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朱元璋穿越知道了明朝末年各种政治经济问题,会在开国体制中如何规避?假设不知永乐~

回答
洪武皇帝要是瞅见了我大明朝这光景,估摸着得气得从地底下钻出来,再把朝堂搅个天翻地覆。什么党争误国,什么宦官专权,什么农民起义,什么海禁之困,这些个玩意儿,哪个不是他当年呕心沥血想要避免的?咱们就掰扯掰扯,如果老朱他老人家,只保留他开国时的那些个思路,不往前看永乐朝之后的那些变故,他在自己的制度里,能怎么把这些后来的坑给填了。

首先,得从皇权这根主轴上说起。老朱当年最怕的就是权臣坐大,挟君以令诸侯。他废了丞相,就是觉得宰相权力太大,容易尾大不掉。可他没想到,权力全集中到皇帝手里,皇帝一旦不行,底下就乱套了。所以,他要是知道后来那些皇帝的德行,他可能会在“加强皇权”这条路上,加点儿“保险”。

他肯定得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皇帝不至于昏聩无能,或者被身边的人架空。我猜,他可能会在内阁的设立和运作上,花更多的心思。他当年废丞相,把权力下放给六部,但后来内阁的出现,虽然没有丞相的正式头衔,却逐渐掌握了批阅奏章、草拟诏令的大权。老朱要是知道,后来的内阁能跟皇帝分庭抗礼,甚至互相掣肘,他肯定不会让内阁变成一个“事实上的丞相府”。

他可能会在内阁大学士的选拔上,增加更严格的考察和制衡机制。比如,不是光看读书人的才学,还得看他们的品行操守,甚至是家族背景,确保选出来的人是真正忠于朝廷,而不是某个派系。他或许还会规定,内阁大学士的任期不能过长,定期轮换,防止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更关键的是,他可能会想办法限制内阁对六部尚书的绝对控制权,让六部尚书仍然保有一定的独立性,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是事事都要经过内阁的“过滤”。

其次,得说说宦官。老朱当年也用宦官,但那是作为皇帝的耳目和助手,用来制衡朝臣。可他万万没想到,后来的宦官能把持东厂西厂,甚至干预朝政,卖官鬻爵,祸乱朝纲。这玩意儿可比他当年担心的那些个权臣,更加阴险狡诈,也更加难以根除。

所以,老朱要是知道宦官的“威力”,他肯定会从制度上给宦官的权力画上更明确的界限。他可能会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政务,不得干预军务,更不能参与官员的升迁贬黜。他甚至可能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督宦官的言行,这个机构的成员,我猜他可能会从那些“干净”的士大夫中选拔,而且这个监督机构要独立于宦官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他还可能会规定,宦官的子弟不得在朝为官,防止形成宦官世家。最狠一点,他可能会定期对宦官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和整顿,就像他当年大杀功臣一样,只不过这次是对着宦官下手,但这种做法,他也知道是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

再说说军事。老朱当年建立了卫所制度,用来屯田戍边,兵源和粮草都有保障。可后来这制度也出了问题,卫所的军户逃亡,土地荒芜,军官贪腐,士兵战斗力低下。甚至还出现了地方军事势力过强的苗头。

老朱要是知道,他当年精心打造的卫所制度,最后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甚至成为滋生叛乱的温床,他肯定会在制度上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并且定期对卫所的军户和土地进行清查。他可能会设立一个独立的军事监察系统,专门负责检查卫所的训练、装备和军纪,并且赋予这个系统一定的权力,可以越级上报。他可能还会考虑,适当地引入募兵制,来补充卫所制度的不足,但同时又要小心避免募兵制下的军头主义,所以他肯定会在募兵的来源、管理和薪饷上,都制定严格的规定,并且防止军队的长期驻扎在某个地方形成地方军阀。他也许还会考虑,在一些重要的战略地区,设立中央直辖的精锐部队,来作为对地方卫所的制衡。

