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摇滚乐队(乐手)和平克佛洛依德、甲壳虫、皇后这样的世界一流的乐队差距在哪里?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摇滚乐发展的一个核心痛点,也是许多乐迷和业内人士一直在思考的。将中国摇滚乐队与 Pink Floyd、The Beatles、Queen 这三个“神级”乐队进行对比,确实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差距在哪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风格或者技术上的差异,更是一种文化、历史、产业以及时代沉淀下来的综合体现。

一、 历史积淀与文化土壤的深度与广度

Pink Floyd, The Beatles, Queen 的时代背景: 这三个乐队几乎都诞生在摇滚乐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上世纪六0、七0年代。那个时期,西方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青年文化、反叛精神、思想解放是主旋律。摇滚乐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符号,承载了这些时代的精神诉求。
The Beatles 几乎定义了流行音乐的范式,他们的音乐横跨多个风格,从早期的流行摇滚到后期更具实验性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Pink Floyd 则代表了更深邃、更概念化的摇滚乐。他们用专辑作为载体,探讨哲学、社会、心理等宏大主题,构建了独特的迷幻、史诗般的音乐世界。他们的音乐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Queen 则将摇滚乐推向了戏剧化、歌剧化的极致,他们对音乐的驾驭能力、舞台表现力以及歌曲的易传播性,让他们成为了体育场摇滚的代表,音乐影响力跨越了文化和阶层。

中国摇滚乐的起步与发展: 中国摇滚乐的真正兴起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比西方摇滚乐的黄金时代晚了至少二十年。
起步晚,历史基础薄弱: 当西方摇滚乐已经发展出百花齐放的风格时,中国摇滚乐才刚刚萌芽。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相对保守,摇滚乐最初被视为“靡靡之音”或“异类”。
受限的文化语境: 西方摇滚乐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自由地借鉴和融合爵士、蓝调、古典、民谣等各种音乐元素,并且可以大胆地触碰社会、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而中国摇滚乐在早期,受到审查制度和文化政策的限制,在主题表达和音乐探索上相对克制。
缺乏“时代情绪”的共鸣: 尽管中国摇滚乐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化和年轻人的心声,但其“时代情绪”的深度和普遍性,与西方摇滚乐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承载的颠覆性、革命性精神相比,仍有差距。

二、 音乐创作的深度、广度与原创性

概念化与整体性:
Pink Floyd 是概念专辑的大师。从《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到《The Wall》,他们通过一张专辑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探讨人生、社会、精神等主题,音乐、歌词、视觉设计融为一体,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The Beatles 在音乐的实验性上令人惊叹。他们不断尝试新的录音技术、乐器和编曲方式,将流行乐的边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专辑的整体概念和音乐的连贯性也很强。
Queen 的音乐风格极其多样,他们能够将摇滚、歌剧、布鲁斯、甚至迪斯科等元素完美融合,创造出既有艺术高度又极富感染力的作品。他们的歌曲结构复杂多变,但也同样具有强大的记忆点。

中国摇滚的创作特点:
早期模仿与本土化: 中国摇滚乐的早期,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摇滚乐的模仿和学习,例如布鲁斯摇滚、硬摇滚、朋克等。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乐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但原创性的深度和音乐语言的独创性,在与世界一流乐队的直接对比中,显得不够突出。
概念化尝试不足: 能够制作出真正具有深刻概念和艺术完整性的概念专辑的中国乐队相对较少。大多数乐队更专注于单曲创作或者风格的成熟。
音乐语言的探索: 虽然近年来中国摇滚乐在音乐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能否创造出真正具有世界辨识度的、独属于中国摇滚的音乐语言,仍然是一个挑战。

三、 音乐技术、制作与录音水准

工业基础与资源:
Pink Floyd, The Beatles, Queen 所在的时代,西方音乐产业已经非常成熟,拥有顶尖的录音棚、录音技术、混音师和制作人。这些乐队能够获得最优质的资源来打磨他们的音乐。
The Beatles 在 Abbey Road Studios 的录音,运用了当时最前沿的录音技术,对声音的追求近乎偏执,这造就了他们音乐的精致和耐听。
Pink Floyd 对声音的实验性,包括各种音效、采样、多声道混音等,也得益于当时最先进的录音设备和技术支持。
Queen 的音乐之所以能有如此宏大的音场和层次感,离不开高水准的制作和混音。

