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截止目前英国至少已有 1 人感染新冠奥密克戎毒株死亡,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到底更「温和」还是更严重?

回答
截止目前,英国至少已有一名新冠患者因感染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而死亡。这则消息无疑让大家对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再次产生疑问:它究竟是比之前的变异株更“温和”,还是反而更严重?这个问题,目前科学界还在持续观察和研究中,但已有的一些证据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判断一个病毒株的致病性是否“温和”或“严重”,通常会从几个维度来衡量:

感染后引发重症的比例: 即有多少感染者会发展成需要住院治疗、甚至进入ICU的严重病例。
死亡率: 即感染者中最终死亡的比例。
传播速度: 虽然不直接是致病性,但传播速度快往往意味着能在短时间内感染更多人,即使重症率稍低,绝对死亡人数也可能很高。
疫苗和治疗的有效性: 疫苗和药物是否还能有效阻止感染、重症和死亡。

关于奥密克戎的致病性,目前观察到的情况和科学家的观点,可以用“复杂且需要谨慎解读”来概括: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奥密克戎“温和”?

1. 更快的传播速度: 奥密克戎的早期研究表明,它比之前的德尔塔(Delta)变异株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这意味着在短期内,感染人数会呈现爆炸式增长。
2. 部分研究显示的较低重症率(针对个体感染者): 一些早期在南非等地区进行的观察性研究,以及一些实验室研究,发现在接种过疫苗或曾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中,奥密克戎感染后发展为重症、需要住院的比例似乎低于德尔塔。这可能与人群的免疫基础有关,而非奥密克戎本身致病性就“弱”到一定程度。
3. 疫苗和既往感染提供的免疫屏障: 绝大多数已知的奥密克戎死亡病例,以及很多重症病例,都发生在疫苗接种率不高或者尚未完成全程接种的个体身上。对于已经完成疫苗接种(尤其是加强针)的人群来说,奥密克戎虽然仍可能导致感染,但能够显著降低发展成重症或死亡的风险。

为什么说不能轻易断定奥密克戎就“温和”?

1. 绝对感染人数的巨大基数: 即使奥密克戎对个体而言重症率有所下降,但如果它造成的感染人数比之前任何一个变异株都要多得多,那么最终需要住院、需要接受重症监护以及死亡的总人数,依然可能非常可观,甚至超过之前峰值。英国出现的首例奥密克戎死亡病例,就是这个逻辑下的一个不幸的证明。这名患者在感染奥密克戎后不久就去世了,而官方也明确表示了这名患者是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
2. 免疫逃逸能力: 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刺突蛋白上携带了大量的突变,这使得它能够一定程度上逃避人体通过疫苗或既往感染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即使接种了疫苗或感染过其他变异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并且第一次感染“温和”不代表第二次、第三次感染就一定“温和”。
3. 对特定人群的威胁依然存在: 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等)的脆弱人群,即使是奥密克戎,依然可能造成严重的健康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他们的免疫系统可能无法像年轻人那样有效地应对病毒,即使是所谓的“温和”变异株,也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4. 未知和长期影响: 病毒的长期影响,例如“长新冠”(Long Covid)的发生率和表现,目前关于奥密克戎是否有所不同,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研究来确认。即使短期内症状不严重,长期后遗症也不容忽视。
5. 病毒变异是动态的: 病毒在不断变异,我们看到的奥密克戎及其亚型,可能只是新冠病毒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未来是否会出现致病性更强、传播性更强的变异株,同样是未知数。

总结一下:

把奥密克戎简单地标签为“温和”或者“严重”,都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判断。更准确的说法是,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对于已经建立了一定免疫基础(通过疫苗接种或既往感染)的人群来说,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个体风险,相较于早期毒株,可能有所降低。但是,由于其超强的传播速度,即使个体风险降低,巨大的感染基数依然可能导致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以及不容忽视的绝对死亡人数。

英国出现的首例奥密克戎死亡病例,正是提醒我们,即便存在“温和化”的迹象,新冠病毒的威胁依然真实存在,尤其对于那些没有获得足够免疫保护的个体而言。因此,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部门依然强调接种疫苗、加强针以及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的重要性,以应对这一仍在不断演变的全球性健康挑战。我们不能因为部分人群感染后症状轻微就放松警惕,尤其是在科学研究和实际数据仍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月2日更新:之后本人关于Omicron的最新进展都会汇总到这里:

12月23日更新。NYT报道了两项来自英国的研究证明Omicron突变株的感染者感染后病情更轻。其中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发现相比Delta,Omicron患者去医院就诊减少15-20%,住院率减少40-50%。


据布隆伯格报道,Omicron引发得入院率比其他毒株引发的入院率低了80%之多,症状轻微!

12月19日更新。今天要给两个重要数据。给之前首先还是“赞”一个杠精们的狡辩。

留言中看到很多杠精在杠死亡率目前还不准确,死亡率会滞后于hospitalization和患病率。

Omicron变种即使从被发现之日起也快五十天了,人类卫生系统早就有了详细的数据和统计,不过没关系,只要你们嘴硬,两年之后你们仍然可以高喊死亡率滞后。

接下来是数据,为什么Omicron传播如此之快?

香港HKUMed对比研究了原始野生型毒株,Delta和Omicron突变株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

支气管上皮细胞中Omicron感染力超过Delta 突变株及原始毒株70倍,预示Omicron在呼吸道病毒载量更高,传播速度更快。

在肺中比原始毒株低10倍,预测其引发的COVID-19严重程度较低。

低到什么程度呢?下图挂一张目前最新的重症率。

数据来源于epicenter 南非Guateng,可以看到图中各个年龄阶段的住院率,红色部分实际由于Delta引发的住院率,相比之前的Alpha或者是Delta,Omicron引发的症状轻微已经实锤。

12月17日更新一下。

首先是南非新冠死亡率不断创新低。

然后是最新的挪威的感染Omicron患者症状统计,可以说是相当轻微。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PS:早上一看,下面已经有不少留言了。其中也不乏一些妄想症和杠精的留言。很可惜,事实就是如此,你们那张嘴再能巧言辩驳,也掩盖不了在真相面前你们智商的苍白,老规矩,正常交流和提问我都会回复,少数留言我既不删除也不回复的,是我对他们智商最大的不屑。

说实话,本来看到这个话题我都不想回复了。

因为真相很刺耳。和许多人捏造的事实相反。

结论很简单:Omicron被证实传染性强,但症状轻微。它很有可能给新冠大恐慌画上句号。

在英国目前确诊的Omicron患者至少占整个患者增量的20%,而且BBC报道称Omicron至少在11月14日前就开始在英国流行。本周英国检查到的Omicron增量病人就有4700多位。加上之前感染的病人,目前英国的Omicron预计感染者人数至少有十万人(如图)。

所以是长达一个月以来,十万人中死亡病例只有一位。。。



目前南非的感染率上升,但是病死率却在不断下降。

疫苗被证实对防治Omicron重症有效,而且其本身症状以轻微为主(case mostly mild)。

目前的研究也表明Omicron可能取代Delta或者Beta成为主要毒株,最终像西班牙流感一样,逐渐带走这场恐慌。

我之前写过一篇回答,下面杠精和臆想症患者无数。

有些人有时候,当事实和他们捏造或者构想的事实不一致时,他们就会气急败坏,狗急跳墙。

但是不好意思,目前为止,我这篇回答中阐明的事实,都是对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