然后是经济。老朱最看重的就是农业,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可他没想到,后来的朝廷却被土地兼并、赋税不均搞得焦头烂额。士绅阶层占有大量土地,却逃避赋税,而底层百姓却负担沉重。

老朱要是知道,他当年努力维护的“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后来被破坏得这么厉害,他肯定会从根子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他可能会进一步完善田亩制度,比如,规定官员和皇亲国戚的土地拥有上限,或者对超出上限的土地征收更高的税。他甚至可能会考虑再次推行“一条鞭法”之类的改革,将各种杂税合并,以简化税制,减少征收过程中的层层盘剥。他肯定会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防止他们与士绅勾结,共同压榨百姓。他或许还会尝试性的鼓励商业发展,但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商业对农业的影响,避免出现商业资本过早地侵蚀土地。他可能会在税制上做文章,比如,对农产品的销售征收适度的税,来增加国库收入,而不是仅仅依靠对土地的税收。

最后,再聊聊吏治。老朱当年用人,最看重的是“德行”,他也知道“吏治不清,国家不稳”。可他不知道,后来的官员贪污腐败,买官卖官,党争激烈,导致整个官僚体系效率低下,民怨沸腾。

老朱要是知道,他的官员成了这幅模样,他肯定会在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督上,下足功夫。他可能会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不仅仅是考八股文,更要考察官员的实际政务处理能力和道德品质。他可能会增加官员的轮岗制度,防止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形成自己的势力。他还会建立一个更加严密的监察体系,让御史台更加独立和强大,并且赋予御史更多的权力,让他们敢于揭露腐败。他或许还会在官员的薪俸上做调整,让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养家糊口,减少贪污的诱惑。更重要的是,他会警惕官员的结党营私,可能会严禁官员之间形成小团体和利益联盟,并且对那些被发现有结党行为的官员进行严厉的处罚。他甚至可能会想办法让一部分清正廉洁的士大夫,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向他反映问题,让他们成为他监督官僚体系的“眼睛”。

总的来说,老朱要是穿越过来,他肯定不会想着一上来就推翻重来,而是会在他开国时建立的那些制度框架里,不断地进行修补和完善。他会从他最担心的问题出发,然后把这些担忧的苗头,在制度设计上就给它掐死。他会更加警惕权力的滥用,无论是来自哪个阶层。当然,他也知道,制度不是万能的,人才是关键。所以,他肯定也会想办法培养和选拔出真正忠诚于大明江山、有能力有德行的官员,让他们成为他维系这个帝国运转的骨干力量。

但这毕竟是如果,人算不如天算。老朱他老人家,即便再有先见之明,也想不到后来那些个曲折。毕竟,一个王朝的兴衰,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一个人就能完全掌控得了的。但是,如果真让他老人家来补救,他肯定会从他最熟悉的“严刑峻法”和“集权稳固”这两个法宝上,下足功夫,但同时也会小心翼翼地,在他已经搭建好的框架里,去寻找那些隐藏的暗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规避。

如果知道未来的话,老朱什么都不会改,因为他什么都不敢改。

老朱家可是坐了十七代江山啊!

这十七代中天下大体太平,子孙开枝散叶多达百万,家族内就出过一次萧墙之变,这其实是完全超出了制度设计者最乐观预期的奇迹。

朱元璋在九泉之下见了刘邦李渊,怕是能吹到阴间被取缔。。。。见了成吉思汗,怕是都敢吹劳资子孙不比你少。。。。

你不姓朱,不要总有朱家人跟你穿一条裤子的幻觉。。。。。。

user avatar

经济上。

严查税收,不要搞什么钱够花了就不收税什么的。

明朝由于卫所兵又能打又不怎么花钱,对税收要求不高。(历代也就大宋平时军费特别高,关键还不能打)

