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印度r/l不分、澳大利亚eɪ发成æɪ被说成口音,而我们th/s、v/w不分,被说为发音错误?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关乎口音和发音错误之间的界限,也涉及到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知。

首先,让我们聊聊印度语系的朋友们在英语发音上的一些特点,比如r/l不分。在印度的一些语言,比如印地语、梵语等,它们的语音系统中区分 /r/ 和 /l/ 的方式与英语有所不同。很多情况下,这两个音素的发音部位或者发音方式非常接近,甚至会互相影响。当这些母语者学习英语时,自然而然地会把他们母语中的习惯带入。比如,将“rice”中的 /r/ 发成一个更接近 /l/ 的音,或者在“like”中的 /l/ 发得更像 /r/。这并不是说他们“听不见”这两个音,而是他们的发音习惯和口腔肌肉的“记忆”让他们更倾向于用一种方式去发。

同样,澳大利亚人在发“face”这个词时,很多人会把其中的 /eɪ/ 音发得更像 /æɪ/。这里的 /eɪ/ 是一个双元音,舌位是先从一个中间偏低的元音开始,然后滑向一个高前元音。而澳大利亚口音中的 /æɪ/,可能是在这个滑动的过程中,起始点稍微靠前、靠低一些,听起来就有点像“a”的那个“æ”音,让“face”听起来像是“face”。这种变化,与其说是一种错误,不如说是一种非常普遍、具有地域特色的语音演变。很多研究语言学的都知道,澳大利亚口音的这个特点,是他们的一个标志性特征,甚至会被一些人视为一种“有魅力”的口音。

那么,为什么我们自己说到“th”和“s”、“v”和“w”不分的时候,常常会被贴上“发音错误”的标签呢?这背后有一些关键的原因。

首先,英语中 /θ/(如“think”中的“th”)和 /s/(如“sink”中的“s”),以及 /v/(如“very”中的“v”)和 /w/(如“worry”中的“w”)是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音素。也就是说,区分它们能够区分词义。比如,“thin”和“sin”发音不同,意思也完全不同;“vet”和“wet”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把“think”发成了“sink”,听者在很多语境下可能还是能理解,但如果他把“three”说成“free”,或者把“very”说成“wery”,在某些情况下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词义的误会。

其次,母语者对这些音素的区分是有天然的敏感度的。当听到与自己母语发音习惯不符、特别是那些能够改变词义的音素,母语者会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不对”。这是一种基于母语的“规范”感。我们从小接触的语言环境,教会了我们这些音的区别是重要的,是构成词语含义的基石。

再者,从语言的演变和传播来看,印度英语或者澳大利亚英语的一些发音特点,经过了长时间的传播和被广泛接受,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可以被理解和区分的“口音”体系。这些特点在整个群体中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并且不至于严重阻碍跨地区、跨口音的交流。它们更像是语言在不同地理区域“扎根”后,根据当地的语音土壤“生长”出的不同“枝桠”。

而我们遇到的“th/s”或“v/w”不分,可能更多的是个体在学习或使用英语过程中,由于发音习惯、舌头肌肉的控制能力,或者某些音素在母语中不存在或不突出,导致了发音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如果一旦影响到词义的区分,或者在交流中造成了持续的误解,就更容易被归类为“发音错误”,因为它们挑战了英语语言系统本身设定的、用来区分意义的关键节点。

简单来说,口音是一种群体性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语音变异,它通常是母语影响的结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理解和可接受的。而发音错误,则更多地指向个体未能掌握语言系统中的关键发音规则,尤其是那些直接影响词义区分的音素,从而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就好像同一片土地,自然生长出来的不同形态的树木是“风景”,而一棵病态的树则需要“纠正”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个人观点,一种发音方式被称作“发音错误”还是“口音”,得看你从语言学的哪个细分领域或者角度来评价。

“口音”是 社会语言学 的概念,而“发音错误”(更准确的应该叫“偏误”),是 二语习得 的概念,二者角度不同。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口音(Accent)指的是“特定的个体、群体、地域或者国家所特有的发音方式”,它与该个体或者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民族、阶层、受教育程度,或者是母语的迁移相关。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说某种语言的母语者和非母语者的发音都可以视为隶属于该群体的“口音”。所以,我们可以说某种口音是regional accent,social accent,或者foreign/non-native accent. 这个角度而言,所谓的“中式发音”就是众多accents中的一种。

而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偏误(error)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使用二语时,不自觉地对标准语言的偏离,这种偏离是系统性的、有规律的。它和“错误”的区别是,“错误”是比较偶然的,比如偶尔的口误,而“偏误”往往是有规律的,比如题主提到的th/s的混淆,或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忘记加s/es,可能就是很多中国学生长期、经常性出现的偏误。

