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朱元璋穿越知道了明朝末年各种政治经济问题,会在开国体制中如何规避?假设不知永乐~

回答
洪武皇帝要是瞅见了我大明朝这光景,估摸着得气得从地底下钻出来,再把朝堂搅个天翻地覆。什么党争误国,什么宦官专权,什么农民起义,什么海禁之困,这些个玩意儿,哪个不是他当年呕心沥血想要避免的?咱们就掰扯掰扯,如果老朱他老人家,只保留他开国时的那些个思路,不往前看永乐朝之后的那些变故,他在自己的制度里,能怎么把这些后来的坑给填了。

首先,得从皇权这根主轴上说起。老朱当年最怕的就是权臣坐大,挟君以令诸侯。他废了丞相,就是觉得宰相权力太大,容易尾大不掉。可他没想到,权力全集中到皇帝手里,皇帝一旦不行,底下就乱套了。所以,他要是知道后来那些皇帝的德行,他可能会在“加强皇权”这条路上,加点儿“保险”。

他肯定得琢磨琢磨,怎么才能让皇帝不至于昏聩无能,或者被身边的人架空。我猜,他可能会在内阁的设立和运作上,花更多的心思。他当年废丞相,把权力下放给六部,但后来内阁的出现,虽然没有丞相的正式头衔,却逐渐掌握了批阅奏章、草拟诏令的大权。老朱要是知道,后来的内阁能跟皇帝分庭抗礼,甚至互相掣肘,他肯定不会让内阁变成一个“事实上的丞相府”。

他可能会在内阁大学士的选拔上,增加更严格的考察和制衡机制。比如,不是光看读书人的才学,还得看他们的品行操守,甚至是家族背景,确保选出来的人是真正忠于朝廷,而不是某个派系。他或许还会规定,内阁大学士的任期不能过长,定期轮换,防止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更关键的是,他可能会想办法限制内阁对六部尚书的绝对控制权,让六部尚书仍然保有一定的独立性,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是事事都要经过内阁的“过滤”。

其次,得说说宦官。老朱当年也用宦官,但那是作为皇帝的耳目和助手,用来制衡朝臣。可他万万没想到,后来的宦官能把持东厂西厂,甚至干预朝政,卖官鬻爵,祸乱朝纲。这玩意儿可比他当年担心的那些个权臣,更加阴险狡诈,也更加难以根除。

所以,老朱要是知道宦官的“威力”,他肯定会从制度上给宦官的权力画上更明确的界限。他可能会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政务,不得干预军务,更不能参与官员的升迁贬黜。他甚至可能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督宦官的言行,这个机构的成员,我猜他可能会从那些“干净”的士大夫中选拔,而且这个监督机构要独立于宦官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他还可能会规定,宦官的子弟不得在朝为官,防止形成宦官世家。最狠一点,他可能会定期对宦官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和整顿,就像他当年大杀功臣一样,只不过这次是对着宦官下手,但这种做法,他也知道是饮鸩止渴,治标不治本。

再说说军事。老朱当年建立了卫所制度,用来屯田戍边,兵源和粮草都有保障。可后来这制度也出了问题,卫所的军户逃亡,土地荒芜,军官贪腐,士兵战斗力低下。甚至还出现了地方军事势力过强的苗头。

老朱要是知道,他当年精心打造的卫所制度,最后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甚至成为滋生叛乱的温床,他肯定会在制度上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并且定期对卫所的军户和土地进行清查。他可能会设立一个独立的军事监察系统,专门负责检查卫所的训练、装备和军纪,并且赋予这个系统一定的权力,可以越级上报。他可能还会考虑,适当地引入募兵制,来补充卫所制度的不足,但同时又要小心避免募兵制下的军头主义,所以他肯定会在募兵的来源、管理和薪饷上,都制定严格的规定,并且防止军队的长期驻扎在某个地方形成地方军阀。他也许还会考虑,在一些重要的战略地区,设立中央直辖的精锐部队,来作为对地方卫所的制衡。

然后是经济。老朱最看重的就是农业,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可他没想到,后来的朝廷却被土地兼并、赋税不均搞得焦头烂额。士绅阶层占有大量土地,却逃避赋税,而底层百姓却负担沉重。