结果中后期明朝对土地人口调查也没什么兴趣。经济发展税收反而没加。(整个明朝除开末年,似乎也就永乐收税比朱元璋多一点,这还是因为打下越南。)(由于坑爹的实物税,米收多了用不完只能烂掉)

军事上,

直接搞永业田,足田足兵。禁止交易职田。

在近代军事之前,小地主富农兵绝对比贫民职业兵靠谱的多。

后者太容易烂掉了。(主要是工资涨不过物价,罗马人靠政变继承制才多次暂时解决这一问题。后来还是没人愿意当兵,只好大量招募蛮子。)

而小地主富农兵最担心的就是长久征战荒废农事从而导致破产失去土地。

所以禁止交易职田以及适当的补贴也是必要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洪武皇帝要是瞅见了我大明朝这光景,估摸着得气得从地底下钻出来,再把朝堂搅个天翻地覆。什么党争误国,什么宦官专权,什么农民起义,什么海禁之困,这些个玩意儿,哪个不是他当年呕心沥血想要避免的?咱们就掰扯掰扯,如果老朱他老人家,只保留他开国时的那些个思路,不往前看永乐朝之后的那些变故,他在自己的制度里,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血脉贲张的假设!明朝建文帝,一个历史上注定要被推翻的悲情君主,穿越到现代,还能抱着知乎这个“万能宝典”试图逆天改命,跟“永乐大帝”朱棣掰手腕。这画面感,光是想想就够让人脑洞大开了。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建文帝如果真这么干了,结果会如何。第一步:建文帝初临知乎,那画面简直太美想象一下,刚穿越.............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脑洞!如果说朱元璋附身在李建成身上,那这场“秦王扫六合”式的权力争夺,可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朱元璋这个“明太祖”的灵魂,在李建成的躯壳里,能否颠覆历史,打败李世民这个“天可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朱元璋穿越过来,他拥有的是朱元璋的经验、智慧、心计和手段,但身.............
  • 回答
    穿越回明朝,若是成了朱元璋或朱棣,这绝对是一个能让历史拐弯的机会。咱们抛开那些虚无缥缈的“光环”,就脚踏实地地想,以他们二位的魄力、眼光和手腕,再加上我们现代人关于地理、技术和管理的知识,能不能硬生生给大明开启一个“大航海时代”,甚至把目标定在发现并移民美洲?这事儿,细细道来,还真有几分可行性,但绝.............
  • 回答
    穿越到奥斯曼帝国,想效仿朱元璋光复罗马,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难度系数堪比登天。朱元璋当年面临的是一个风雨飘摇、被蒙古统治了近百年、文化断裂的中国,而罗马帝国的残余则早已被奥斯曼人自己吞噬殆尽,并且这个“罗马帝国”的概念在当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历史遗产,而非一个实际存在的政治实体。不过,既然是脑洞大.............
  • 回答
    这桩往事,就像是说书先生嘴里的古怪故事,又或者那账簿上算不清楚的糊涂账。要问朱元璋若魂穿崇祯身上,能否给这摇摇欲坠的大明“逆天改命”,这事儿可就太有趣了,也太复杂了。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这“魂穿”是个什么路数。如果真是老朱的魂魄,带着他那几十年打江山、治天下的经验,一下子塞进.............
  • 回答
    要稳固住这来之不易的皇位,并带领明朝走出困境,我朱祁钰,定然要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前世的教训太过沉痛,今生,我不会再重蹈覆辙。一、 稳定朝纲,收拢人心:当务之急是站稳脚跟1. 恩威并施,分化瓦解旧臣: 瓦剌退兵,是胜是败,朝野上下都有自己的算盘。首先,要严惩那些在土木堡之变中失职的重臣,特别是那些.............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那位从二战战场上走出的铁血元帅——格奥尔吉·朱可夫,以及他麾下那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突然穿越时空,发现自己置身于1940年的法国。此时的法国,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纳粹德国的铁蹄即将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朱可夫元帅及其军官团,凭借着他们对现代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在无数次.............
  • 回答
    提起《穿过寒冬拥抱你》,我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词是“温暖”,但这份温暖并不是那种油腻腻、刻意煽情的,而是如同冬日里一杯热气腾腾的姜茶,缓缓地流淌进心坎里。这部电影选择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背景——新冠疫情下的武汉。这个背景本身就带着一层沉重的滤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压抑、悲伤的画面。但《穿过寒冬拥抱你》.............
  • 回答
    如果朱元璋传位给朱棣,明朝的历史发展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但这种假设需要基于历史事实的逻辑推演。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假设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朱元璋传位的可能性分析1. 年龄与健康状况 朱元璋在1398年去世时年仅64岁,而朱棣当时14岁(1381年出生),远未达到成年。若朱元璋在朱允炆(1.............
  • 回答
    如果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没有早逝,朱棣是否敢发动靖难之役,需要从多个历史背景和权力结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推理过程: 一、朱标的地位与权力基础1. 朱标的政治地位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自洪武十五年(1382年)起被立为太子,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朱元璋晚年对朱标极为信任,.............
