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西部片里没有原住民没有华工没有黑奴?这是刻意的嘛?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对经典美国西部片的一种深刻反思。确实,如果我们细看很多经典的西部片,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原住民、华工以及黑奴的形象和故事往往被边缘化,甚至完全消失了。这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背后是历史叙事的塑造、社会观念的反映以及电影工业的运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让我们一件件来剖析:

1. 原住民的“消失”与“妖魔化”:

历史背景的忽视与简化: 西部拓荒史本质上是一部白人殖民者向西扩张、占领土地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与原住民的冲突是核心事件之一。然而,早期的西部片,尤其是在电影工业发展初期,更倾向于描绘一个充满英雄主义和“文明战胜野蛮”的叙事。原住民在这样的框架下,往往被塑造成“落后”、“野蛮”、“阻碍进步”的形象,是需要被“征服”的对象。
“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的叙事主导: 19世纪美国盛行的“天定命运”思想,认为美国人有上帝赋予的权利去扩张到整个大陆。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主流,也深刻影响了对西部历史的解读。电影作为大众媒体,自然会倾向于放大这种主流叙事,以满足观众的心理预期。
刻板印象与脸谱化: 即使原住民出现在电影中,也往往是脸谱化的反派,他们驾驶着战马,挥舞着武器,对白人定居者进行攻击。这种描绘剥夺了原住民作为个体的情感和复杂性,也掩盖了他们争取自身生存和权利的斗争。
“白人视角”的电影制作: 西部片的创作者,包括导演、编剧和制片人,绝大多数都是白人。他们的视角自然会主导故事的讲述方式。将原住民描绘成“他者”或敌人,比深入探讨他们被剥夺土地、文化和生命的历史更为简单和符合主流的叙事需求。
技术与表演的限制(早期): 在电影的早期技术条件下,如何真实地呈现原住民的文化和形象也存在挑战。更重要的是,缺乏原住民演员的参与,也限制了他们声音的表达。

但并非完全没有,只是呈现方式有问题。 很多西部片中,原住民是作为反派或背景出现的,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衬托白人主角的英勇。例如,很多“拯救白人女性”的桥段,反派常常是印第安部落。这种“有”实际上是一种扭曲的“有”。

2. 华工的“隐身”:

铁路建设者的重要性被抹杀: 华工在美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横贯大陆铁路建设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承担了最危险的工作,是西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参与者。然而,在经典的西部片中,铁路的修建往往是由英勇的白人工程师和工人完成的,华工的身影却鲜有出现。
反华情绪与歧视: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国内存在着强烈的反华情绪和排华政策,例如《排华法案》。这种社会现实使得将华工描绘成正面角色或重要故事情节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可能引起争议。电影制作人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氛围,规避潜在的负面反应,选择了“视而不见”。
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如果要呈现华工,很容易落入当时流行的负面刻板印象,例如“勤劳但愚笨”、“神秘的东方人”等。考虑到当时媒体对少数族裔的普遍不友善,电影公司可能也担心这种描绘会加剧歧视。
叙事焦点与英雄主义: 西部片的主题往往围绕着单打独斗的英雄、牛仔与牛仔的对决、警长与匪徒的斗争等。华工的群体性劳动和生存困境,与这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模式不太契合。
“白人拯救者”的叙事模式: 很多西部片遵循“白人拯救者”的模式,即白人男性在充满危险的边疆解决问题。华工的加入,可能会打破这种固有的叙事结构。

虽然经典西部片对华工的描绘很少,但也有一些后期作品开始关注这一历史群体的贡献,但早期确实是“隐身”的。

3. 黑奴的“缺席”与“边缘化”:

“西部”与“奴隶制”的地理和历史错位感: 奴隶制在美国历史上主要与南方种植园经济紧密相连。而西部拓荒则发生在南北战争之后(虽然扩张开始于之前)。虽然有黑人在西部谋生和发展,但“黑奴”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存在,在许多人对“西部”的想象中,似乎与南方联系更紧密,与西部边疆的自由开拓精神有所冲突。
“拓荒者”形象的塑造: 西部片的叙事往往强调白人男性作为“拓荒者”的形象,他们孤身一人或与少数伙伴闯荡边疆,建立文明。黑奴的出现,会立刻触及到奴隶制的敏感话题,这与当时主流的“自由”和“进步”的西部叙事并不一致。
对南方历史的规避: 在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社会对奴隶制的话题仍然很敏感。将黑奴大量地置于西部故事中,可能会勾起人们对南方历史的联想,这对于许多西部片来说,可能不是他们想要探讨或触及的重点。
“西部”作为逃离与新生的象征: 对一些黑人来说,西部可能是逃离南方歧视和束缚的“自由之地”。但主流西部片更侧重于“淘金”、“牛仔”、“枪战”等元素,而不是黑人在西部获得自由和发展的经历。因此,即使有黑人角色,他们也更可能是自由的牛仔、雇工或小商贩,而不是奴隶。
种族隔离与社会现实的反映: 即便西部已经相对开放,但种族歧视依然存在。黑人即便到了西部,也可能面临隔离和偏见。将这种现实放入强调个人奋斗和英雄主义的西部片中,可能会显得不够“浪漫”或“纯粹”。