老朱要是知道,他当年努力维护的“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后来被破坏得这么厉害,他肯定会从根子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他可能会进一步完善田亩制度,比如,规定官员和皇亲国戚的土地拥有上限,或者对超出上限的土地征收更高的税。他甚至可能会考虑再次推行“一条鞭法”之类的改革,将各种杂税合并,以简化税制,减少征收过程中的层层盘剥。他肯定会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防止他们与士绅勾结,共同压榨百姓。他或许还会尝试性的鼓励商业发展,但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商业对农业的影响,避免出现商业资本过早地侵蚀土地。他可能会在税制上做文章,比如,对农产品的销售征收适度的税,来增加国库收入,而不是仅仅依靠对土地的税收。

最后,再聊聊吏治。老朱当年用人,最看重的是“德行”,他也知道“吏治不清,国家不稳”。可他不知道,后来的官员贪污腐败,买官卖官,党争激烈,导致整个官僚体系效率低下,民怨沸腾。

老朱要是知道,他的官员成了这幅模样,他肯定会在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督上,下足功夫。他可能会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不仅仅是考八股文,更要考察官员的实际政务处理能力和道德品质。他可能会增加官员的轮岗制度,防止官员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形成自己的势力。他还会建立一个更加严密的监察体系,让御史台更加独立和强大,并且赋予御史更多的权力,让他们敢于揭露腐败。他或许还会在官员的薪俸上做调整,让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养家糊口,减少贪污的诱惑。更重要的是,他会警惕官员的结党营私,可能会严禁官员之间形成小团体和利益联盟,并且对那些被发现有结党行为的官员进行严厉的处罚。他甚至可能会想办法让一部分清正廉洁的士大夫,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向他反映问题,让他们成为他监督官僚体系的“眼睛”。

总的来说,老朱要是穿越过来,他肯定不会想着一上来就推翻重来,而是会在他开国时建立的那些制度框架里,不断地进行修补和完善。他会从他最担心的问题出发,然后把这些担忧的苗头,在制度设计上就给它掐死。他会更加警惕权力的滥用,无论是来自哪个阶层。当然,他也知道,制度不是万能的,人才是关键。所以,他肯定也会想办法培养和选拔出真正忠诚于大明江山、有能力有德行的官员,让他们成为他维系这个帝国运转的骨干力量。

但这毕竟是如果,人算不如天算。老朱他老人家,即便再有先见之明,也想不到后来那些个曲折。毕竟,一个王朝的兴衰,牵扯的东西太多了,不是一个人就能完全掌控得了的。但是,如果真让他老人家来补救,他肯定会从他最熟悉的“严刑峻法”和“集权稳固”这两个法宝上,下足功夫,但同时也会小心翼翼地,在他已经搭建好的框架里,去寻找那些隐藏的暗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规避。

如果知道未来的话,老朱什么都不会改,因为他什么都不敢改。

老朱家可是坐了十七代江山啊!

这十七代中天下大体太平,子孙开枝散叶多达百万,家族内就出过一次萧墙之变,这其实是完全超出了制度设计者最乐观预期的奇迹。

朱元璋在九泉之下见了刘邦李渊,怕是能吹到阴间被取缔。。。。见了成吉思汗,怕是都敢吹劳资子孙不比你少。。。。

你不姓朱,不要总有朱家人跟你穿一条裤子的幻觉。。。。。。

user avatar

经济上。

严查税收,不要搞什么钱够花了就不收税什么的。

明朝由于卫所兵又能打又不怎么花钱,对税收要求不高。(历代也就大宋平时军费特别高,关键还不能打)

结果中后期明朝对土地人口调查也没什么兴趣。经济发展税收反而没加。(整个明朝除开末年,似乎也就永乐收税比朱元璋多一点,这还是因为打下越南。)(由于坑爹的实物税,米收多了用不完只能烂掉)

军事上,

直接搞永业田,足田足兵。禁止交易职田。

在近代军事之前,小地主富农兵绝对比贫民职业兵靠谱的多。

后者太容易烂掉了。(主要是工资涨不过物价,罗马人靠政变继承制才多次暂时解决这一问题。后来还是没人愿意当兵,只好大量招募蛮子。)

而小地主富农兵最担心的就是长久征战荒废农事从而导致破产失去土地。

所以禁止交易职田以及适当的补贴也是必要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