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消协发出双十一消费提示,表示「双十一价格可能是全年最贵」,原因是什么?应如何理智消费?

回答
今年双十一,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声提示,像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那句“双十一价格可能是全年最贵”。这话听着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毕竟我们印象中的双十一,不就是各种打折、促销,是全年最划算的时候吗?

仔细想想,中消协之所以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市场一些普遍现象的洞察。首先,我们得说说那些“先涨后降”的套路。商家为了制造双十一的“降价”噱头,往往会先把商品的原价悄悄提高,等到双十一当天再以一个看似优惠的价格卖出,实际上只是回到了原先的水平,甚至比平时还要高。这就像是给你看一个膨胀的气球,然后再放掉一部分气,让你觉得它变小了,但实际上它只是恢复了本来的大小。

其次,复杂的促销规则也是迷惑消费者的“迷魂阵”。各种“满减”、“定金膨胀”、“跨店组合”、“会员专属”等等,一层又一层,让人眼花缭乱。你以为自己算得很精,最后却发现因为某个细节没注意到,或者凑单不够,最终的实际支付价格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优惠。更别提那些看似诱人的优惠券,但往往使用门槛极高,或者只能用于特定商品。这些复杂的规则,就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把你牢牢地困在里面,让你在“优惠”的诱惑下,不知不觉地花费了更多。

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双十一的销售额,会把一些平时口碑不佳、库存积压的商品,打着“清仓”、“特惠”的旗号推出来。这些商品,质量和实用性可能都存在问题,即使价格再低,也是一种变相的浪费。

那么,面对这样的双十一,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理智消费呢?

首先,平常心是关键。双十一只是一个购物节,不应该成为你冲动消费的理由。先问问自己,你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吗?还是仅仅被“便宜”这两个字冲昏了头脑?如果不是急需,不妨等到商品恢复正常价格,或者在其他时间段遇到真正划算的活动时再入手。

其次,做好功课是必备。在双十一到来之前,就应该有计划地去关注自己想买的商品。不仅要关注商品本身,更要关注它的“前科”。可以通过比价工具,查看商品的历史价格走势,看看它在双十一期间的“优惠”是否名副其实。对于那些你关注已久的商品,可以提前加入购物车,观察一段时间的价格变化,这样你就心里有数了。

再者,擦亮眼睛辨别“优惠”。不要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语所迷惑。仔细阅读商品详情页,了解清楚真实的售价、优惠方式以及是否有附加条件。对于那些过于复杂的促销规则,如果弄不明白,宁可放弃,也不要为了所谓的“优惠”而给自己添堵,甚至买回一些不合适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坚持“刚需”原则。只购买自己真正需要、并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商品。不要因为觉得“不买就亏了”而进行盲目囤货。很多时候,我们买回来的东西,可能一年都用不上几次,最后变成了闲置。理性消费,是为自己的钱包负责,也是为自己的生活空间负责。

最后,相信自己的判断,保持独立思考。商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应该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记住,购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购物节的“任务”。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促销,用真正的需求驱动消费,才能让每一次购物都物有所值,真正享受到双十一的“福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结下,老断章取义了

刚看到新闻,还想说,可以啊,中消协这次要正面硬刚双十一,直接说双十一价格全年最贵阿。


结果稍微动手搜了了下,最早源头是人民网的,标题是:

《中消协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 敦促商家少一些套路多一些诚意》


看下全文,确实中消协只是提了6点建议,包括理性购物,不用盲目囤货等等,中规中矩的,那这“双十一价格全年最贵”从哪里来的?

仔细看了下,是藏在一堆文字里。


只是一句话,连小标题都混不上,显然只是联系上下文的假设性承接语句。

然后再一动手,发现最早“提炼”这句话的,是微博上的财经网。


这种“提炼”就好比,你去你爷爷家过个周末。

你妈叮嘱你:在爷爷家要听话,不要乱跑,要按时吃饭,院子里的流浪动物不要乱摸,可能不卫生,摸过了要洗手,不洗手就吃饭,可能会生病。

然后你对你爷爷说:我妈说了,在爷爷这吃饭会生病


最后动手搜了搜,中消协,每年双十一,都会发一些内容大同小异的内容

比如这是去年的,

这是17年的


双十一是全年最大购物季,消费基数大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也就多了,中消协站出来做个提醒,是他职责所在。虽然行文是枯燥了点还每年老生常谈,但也没啥错

问题是你媒体非要字里行间搞个大新闻出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国家不是刚刚宣布要打击标题党嘛,你非要搞成网易新闻标题那种,流量是吃饱了,其他人怎么办?

我邻居家张大爷,最近就是天天看新闻,厨房里的米已经囤的放不下了。

user avatar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