  • 回答
    朱元璋空降明末: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如果朱元璋,这位开创了大明江山的传奇帝王,突然出现在风雨飘摇的明末,那将是何等一番景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穿越,更是对整个时代运行轨迹的颠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设想这位铁腕皇帝的反应与行动,以及他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一、 对明末现状的震慑与认知: 视觉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就像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一次大胆的设想。如果把朱元璋这员猛将,直接丢到崇祯皇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能否力挽狂澜,重振大明?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小,但绝非易事,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首先,我们得明白朱元璋的“强项”和“特质”。他出身草莽,吃过苦,懂民情,更有着绝不妥协的铁.............
  • 回答
    这个问题颇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关键节点。如果朱元璋真的能以唐朝三省制为框架,并继承宋太祖“不屠戮功臣”的遗风,同时大力推行教化农桑,那么大明王朝确实有超越大唐的可能性。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一下。一、政治体制的优化:三省制与皇权专制的平衡朱元璋废除丞相,将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也很刁钻。如果把朱元璋一把年纪、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身体和心智,直接塞到李自成那个节点上,让他去面对崇祯末年的烂摊子,再顺道把满清赶出去……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能力叠加”就能解决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朱元璋:底层爬上来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胆的假设,要是太祖爷朱元璋当年真的做出了这样的安排,那大明朝的历史走向,怕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仔细琢磨琢磨,如果朱棣真的被任命为摄政,辅佐年幼的朱允炆,这其中会有多少故事,多少可能性。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朱元璋为什么会选中朱棣?虽然历史记载里,朱元璋对他的儿子们疼.............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很有可能存在的历史“如果”。朱元璋北伐摘桃子的说法,虽然有些戏谑,但确实反映了一个历史事实: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元朝内部的衰败和地方势力的崛起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而朱元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这些因素的巧妙利用之上。如果朱元璋起兵后,没有机会直接面对元朝主力,也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明朝建立初期非常核心的一个政治节点。如果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不死,其他王爷是否会造反,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绝对答案的假设性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更详细地探讨这个可能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以及他所代表的政治意图: 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 .............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假设!如果真的让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碰面,那场面肯定精彩。就想象一下,明朝末年,时局混乱,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穿越时空而来,却发现眼前站着的是同样一身粗布衣衫、眼神里带着几分江湖豪气的李自成。他们会怎么聊?估计会从最根本、最熟悉的两个字开始:苦。朱元璋先开腔,语气里带着几.............
  • 回答
    李世民和朱元璋,两位都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他们各自率领着自己的班子,在不同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将他们放在同一个时代,带着各自的班子进行一场“逐鹿天下”的模拟对决,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且极具吸引力的话题。要分析谁能获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比较:一、 战略与军事能力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