需要澄清的是,历史上确实有黑人参与了西部的开发,但他们更多是以自由人的身份,例如牛仔、探险家、矿工、商人等。而将“黑奴”这个身份置于西部片的叙事核心,确实非常罕见,这与奴隶制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历史地理认知有关,同时也与电影试图塑造的“自由边疆”的形象有所出入。

总结来说,这是否是“刻意的”?

是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刻意的。 这种“刻意”并非一定是邪恶的阴谋,而更多是当时电影工业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集体选择:

迎合主流观众的口味和期望: 观众习惯了以白人英雄为中心的叙事,对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简化历史,制造戏剧冲突: 将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化为“好人”与“坏人”的对决,更容易吸引观众。
规避社会敏感话题: 奴隶制、种族歧视、原住民的苦难等都是极其敏感的话题,电影制作者为了商业成功,往往选择回避。
“白人视角”的主导: 大多数电影制作人都来自白人社群,他们的视野和经历自然会影响故事的讲述。
塑造特定的国家形象和历史叙事: 西部片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国家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塑造了美国人关于冒险、自由、独立和扩张的集体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历史认知的深化,后来的电影人开始挑战和修正这些传统的西部片叙事。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关注原住民的视角,展现华工的贡献,甚至探讨黑人在西部的发展历程,试图呈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更包容的西部历史画卷。这本身也说明了,早期西部片中对这些群体的“消失”或“边缘化”,确实是当时一种有意识的历史叙事选择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日首蚌………算了,问题本身是无辜的。

1 1968年的美意合拍电影;

2 我答这题是因为前几天本来想直接查这电影男主角演员成分(大雾),结果一查发现此人竟然不是印第安人,是个因为形象非常得天独厚不止一次扮演过原住民主角的剽悍的东欧移民:

二战还参军加入陆航,进行过对日轰炸并且获紫心勋章。

3 此片讲的是原住民主角在19世纪的90年代末为多年前好友复仇,结局一枪打死金发碧眼的白人拆迁队长(不是玩梗,就是本意,晋元帝那里买了自己去看片);

4 此片所有“肤色过浅”的角色要么是反派,要么结局不好比如挂了;比如此片的女主角也是褐色的可爱小姐姐,最后没事;

5 本片有华工。虽然没啥戏份而且比较刻板印象,不过形象就是一直沉默的干活被欺负的好人。大结局配角还特意提醒女主角要对华工善良(她开了一家给修铁路工人卖吃喝的小店);

6 此片的主角从头到尾没名字,绰号“口琴哥”(Harmonica),个人怀疑是致敬历史上再早一辈的原住民风云人物以“自然界的东西”为名字。反正都是干侵略者。

7 历史上19世纪末的征地大PK当然发生过啦,就是荒野大表哥那治安。本片的反派是无数被干死的打手的缩影,当然主角朋友,片中配角也是被干死的老百姓的缩影。但是你不鲨出个未来就想要我的地不可能的。


