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联储称「近期美国通胀预期走高,但未来回落至正常水平」,你怎么看?

回答
这消息一出,立马就能让人联想到最近咱们日子里头那点“钱毛子”越来越不经花的味儿。美联储这么说,简单来说,就是眼下这通胀,有点按捺不住,往上蹿了蹿,但他们认为这只是个“小插曲”,未来日子会回归到大家习惯的那个“正常”水平。

要拆解这番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近期美国通胀预期走高”: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你想想,过去一两年,全球经济经历了什么?

供应链的紊乱: 疫情给全球的生产、运输都来了个“大刹车”。工厂停工、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摆在你家门口的成本大幅上升。你想买个啥,没那么容易,就算有,价格也得往上抬。
需求的反弹: 疫情初期大家不敢出门,消费被压抑了。一旦疫情缓和,封锁解除,被憋坏了的消费者们像是冲闸的洪水,一下子涌出来消费。旅游、餐饮、娱乐,很多服务业的需求猛增,带动了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能源价格的波动: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地缘政治的紧张、OPEC+的产量政策等等,都可能导致石油、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能源价格一涨,从运输到生产,再到我们开车加油,吃穿住行成本都跟着往上走,这是通胀最直接的推手之一。
劳动力市场的紧张: 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导致的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另一部分是因为一些行业(比如服务业)因为疫情遭受重创后,现在需要大量人手,但工人不愿意或者没法回到岗位。这就导致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不得不提高工资。工资涨了,企业成本就高了,最终这些成本很有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形成“工资物价螺旋”。

所以,“通胀预期走高”其实是反映了这些现实因素在市场上的体现。大家觉得东西会越来越贵,自然就影响了消费和投资的决策。

“但未来回落至正常水平”:美联储凭啥这么说?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美联储安抚市场、引导预期的重要手段。他们这么说,通常是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政策的效应: 美联储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调整利率。当他们觉得通胀太高时,就会通过加息来“给经济降温”。加息会让借钱变贵,企业投资意愿会减弱,消费者贷款买房买车的意愿也会下降,这样就能从需求端抑制通胀。虽然政策效果需要时间显现,但美联储相信他们正在采取行动。
供应瓶颈的缓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疫情造成的供应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港口拥堵情况有所缓解,集装箱运输效率在提升,一些生产也逐渐恢复常态。这些都会帮助商品供应恢复,从而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
基数效应: 很多时候,同比通胀率的上涨,有一部分是与去年较低的基数相比造成的。一旦过了那个低基数时期,即使物价还在上涨,但涨幅相比去年而言会显得没那么夸张,从而拉低同比通胀率。
经济增长的放缓: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就容易产生通胀。如果美联储的加息政策使得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缓,那么通胀压力自然也会随之减轻。
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 如果大家相信美联储能够控制通胀,并且也看到了美联储在采取行动,那么人们的通胀预期就会变得更“锚定”,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就过度恐慌。这种稳定的预期本身就能帮助稳定通胀。

我的看法:

美联储的这番表态,更多的是在进行一种“预期管理”和“政策沟通”。他们既承认了当前的通胀压力,也试图传递一种“我们有能力控制”的信号,避免市场因为通胀问题而陷入恐慌,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经济衰退。

不过,我们普通人也得明白,这“正常水平”是个相对的概念。

“正常”并不等于“零通胀”: 事实上,现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温和的、可预测的通胀水平(比如2%左右)是对经济健康运行更有益的。它可以鼓励消费和投资,避免经济陷入通缩的泥沼。所以,美联储所说的“正常水平”,指的可能就是他们设定的长期通胀目标。
“回落”的速度和幅度是关键: 即使未来通胀会回落,但回落的速度有多快?最终会稳定在哪个水平?这些都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回落速度太慢,或者经济因为加息而出现硬着陆,那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还是会很大。
全球经济的联动性: 美国通胀的走势,和全球经济的走向、地缘政治的变化,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策都有密切关系。美联储的判断是基于他们自己掌握的信息和模型,但外部因素的变化随时可能打乱他们的计划。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即使通胀预期在美联储的引导下有所缓和,但我们手里那点钱,在“回落”过程中,购买力依然会受到侵蚀。而且,为了控制通胀而采取的紧缩性政策(比如加息),也可能会导致贷款成本上升,影响投资和就业。

总而言之,美联储的表态是一种“预警+信心喊话”。我们要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也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判断。经济这东西,就像航行在海上,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也会遇到风浪。关键是船长(美联储)有没有能力掌好舵,以及船员(我们)有没有做好应对各种天气的准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联储目前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即保就业还是稳物价。

