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这个意向不好,说得好像“印度”是个独立思考的个体,能够自由选择似的。
佛教在印度之所以会灭亡,无非内外两个原因:
一是内因,佛教本就与婆罗门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轮回、转世、涅槃甚至神谱都与婆罗门教大同小异,佛陀提出的那些反对婆罗门教的教义在后世千年的发展中逐渐被婆罗门教吸收并且改良了;而佛教发展到五六世纪的时候在印度已经走偏了,基本就成了密教(Tantrism)那一套,与印度教的怛特罗派混为一体了。
所以,佛教在与印度教刚了几百年后,失去了独立地位,成为了印度教的一部分。佛陀本人被说成毗湿奴的化身,神话就是宗教史的写照。
二是外因,佛教是个高度组织的宗教,印度佛教发展到后来靠的是僧团和学院这种集体修行的方式,不像印度教虽然有某种意义上的教团,但更多的是生活方式。抱团太紧就容易被团灭,后来伊斯兰教进来,每次都是团灭,打着打着,那烂陀寺没了、超岩寺没了,大师们没了,僧团没了,佛教也就没了。
所以,不是印度人民或者统治者放弃了佛教,而是佛教自己亡了。
另外,佛教的“众生平等”和现代意义上的“生而平等”不是一码事情。
佛教的平等其实是相对于死而言,大家都要死要轮回,活着都苦都无趣,所以才平等。佛陀说平等本质上是为了对抗婆罗门教的“婆罗门至上”的。去数数佛陀的弟子,虽然有优波离这样的首陀罗,但还是高种姓居多的。而且,原始佛教最初也是不收“奴隶”或者所谓“贱民”入教的。
当代,倒是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新佛教运动”,带头人就是印度宪法的起草者安贝德卡尔博士,他希望援引众生平等的佛教来推广“平等”的理念。
所以,在安博士的号召下,数百万印度教低种姓与“不可接触者”(所谓“贱民”)改宗信佛。当今,印度人口中0.7%的佛教徒与原始佛教毫无关系,基本都是这些低种姓与“不可接触者”及其后代。
可是平等实现了吗?大家都知道印度距离平等有多远吧。
那新佛教运动呢?它成功地将印度佛教变成了“贱民”的宗教,印度佛教徒成为了另外一个不平等的歧视标签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