够又红又专么?另外评论区别冲啊。我说的真的就是美国西部片。

user avatar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根本没有看过几部西部片?看的都是抖音三分钟还分段的xx说电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对经典美国西部片的一种深刻反思。确实,如果我们细看很多经典的西部片,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原住民、华工以及黑奴的形象和故事往往被边缘化,甚至完全消失了。这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背后是历史叙事的塑造、社会观念的反映以及电影工业的运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让.............
  • 回答
    美国西部和苏联远东的命运殊途同归,都是人类征服广袤荒野的史诗,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欣欣向荣,另一个却显得贫瘠衰败。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深刻的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共同塑造的。土地的吸引力:诱因的差异首先,我们得聊聊为什么人们要去那些遥远、荒凉的地方。对美国西部而言,那片土地简直就.............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美国新冠病毒大爆发后,不再提特效药瑞德西韦了”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事实上,瑞德西韦(Remdesivir,商品名:Veklury)并没有在美国的新冠疫情中“消失”,它仍然是FDA批准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之一,尤其是在早期阶段。但是,您观察到的“不再.............
  • 回答
    美剧《西部世界》,与其说是一部科幻剧,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意识、自由意志、人性以及我们所构建的现实的哲学实验。它以一个未来世界中的高科技主题公园——“西部世界”为背景展开,这个公园完美复刻了美国西部荒野的风貌,而公园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拥有高度拟真人工智能的“接待员”。故事的核心,一开始是围绕着这个公园.............
  • 回答
    《西部世界》这剧,我追了两季,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俩字儿,真不是白叫的。第一季刚开始,我以为是个关于机器人觉醒、反抗人类的爽剧,毕竟“西部世界”这名字,听着就充满了野性和不羁。看着那些“接待员”在一次次循环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然后被“游客”随意摆布,那种宿命感和无力感,一开始确实让人看得挺憋屈的,也.............
  •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正在核实美国购买瑞德西韦库存的事件,这无疑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努力中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当“瑞德西韦库存被买断”这样的字眼出现时,它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现实问题,不仅仅是药物的供应,更关乎公平、资源分配以及全球合作的挑战。“瑞德西韦库存被买断”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这意.............
  • 回答
    美国众议长佩洛西女士计划访问台湾,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回应堪称“措辞严厉,信号明确”。这其中释放出的信息,绝非仅仅是几句外交辞令,而是包含着多重深意,是北京对当前台海局势判断以及未来行动意图的一次重要表态。首先,最直接的信号是北京的强烈反对和不容忍。用“坚决有力措施”来形容,这表明中国不会坐视不管,不会.............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干预从2001年持续到2021年,期间未能彻底消灭塔利班,反而使其声势壮大,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塔利班的游击战能力与组织韧性1. 游击战的适应性 塔利班自1996年成立后,长期以游击战和恐怖袭击为生存手段,具备极强的隐匿性.............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输出、历史人物的吸引力、电影制作的商业考量以及两国观众的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文化吸引力与国际化潜力: 花木兰的普适性: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孝顺、女性力量、保家卫国、打破性别界限的经典故事。这些主题具有跨越文化和时代.............
  • 回答
    美国没有将菲律宾像夏威夷一样吞并成为其领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菲律宾人民自身的意愿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美菲关系的关键时期和背后的动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吞并”的概念在夏威夷和菲律宾身上的差异。 夏威夷的“吞并”(Annexation): 夏威夷在.............
  • 回答
    您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海军飞机会使用旭日旗作为涂鸦?”这是一个基于误解的提问,因为美国海军飞机并不使用旭日旗作为涂鸦。事实上,旭日旗(Rising Sun Flag),特别是日章旗的变种,在历史上与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此,在现代,旭日旗在许多亚洲国家,特别.............
  • 回答
    美国兼并加州(Alta California)而未将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州(Baja California)一同兼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军事目标的局限性与地理因素 有限的军事目标: 在美墨战争(MexicanAm.............
  • 回答
    美国夏天的太阳之所以感觉比国内(通常指中国)“更晒”,这背后涉及多个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导致了我们在不同地区感受到的阳光强度和影响有所差异。以下将从科学原理和实际体验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科学原理上的关键因素1. 地理纬度与太阳高度角: 中国: 中国幅员辽阔,跨越的纬度范围较大,从.............
  • 回答
    美国不积极大力修建高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以及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因素 高昂的建设成本与不确定的投资回报: 巨额的初期投资: 高铁建设需要巨额的前期资金投入,包括土地征用、隧道、桥梁、车站、供电系统、信号系统以及高速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中国人对美国教育的普遍看法和疑问。的确,很多人会觉得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度和难度,相比于国内的同龄人,似乎要浅显一些。然而,美国在科技、创新和高端数学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学学得少”就能解释的。一、 中美中小学数.............
  • 回答
    美国1787年宪法之所以能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的成文宪法之一,是一个复杂但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其精心设计的结构、对核心原则的坚持、以及历经考验的适应性。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一、 奠定坚实的原则基础:1787年宪法并非凭空出现,.............
  • 回答
    美国之所以少有因未设户籍制度而造成的社会混乱,原因复杂且多层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演变与社会契约的早期构建: 缺乏中央集权的基础: 美国建国初期,就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并不具备像许多欧洲国家那样建立和维持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强大能力和.............
  • 回答
    美国手机话费确实普遍比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要高,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我可以尽量详细地为您解释:1. 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不完全的垄断(看似竞争,实则寡头垄断): 曾经的垄断与遗留问题: 在早期,美国电信市场由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一家独大,这种垄断历史使得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 回答
    美国政府要求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限期离境并拒提供续签,这一政策的出台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美国的视角出发,审视其关切和采取行动的逻辑。一、 美国政府的关切点: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渗透与知识产权保护美国政府对孔子学院的疑虑和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
  • 回答
    在美国人的口语中,“like”这个词的使用确实非常普遍,而且有时会让人觉得有些难以理解,甚至被认为是一种不必要的口头禅。但深入探讨其背后原因,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承载了多种功能和文化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为什么美国人喜欢在说话时加“like”:1. 作引语或插入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