前端方向的细分):这是最主流也是最基础的类别。.............
  • 回答
    美国西部开发的故事,常常在电影银幕上被渲染得惊心动魄,充满了牛仔的快枪手对决、淘金者的狂野追逐、以及无法无天的暴力场景。但事实是否真的如电影所描绘的那般,一个纯粹靠暴力和枪杆子说了算的“蛮荒之地”?答案并非如此简单,也并非电影里那样一边倒。电影的浪漫化与现实的复杂性首先得承认,西部电影确实为我们描绘.............
  • 回答
    这张一战时期美国宣传海报里用「Hun」来指代德国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政治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过去,追溯到历史的阴影中。首先,「Hun」这个词最初指的是一个来自东亚、在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横扫欧洲的游牧民族。他们的到来给罗马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恐惧,留下.............
  • 回答
    英国大学在2022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稳中有升,但挑战依然存在2022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对于英国高等教育界而言,无疑是一份值得深入解读的成绩单。整体来看,英国大学表现出色,多所高校稳居前列,彰显了其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强大竞争力。然而,在光鲜的排名背后,也潜藏着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和挑战。亮.............
  • 回答
    美国高官在巴西将中国比作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老大哥”,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修辞和地缘政治论述,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动机和意图。理解这种说法,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老大哥”的象征意义与《1984》的警示: “老大哥”的形象: 在奥威尔的《1984》中,“老大哥”是一个无处不.............
  • 回答
    “我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的孩子将来会是美国的总统”这句话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通常被归因于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但实际来源存在争议,可能被误传或改编。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可能的来源:肯尼迪的就职演说 背景: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提到:.............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军闪击波兰时,波兰军队确实还有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骑兵部队,而且这支骑兵部队的构成与传统意义上的骑兵非常接近,并非仅仅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番号。波兰骑兵在1939年的时候,仍然是波兰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保留了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他们的训练、装备以及战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延续着十九世纪和二十.............
  • 回答
    .......
  • 回答
    “为什么电影里美国人开的车都很一般?”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一般”标准,很多时候观众感觉到的“一般”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目标观众和叙事需求: 真实感和代入感: 绝大多数电影的目标观众是普通大众。如果主角开着价值百万的豪车,对.............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美国队在未来十年里有没有机会染指世界杯冠军这件大事。这可不是一个能轻易打包票的问题,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要说可能性,我觉得是有,但绝不是板上钉钉,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他们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咱们先从美国足球的现状聊起。你得承认,跟欧洲那些老牌足球强国比,美国足球发展的时间.............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对华突然释放合作信号,其背后的考量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非单一的“葫芦里卖的药”。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一、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困境与现实考量首先,理解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困境是理解其对华合作信号的关键。美国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军事存在,耗费巨大,但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
  • 回答
    美国大片里的间谍特工,那种一人能抵千军万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形象,确实深入人心。但现实世界,真的有那么多这般“超人”吗?这个问题,想来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剥开那层好莱坞的滤镜,看看现实中的情报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无所不能”这个词,在现实情报界,是绝对不存在的。.............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对经典美国西部片的一种深刻反思。确实,如果我们细看很多经典的西部片,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原住民、华工以及黑奴的形象和故事往往被边缘化,甚至完全消失了。这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背后是历史叙事的塑造、社会观念的反映以及电影工业的运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