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澳大利亚要发起新冠病毒来源的独立调查?截止到目前事件的发展如何?

回答
澳大利亚之所以提出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科学探究的初衷,也夹杂着地缘政治的考量。这件事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澳大利亚发起独立调查的深层原因: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对科学真相的追求。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澳大利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冲击,包括严格的封锁措施、旅游业的停滞、以及民众健康和心理上的压力。澳大利亚政府和许多民众都希望能够清晰地了解病毒是如何爆发的,以便更好地预防未来的疫情,并为抗击病毒找到最有效的策略。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一个独立、透明、不受政治干扰的调查,才能真正揭示病毒起源的科学事实。

其次,寻求公共卫生和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对于澳大利亚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国家来说,疫情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打击。如果能够明确病毒的起源,并找到预防和控制的根本途径,将有助于恢复国际旅行和贸易,从而推动经济的复苏。这背后也包含了一种对未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反思和改进。

第三,基于国家利益和安全关切。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也让澳大利亚更加关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脆弱性。他们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加强对潜在生物威胁的预警和应对能力,确保国家的边境安全和国民健康。

第四,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的呼唤。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家,并且奉行多边主义。他们认为,疫情的全球性特征决定了其解决也必须是全球性的。因此,发起一项国际性的独立调查,也是在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事件的发展与影响:

澳大利亚在2020年4月首次提出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的呼吁,并希望能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框架下进行。这一提议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

最初的反应与外交博弈:
中国方面的回应:中国一开始对澳大利亚的提议持强烈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澳大利亚的提议是出于政治动机,目的是“抹黑”中国,并且质疑澳大利亚在此事上的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中国的抗疫工作是透明的,并支持在现有框架下进行科学的溯源研究,但反对带有政治色彩的“调查”。
国际社会的分化:澳大利亚的提议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质疑。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对澳大利亚的立场表示赞赏或支持,认为透明的调查至关重要。而一些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则相对谨慎。
世界卫生组织的角色:WHO在初期也在努力推动科学的溯源研究,并派出了国际专家组前往中国进行调查。然而,WHO的调查报告虽然指出病毒可能通过中间宿主传播,但也承认“泄漏论”的可能性无法完全排除,并且承认一些数据未能获得。

调查的推进与挑战:
WHO的独立调查努力:WHO在2021年3月公布了其在武汉的溯源联合研究报告,认为实验室泄漏“极不可能”。然而,这份报告并未能平息所有质疑,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对报告的独立性和数据获取的充分性表示担忧。
澳大利亚坚持独立调查:尽管WHO已经进行了调查,澳大利亚并未放弃其独立调查的诉求,并继续呼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特别关注早期疫情信息和数据。
政治压力与科学局限:随着疫情的持续,病毒起源的争论逐渐政治化。一些国家试图将病毒溯源作为地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科学界则强调溯源需要科学方法和合作。然而,时间的推移、数据的丢失以及溯源过程中的政治干扰,都给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后续的调查与研究:一些国家,如美国,在WHO报告后,继续通过情报机构等途径尝试追溯病毒来源,但这些调查结果往往存在争议,且难以完全公开。科学界也在不断进行新的研究,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例如病毒在早期是否在动物群体中隐秘传播,或者是否存在其他未被发现的传播途径。

截至目前的状况(大致可以理解为2023年底至2024年初的普遍认知):
没有定论:新冠病毒的确切起源仍然没有一个最终的、被全球普遍接受的定论。关于病毒是自然起源(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还是实验室泄漏(意外泄露)的争论仍在继续。
科学共识的变化:虽然WHO的早期报告倾向于自然起源,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情报机构认为,不能完全排除实验室泄漏的可能性,并且呼吁对所有可能性进行充分调查。
国际关系的张力:围绕病毒起源的调查,持续存在着国际间的政治张力,特别是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张力影响了信息共享和合作调查的进程。
对未来预警系统的影响:无论病毒起源如何,这次疫情都暴露了全球在应对新兴传染病方面的不足。各国都在反思和加强自身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监测和预警能力,并探索更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总的来说,澳大利亚发起独立调查的初衷是为了追求科学真相和维护国家利益。虽然其直接推动的“独立调查”在具体执行层面面临诸多挑战,并引发了复杂的外交博弈,但这一提议无疑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病毒起源的关注,并促使更多人反思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事件的发展也凸显了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平衡科学探究、信息透明与地缘政治考量之间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坐标澳洲布里斯班,本来就想写个百字的,结果越写越多。

