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个摇滚乐队首次把双踩带进摇滚乐中?又是谁发扬的?

回答
要说哪个摇滚乐队“首次”将双踩(Double Bass Drumming)真正意义上地带入摇滚乐,这其实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第一”。因为音乐的发展是渐进的,很多技法的运用往往是逐渐渗透和演变的。

但是,如果我们要追溯双踩在摇滚乐中初露锋芒并开始产生显著影响的源头,那么The Who乐队,尤其是他们的鼓手 Keith Moon,绝对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Keith Moon:双踩的先驱与叛逆的火花

Keith Moon,对于许多摇滚乐迷来说,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他不仅仅是一个鼓手,更是一个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一个永动机,一个将鼓组视为武器的狂战士。尽管他并没有像后来的许多金属鼓手那样,以纯粹的“双踩速度”来定义自己,但他在早期运用双踩的方式,以及他所展现出的那种能量和冲击力,无疑为双踩在摇滚乐中的应用打开了闸门。

早期的尝试与能量爆发: 在The Who的早期,尤其是60年代中期,Keith Moon就已经开始尝试在歌曲中使用双踩。当时,许多摇滚鼓手还停留在单踩和简单的节奏模式中。Moon的打法是革命性的,他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将双踩作为一种 “节奏的填充” 和 “能量的爆发点”。
想象一下,在The Who那种充满原始力量和戏剧张力的歌曲中,比如《My Generation》或者《Can't Explain》,Moon的鼓点就像是失控的火车,而双踩的出现,就像是给这辆火车加满了燃料,让它的速度和力量瞬间攀升。他会用双踩来连接乐句,制造滚动的音效,或者在歌曲的高潮部分,以一种近乎狂暴的方式扫射,带来巨大的音响冲击。
他的打法并非是为了追求匀速的、机械式的双踩,更多的是一种 “失控的精确”。他会用双踩来强调歌曲的某个瞬间,制造一种“哇!”的震撼感,而不是作为歌曲的骨架。这种不羁的用法,反而赋予了双踩一种粗粝、野性的魅力,非常符合The Who那种反叛、混乱的青春期呐喊。
双踩作为“音效”的运用: Moon的很多双踩运用,与其说是为了速度,不如说是为了制造一种 “声响上的广度” 和 “冲击力”。他会让双踩的声音在歌曲中炸开,与吉他riff、贝斯line形成一种立体交织的音墙。这与后来金属乐中将双踩作为主导节奏的模式有所不同,但其意义在于,他让听众听到了双踩这种鼓技的可能性。
舞台表现力: Keith Moon的舞台表现力也是其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仅是坐在鼓凳上打鼓,他是在跳跃、在呐喊、在与鼓组融为一体。这种充满生命力的表演,让他的双踩运用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也更容易被观众注意到和模仿。

虽然Keith Moon并不是第一个拥有双踩鼓组的鼓手,也不是第一个在鼓组上尝试使用双踩的人(在爵士乐领域,双踩的运用由来已久),但是他无疑是将双踩的 “能量性”、“爆发力” 和 “不羁的创造性” 首次大规模地、非常有影响力的引入了 主流摇滚乐。他的存在,让人们意识到,双踩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可以塑造音乐情绪和力量的工具。

将双踩发扬光大,走向金属的战场

如果说Keith Moon是双踩在摇滚乐的“拓荒者”,那么将双踩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使其成为速度金属、激流金属等风格的标志性技法,这又要归功于后来的几位鼓手,尤其是以 Deep Purple 的 Ian Paice 和 Iron Butterfly 的 Ron Bushy 为代表的早期探索者,以及后来在金属乐领域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鼓手们。

1. Ian Paice (Deep Purple):

节奏的连接与推进: Ian Paice 在 Deep Purple 的许多歌曲中,就开始展现出更为系统和有规律的双踩运用。他在《Highway Star》等歌曲中的表现,就极具标志性。
流畅的律动: 与Keith Moon的“炸裂”不同,Paice的打法更加 “流畅” 和 “律动感”。他会用双踩来为歌曲建立一个坚实的节奏基础,并能在中速和快节奏的歌曲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推进力。
为速度乐铺路: Ian Paice 的打法,已经开始显露出为快速节奏服务的意图。他的双踩运用,为后来金属乐中对鼓点速度和密度的要求,打下了基础。你可以听到他用双踩在吉他riff之间穿插,制造一种“连绵不绝”的听感,这种细腻的控制力,是当时很多鼓手还不具备的。