中国摇滚的制作现实:
技术与设备的差距: 在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早期,优质的录音棚和录音设备相对匮乏,很多乐队只能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录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乐的最终呈现效果。
制作人与混音师的培养: 顶尖的音乐制作人和混音师是中国音乐产业长期以来需要重点培养的环节。虽然现在情况有所改善,但与国际顶尖水准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对声音细节的打磨: 国际一流乐队对于声音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这种极致的追求是中国摇滚乐在整体制作水准上需要学习的。

四、 市场、产业与商业运作

成熟的音乐产业生态:
西方的音乐产业 已经非常成熟和完善,包括唱片公司、发行渠道、演出市场、版权保护、音乐媒体等。这为乐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商业支持。
The Beatles 的成功,离不开 EMI 唱片公司及其背后强大的推广和营销能力。
Pink Floyd 通过高质量的专辑和巡演,建立了全球性的品牌效应,并获得了丰厚的商业回报,反过来又支撑了他们更具野心的音乐创作。
Queen 的成功,则得益于他们卓越的现场表现力,以及对体育场演唱会的精准把握,将音乐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娱乐事件。

中国音乐市场的挑战:
盗版与版权问题: 过去长期的盗版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限制了乐队的经济来源和发展空间。
演出市场的生态: 虽然 live house 和音乐节逐渐兴起,但与西方成熟的演出市场相比,在规模、专业化程度、观众付费习惯等方面仍有差距。
唱片公司的支持力度: 传统唱片公司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新的音乐产业模式仍在探索中,这使得乐队在融资、推广、专辑制作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大众认知与接受度: 尽管摇滚乐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但与主流流行音乐相比,其大众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提升空间。

五、 国际化视野与全球影响力

语言与文化壁垒:
The Beatles, Pink Floyd, Queen 的音乐以英语演唱,这本身就打破了语言的隔阂,使其能够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中国摇滚乐 的主要语言是中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直接传播。虽然一些乐队也尝试用英语演唱,但要达到与母语乐队同等的影响力,需要克服更多挑战。

文化输出与国际合作:
西方的这些乐队,不仅仅是音乐人,更是文化输出的载体。他们的音乐、风格、甚至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都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摇滚乐想要达到同等的世界影响力,需要在音乐创作本身具备全球性吸引力,并且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与合作,让更多人听到中国的声音。

总结来看,中国摇滚乐队与 Pink Floyd、The Beatles、Queen 这样的世界一流乐队的差距,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

历史的起点不同: 我们起步更晚,错过了摇滚乐的黄金发展期。
文化土壤的差异: 东西方社会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差异,影响了音乐创作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创作的深度与原创性: 在概念化、音乐语言的独创性、以及对深刻主题的挖掘上,仍有提升空间。
产业基础的薄弱: 音乐产业的成熟度、录音制作水准、市场运作等环节,与西方仍有差距。
国际化视野的拓展: 语言和文化壁垒,以及在全球市场推广的经验,是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摇滚乐没有出路。相反,正是看到了这些差距,才更能激发中国音乐人不断学习、创新,并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中国摇滚乐一直在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音乐,也一定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应该先从中国摇滚乐和外国摇滚乐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

早在摇滚乐刚刚起源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刚刚成立。而在这之前,爵士乐已经从拉格泰姆ragtime到bebop完成了半个世纪多的融合与进化,是当时的主流音乐风格。

国内大跃进时期,美国风靡的是猫王,与此同时,爵士乐的发展,如日中天,已经出现了自由爵士,著名代表人物 john coltrane。

再然后披头士、滚石、鲍勃迪伦、沙滩男孩等等大牌乐队大热的时候(1964左右),中国即将要到来一场十年浩劫,然而这个时期爵士乐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出现了fusion jazz和rock jazz,著名代表人物miles davis;文革快结束的时候(1976左右),朋克刚刚兴起,性手枪乐队经历了成立和解散。