这个问题在澳洲华人圈都炒烂了。别说国内老百姓了,就连很多在澳洲华人都觉得奇怪为啥澳洲政府要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确实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考虑,乍一看这个决定真的有够蠢的,啥实惠都没捞着,还要被中国制裁农业,结果好处全让美国拿了去了。

但是我们不妨从澳洲的文化历史背景去探究一下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多多少少了解一下澳洲人的想法和小纠结。

大家都知道澳洲在初期,一直都是英帝国的小跟班,这地位有点像藩属国。英帝国当时在经济和政治发展上确实也帮了澳洲不少,毕竟是同宗同源。因此澳洲在政策倾向上很大程度上为了宗主国利益考虑。比如澳洲人都知道的ANZAC DAY就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加里波利之战中与对抗土耳其军队死去的军人。

关键时间:一战

关键地点: 加里波利

关键事件: 加里波利战役

中国人观点: 英国挑起战争,澳洲小弟主动要求帮英国老大哥分担压力,跟土耳其去死扛。澳洲是真豁出去了(志愿兵40万,占可服役男性一半以上),为的是英国利益,结果还被英国背弃,被土耳其打崩了(死伤2/3)……这有啥好纪念的,真闲不够丢人吗?澳洲年轻男性跨越大半个地球,被人快屠了,完全是奴才狗腿子遇到硬茬被吊打的故事,史书上记录一笔已经够不光彩的了,还大肆宣扬,药店碧莲啊。

澳洲人看法:当时为母国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为母国战斗的并非是一个个州或领地,而是整体的澳大利亚,这在我们澳大利亚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这是为了国际身份和母国的认同。

这种追随英国的情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一直以来,都承诺新加坡基地固若金汤,会保护澳大利亚免受日军入侵。但二战时迫于德国军事压力,英国很难把精力再放在亚洲和大洋洲。日本对英国宣战第三天,就击沉了英国留在远东、用于保护澳洲的仅有两艘主力舰。之后新加坡基地的英国总指挥官投降,投降前三周,澳大利亚22000军人刚刚到达新加坡,还没怎么打呢,就成为了日本战俘,遭到残忍虐待。

关键时间: 1942年

关键地点: 新加坡

关键事件: 英国驻新加坡基地指挥官投降,将22000澳洲军人交给日军作为俘虏。

中国人观点: 英国老大哥首都都快被人炸烂了,再下去就得亡国了,自顾不暇,还哪里还有精力来救你啊~ 人家有这心也没这力啊,还保护个屁唻,人家说啥你都信,也不看看才几艘船,你就不能长长脑子?

澳洲人观点:这是母国对于澳洲的背叛,我好恨,我好弱……谁能帮帮我

因此,美国开始逐渐被澳洲认同,并在澳洲建立指挥部,部署大量飞机和战舰,成为澳大利亚的新的国防依靠。1951年,美国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签署《澳新美安全条约》(太平洋安全条约)

由此,美国在军事上彻底成了澳洲的爹。

尽管如此,英国在贸易上依旧是澳洲第一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的贸易量日渐缩减,并把重心放到了欧洲,直到1961年。

关键时间: 1961年

关键事件: 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和西欧六国共同建立关税壁垒,将澳洲排除在外。澳洲再也无法享受到英联邦内的税务优惠了。

中国人观点: 早就到了该分道扬镳的时候了,既然没办法继续相处下去了,好聚好散呗,反正也没多少贸易量了。

澳洲人: 英国人这是对于澳洲巨大的背叛,是对于加力波利战役的背叛,是对于我们一个世纪以来各种牺牲的背叛,也是对于文化认同的背叛。

之后不仅仅在军事上,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澳洲也开始慢慢倒向美国。随着时间推移,澳洲文化尽管还保留着英国文化的痕迹,但更多的开始受到美国影响,比如绘画,电影,音乐,审美等等。

说句不太恰当的话,英国是澳洲的亲娘,只是娘和孩子因为些事情闹蹦了。孩子要找个新的依靠,一抬头,嗯,文化同宗同源,信仰也差不多,还能保我不受欺负,就决定是你了,不是亲爹胜似亲爹,美国爹~


说了一大圈,现在回到主题,为啥澳洲要执意发起独立调查。

从经济上,美国是爹,中国就是后妈,哪边都不应该得罪。其实就澳洲的特殊位置,处理得好绝对能左右逢源,从中受益。但为啥就偏偏一定要和中国这个经济后妈杠上了呢?

