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品老实说并没有很敏感,主要很久才买一次价格真记不住。
菜和食品肯定是贵了,这个我吐槽很多次,不重复了。
去年房贷利率倒是挺便宜,我做了点refi,算是对冲了点损失。不过这两天房贷利率已经大涨回去了。
家装建材涨的很凶。
不过我主要是想吐槽一下,通胀里面一个重要部分是房租,而新闻里说什么纽约房租大涨,这个是真的没有,连纽约学区房房价都快跌回去了。不知道他们那个房租统计数据哪里来的,据说纽约的房租涨幅是11%?????
真希望说的大涨是真的,有11%我今年不加薪都行,但是……,我认识的房东里原则上是不可能在过去2年加租的,要知道纽约州上个月15号才第一次允许驱逐房客,之前整整停了20个月,所以怎么可能有房东在过去2年大幅加租,而且各类租金疫情援助都要求12个月冻租的。我没记错的话,联邦发布的全国范围驱逐禁止令也是去年9月才过期。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反指才让纽约房价房租都不涨的……
以前的美国:我美帝可以一人工作,养活全家,一栋豪斯,两辆车,三个娃。尔等第三世界,还不速速过来投奔灯塔。
现在的美国:唉呀妈呀,这物价,这收入,这失业率,受不鸟了!不行,我得把中国拉出来,比比收入。我得把北上深拉出来,比比房价。
明明是关于美国的问题,有一半回答是在对比中国收入物价比。
你拿第三世界国家和蓝星第一强国比生活水平,我觉得美帝已经输了。
美国农业部长和商业部长及美国贸易代表2022年的圣诞愿望是什么呢?
他们共同希望中国能够诚实守信的执行特朗普政府时期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承诺,按照这个承诺中国需要在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商品额度上增加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度。
我们梳理一下美国对中国禁售的清单就会发现美国人能出口到中国的东西以农产品和原料能源为主,中国需要的高科技和军工产品被限制极为严格,这就形成与中国市场需求的矛盾,我们买那么多美国玉米和大豆干什么呢?
美国玉米在2021年价格暴涨来150%,暴涨的价格里美元通货膨胀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工业化的农场种植和电子契约期货交易让美国玉米成了《植物大战僵尸》里的玉米射手,击溃的美国国内市场需求,玉米为原料的乙醇是美国石油重要勾兑材料以满足环保需求,玉米淀粉糖浆是美国人生活必需品,玉米做成的饲料养活着美国家禽。农场主们在自己期货经纪人建议上扩大生产规模,玉米种植成本伴随玉米价格也涨了起来,配套美国工业指数开始接受美国通货膨胀转嫁成本给终端消费者。
2021年美国圣诞节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在白宫外迎接到自己的圣诞树,这棵免税的圣诞树引发了推特和油管上一片网络质疑声,仿佛赞歌一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美国在圣诞节这一天据媒体统计有8100万人没有得到足够营养保障,虽然美国营养标准高于世界绝大数国家。
回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美国农业部长说中国欠美国160亿美元进口款,要知道美国玉米上涨150%的现实状态下,只有冤大头才会为美国通胀买单。
作为世界购买力GDP第一的国家,中国已经开始将外向型经济向国内消费开发,这是我们双循环的一部分,如果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那么美国只能建立自己内循环模式。人均负债84000美元的美国人如何自己扛着与日俱增的通货膨胀和国家负债额度呢?
美国财长耶伦老太太公开喊话中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G20国家共识,也就是中国要减免更多对贫困国家的国际债务和缓债,她心里贫困国家是否包括美利坚合众国就不得而知来。
美国通货膨胀对民众生活有哪些具体影响,美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避免内部危机?这些美国内部事务不需要发展中国家中国来操心,营养过剩的美国需要瘦身,资本国际化的美国敲骨吸髓美元区国家的经济命脉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尼古拉没有被邀请进入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他想变成谁的梦想可以由仆从国英吉利或者欧盟北约成员国搞内卷。
综合而言,中美贸易协定显然不会是美日广场协定,也不是中美望厦条约,美国需要自己支付好账单,白宫无法像日本人那样总想着战争来解决自己的危机。
08年去美国,为了扣下报销额度揣自己兜,一天饭钱控制5美刀以内,超市买四个汉堡+一盒生菜算一天。发小在上学,一天吃饭2美刀。当时上海市区吃个知名麻辣烫5块人民币吃得挺好了。
前几天跟发小通话,偶尔说起他表弟在读书,赶上黑中介,租的房子厨房只有微波炉,天天买汉堡吃,一天5美刀三个汉堡先混着,等合同结束换房子。现在上海吃个知名连锁麻辣烫也就三十块钱。
我感觉对美国人影响挺大的,很多美国人加油都是加五块,现在油价一涨,他们的油老虎能跑到下一个加油站就不错了。
美帝药丸。
确实涨价了,十三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汉堡用了优惠券,都是1美金2个,1美金就是我们很多穷留学生一天的伙食费。中午一个 ,晚上一个汉堡,对着白开水,就是一天了。
过去十多年,就吃的物价来说,最少涨了百分之五十,说百分之百,我也信。有了优惠卷的情况下,买汉堡依然要接近2美金才能买一送一。可乐以前是1美金一大桶,现在1.75美金一大桶。
但是,我很迷惑的是,中国的物价上涨频率比这个要快。同样13年前,深圳南山区的房子,90平方左右到大概为一百万一套,现在为一千万左右,涨了十多倍,涨幅力度远远超过美国,绝对是世界领先,这算不算通货膨胀? 吃的也是,那个时候白石洲半夜的宵夜炒面价位是3元人民币,现在是10-12元,最少涨了3倍以上。
知友 @雨宫天音 认为,人民币贬值严重,13年前,包子0.5-1元一个,现在的包子在山姆卖7元一个,物价上涨严重(这个案例中,包子上涨了7-14倍)——部分抵销了工资上涨所带来的购买力的上升。
美国涨价,就是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中国涨价,就是经济发展,形式大好…这算不算双标?
有知友评论区说不能光看物价飞涨,对于两国,主要应该看收入。
2009年美国家庭人均收入25142刀,2020年是33740刀,这段时间收入上涨34%。
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年是17175元,2020年是43834元,上涨了155%。
感谢知友 @飞跃本屯 给出的数据
知友 @白颐路观潮 给出新的数据:
2008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五万美元,去年是八万,涨了接近60%。
我觉得还真的是肉眼可见的变贵了 每次看到价格都有一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反正就是万物皆涨 我已经麻了 完全不记得原来多少钱了……
每周超市随便买几百块 还有很多品种没有
最喜欢的猫粮断货 很多宠物店货架都空了 马上囤了好几包猫粮
做头发 $350没了……原来$120……
我换车 去年就交了订金 到现在也没拿到车…
电费涨了30%左右 油费也涨了
房价涨了 房租涨了 我觉得房客比较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