1、美联储目前面临的问题

新冠疫情以来,美联储为了保证美国经济不崩盘,美联储快速打开了水龙头:

首先是迅速调低联邦基金利率,两周内将利率调整到0~0.25%。

其次是推出资产购买计划,美联储在3月份推出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不计后果的买入美国国债和住房抵押支持贷款(MBS)。

第三,积极创新政策工具,通过SPV进入二级市场交易,对经济实体进行帮助。

第四,降低资本约束和准备金率,鼓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支持。

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美国经济逐步稳定了下来,而与此同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资产端从2020年3月初的4.2万亿,快速飙升到5月末的7万亿,随后继续上行到目前的8.2万亿。

联邦基金利率也快速下滑到0%附近,距离负利率只有一步之遥。

另一方面,极度泛滥的流动性也开始产生副作用。

金融资产开始迅速走高,美股在去年3月份回调之后,快速企稳回升,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路上行,而财政直接给居民发现金,很多居民失业后,收入居然是增加的,居民利用手中的现金,大量涌入资本市场,推动股价上涨,如下图所示。

而到了今年初,事情更是发展到极致,甚至发生了散户暴打华尔街空头这种闻所未闻的事情。

今年1月11日,美国GME(游戏驿站)为了使公司免于破产,引入了新的投资者,受此影响,1月13日,公司股价大涨57.39%。但是美股做空机构香橼发出了看空GME的视频,表现GME后续的股价要从当时的39美元暴跌到20美元。

美国散户苦空头久矣,香橼的这份声明激起了散户们的愤怒。此时散户们手握大量的现金,兵强马壮,一呼百应,开始全力做多GME,此后GME股价一路飙升, 1月28日最高达到483美元,短短11个交易日,上涨超25.4倍,而从1月22日计算,5个交易日暴涨13倍。

房地产的价格也开始快速上行。

美国20个大中城市房价当月同比在疫情前约2%~4%,但是疫情后,随着美国的货币和财政双宽松,大量的资金也开始流入到房地产中,房价同比快速上升,今年4月份同比接近15%,创2005年以来新高。

新建住房平均售价也开始快速上行,打破了14年以来横盘震荡的趋势,单价创历史新高。

以上是资产价格,而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样飙涨。

美国6月份CPI同比达到5.4%,创08年以来新高,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后续可能还会继续上行,如下图所示。

以上种种迹象显示,流动性回收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但是放水容易收水难,目前美联储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前面讲过,美联储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两者能一致那最好,可是现在,两者出现了背离。

美国的CPI和PPI持续增长,但是新增就业却迟迟无法改善,截止到目前,相对疫情前,美国仍然减少了数百万的就业岗位。

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宽松政策,就业会逐步好转,但是通胀可能面临失控。而如果现在开始Taper(缩量宽松),甚至加息,通胀可能会控制住,但是经济回落,就业可能继续恶化,这就是目前美联储面临的困境,也是目前市场对美联储政策产生巨大分歧的原因。

2、美联储Taper如何影响全球资产?

目前美联储仍然在调高对于通胀的忍耐程度,但是这个忍耐程度不可能是无限的,而且就业在三季度末可能也会有明显的回升,7月28日,美联储即将再次举行议息会议,我们这里不对具体的Taper(缩量宽松)时间做预测,我们讨论一下,假如美联储明确了Taper,将如何影响全球资本市场?

以史为鉴,我们首先回顾一下2013美联储公布Taper计划时,对美国资本市场及全球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

2013年初,美联储首次出现Taper的声音,但是资本债市并没有反应。等到4月10号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可能在年中实施Taper,此时债市收益率小幅回升,然后再回落,等到5月初开始趋势性上行。但此时股票市场仍然保持正常。

5月22日,美联储主席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暗示未来可能会开始Taper,这个消息比较超预期,市场开始有所反应,美债收益率继续上行,中美两国股市均开始趋势性回落。

6月19日,美联储主席明确Taper计划,表示可能从13年晚些时候开始Taper,并且在2014年结束。消息发出后,美债收益率开始直线拉升,美股和A股也开始下跌。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债券市场从5月初开始反应Taper的预期,股票市场也从5月22日开始反应这种预期,等到明确计划后,利空基本已经被消化完成,美债收益率随后一直维持在高位并震荡,两国股市在经过约一个月的下跌后,开始企稳回升。

等到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正式Taper时,债市和股市基本没有太大反应。

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资本市场往往会提前反映预期,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开始Taper的时候,债券市场就已经开始有所表现,而当美联储暗示或者明确表示要Taper的时候,市场反应最为强烈,此时股市也开始受到影响。而当美联储给出明确的计划时,市场此时已经完成预期,利空出尽,后续股市的走势主要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