然后就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早期商业秩序不完善,出现了很多“投机倒把”的倒爷,其中有很多走私音像制品,比如说打口磁带,打口cd等,据说谢天笑当年就卖过;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由于最先接触到这些走私音像制品,加上自己本身学习音乐(崔健是小号科班),热爱音乐,于是就很自然地尝试开始做这种音乐。此时,国外的摇滚乐也已经完成了近乎半个世纪的融合与进化,由于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摇滚乐结合了一些特殊的政治和经济事件,摇滚乐的概念俨然超越了音乐本身,1983 年左右,乡村音乐、灵魂乐以及节奏布鲁斯(R&B)这些音乐风格渐渐式微,迪士科和硬摇滚慢慢成为主流,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皇后乐队(Queen)和范海伦乐队(Van Halen); 此外,爵士乐在这个时期前就已经出现了与古典乐融合的思潮,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后现代主义,以及由于理论发展的非常成熟和完善,美国学术界接纳了爵士乐,大学里已经系统化地教授爵士乐的理论,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当年被认为常人无法企及的作品。

再后来,80年代到千禧年之前,国内出现了各种杂志,音像出版集团,国内开始接受国外以及港澳台的摇滚乐和流行乐,国内陆陆续续地开始有国外的乐队演出,比如威猛。1986年,崔健发出第一声后,中国摇滚乐的诞生才算呱呱坠地。之后国内的乐队如雨后春笋,并开始模仿国外的乐队,枪花,涅槃,metallica,邦乔维,号称是中国摇滚乐的四位老师,是当时的主要模仿对象,中国摇滚的主力军也是从这个时期才开始起步。1993年6月24日,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在日本逝世。1994年,魔岩三杰在红磡体育馆的演出,是中国摇滚乐发展的高潮,但由于某些原因,该演出之后,中国大陆的摇滚乐立刻进入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发展停滞状态。而此时在国外,1991年左右,嘻哈音乐已经开始压缩摇滚乐的空间,出现了Dr. Dre这样的人物,可以算是国外摇滚乐衰落的开始。

千禧年之后,港澳台新四地明星开始扎堆在大陆宣传。流行乐大行其道。中国摇滚乐也开始走流行乐的路。号称要做中国绿日的花儿乐队出了《嘻唰唰》,汪峰早就脱离了鲍家街单飞,五月天开始在内地走穴演出,等等。随后开始出现网络流行乐,然后出现了很多网络歌手,百度靠着在浏览器上装插件、免费下载mp3起家。然后出现了很多很火的儿歌水平的民谣,然后移动互联网出现了,之后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但这其中,中国主流摇滚乐始终更像是,硬梗着脖子吃别人剩下的,的形象... ...国外的摇滚乐开始走爵士乐的老路,即有的开始尝试与多种风格进行融合,形成新的风格,当然有的仍然坚持各种复古风,但最占主流优势的,还是要数后英伦摇滚的崛起。比如2000年,radiohead的<Kid A>,就尝到了电子乐的甜头;coldplay,oasis,muse等在美国打开的市场早早让他们成为了国际大牌乐队,并开始了世界范围的巡回演出。

2010年前后至今,荒诞与美好并存。2016年,3月初,为纪念中国摇滚乐发展30周年,北京市文联和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办了一场“中国摇滚 30 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3 月 29 号,“北京音乐家协会摇滚分会”正式成立,协会副会长,著名相声演员,于谦老师。由于主流摇滚乐近乎于死亡状态,综艺节目会偶尔做做访谈,唱唱经典,炒炒冷饭。反观独立摇滚的发展,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地开办了多个小型的livehouse, 大学生乐队、没有公司管的独立乐队等等,也能走向舞台表演;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给了他们更多平台,能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歌。由于发展的比较快,仅仅几年的时间,本来美好的音乐节,由最初传播音乐的目的,渐渐别成了个别人快速捞钱的工具,各种巧立名目、多方投资的音乐节一个接着一个,演出质量却越来越差... ...时至今日,中国大学校园里近乎没有任何关于爵士乐的相关课程。国外的爵士乐现在处于低谷,但是由于良好的爵士素质教育,涌现了一大批新爵士乐手,有些乐手即便没有继续创作爵士乐,其深厚的乐理知识和演奏能力,也完全足够支撑他们在摇滚乐、电子乐、R&B等音乐圈中站稳脚跟(就好比数学、物理系的博士,去研究AI、金融以及社会科学,完全就是吊打)。