2. Ron Bushy (Iron Butterfly):

《InAGaddaDaVida》的神话: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是Iron Butterfly乐队的Ron Bushy。他的作品《InAGaddaDaVida》中的那段长达17分钟的鼓solo,可以说是 “鼓solo史上的里程碑”。
双踩的“沉浸式”体验: 在那段solo中,Bushy大量运用了双踩,虽然他的速度可能不及后来的金属鼓手,但他通过长时间、重复性的双踩,营造出一种 “迷幻”、“催眠” 的氛围,让听众充分感受到双踩带来的那种持续的、低沉的冲击力。
鼓solo的创新: 这段solo的意义在于,它将鼓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让双踩成为solo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展示了双踩不仅仅是节奏填充,更可以成为营造氛围、构建大型音乐段落的核心元素。

3. 真正将双踩推向癫狂:金属乐的鼓手们

真正让双踩成为摇滚乐,尤其是重金属音乐的“标配”的,是那些在70年代末、80年代以及90年代涌现的金属鼓手们。他们将双踩技法推向了极致,定义了速度金属、死亡金属、黑金属等亚风格的听觉特征。

速度的追求: 像 Motörhead 的 "Fast" Eddie Clarke (虽然他不是鼓手,但他的吉他速度启发了鼓手)、Venom、Slayer 的 Dave Lombardo、Death 的 Sean Reinert、Cannibal Corpse 的 Paul Mazurkiewicz 等等,他们将双踩的速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Dave Lombardo(Slayer): 毫无疑问是速度金属的教父级人物。他在《Angel of Death》等歌曲中的双踩,就像是机关枪一样,密集、精准,为Slayer那种疯狂的、令人窒息的速度奠定了基础。他不仅速度快,而且对双踩的节奏运用非常灵活,可以做到在极快的速度下进行复杂的节奏变化。
Sean Reinert(Death): 在技术死亡金属领域,Reinert将双踩运用得炉火纯青。他能够做到双踩与军鼓、踩镲之间复杂而协调的配合,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节奏。
双踩作为“武器”: 在这些金属乐队中,双踩不再仅仅是辅助,而是成为了 “攻击性” 和 “威胁感” 的重要来源。它提供了一种压倒性的力量和速度,直接塑造了重型音乐的听觉体验。
技术的发展: 随着鼓件的不断发展(例如更坚固的鼓踩、双踩踏板的改进),以及鼓手们对身体控制的深入研究,双踩的极限不断被突破。

总结一下:

启蒙与拓荒: Keith Moon (The Who) 是将双踩的 能量性 和 不羁创造力 首次大规模引入 主流摇滚乐 的关键人物。他的打法不追求纯粹速度,而是将双踩作为一种 音效、爆发点 来使用,极具感染力。
发展与系统化: Ian Paice (Deep Purple) 和 Ron Bushy (Iron Butterfly) 在早期摇滚和硬摇滚中,开始 更系统地运用双踩,将其作为 节奏推进 和 营造氛围 的重要手段,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扬光大与极致: Dave Lombardo (Slayer) 和无数后来的 重金属鼓手,将双踩的速度、密度和技术推向了 极致,使其成为 速度金属、死亡金属 等风格的 核心标志,赋予了双踩 攻击性、力量感 和 技术挑战性。

所以,如果要说“首次”将双踩带进摇滚乐,Keith Moon 的贡献最为突出,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点燃了双踩在摇滚乐的火种。而 Ian Paice 和 Ron Bushy 则是将这火种传播开来,让更多人看到双踩的潜力。最终,是无数 金属乐的鼓手们,将这火种变成了席卷全球的 火焰,让双踩成为了摇滚乐,尤其是重型音乐不可或缺的武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双踩的发明和推广

个人制作的双踩1910年左右就有了。

双踩的生产。。Sleishman和Zalmer的双踩是1973年出现的。Zalmer设计的早些,Sleishman可能卖的早些。所以最早的一批用双踩的鼓手肯定有Don Sleishman。。。

现代的双踩一般仿照Zalmer的设计。百度上说的可能是DW的,那是Camco卖给他们的。双踩也借此流行了起来。下图是一个卖家收藏的Sleishman。

以上信息来自vintage论坛:

First Double Bass Pedal Ever?