历史上,澳洲一直就是世界第一强国的马前卒和小跟班,而且特别的积极,特别愿意为老大奉献和牺牲,生怕老大不知道自己为了老大利益在努力拼搏。作为中国人,我们从心理上很难理解这种源于殖民地或藩属国的心态,因为我们从古至今都是大国。

很遗憾,澳洲在历史上没有能够把这种心态转变成美国那样的大国心态,又因为始终抱着世界第一的大腿,确实过得不错老百姓安居乐业得实惠。因此,中国人不理解,澳洲这次为啥要跳出来搞病源独立调查。其实这和一战时主动要为英国参战是同一种心理,尽管已经成为了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了,但是精神上依旧还是一个想要靠他国又想表现自己的孩子。

从军事上看,那就更没得说了。澳洲的国防基本就是靠美国撑着的,你要敢倒向中国,分分钟教你做人。

从政治上来看,几十年前澳洲总理就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要倒向美国。也就是说这几乎快成国策就差写进法律了。

从政客个人利益来看,那么多澳洲前总理卸任之后,都会被美国某些机构邀请成为顾问或者做巡回演讲,你以为这都是假的啊~你让澳洲的某个政客说为了澳洲经济力挺中国,信不信过一两个月就找个由头让你下台,五年换了四个总理,你敢信?

说实话,在中国人看起来,澳洲作为一个南半球区域的相对大国挺没面子的,但其实这是我们的大国惯性思维导致的。但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真的能够自己说了算的又有几个?

其实偶尔想想,澳洲这样的国家拟人化了也挺可爱的,只要你罩得住我,对得起我,我拼命为你付出都没事,损失点利益算啥,命都可以为你搭上,真的属于忠犬类型的。

这一次发起独立调查,其实更多的其实还是政治和文化倾向上考虑。你看莫里森只说了一次大实话"澳洲大部分的输入型病例都是从美国来的"之后就再也不敢多说一句美国的问题了。

话说回来,我总觉得莫里森这么卖力要搞独立调查,多半还是被美国逼的。毕竟现在你要是不叫上两声为爹出出头,之后等爹缓过劲儿来了,有的是收拾你的机会。

回答部分内容参考资料《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转折点》


下面这个链接是我播读的《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转点》。平时自己一些小爱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一下,免费的。

说实话,这书是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写的,确实是本好书,当然我播的也不差

––––––––––––––––––––––––

合约谈完回来一看300多赞,人生又一个小巅峰啊。

多说几句,有些看官对于中国是澳洲经济上的后妈这种说法有些困扰,都知道经济方面,澳洲对中国依赖很大,到底有多依赖呢?

第一,澳大利亚每年出口牛肉约123万吨,其中24.4%对华出口,位列出口市场首位;

第二,澳大利亚每年83%的铁矿石,与92%的铝土矿,都对华进行出口;

第三,澳大利亚年出口海鲜18亿澳元,对华出口有7亿澳元,澳67%水果也对华出口;

第四,澳大利亚43%红酒对华出口,已超过法国成为中国最大红酒进口地;

第五,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羊毛产地,72%羊毛都对华出口,澳67%的棉花也如此;

第六,澳大利亚54%的大麦与22%的小麦都对华出口,中国占其谷物出口市场35%以上;

第七,澳大利亚每年旅游业直接收入440亿澳元,其中140亿澳元来自中国游客;

第八,澳大利亚40%留学生来自中国,每年学费之类的直接收益就超过120亿澳元;

第九,澳大利亚40%的机电产品、62%的运输设备与90%的日用产品,都从华进口;

第十,澳大利亚年出口总额达2502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占到785亿美元。

再结合今天的两条新闻标题

《China changes iron ore inspection rules in new trade threat》

《China Considers More Economic Pain for Australia on Virus Spat》

是不是有种肉戏要来了的感觉

—————————————————————

第三更了

一觉醒来1000赞了,也不知道是被哪位大佬翻了牌子。既然写也写了,那就索性多说两句。

朋友看了我的答案开玩笑说,我把一本好好的社科类书籍读歪了,感觉像刨根究底不带脏字的骂人。

那话就说回来了。"在座诸位都是渣渣"这种话,除了五常以外,没哪一个国家敢说的。毕竟世界上90%的国家都是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总得抱着一条超级大腿,而且还得抱的紧紧的,三心二意的下场:参考卡扎菲与利比亚。一开始写的时候,我也只是从历史和文化性上去浅浅的分析一下澳大利亚做这个决定的原因。

有人认为就算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澳洲因为文化、血脉、历史等原因也不会追随为小弟。我觉得这种说法或许从短期看是正确的,毕竟澳洲追随的两任老大都是同根同源的盎格鲁撒克逊。但长期就不一定了,维系国家根本都还是利益。

澳洲长久一直有个问题——身份认同,说明白点就是:我是谁?