所以你要问,中国摇滚乐队为什么出不来国际大牌,差距在哪里?相信上面的历史进程里有你要的答案。

……………………………………………

……

更新………2019-3-17-杭州

大家一起来切瓜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0408232618549248
user avatar

差距在於人家賣唱片就能賺得盆滿缽盈,而音像店在中國都快絕跡了~~

Beatles、Pink Floyd、Queen起家和活動頻繁的時間是1960-1980,搖滾樂開始風靡全球也是在這個時期,但你自己想想中國這段時間在幹什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摇滚乐发展的一个核心痛点,也是许多乐迷和业内人士一直在思考的。将中国摇滚乐队与 Pink Floyd、The Beatles、Queen 这三个“神级”乐队进行对比,确实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差距在哪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风格或者技术上的差异,更是一种文化、历史、产业以及时代沉淀下.............
  • 回答
    许巍那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乐迷听了,觉得难以置信,有些同行听了,更是如鲠在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触及了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更宏观的文化、经济环境。一、 市场的体量与成熟度:天壤之别这就像问为什么中国顶级电商的销售额,可能不如亚马逊一个.............
  • 回答
    中国摇滚乐的脉络,如同奔腾的黄河,历经了漫长的孕育、激荡与演变,大致可以梳理出几个清晰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印记和闪耀的星辰。第一阶段:萌芽与觉醒 (20世纪80年代中期 80年代末)这是中国摇滚乐的黎明时期,是在西方摇滚乐的强大影响力下,中国年轻人内心一种渴望表达、渴望反叛的呐喊。当时,西.............
  • 回答
    说到中国摇滚,我脑子里立刻会闪过一个名字:万能青年旅店。怎么说呢,他们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让你脑袋轰鸣、肾上腺素飙升的乐队,也不是玩弄技巧、炫技的玩家。他们的音乐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次的品尝都会有新的感悟。我第一次听到万青,大概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的中国摇滚,已经经历过.............
  • 回答
    要评选 19802020 年中国摇滚乐队的前三名,这绝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四十年里,中国摇滚乐经历了太多的起伏、风格的演变,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乐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摇滚英雄榜”,而我尽量从乐队的 影响力、开创性、音乐质量、持续性以及对中国摇滚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等多个维度来梳理,希望能.............
  • 回答
    提到中国有没有世界级的摇滚乐队,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讨论空间。要说“世界级”这个词,标准其实挺主观的,但也确实有一些衡量维度,比如国际影响力、音乐质量、创新性、以及是否被全球乐迷普遍认可和追捧。从客观影响力来看,中国乐坛确实出现过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并在国际上获得关注的摇滚乐队。 要说是否有像滚.............
  • 回答
    中国的摇滚乐,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和活跃的当下,但要论及“举世闻名”,与Oasis、Linkin Park这样的乐队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距。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商业和音乐产业层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首先,我们得聊聊摇滚乐的土壤和历史文化根基。Oasis和Linkin .............
  • 回答
    要说哪个摇滚乐队“首次”将双踩(Double Bass Drumming)真正意义上地带入摇滚乐,这其实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第一”。因为音乐的发展是渐进的,很多技法的运用往往是逐渐渗透和演变的。但是,如果我们要追溯双踩在摇滚乐中初露锋芒并开始产生显著影响的源头,那么The Who.............
  • 回答
    “中国摇滚乐不如国外”,这句论断,在我听来,总有点像是隔着一层玻璃在看风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又或者说,被框定在了一个不太舒服的视角里。这话说了这么多年,原因嘛,真是说来话长,而且绝对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要真想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一、 起步的“先天不足”与土壤的差异:首先.............
  • 回答