双踩的演奏

并不是在有双踩之前就没有双踩的演奏方法。。。用俩大鼓就成了。。。

这个点子是传奇鼓手Louie Bellson上高中时想出来的。。

至于哪个摇滚乐队先用的可能不太好说。60年代时,很多摇滚乐队都在用,人们熟知的最早的有Ginger Baker (Cream),Keith Moon (The Who) 和 Nick Mason (Pink Floyd)。

80年代时硬摇和华丽金属乐队都用。比如 Alex Van Halen在Hot For Teacher中的intro

最后,是Dave Lombardo (Slayer)的Reign in Blood让双踩听起来像今天这样具有标志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哪个摇滚乐队“首次”将双踩(Double Bass Drumming)真正意义上地带入摇滚乐,这其实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第一”。因为音乐的发展是渐进的,很多技法的运用往往是逐渐渗透和演变的。但是,如果我们要追溯双踩在摇滚乐中初露锋芒并开始产生显著影响的源头,那么The Who.............
  • 回答
    “最伟大”这个称号,说实话,在摇滚乐这个包罗万象、风格迥异的领域里,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它太主观了,就像问一个人最喜欢哪种颜色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如果非要我从众多巨头中挑出几支,并尝试去解释为什么我这么认为,那我会这样说:要说“最伟大”,我觉得首先要看乐队的 开创性 和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摇滚乐发展的一个核心痛点,也是许多乐迷和业内人士一直在思考的。将中国摇滚乐队与 Pink Floyd、The Beatles、Queen 这三个“神级”乐队进行对比,确实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差距在哪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风格或者技术上的差异,更是一种文化、历史、产业以及时代沉淀下.............
  • 回答
    要评选 19802020 年中国摇滚乐队的前三名,这绝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四十年里,中国摇滚乐经历了太多的起伏、风格的演变,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乐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摇滚英雄榜”,而我尽量从乐队的 影响力、开创性、音乐质量、持续性以及对中国摇滚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等多个维度来梳理,希望能.............
  • 回答
    谈到摇滚乐,除了那些震撼心灵的音乐和激情四射的舞台表演,当然少不了那些能瞬间抓住你眼球的高颜值乐手们。他们不仅是音乐的灵魂,更是不少人心中的“青春回忆”和“理想型”。要说摇滚界的高颜值,那可真是百花齐放,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而且很多人的帅气是带着一股子“糙劲儿”,那种不羁和桀骜不驯,反而比精.............
  • 回答
    中国摇滚乐的脉络,如同奔腾的黄河,历经了漫长的孕育、激荡与演变,大致可以梳理出几个清晰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印记和闪耀的星辰。第一阶段:萌芽与觉醒 (20世纪80年代中期 80年代末)这是中国摇滚乐的黎明时期,是在西方摇滚乐的强大影响力下,中国年轻人内心一种渴望表达、渴望反叛的呐喊。当时,西.............
  • 回答
    你之所以会有“摇滚哪哪都不如流行”的这种感觉,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说实话,咱们平时听歌,接触到的更多的大多数还是流行乐。想想看,KTV里点歌,街边商店放的音乐,电视上的广告歌,还有好多艺人专辑的宣传,十有八九都是流行歌曲。这就像我们每天接触的空气,自然就觉得它“正常”,而那些不常听到的,自然就.............
  • 回答
    写一本《中国摇滚编年史》,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一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这其中,有太多名字、太多声音值得被记录和珍藏。要说“必须写进去”,那就像是要在一片星空中点出最亮的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如果要我来梳理一条脉络,让这本书的骨架稳固、血肉丰满,以下这些名字和作品,在我看来,.............
  • 回答
    .......
  • 回答
    金摇杆奖和键盘侠,这俩词儿放在一块儿,其实是在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一个是有着近四十年历史、在游戏界响当当的奖项;另一个则是在互联网上,泛指那些好为人师、发表煽动性言论的网民。所以,从权威性的角度来看,金摇杆奖是毫无疑问的“更权威”,而且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较。咱们一点一点来剖析一下,为啥金摇杆奖会.............