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也一直在变化之中。从被流放的英国犯人,到设置在亚洲边上的白人哨兵,再到美国力量的追随者。现在澳洲国家中的英国属性正在日趋减弱。20年前公民投票是否将澳洲以英女王君主立宪制改为共和制,结果是55% vs 45%,差距其实并不大。

最近三十年来,英国、欧洲、美国出生的澳洲人比例在逐渐减少,非白人的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初代移民大多对于英美没有文化、血缘和历史上的认同感,甚至会有些抵触情绪。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祖籍国文化影响,对于英国的感情虽然不会抵触,但肯定和澳洲本地白人是完全不同的。(假如我儿子敢对着电视机里的英国女王说"our queen",我肯定给他一大耳刮子。)

也就是说那希望继续英女王君主立宪制的那55%人将越来越少(澳洲本地白人,多为英国移民或二代),而45%那部分人会越来越多。下一次澳洲政体改制的投票或许会比所有人想的要快。

人口结构和文化的转变,从长期来看会给国家倾向性带来的转变。生活在澳洲的华人可以很明显感觉到,近10年澳大利亚最好的学校中,亚裔比例正在逐年提高。第二代华人移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继承父辈们的餐馆、小会计事务所和杂货铺,很多开始参与传统概念里的白人行业——医生、律师、银行、金融和政治。虽然占比仍然很小,但以目前的速度,20年内亚裔在议会的占比可能会超过15%。30-50年之后,整个澳洲在考虑政策制定的时候,或许就不会那么天然倾向于英美,对自己国家的利益弃之不顾,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以上我仅仅只是粗浅分析了一下文化、历史和以及部分澳洲内部变革的因素,我觉得从长期看就算不会对中国有利,但也不会比现在更糟糕。

user avatar

我在知乎多次说过,我列出的世界四大鲨臂国家,土耳其,印度,印尼,澳大利亚,做出什么损人不利己的怪事都不稀奇。

澳大利亚,是五眼联盟里最寒批地冲在美国主子前头的国家,(安徽宿州方言,眼子,就是聪明人的反义词。五个眼子的联盟,五眼联盟)

澳大利亚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和中国交过手,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打个酱油,朝鲜战争又打个酱油,不知道中国的厉害。狂吠的最凶。

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土耳其一样,搞不清自己的定位,地理位置太尴尬。当然,它自己认为它地理位置最lucky.

凡事不是以实事求是的地缘政治环境为出发点看问题和处理国际关系,而是以种族和文化为出发点看问题和处理国际关系,这是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共同缺点,悲哀。


我说澳大利亚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打过酱油。我的描述极端精确。评论区别杠了。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奥匈帝国,都奥匈帝国三回了。我初中的时候各科都基本是满分,我能不知道奥匈帝国?澳大利亚军人参加过八国联军,这是个冷门知识点,你不知道不要紧。我告诉你了要虚心。m.baidu.com/from=100119

user avatar

当然一方面是澳洲政客本身拿这个事情作为政治资本搞事情,但是更大一方面是美国给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这件事本身就是中美之间掐架,由美国提出只会有无尽的口水战而不会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所以美国必须让某个盟友下手。而做笨人出手这种事情明显吃力不讨好,所以可想而知所有人都不愿意。这个时候美国只能找一个合适的国家施压逼着他们做。

从地缘角度看,日本韩国处于桥头堡位置,不可能放弃的。这种不讨好的事情万一他们脖子一梗就是不干你也没辙,不可能为了一个口水战就放弃关键盟友。欧盟那边本身一堆破事情扯皮中,你让某个欧盟国家来提这事,要么分量不够,分量够的就能把这事往欧盟栽然后无限期拖延出工不出力。让欧盟整个来给美国背书,美国则没这本事。把东亚和欧洲摘掉以后,够分量提这个事情的盟友就只剩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了。然后因为很明显加拿大的分量比澳大利亚更重要,以加拿大和美国的地理位置,小土豆要是也梗着脖子不干的话美国也不敢怎么样。所以美国就把澳大利亚推出去站队了。

user avatar

中国的轰炸机炸不到美国,却能炸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距离中国最近也是力量最弱的西方国家。所以遏制中国这个问题上,澳大利亚比美国更积极,这是地缘政治决定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