简而言之,如果说某种发音现象是一种“口音”,那是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评价的,衡量角度是“地域、国家、阶层”等等;如果说某种发音现象是一种“偏误”,那是从二语习得角度评价的,衡量角度是“该语言的母语者”。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关乎口音和发音错误之间的界限,也涉及到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知。首先,让我们聊聊印度语系的朋友们在英语发音上的一些特点,比如r/l不分。在印度的一些语言,比如印地语、梵语等,它们的语音系统中区分 /r/ 和 /l/ 的方式与英语有所不同。很多情况下,这两个音素的发音部位.............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其农业发展对化肥的需求本应十分旺盛,但为何在长期发展中未能快速建设大量化肥厂?这一问题涉及经济、政策、技术、资源、环境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政策背景:化肥生产依赖国营体系1. 国营主导的化肥工业 印度自1950年代起,化肥生产长期由印度国.............
  • 回答
    印度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性,是其未能发展出强大中央集权传统的重要根源。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1. 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与分散性: 地形多样,交通不便: 印度次大陆拥有极其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包括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广阔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西高止山脉和东高止山脉等.............
  • 回答
    印度敢于与中国“叫板”,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它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国家发展战略、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两国在区域和全球事务中的利益冲突。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地缘政治的遗产: 边界争端是核心根源: 中印之间长达数千公里的边界线.............
  • 回答
    关于印度低种姓人民为何没有选择大规模起义反抗的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简单的“反抗”与“不反抗”的二元对立,而是要审视几千年来种姓制度如何以一种润物细无声却又根深蒂固的方式,重塑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和个体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探讨印度国际环境为何常被认为优于中国,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与其说是“一直”,不如说是某些时期或在某些指标上,印度展现出了更具优势的国际形象或更顺畅的外部关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文化输出以及国际关系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历史和意识形态的传承来看,印度.............
  • 回答
    印度网民对中国的复杂情绪,其根源并非单一,而是由一系列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因素交织而成。要理解这种情绪,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历史的阴影:边境冲突与信任缺失印度的对华不满,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的边境冲突。特别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给印度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虽然战争以中国撤军告.............
  • 回答
    印度佛教的式微,而非“放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社会、经济和宗教等多个层面。这其中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放弃”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自然演变和文化融合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佛教在印度兴盛的时代背景。佛教的诞生,是针对当时印度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和社会不公而起的。佛陀提出的“众生.............
  • 回答
    印度人普遍认为中国是敌人,这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来剖析。历史的阴影:边界争端与战争创伤首先,最直接且最深刻的因素莫过于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1962年中印战争。 边界划定上的分歧: 自英.............
  • 回答
    说起印度为什么没买瓦良格号,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瓦良格号,也就是后来的辽宁舰,它本身是个挺特殊的宝贝。它原本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的第二艘,名字叫瓦良格号。苏联解体后,它还没完工就被乌克兰继承了,但乌克兰那会儿经济实在是不景气,根本没能力继续建造,更别提维护了。这艘航母就这么闲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文明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传承与变迁。印度文明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邃的文明之一,它孕育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佛教、印度教等重要思想体系,并对亚洲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说它“没有像中国文明一样延续”,这个说法可能需要我们仔细辨析一下“延续”二字的含义。如果我们将“延续.............
  • 回答
    印度的5G试验,特别是关于华为和中兴的参与问题,无疑是近年来全球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这背后涉及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利益以及技术自主等诸多复杂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印度为何对华为、中兴设置障碍?印度对华为和中兴的态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个.............
  • 回答
    印度社会,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度,其经济的腾飞与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并存,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引人深思的议题。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一个被认为是阻碍社会公平和进步的制度,为何没有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反而与高速增长并行不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的内在驱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第一次接触印度菜的人常有的疑问。其实,说印度菜“大多都是糊糊”有点笼统,但确实,印度菜在烹饪手法和呈现方式上,与我们熟悉的很多菜系有所不同,这让一些人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会这样。1. 历史与地理的烙印:印度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了.............
  • 回答
    印度疫情反应为何比美国“大”?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而且“大”这个词本身也需要界定。如果我们指的是确诊病例数、死亡人数的绝对值,印度无疑已经远超美国。但如果从“反应”这个角度来分析,比如政府的应对措施、社会民众的配合度、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等方面,情况则更为复杂。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关于1962年那场冲突,印度和中国之间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叙述。印度方面,尤其是在国内,普遍认为那是一场“中国的入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背景、双方的视角以及事件的具体发展。历史背景:中印友好的破裂在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一度关系融洽。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少数几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
  • 回答
    印度总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中国,这种看法并非普遍存在于印度社会的所有阶层和个体,但确实是印度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叙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和观点中。理解这种“超越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经济、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印度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战略考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因和论述:.............
  • 回答
    印度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中国一半的情况下仍能大量出口粮食,而中国却要大量进口粮食,这背后涉及了农业结构、耕地效率、商品粮比例、粮食品种结构、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食品加工业、以及国家粮食政策等多个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印度能大量出口粮食的原因:1. 高比例的商品粮出口:.............
  • 回答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与此同时,印度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社会挑战,包括所谓的“混乱”和性犯罪问题。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理解为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大量游客选择前往印度。要深入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印度社会问题的根源与表现:为什么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