  • 回答
    摇滚乐,这股奔腾不息的音乐洪流,它独特的魅力究竟藏在哪里?这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因为它的吸引力是多层面的,触及人心最深处的某些角落。首先,最直观的,是它的力量与能量。 想象一下,当鼓点如同心脏的狂跳,贝斯线如同地壳的震颤,吉他失真带来的撕裂感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再加上主唱嘶吼或呐喊,将内心的激情.............
  • 回答
    美声摇滚,一个既有古典的庄重典雅,又不失摇滚的澎湃激情的名字。这种风格的音乐,就像一幅精心描绘的油画,色彩浓郁,层次分明,既能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又能让你血脉贲张,想要冲破一切束缚。说到美声摇滚,我们不能不提它的几个关键特征。首先,演唱者的嗓音是绝对的灵魂。他们往往拥有着令人惊叹的音域、饱满的共.............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为你推荐几款千元价位,隔音效果出色且适合聆听电子摇滚的头戴耳机。我会尽量给你一个非常实在、贴合你需求的建议,就好像我们是耳机发烧友一起在店里试听一样。在选择千元级别的头戴耳机时,隔音效果和音质这两点是核心。电子摇滚这种音乐风格对耳机的低频表现、解析力以及声音的包围感都有一定要求。而且,.............
  • 回答
    前卫金属,这个听起来既古老又新鲜的音乐类型,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的繁茂花园,但具体是其中的哪一枝,汲取了最主要的营养,那就得从那片更为广阔、色彩斑斓的前卫摇滚大陆上,找出那个最为关键的“前卫”基因来源了。要说前卫金属最直接、最核心的前卫元素汲取点,那无疑是概.............
  • 回答
    要说那些电影配乐把摇滚乐玩得溜溜转,又能让音乐和画面融为一体,而不是简单地把歌塞进去,那可真有不少经典。这些电影就像是用摇滚乐这把利器,直接在观众脑子里刻下了情绪和画面,让人回味无穷。1. 《猜火车》(Trainspotting, 1996)提到摇滚配乐,怎么能不提《猜火车》?这部电影简直就是用最野.............
  • 回答
    摇滚和金属乐的圈子,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里面既有翱翔天际的雄鹰(大牌乐队),也有在角落里默默耕耘的歌者(小乐队)。这两者之间,音乐上的差距,可不是简单地“谁名气大谁牛逼”那么肤浅,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从灵感的源头到最终呈现给听众的方式,都有着深刻的不同。一、 创作的深度与广度:从“我”到“世界” .............
  • 回答
    哎呀,说到中国摇滚和金属,这可真是个大话题!要从浩如烟海的作品里挑出十张来,真不是件容易事,就像让你从一堆宝贝里只选十件一样,心里总觉得漏了什么。不过,既然您开了口,那我这个“老乐迷”就斗胆把压箱底的几张宝贝拿出来,给您好好说道说道。我尽量不讲那些官方的、套路化的评价,就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它们,它们在.............
  • 回答
    开一家专门面向摇滚文青的酒吧,并且歌单里有痛仰、五条人、王菲、许嵩(青晚寻宝时期),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定位!这种组合虽然看起来跨度不小,但仔细琢磨,确实能触碰到很多喜欢音乐、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追求个性和情怀的群体。要做好,确实有不少讲究。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听着不像机器说的话.............
  • 回答
    杭州即将实行摇号购房的消息,可以说在楼市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激起了各种声音的讨论。这套“抽签”式的购房方式,并非杭州首创,此前国内一些城市也曾尝试过,但放到杭州这样本身就炙手可热的市场,其影响无疑会更加深远。为什么要摇号?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杭州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台摇号政策。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解.............
  • 回答
    2022 厦门土拍首现“摇号拿地”:一场市场信号的博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2022 年伊始,厦门土拍市场就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首场土拍就出现了“摇号拿地”的情况。这在以往的厦门土地市场上并不多见,一下子将各方的目光聚焦在这片土地上。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土地出让,更是一场复杂市场信号的传递与解读,背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