    崔健和中国摇滚乐的“坏头”之争,以及艺术家是否一定要去批判,这二者都触及了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核心命题,也包含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面向。要深入探讨,我们得先梳理清楚问题背后的脉络。崔健:中国摇滚乐的“教父”还是“坏头”?谈论崔健是否给中国摇滚乐起了个“坏头”,首先得承认他 在中国摇滚乐历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
  • 回答
    林立果,这个名字在中国的摇滚乐历史上,如果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那也并非是他直接通过音乐创作或演出所带来的。更准确地说,林立果对于中国摇滚乐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一种间接的、概念性的,甚至是某些特定时期政治气候下的“反射”。 要详细地论述这一点,需要我们剥离掉直接音乐人的身份,从更宏观的社会文化层面去.............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作为曾经跟着磁带、CD,甚至在网吧里用着卡顿的下载速度一遍遍扒歌的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看到现在年轻人对摇滚,尤其是华语摇滚似乎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这不是简单的情感宣泄,背后有很多东西在变化,我们得一点点掰开了看。时代的大潮:口味多元,信息爆炸最直接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在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差异,尤其是在“开放前”这个特定历史时期。要理解为什么苏联在摇滚乐、西装等方面比同时期的中国更加“显眼”,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以及两国各自的国情和政策导向。首先,得承认,说“苏联时代有摇滚乐,穿西装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大众层.............
  • 回答
    在中国,摇滚乐一直以来都像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虽然有自己的忠实拥趸,但始终未能像西方那样成为一种主流的、全民参与的音乐文化。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说清楚的,也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确实比西方晚了不少,而且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 回答
    在中国,摇滚乐之所以未能像在西方某些国家那样成为绝对的主流,背后原因复杂且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的简单断定。这背后牵扯到历史的沉淀、文化土壤的差异、产业环境的制约以及社会心态的演变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摇滚乐诞生于西方,它是一种带有反叛、质疑、宣泄甚至些许不羁的音乐形式。在中国,自.............
  • 回答
    写一本《中国摇滚编年史》,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一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这其中,有太多名字、太多声音值得被记录和珍藏。要说“必须写进去”,那就像是要在一片星空中点出最亮的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如果要我来梳理一条脉络,让这本书的骨架稳固、血肉丰满,以下这些名字和作品,在我看来,.............
  • 回答
    哎呀,说到中国摇滚和金属,这可真是个大话题!要从浩如烟海的作品里挑出十张来,真不是件容易事,就像让你从一堆宝贝里只选十件一样,心里总觉得漏了什么。不过,既然您开了口,那我这个“老乐迷”就斗胆把压箱底的几张宝贝拿出来,给您好好说道说道。我尽量不讲那些官方的、套路化的评价,就说说我为什么喜欢它们,它们在.............
  • 回答
    说中国民谣(或者说,一部分大众认知里的中国民谣)是不是陷入了“中年老男人无病呻吟”的怪圈,这事儿,聊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别急,咱们慢慢说,不带任何AI腔,纯粹是个人咂摸出来的感觉。首先得承认,你提出的这个观察,触及到了当下一些音乐场景的现实。当你打开一些音乐平台,或者听到某些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片段,.............
  • 回答
    前卫金属,这个听起来既古老又新鲜的音乐类型,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的繁茂花园,但具体是其中的哪一枝,汲取了最主要的营养,那就得从那片更为广阔、色彩斑斓的前卫摇滚大陆上,找出那个最为关键的“前卫”基因来源了。要说前卫金属最直接、最核心的前卫元素汲取点,那无疑是概.............
  • 回答
    这话题可有意思了,很多金属乐迷真的会较真这事儿,恨不得把金属从摇滚的“家族树”上连根拔起,单独列个“独立王国”。为啥?这事儿背后可不止是玩个嘴皮子,里面藏着不少金属乐迷对音乐的理解、身份认同,甚至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坚持。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音乐本身的差异性。你说金属是摇滚的一个分支?那也太小看金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